03.19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克苏鲁风格及其明显的影片《水形物语》,让我内心又一次骂娘,上一次是格莱美(我永远爱爵士名伶脚安娜)。虽然个人及其私心《call me by your name》,但还是觉得《三块广告牌》会毫无疑问的获奖,当然,结果还是和去年的《爱乐之城》一样,个人喜好和奥斯卡评委的评判标准总是很难契合。罢了,科恩嫂凭借神一般的演技获得最佳女主角也算是对《三块广告牌》的肯定吧。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部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块广告牌》。

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美国小镇,海耶斯的女儿被奸杀,凶手为了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迹还将其尸体焚烧,以此来破坏现场,作案地点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偏僻无人的小路上,路边立着三块年久失修的广告牌。

海耶斯看着破旧的广告牌,眼神空洞,用牙齿咬着手指甲许久,终于做了个决定。她找到镇上负责广告牌租赁的公司,租下了三块广告牌,在上面写下了这样的三行字,控诉着这个镇上对此事“无所作为”的警员们。

“RAPED WHILEDYING” 强奸致死

“AND STILL NO ARRESTS?”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你在干什么?威洛比局长?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影片的开始就将一个“坚硬”的母亲形象塑造起来,让人产生了一种警局包庇罪犯的错觉,但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你不仅可以发现这个“坚硬”外壳下的母亲那具无比脆弱的灵魂,更可以感受到小镇里的每个人,包括那些一时看起来有些人性缺失的人,其实都能对别人充满善意。

强奸,焚尸,愤怒,自杀,暴力,羞辱,猜忌,权利,纵火,枪击,金钱,欲望,性,复仇,如果单单把能表达出影片基调的这些词汇拿出来,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到这会是一个有能力让每个人泪流满面的故事,但就是在这些激烈的冲突中,整部电影以戏剧化的张力,在导演与演员的完美契合下,呈现出一种爆炸似的极端温情。

不说戏剧,其实更想说的是,面对孩子被强奸、焚尸,甚至都没这么严重,仅仅只是被暴力欺凌下,作为母亲会做出怎样的应激反应呢?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虽然可以在笔下夸夸其谈,假装文艺深沉,但生活里我却是个很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所以对于母亲的感情从来都流于书纸,也羞于把这些孩子气的不痛不痒拿出来于她分享。我的母亲也是如此,我发现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如此。他们都不善于在亲情上表达情感,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但我们似乎在爱情、友情上的情感却更容易表达出来。

扯远了,其实不必再说和母亲之间有什么洗刷泪腺的故事。只要你一个人在房间里,静下来,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么些年来,经历过几多追逐恋慕之后,可否能有一人如母亲那般无微不至,甚至想起来都会隐隐作痛的默默关怀你多年?

很少说爱她,不过如果谁敢伤害她,却会要了他狗命。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而我们对母亲的爱,甚至不及她爱我们的十分之一。所以看回影片中,再多的越轨,再多的过激,再多的看似疯癫,三块鲜红的广告牌,辱骂神父,狠狠的踹儿子同学的裆部,刺穿牙医的手指,逼死身患癌症的警察局长,放火烧掉警察局,差点一同杀掉还在里面的人,这种绑架似得感情宣泄,连自己都是敌人的心境,也就变的更加容易理解了吧。

“他可能不是谋害你女儿的凶手,但我清楚的知道,有另一个女孩被以相同的方式对待过,一起去吗。”

“你真的准备好那件事了吗?”

“没有,你呢?”

“也没有。”

故事结束在这里,后备箱里放着一把枪,虽然他不是杀害女儿的凶手,但是他伤害了另外一个女孩,那也不能轻易放过他,凶手到底是谁?你知道吗,还是谁知道,他怎么样了?结局在你心里。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不知为何,就算看过再多这样的事情,还是做不到冷静的面对,愤怒悲痛会在一瞬间被调动起来。所以就算说过再多次,还是想不厌其烦的重复一遍又一遍,在生命安全前,一切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面对不可避免的强奸,请强行唤醒自己,你要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意外到来之前,我们谁都没办法预知以后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随身携带安全套有什么可耻的吗?有什么值得自责悔恨的吗?让他带套不就是允许性行为的发生吗?你都爽到了也能叫强奸?

记住,最大程度上的规避风险,是作为现代人都要学会的事情。在得知强奸无可避免时,戴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到自己受到更加无法收拾的残害,不要害怕闲言碎语,不论你我,在没经历过的伤害面前,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没人谁能真正理解,所以,最要紧的还是,能自己放过自己。

屏幕黑了,闭起眼睛,“砰”,一阵枪声响起。

女儿被奸杀,作为母亲的她做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