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漢高祖劉邦妃嬪眾多,呂后為何只對戚夫人恨之入骨?

zlyea


劉邦妃子確實不少,但他對戚夫人情有獨鍾,戚夫人恃寵而驕,得隴望蜀,奪了呂后的愛不算,還要奪呂后兒子的江山,假如你是呂后,恐怕你也會對戚夫人恨之入骨。



△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在戰亂時遇到的一個花農的女兒,劉邦自從娶了呂雉後,忙於和項羽爭天下,夫妻聚少離多,逐漸成了政治夫妻,劉邦負責爭戰,呂后負責管理宮中事項,原來的夫妻情被相互利用所代替。

此時劉邦由於躲避項羽的追殺,巧遇還是妙齡少女的戚夫人,劉邦很快被戚夫人的天生麗質和能歌善舞所俘虜,二人成了如膠似漆的情人,之後劉邦打敗了項羽,坐穩了大漢江山後,納戚夫人為妃,把戚夫人接到宮中享受榮華富貴。

戚夫人後來為劉邦生了個兒子叫劉如意,聽這名字就知道劉邦和戚夫人是多麼的甜甜蜜蜜稱心如意。聽這名字就知道戚夫人多麼的受寵吧。


△劉如意

戚夫人"色藝俱佳",劉邦很愛她,戚夫人於是就吹枕頭風,想讓劉邦把呂后和劉邦所生的長子劉盈廢掉,立小兒子劉如意做太子,其實這就是戚夫人不明智的地方了,其它妃子的兒子都是封王,到你這裡要劉邦"廢長立幼,"這不是存心和呂后做對嗎?你無論多麼得寵,但千萬不要動做母親的兒子,這比要他的命還要厲害。最好不要惹護犢的母親。

戚夫人和劉邦商議廢劉盈立劉如意的事,被呂后偷聽到了,呂后求計於張良,張良給呂后說,只要你請出商山四皓出面輔佐劉盈,就可解除危險。

呂后依言行事,果然請出了商山四皓,劉邦一看長子居然能請出如此牛逼人物,加上商山四皓很給面子,紛紛說劉盈是仁厚之君。

回到宮裡,劉邦於是對戚夫人說,我大兒子翅膀硬了,不是從前軟弱的太子了,廢長立幼的事以後就別提了。戚夫人無奈接受了殘酷的現實。


△劉邦

劉邦活著,呂后不敢對戚夫人如何?等劉邦一死,戚夫人的苦日子來了。其實不難理解,其他妃子沒有做皇后的野心,不構成對呂后的威脅,戚夫人則和其他妃子不同,她不但奪走了劉邦的愛,還想奪了呂后兒子的皇位。

戚夫人想讓兒子當太子,表明以後她要母以子貴,以後要奪了呂后的皇后之位。戚夫人就沒想一想,憑她的勢力能和呂后叫板嗎?劉邦活著呂后有所顧忌,劉邦死了戚夫人拿什麼來和呂后爭天下呢?戚夫人是以色侍君,君不在了,戚夫人沒有了依靠,呂后報仇的機會來了。

劉邦死後,呂后先把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劉如意分開,各個擊殺,先派人毒死了劉如意,然後把戚夫人砍成了"人彘"。這方才解了呂后之恨。

綜上所述,戚夫人不應該得寵時得意忘形,說實話,戚夫人倚仗的就是劉邦,她自己沒有政治頭腦,只是一個花瓶而已,家族勢力又沒有,反觀呂后,心狠手辣,朝中都是呂后的死黨和親戚,她的妹夫樊噲是軍隊的將軍,她的妹妹呂須都封侯了,戚夫人憑什麼和呂后相爭呢?


△呂后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呂后本名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妻子,劉邦稱帝后,她被封為皇后。戚夫人是劉邦的寵妃,“夫人”的地位是僅次於皇后的。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了“人彘”,扔到廁所裡。劉邦妃嬪眾多,呂后為何只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呢?

