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则天陵墓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近百年没人能进去?

邓州市穰东镇信访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墓,里面埋葬了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在一千多年间,有记载的大规模盗墓事件就有17次,规模特别巨大的有3次,但是这些盗墓行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其实,按我们现在科学家掌握的技术来说,单纯挖掘任何一个古代陵墓都不是问题,科学家主要考虑的是古文物如何才能保持原貌,如何才能不违背民意。

而对于乾陵这种规模庞大,具有世界性考古价值的陵墓来说,不是科学家想挖就能挖的了的。

古文物专家郭沫若曾经与周总理交谈时提议,乾陵里肯定会有很多字画书籍,没准儿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也在里面,最重要的是武则天的画像、“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手迹能重见天日,真可谓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对考古学者研究唐朝历史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在我看来,郭沫若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其实,不难想象,乾陵一打开,其中的珍宝异石必然震惊世界。


周总理并未同意郭沫若的提议,只是把这一切都留给后人去解决,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是郭沫若一人?多人代的仁人志士,谁不想有生之年一饱眼福?

唐末农民起义时,黄巢曾动用数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开挖,不料西侧那些碎石子只是障眼法,故意留下的,结果可想而知。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涛,盗掘了十几座唐代陵墓,在面对乾陵时也是束手无策。还有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更是假借军事演习作幌子,对乾陵进行破坏性挖掘,甚至动用炸药,最后都炸开了几层岩石,楞是没找到墓道口,天怒人怨不了了之。

其实,在我国历史,乾陵的盗掘活动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小毛贼数不胜数,正史里当然不会记载这些活动,野史里也懒得详细记载,人们知道的大多数关于小盗掘的记载多来源于口口相传。

而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乃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直接另凿新洞进入地宫,难度很大,至于事实是否真像专家们猜测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乾陵的那天才知道。

等等,刚才不是说数次大规模盗墓都没找到墓室入口吗?现在专家们是怎么确定墓道入口位置的?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几个当地的老农民在梁山附近无意之间放炮炸石头,结果竟无巧不成书的找到了墓室入口,这个入口后来经专家确认的确是地宫入口,肯定也是国家机密了,后来人们在墓室口旁边种上了一颗华山油松,如今已是魁梧伟岸。

对于任何一座古代帝王墓来说,墓室入口就好比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算开启了挖掘的第一步。

陕西省考古界专家石兴邦,几次撰文说,发掘乾陵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几十年来,当地的考古专家队伍已经在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门寺地宫、秦公大墓的挖掘中,积累了丰富的挖掘经验,整体专业水平已经排名世界前列,完全能够胜任对乾陵的保护性开采挖掘。


并且,他们认为,挖掘乾陵是当地政府的一项官方行为,在花重金撰写数十万字、众多科学考古专家参与、异常谨慎严密的《唐乾陵发掘计划》中指出:所谓发掘,就是采用高科技技术在密闭环境中阻隔空气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许两个携带氧气瓶呼吸设备的无菌工作人员(或者高清机器人)进入墓室地宫,用微光摄像器材采回资料就算发掘成功了,至于怎么保护,怎么展出,必须根据采回的资料制定,那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了,这样的发掘怎么会对文物有损害?

其实,在了解专家的声明之后,我们也能看出他们的急切开采的心情,他们急切的想让乾陵中的文物曝光于天下,也好证明一下自己那高深的学识,那么他们推断乾陵中会有哪些文物呢?

地宫中有何无价之宝?

乾陵地宫中,至于到底有多少文物,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断:那些墓道中造型各异的条石定是不可多得的文物,除去这些条石,其它的陪葬文物估计有上百吨。

金银铜器,自不必多说,必然会车马同载,除去这些祭器之外,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很有可能在乾陵中,因为之前温韬盗掘昭陵时,出土的宝物清单上,并没有《兰亭序》。

总之,武则天的乾陵近百年没人能进去的原因,就是以现在的技术并不能完全保护出土文物原样,盗掘那是破坏性挖掘,无需考虑文物是否为原样,秦皇陵兵马俑在刚出土的时候是彩色的,接触空气以后不久就成了土色,这已经算是文物界的损失了,科学家不想乾陵再重蹈覆辙。至于武则天陵墓中到底有什么,都是推测无人知晓,但不可否定的是袁天罡选的乾陵必然是一块风水宝地。

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者,乘生气也,藏风骤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位玄武。

小小嬴政


武则天的乾陵?其实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武则天死的时候是以皇后的仪制葬入自己的老公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所以,按照礼制,这座陵的正确叫法应该是:

唐高宗乾陵!如今乾陵里也树立着当时留下的这块墓碑。

“乾陵里都有啥宝贝呢?”

