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安戶籍新政又升級 背後的時代變革不可阻

“西安歡迎你”,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從今天起,憑學歷落社區集體戶連腿都不用跑了。只需打開手機,通過西安公安或警界視野微信公眾號的掌上戶籍室上傳身份證和學歷證書照片即可,戶政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後,直接將戶籍卡郵寄給申請人。

對於“手機人”時代,省時省力是第一原則。那些因種種原因不能出現在戶籍室的人,在家或者在辦公室動動手指就完成了落戶,便捷程度如叫外賣。

從春節七天假期落戶2078件的事實來看,西安的吸引力並不像多數人之前以為的那麼差。

以去年3月啟動的“戶籍新政”為起點,西安先後出臺23條人才新政、《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的十三條措施》、《“西安伯樂獎”獎勵政策》等政策吸引各類人才。

持續不斷地優化各服務內容,將便利進行到底,囊括了學歷落戶、人才落戶、購房落戶、隨遷落戶、市區戶口遷移、新生嬰兒報戶等13項戶籍業務。

現在是更上一層樓,打破政務部門在技術、服務上的一貫保守態度,通過移動端實現“足不出戶辦理落戶”,這在之前難以設想。

西安戶籍新政又升級 背後的時代變革不可阻

我們正在見證一次重大時代變革

在這場廣州、南京、合肥、成都、武漢、天津、杭州等城市竭力參加的人口搶奪戰中,有著出於城市自身的利益維護。

這場爭奪戰的焦點,是優質的、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這不僅是一個家庭延續的希望,更是一個城市興盛的基本。有人,才有未來。

在這背後,是戶籍制度的實質性的大進步,溫和而又不可逆。

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戶籍制度,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秦時趨於嚴密,作為人口管理制度,是執行賦稅、伕役、兵丁的憑據,並禁止自由遷徙,以維護農耕社會“重農抑商”的根基。

之後各朝代修修補補地沿用這一制度,見證了一段歷史的浩瀚。

上世紀五十年代,戶籍有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之分,並嚴加限制相互之間的遷移。同一國土之上,劃分成兩類人——城裡人和農村人。

之後三四十年間,城市戶口都是散發無窮魅力的香餑餑。多少農村姑娘以婚姻為跳板,竭盡全力地換一種城裡人身份,也換一種體面的命運。

上世紀八十年代,戶籍管控才逐年稍有鬆動。2014年,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區別,城鄉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而真正的大踏步前進,現在正在全國範圍內上演。絕大多數城市都放寬落戶限制,居住證制度全面鋪開。

西安戶籍新政又升級 背後的時代變革不可阻

風雨數千年的戶籍制度,終於迎來新階段

其時代大背景之一,就是人口總數的變化。去年,二胎政策放開的第二年,中國人口沒有如專家們預期的那樣,噴發形成生育高峰,同比反而明顯下降。

將“傳宗接代”視為天的中國人,也開始染上現代病,對生孩子表現出淡漠、審慎的態度。風將向哪個方向吹,向來不遵人意。

攤大餅的城市,終於不再掩飾對於人口的飢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01至2016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37.66%增長到57.35%,平均每年增長1.2%,意味著平均每年2000萬農村人口流入城鎮。

年輕、懵懂的生命,可以帶來活力,帶來數據,帶來未來。

就西安而言,過去一年內,有25.7萬人選擇落戶西安,同比增長達340%多,超過之前三年的新增總量。

3月5日的戶籍新舉措,表達了這座中西部城市崛起的信心,向著2020年全域人口1500萬的關口挺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