一、戚夫人“奪走”了劉邦對呂后的寵愛。

在當時很有名望的鄉紳呂公,舉行了一次答謝宴會,當時還是泗水亭長的劉邦不請自來。他一文未帶還虛報自己上了1萬的賀禮。呂公因此注意到了劉邦。他看劉邦面相非凡,於是就把十幾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了30多歲的劉邦。

劉邦經常公務在身,呂雉下地幹活,做針線,養兒育女,孝敬父母。而且劉邦早年還有一些不好的習氣,臉皮厚,常常四處遊蕩。而且性格豪放,講究哥們兒義氣。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率領一幫眾人響應。幾年後,劉邦勢力越來越大,他與項羽又展開了鬥智鬥勇的幾次戰役。在雙方交戰的時候,呂雉和劉邦的父親卻被項羽帶回軍營充當人質,整整被關押了28個月。

做人質期間,項羽對劉邦說,要把劉邦的父親煮了,來威脅劉邦,逼迫其投降。但是劉邦並不吃這一套。他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把他煮了,請分我一碗湯喝。項羽無奈,只能氣得跳腳。

後來劉邦設計,才把父親和呂雉解救回漢朝,呂雉才得以結束兩年多的人質生涯。

劉邦其實在與呂雉結婚前,已與曹氏私通,生下了孩子劉肥。這些當然是婚後,呂后才知道的。

一嫁過來就給人當後媽,呂后心裡的滋味也不好受。再加上婚後的顛沛流離,以及兩年多的人質生涯,呂后的性格也逐漸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但是,在她做人質期間,劉邦不顧呂雉生死未卜,竟然逍遙快活,已經又娶了新人——戚夫人。

呂后歷經磨難回到劉邦身邊的時候,原來早已過盡千帆,劉邦的枕邊另有新歡。而且戚夫人已經生下了劉邦的孩子劉如意。

戚夫人比呂雉年輕漂亮,再加上呂雉和劉邦長期分居,所以關係日益淡薄,於是人質生涯以後,劉邦與呂雉也仍然分居。世間只見新人笑,哪管舊人哭。失落至極的呂雉,覺得劉邦之所以不再寵自己,完全是戚夫人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他對戚夫人非常痛恨。

二、戚夫人所生之子危及到了呂后之子的太子之位。

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也疼愛戚夫人所生之子劉如意,因此就想廢太子劉盈,而立如意為太子。劉盈是劉邦和呂雉的孩子,按傳統應該是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及財產,劉邦卻反其道而行之,呂雉對此非常不滿。她深知是戚夫人靠著自己年輕漂亮,向劉邦吹枕頭風,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她暗中對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齒。

朝中大臣也極力勸阻,呂后一邊強烈反對,一邊想辦法穩控局面。她奉上厚禮請當時有名的“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看自己都沒請得動的人,被呂后請來了,他知道了呂后確實很厲害,太子羽翼豐滿,他已很難廢太子了,於是廢太子之事便得以平息。

呂后費盡心機,總算給兒子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她心裡,這筆賬還是給戚夫人和劉如意記下了。於是,呂雉對戚夫人更加痛恨。

三、戚夫人“不識好歹”地“歌以詠志”表達對呂后的不滿,終於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後來,劉邦去世,呂后之子惠帝劉盈即位。劉盈確實是宅心仁厚之人,他發現呂后對戚夫人母子非常敵視,於是就想方設法保護。

戚夫人失去了劉邦這個靠山,呂雉就開始肆無忌憚起來。她先是剪去了戚夫人烏黑的長髮,再用火鉗燙她的頭皮。讓戚夫人白天穿著囚犯的衣服,一天十八個小時舂小米。原本將戚夫人殘害至此的呂雉已經是心滿意足了,只要戚夫人安分守己地做個奴隸,放她一條生路也未嘗不可。