关于乾陵,从古到今,有很多人都打过主意,没办法,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再加上她老公唐高宗早一步入土,陪葬品已经埋了不少,所以,这座陵里是“两位皇帝”的陪葬品,数量之可观,可见一斑!

那么,乾陵里到底有多少宝贝呢?

不管是盗墓还是考古挖掘,乾陵都没有被打开过,因此对于它里面的宝贝,我们只能凭借文献的记载和猜测。

据专家推测,这座陵里藏得宝贝可能多达500多吨!!!

哇塞!武则天这两口子还真是能藏宝贝啊,竟然有这么多。那么,都有些啥呢?

只能靠猜测!比如唐高宗生前很喜欢古玩字画,所以推测那本无价之宝,行书的真品——《兰亭集序》就藏在乾陵里。

乾陵地宫里的格局构造应该是模仿唐长安城的皇城宫殿而建,因为武则天的前老公兼公公唐太宗的地宫就这么建的:

地宫内“宫室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朝书画、钟(繇)王(羲之)笔迹,纸墨如新”——《五代史》

所以可以推测,乾陵的规模应该和唐太宗的昭陵差不多,也许还更大!

除了有珍奇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乾陵里也许还放着一个很珍贵的东西——唐代著名史学家吴兢所著的《武则天实录》。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武则天生前的点点滴滴,如果它能被发现,相信女皇的真实一生会展现在大家眼前,所以,小君认为这东西实在是整个地宫里的无价之宝!

反正乾陵地宫里的珍宝就一个字——多,两个字——很多,三个字——非常多!

“神秘的乾陵,从未被盗过!”

乾陵里的宝贝多,历史上有很多盗墓贼都光顾过它,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得手过,据说连乾陵的入口都没有人找到过!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乾陵曾遭三次大规模的盗掘:

一、黄巢起义时,黄将军曾想撬开乾陵找点军费,他召集了40多万农民兄弟一起来到乾陵西侧挖墓,本想着用人海战术一人一铲的挖开它。结果挖了好多天,啥也没挖到,倒是把梁山给挖出了很多沟,俗称“黄巢沟”,挖陵失败!

二、五代时的著名盗墓专家温韬也打过这里的主意,一开始他觉得没问题,毕竟唐太宗的昭陵就是被它盗掘,可挖着挖着,连个墓道门都找不到!

三、民国时的军阀孙连仲也想撬开乾陵,可没曾想炸着炸着,天空突然刮起龙卷风,把两士兵给吹没了,他害怕啊,怕这是老天的警告,所以没再继续挖下去。

综上,这乾陵实在是神乎其神,完全打不开啊,由此,它也成为了唐陵里唯一没有被打开过的。

那么,为什么乾陵这么神,让盗墓贼总也得不了手呢?

小君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乾陵当时修建时正值盛唐,武则天和高宗不惜动用血本来建陵,一定是考虑到了后世可能会被盗,所以整个陵工程浩大,将整个梁山都作为了自己的陵寝,不仅在入口的设置上用了很多“障眼法”,比如黄巢当年就被骗(黄巢误以为乾陵西边的众多碎石块是修陵所留,故从西边开始挖,殊不知这是唐人当时故意弄的,误导盗墓者从错误方向挖陵。)

二、整个陵寝将梁山内部整个“凿空”,地宫直接建在山体里,采取“因山为陵”的形式,梁山很大,山体内部也复杂,故你很难准确找到地宫的入口。

三、国家的保护!其实乾陵的入口在建国之初就被当地农民们修路时无意间炸开了,当时郭沫若想提议挖掘,可周总理表示反对,他认为我们当时的技术还不够,十三陵的定陵就是个教训,故决定不予挖掘,采取保护政策,当时周总理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因此,这一座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陵寝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但小君觉得,是一个谜也未必是件坏事,去了的人就让他们好好安息吧。。。