但是戚夫人養尊處優慣了,哪受得了這種折磨,於是她便唱了那一首直接造成她悲慘命運的曲:“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正是這首歌曲讓呂后下定決心殺死戚夫人。

呂雉先是宣召了趙王劉如意進京,趁著漢惠帝劉盈外出的機會毒殺了劉如意。

然後她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和腳,挖了她的眼睛,燻聾了雙耳,並讓她喝了啞藥,把她扔進廁所,並取了個汙辱性的名字叫“人彘’”。最終,這個可憐的女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對於呂雉而言,戚夫人先是“奪走“了自己的丈夫,隨後又險些奪走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此仇此恨豈能善罷甘休!隨著劉邦的去世,戚夫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她卻不甘心從此為奴,而用歌聲表達對呂后的怨懟,終於徹底惹惱了呂后,以致被呂后恨之入骨,甚至被做成了“人彘“扔在廁所裡。

呂雉的心狠手辣固然是一方面,但正是當時的惡劣的生活環境,以及劉邦的冷落,造成了呂雉偏激的性格。再加上後來感情及權力上的得得失失,更讓她無比痛恨戚夫人。戚夫人的不甘及吶喊,終於釀成了歷史上最為悲慘的一幕!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劉邦從一個流氓無賴成長為一代帝王,可謂是最成功的屌絲逆襲,這也為以後的各個朝代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在以後的朝代都不乏開國君主是平民的例子,明朝的朱元璋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劉邦在40多歲的時候,娶了呂雉阿姨,而後有了太子劉盈和魯元公主,不過這段時間,劉邦和呂雉基本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劉邦在外打天下,剛開始是聯合諸侯打秦朝,後來又是和項羽的四年的楚漢之爭,說實話,劉邦對呂雉是沒啥愛情可言的。

再後來劉邦終於贏得了天下,戚夫人就是在這期間跟隨了劉邦,戚夫人於劉邦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和心靈上的慰藉,傳說中戚夫人能歌善舞,長得又漂亮,以致於得到了劉邦的專寵,連她生的兒子劉如意,在劉邦看來都是更像自己。

戚夫人有了劉邦的專寵,就開始慢慢地想要取呂雉而代之,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那可是觸怒了呂雉阿姨的底線,你跟我爭男人也就算了,想當初我跟劉邦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一窮而白的混混,現在做了皇帝,你竟然想把我搞下臺去,自己做皇后,那還了得!

於是,在劉邦死後,呂雉阿姨用非常殘忍的手段“人彘”,把戚夫人折磨致死,說到底就是一場原配與小三的鬥爭。


史歌


呂后為什麼對戚夫人那麼恨之入骨呢?無非兩種原因:

吃醋,劉邦當了皇帝以後,戚夫人相貌妖嬈,風情嫵媚,劉邦對其最為寵愛。而呂后在戰場上長年奔波,已成半老徐娘,在容貌上無法與戚夫人比美,劉邦也很少跟她同房,女人嫉妒是天性,呂后自然也難免。這是原因之一。

二, 後宮之鬥。主要是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太子劉盈是呂后的親兒子,自然呂后想立劉盈為太子,但戚夫人仗著受寵,想立她的親生兒子如意為太子,於是千方百計慫恿劉邦改立太子。呂后知道戚夫人有奪嫡之意後,聽張良之謀,請來商山四皓,才徹底消除了戚夫人的改立太子計劃。但此事過後,呂后對於戚夫人恨之入骨,戚夫人差一點廢了她的兒子,此仇不報,焉為巾幗英雄?

雖然呂后也吃其他嬪妃的醋,但戚夫人卻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殺之不足以解恨的。其他嬪妃對於呂后只有寵愛上的吃醋,卻沒有太子繼承上的威脅。漢帝劉邦駕崩以後,呂后開始瘋狂折磨戚夫人。她先是喝令拔光了戚夫人的頭髮,讓她換上粗布衣裳,去當下人每日舂米。而後,設計毒死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幾日之後,感到還不解恨,又命人帶來戚夫人,把其剝光了衣服,燻聾耳朵,毒啞嗓子,剜瞎眼睛,剁掉四肢,把剩下的軀體扔進糞坑裡,稱其為“人彘”,方才解恨,真是慘絕人寰!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古代封建社會,講究母憑子貴。只有正室所生,才會被立為嫡子(或嫡長子)。那麼講講問題,劉邦妃嬪那麼多,為什麼呂后只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呢?原因很簡單,可以分為三點。


原因一:先天條件所致,劉邦做了皇帝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得到了劉邦的寵幸,而呂后黯然失色。已變成糟糠之妻。劉邦去戚夫人那裡多了,時間久了。呂后多少有點羨慕嫉妒恨的,但是也無能為力,所以就按自記下。

原因二:是人都會生老病死,皇帝也不例外。雖然他耗死了秦始皇跟他所建立的大秦帝國,但是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而立太子就是家中小事,國之大事。原本立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劉盈性格懦弱,無法繼承皇位。而戚夫人之子劉如意舉止頗像劉邦,戚夫人趁機在劉邦耳邊吹枕邊風,影響了劉邦的判斷。戚夫人受寵,她說的話很容易影響劉邦。而劉邦愛屋及烏,自然更加喜歡劉如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就準備廢掉劉盈,準備改立劉如意為太子。這對當時失寵的呂后來說,更是沉痛打擊。心裡面的恨又加深了一成。


原因三:劉邦自從有了立如意後,三番五次的想要廢掉劉盈。呂后聽到後,都趕緊找來朝中大臣,懇求他們能夠幫劉盈。這也導致劉邦想要廢掉劉盈,都沒有成功。因為呂后找來的大臣多是劉邦出生入死的兄弟,同鄉。都知道呂后的辛辣往事,他們公認的大嫂。有周勃,樊噲,夏侯嬰等。所以劉邦也很難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也只好先放一放啦。對呂后母子更加討厭,厭煩啦。也讓呂后的怒火燒的更汪啦。
劉盈繼位後,呂雉當了太后,呂后就無法再掩飾心中的怒火啦。她殺死了劉如意,然後把戚夫人砍掉手腳,做成了“人彘”,扔在了廁所裡。她終於把心中的怒火跟仇恨都發洩出來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最毒婦人心!


歷史大官


當年劉邦與項羽的彭城一戰,自己落敗而逃,妻兒老小卻被項羽所俘虜,成為人質的呂雉在敵營中度過了兩年零四個月,期間所受的苦難更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盡,差點還被項羽給烹煮了。

直到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議和,簽訂“鴻溝之約”,呂雉才得以回來。這時候劉邦身邊早已多了一個貌美年輕的新寵戚夫人,戚夫人擅跳“翹袖折腰”之舞,為人又體貼入微,深受劉邦的寵愛。一個女人再寬容大度,對於情敵都是恨在心頭。

由於呂雉年紀漸長,色衰而愛馳,常留守宮中,劉邦每次出遊、出征都是戚夫人陪同,甚少見面的夫妻二人,感情開始淡薄疏遠。

本來這戚夫人搶走了劉邦的寵愛也就算了,可她偏偏要作死,她自恃得寵,常在劉邦面前哭鬧(史載到達“日夜啼泣”之地步),想要為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奪取劉盈皇太子之位。

可惜戚夫人根本沒認清自己,除了劉邦的寵愛,她可以說是一無所有,能力薄弱的她沒有呂雉的政治才幹,也沒有朝廷大臣的支持,她的失敗可想而知。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於劉邦原先的妃嬪,呂雉都算是善待有加,唯獨戚夫人。

她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並剃掉戚夫人的頭髮,讓她穿著囚衣,脖子套上象徵囚犯的鐵圈,整天舂米。