宫殿君




武则天的陵墓埋的 不是一个人,而是她和唐高宗李治。因为两个人不是一起死的,所以陵墓就先后先后修建了两次。

683年12月,李治死后,就先埋了进去,当时就陪葬了不少东西。705年12月,武则天死后,也埋了进去,同样是陪葬了不少东西。这两项叠加,不用猜,就是猪也会明白,里边会有多少宝物。

乾陵是昭陵的一部分,传说当年李世民生前在为自己选墓地时,找的人是李靖。李靖走遍了关中地区后,找到了九嵕山。传说中汉武帝在选皇陵时,当时就看中了这块地,只是因为东方朔认为这个地方不好,而最终放弃了。李靖的水平远在东方朔之上,他早就明白武则天要称帝,会打破李唐江山,天机不可泄露,只可以破解。


李靖就告诉李世民,这块地是好地,但陵墓不能修在山脚下,必须修建在山顶上。前临渭水,辅佐龙脉。后边的泾水,割断九嵕山山脉,大的引起江山易手,小的注定国势不兴。当皇陵修在山上的话,虽然国势会出现动荡,但终究能压制住,李唐江山还是稳固的。

这就是武则天虽然夺取了李唐江山,改国号为周,却后来又不得不还政于李家,自己以皇后的身份下葬的原因。

当然东方朔的话也不能说全不对,到了最后,李世民的昭陵被人挖了,里边的东西被反复盗窃了好多次,说明这地方还真不是太好。



到了李治寻找皇陵的时候,武则天派出了自己阵营的顶级高手袁天罡。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在西游记中出现过,和泾水龙王打赌,最后泾水龙王违反天规被魏征处死了,由此就知道袁守诚有多厉害,袁天罡的本领就是从袁守诚这里学到的。

袁守诚一眼就看中了梁山,当年秦始皇曾在此处修建梁山宫,汉武帝在原址上进行过扩建。传说后来杨广也曾打算在此处修建别宫,可见此处的风水极好。

唐高宗李治虽然不是一个刚强的孩子,但也一样好大喜功。在武则天的鼓吹下,他曾经上泰山封禅,把自己和汉武帝相提并论,和三皇五帝可以同台媲美。

既然李治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在埋葬时,自然会特别要求,多放点金银财宝进去。反正天下都是朕的,朕活着要享受,死了也要和活着的时候一样。传说在他的陵墓中有几百万两银子和数不清的宝物。


并且陵墓是修建在梁山山下,简称地宫。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空在那个地方,里边会放有多少宝物。到了武则天死的时候,又重新打开陵道,把两人合葬。

这武则天是个极度爱美和权力欲望很重的人,她生前爱好太多,喜欢的东西也多的不得了,自然死后都要带走,到那边还要接着用。

根据相关历史专家分析,李治和武则天在下葬时,除了宝物和文物外,各自放入了上百万两的银子,传说总数超500吨。



有人说了既然有这么多宝物,为什么一千多年来,怎么会没有盗呢?

盗的人多了,但没有人能搞定。武则天知道自己生前仇人多,所以采用了加固的建筑结构,一般人是根本没有能力破坏这个坟墓的。

并且当时在建造这个陵墓时,设计比较精巧,地宫的外围和梁山的结构结合的相当好,根本就不给别人随意破坏的机会。后来有人盗了几次也没有成功,就叹气说,除非是把这座山给挖了,否则是没有办法进入陵道的。

黄巢起义时,打到长安后,嫌抢到的钱太少,就开始打乾陵的主意。他曾发动40万人开挖,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作罢。这条沟现在还在,被人们称为“黄巢沟”。

唐朝之后,进入五代十国,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其它皇陵都被抢劫一空。到了乾陵时,突然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没有办法进行了。


到了近代,冯玉祥这个表面上装穷的主,也盯上了乾陵,他让孙连仲模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来开挖乾陵。一种说法是用炸药炸了半天,没有找到入口。另一种说法更传奇,说当时炸开了陵道,几个陕西兵知道里边有好东西,就直接向里边冲,刚进去没多久,又跑了出来,全都死了。然后就是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孙连仲就惊动鬼神,就只好填埋了陵道入口,然后退出了。

解放后,几个农民要种地时,无意挖到了了陵道口。国家文物部门找了专家,四处看了看,认为这是没有被盗过的乾陵。后来郭沫若亲自向周恩来总理请求要求挖掘,但总理认为时机不成熟,就没有同意。