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著一首流傳至今都很有名的---《舂歌》“兒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米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這事一傳到呂雉耳中,一下子勃然大怒。呂雉也許當時只是想虐待一下戚夫人,出一口當年戚夫人挑戰自己皇后權威的惡氣,就因戚夫人這一唱,為自己與兒子劉如意埋下了殺身之禍。

呂雉下令詔趙王劉如意進京,趁劉盈不在皇宮時,派人強行將毒藥灌入劉如意口中,等劉盈回來,劉如意早已毒發身亡。

不解氣的呂雉後來還命人斬去戚夫人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zhì),意為人中之豬。


南枝寫歷史


劉邦的妃子眾多,但呂后只對戚夫人恨之入骨,主要的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呂后對劉邦移情別戀的恨之入骨。呂后和劉邦相識於微末,當時劉邦還是流氓的時候,呂后就跟著劉邦,期間受盡了艱難困苦,替他生孩子,提的養父母,替他,輾轉受罪,更因為被項羽抓到而差點被,殺,所以這樣的情況,而劉邦一旦得了天下之後,卻將鋁後期如蔽履,不再對他有任何的夫妻之情,轉而只是政治合作伙伴,所以這樣造成,呂后的內心的不滿,積怨已深,那個時間,只要誰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就必然,會遭到呂后的恨,主要的是恨屋及烏的體現。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欺負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對於自己的,兒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劉邦因為喜歡,欺負人,所以,就流露出想要利,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的,企圖,而這是,呂后所萬萬不能夠容忍的,在呂后人認為,劉邦是不可以,這樣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兒子的,而所有的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呂后認為就是欺負人,所以最終氣憤,對慘無人道的虐殺,其實這主要是呂后發洩對劉邦的恨意。


玉皇大帝1194


呂后對戚夫人,恐怕是「怕」多過「恨」。

在漢初的權力結構中,呂后和戚夫人,都是依附於劉邦而存在的。

作為劉邦明媒正娶的妻子,呂后對於漢興的唯一貢獻,便是吃了項羽兩年的牢飯,但也正因為呂后成了項羽的人質,所以劉邦君臣才多少有些束手束腳。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劉邦最初未必知道呂后和自己的父親還活著——直到項羽打不過劉邦,把劉邦的父親綁上兩軍陣前。

雖然劉邦用「分我一杯羹」的話暫時搪塞住了項羽,但實際上,無論是項羽君臣,還是劉邦君臣,都甚至,劉邦的家人放在楚營,漢軍難免會投鼠忌器,於是,有了後面的鴻溝議和,有了項羽歸還劉邦的父母妻子。

我們假想一種極端情況,如果當年項羽射向劉邦的那一箭的毒箭,然後劉邦死於非命,太子劉盈繼承漢王之位,劉盈會不會為了救出唯一的母親而向項羽俯首稱臣呢?

所以,呂后吃項羽牢飯的事,既是功,也有可能演變為過。

作為劉邦受封漢王后最受寵又有可能是劉邦成為漢王后的第一個妃子,戚夫人怕是在呂后吃牢飯的兩年裡事實上統領了劉邦的後宮吧?雖沒有王后的名分,怕是有王后之實吧?漢政府上下,怕是也有依附於戚夫人的黨羽吧?

呂后在楚營吃牢飯,很是辛苦,戚夫人時長陪伴在漢王劉邦左右,侍奉劉邦,就不辛苦嗎?

所以,對於漢興,呂后和戚夫人,怕是半斤八兩,誰也不輸於誰吧?