新知传习阁


乾陵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长安西北方向,即八卦的干位,故称乾陵。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至于说为什么无人进去,也是它作为唐十八陵里保存最完好的原因。不是贼不想盗,而是乾陵防盗设施坚固,贼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乾陵本身是一个大山,最外层是土,当然容易挖动,但土层里面是整齐的大石块砌成,石块相邻两面之间除黏结物以外,有圆锥形空洞,两个石块相邻面的圆锥形空洞相对,并用金属熔液浇灌,冷却后将石块一一固定在一起,一层又一层,也不知道有多少层,所以有盗贼也曾打开过几块,但毕竟工程巨大,盗贼只好望洋兴叹了!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依照唐太宗“因山为陵”的葬制,乾陵建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唐太宗昭陵

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唐高宗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二人同时看中了梁山的风水。梁山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可以说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但是此种说法却被袁天罡所驳。

袁天罡认为,梁山表明上看来是一处风水宝地,但是却有很多不足。梁山北峰居高,前后两峰似女乳状,恐怕阴气过重,女人掌权。

袁天罡和李淳风

高宗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后,不知该如何定夺。此事却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她将来能做皇帝,于是,她便建议高宗认同李淳风的说法。高宗就应允了,第二天便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

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上官婉儿相貌复原图

郭老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其实,可以想象乾陵一开,其间珍宝定会光耀全世界,不弄个世界第九奇迹才怪哩!

众所周知,唐朝发展到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基本上是最繁荣的时期。据资料记载,唐高宗下葬时随葬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武则天下葬时又随葬了全国财政的三分之一。

武则天

那么这些陪葬品的价值又有多少呢?要知道里面任何一件器物都是皇家御用的古董,可不是简单的用材质来衡量的。除却金银珠宝,少不了的是更早时期的文玩字画等等,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因此,就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财政收入,乾陵内的宝物达500吨以上。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

乾陵墓道口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对一座帝王陵墓来说,墓道口好比一把钥匙,若要发掘,相当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宫的钥匙已被我们握了40多年,这把钥匙若是让历史上那些盗墓贼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凡人的历史世界


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墓者光顾过的唐朝帝王陵墓。乾陵能够躲过盗墓贼的毒手,同乾陵的墓穴构造有很大的关系。


乾陵的墓穴入口非常的隐蔽,为了防止盗墓贼的侵扰,在武则天下葬之后,人们用石头将墓穴的入口封死,乾陵的入口同周围的山体合为一起,盗墓贼根本无从下手。

从唐朝末年开始,盗墓贼就曾经多次打乾陵的主意,却始终没能找到乾陵的具体位置。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之后,黄巢为了解决军饷的问题,大量的盗掘关中地区的帝王陵墓。因为传说乾陵里面的金银财宝众多,又有很多名人古迹,黄巢专门带领着四十万大军前期梁山盗墓。(乾陵的位置在陕西梁山,陕西梁山不是梁山好汉中的梁山)黄巢的大军在梁山挖了一个遍,也始终没能找到乾陵的入口,最终只能作罢。

到了五代时期,盗墓王温韬将唐朝的所以帝王陵全部洗劫一空,却唯独没能盗掘乾陵。据说温韬在到达乾陵之后,已经找到了乾陵的具体为止,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天上下起了雷雨。温韬是一个十分迷信的盗墓贼,他一位乾陵有上天保佑,赶紧带领自己的军队撤退了,乾陵第二次躲过了被盗掘的命运。在随后的一年多年时间中,不断的有盗墓贼;来到梁山寻找乾陵的踪迹,却都能找到乾陵的入口。

到了民国时期,孙殿英打着打击盗墓贼的口号,盗掘了乾隆墓和慈禧墓,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其他军阀都看着眼红,民国时期模仿孙殿英盗墓的军阀非常多。为了获取乾陵里面的金银珠宝,西北军将领孙连仲借口保护乾陵,进驻到了梁山地区。孙连仲名为保护,实际上却是在盗墓,他带领士兵日夜爆破,想要寻找乾陵的入口。然而无论是孙连仲如何爆破,始终都找不到乾陵的入口,最终孙连仲只能放弃了盗窃乾陵的打算。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郭沫若等人的主导下,国内开始了一波考古热潮。在1958年的时候,当地农民在炸山采石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穴。陕西当地的考古队立刻展开行动,将乾陵的墓道清理出来,准备进入墓穴一探究竟。郭沫若听说乾陵被发现,也兴高采烈的准备到陕西组织挖掘。在乾陵被发现前,郭沫若已经挖掘了定陵。由于考古条件不足,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定陵中的很多文物都遭到了损毁,一些考古学家纷纷向中央写信,希望暂停这种破坏性挖掘。