呂后唯一贏得過戚夫人的,便是正妻的身份,呂后之子劉盈唯一贏得過戚夫人之子的,便是嫡子的身份。

但劉如意也有劉盈遠遠不及的地方,那便是像劉邦,這個很要命。

劉邦是罕見的雄才大略之主,如果劉如意也有劉邦的本事,漢室江山,怕是能綿延更久。

隨著劉如意越長越大,作為嫡子的劉盈,原本的年齡優勢便越來越不明顯,劉邦也逐漸生出廢太子的想法。

若不是得到張良的計策,恐怕沒有跑去前線跟淮南王英布正面剛的劉盈,將會徹底失去太子之位。

這是呂后最為恐懼的。

因此,劉邦一死,呂后便把戚夫人發配到永巷為奴,劉如意一來京城朝賀新天子,呂后便迫不及待地殺死劉如意,而後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在肉體上徹底消滅了劉如意母子後,呂后才稍覺心安。面對強有力的政敵,呂后從來都是一個字:殺!對劉如意母子如此,對韓信也是如此!對彭越也是如此!對親孫子劉恭也是如此!

我是金戈,如果你覺得我這篇回答有那麼一絲道理,請給我點個贊!如果你希望繼續看到我的回答,請在點擊上方的關注按鈕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關注我的公眾號。


遙望燕園


呂后在沛縣的時候,委身下嫁劉邦,與劉邦一起共患難。劉邦的成功,無疑有呂后的默默付出。本想著可以母儀天下,豈料戚夫人的出現讓自己芒刺在背。

歷史上,後宮爭寵屢見不鮮,妃嬪之間爭風吃醋更是稀鬆平常,然而像呂后對待戚夫人的情形比較少見。

劉邦得到天下下後,呂后已經年老色衰。戚夫人年輕貌美還能歌善舞,深的劉邦寵愛。呂后本就心胸狹隘,嫉妒心強,看著自己老公跟別的妃子花天酒地心中肯定不是滋味。戚夫人也比較張揚,在宮中處處和劉邦公開秀恩愛,惹得呂后咬牙切齒。

在封建社會,都是母憑子貴,戚夫人最要命的是觸動了呂后的敏感神經。劉邦愛屋及烏,準備廢掉呂后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這是呂后絕對不能容忍的,呂后大費周章才保住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

戚夫人不僅是呂后的情敵,也是呂后的政敵。雙方在情場爭寵,在官場爭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葉奇鑫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首先,對於呂雉,我們應該很熟悉,他是劉邦的妻子,在劉邦還是沛縣小吏時,呂雉就嫁給了他。當劉邦起義時,呂雉也是在背後一直支持劉邦,如果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必有一個女人的話,那麼呂雉無疑是劉邦背後那個默默付出的女人。

因此,可能是經歷過這種患難與共和不離不棄,雖然劉邦稱帝后身邊女人無數,但始終不敢拿呂雉怎麼樣,在呂雉面前也是毫無脾氣的。而戚夫人則是劉邦最寵愛的小妾。

至於為什麼呂雉只恨戚夫人,甚至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她的眼睛,燻聾她的耳朵,毒啞她的喉嚨,將其放在茅廁裡,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個“人彘”。筆者覺得原因有三。

其一,也是最本質的原因是,戚夫人觸動了呂雉的根本。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繼而認為呂后之子劉盈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個性作風,而戚姬得到寵幸,經常跟隨劉邦到關東,她日夜啼泣,吹枕邊風,要讓劉邦下定決心廢黜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好幾次險些眼看劉如意要取代劉盈成為太子。所幸大臣們認為劉邦因愛廢立,故不支持劉邦易儲。在這種高壓情形下,劉邦不得不停止這起因愛廢立太子。

其二,戚夫人個性太過於張揚。劉邦的其它妃嬪與呂雉的關係雖說不是很好,但也不至於像戚姬這樣。戚夫人在劉邦眾多女人中算是能歌善舞,深得劉邦喜愛,並且戚夫人又不善於低調隱忍,處處得罪了呂雉而不知。

其三,筆者覺得是女人的醋意吧。據史記記載,呂雉年紀大了後,劉邦常常不帶著她玩,她非常想見劉邦,但機會卻越來越少。因此,劉邦死後,呂雉將多年間積蓄的恨意和怒火發洩在戚夫人身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