周总理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做出了批示,禁止继续挖掘帝王墓,挖掘乾陵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乾陵内部埋葬着武则天和李治两位皇帝,其中的文物数量要超过平常的单一帝王墓葬。据说武则天和李治都很喜欢文学作品,在乾陵中有很多古代书画文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兰亭序》。现代的考古技术,仍然无法保证陵墓打开后,书画文物被氧化的问题。因此乾陵中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恐怕要到多年后,考古技术发达的时候才能被揭开。


历史总探长


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两位夫妻皇帝合葬的皇陵,在当初修建乾陵的时候,李治非常的霸气,因为国家财力雄厚的原因,李治是直接把乾陵所在的整座山当成自己陵墓封土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找到相关墓道的话,除非把整座山都铲平,要不然是休想挖开这座墓的。



乾陵中珍宝的埋葬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因为这座陵墓中埋葬着两位帝皇,因此所陪葬的珍宝也是双份的。

在李治下葬的时候,乾陵陪葬入了号称当时大唐国力三分之一的金银财宝,武则天在选择和李治合葬的时候,她所陪葬的金银财宝比李治是还犹有过及的。



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最奢华的陵墓

李治和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都处在了唐朝最黄金的年代,虽然此前有李渊、李世民两位皇帝,但是他们在位时都是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他们也想用庞大的珍宝陪葬,但是国力方面却是不太允许的。



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前以及死后,虽然她的儿子辈们都当过皇帝,但因为没什么权力的原因,所以他们下葬时的陪葬规模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比的上李治、武则天时期的唐玄宗虽然将唐朝转变为了真正的盛世大唐,但他晚年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他下葬时的珍宝也是比不上李治和武则天的。


而更不要说安史之乱后权力开始大缩水的晚唐皇帝们了,他们所埋葬的珍宝更是不可能达到武则天、李治那个高度。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珍宝数量最为庞大、最为珍贵的陵墓,而据专家们的粗略估测,他们认定乾陵中至少有将近500多吨的金银财宝。

可能大家对500吨没有什么概念,接下来我们就以水泥为单位,讲一下500多吨的金银财宝有多么庞大。

一包水泥大概一百来斤,一吨有2000多斤,如果把500吨换算成水泥的话,那它们的体积起码得有1万包水泥那么庞大,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在这众多金银财宝中肯定有不少东西的质量密度是要比水泥大的或者小的,所以我们简单明白一下这个概念就可以了。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对乾陵的求而不得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武则天和李治静静地躺在他们的墓穴中,不受各种战乱、盗墓的侵扰,在他们冥灵的世界中静静地观察着我们这个世界。

乾陵因为没有被盗墓贼们得手过,所以在乱世年间成为了很多军阀眼中的大肥肉,他们无不想吞下乾陵中数之不尽的珍宝,好通过消化这庞大的珍宝强大自己的实力。

在五代时期出现了一名盗墓狂人温韬,温韬是唐朝诸皇陵所在地的节度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阀,当时他为了发展自己手下军队的势力,于是就开始对唐朝诸帝陵下了手。


在温韬的洗劫下,除了乾陵之外其他所有皇帝陵寝都通通被搬了个一干二净,所有珍宝都被温韬吞进了肚子里。

温韬对乾陵自然也是非常眼红的,只不过在他调动大军挖掘乾陵时,他无论怎么挖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入口,以他当时的军队能耐,他是根本没有能力把整座乾陵山给铲平的,因此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的渴望以及失败

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也极其眼红,他对乾陵是非常势在必行的,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手下孙仲连,给他准备了数量庞大的炸药,打着把整座山都炸掉也要把乾陵炸出来的想法,然后就展开了他的盗墓行为。



只不过孙仲连在炸几天后遭遇了雷鸣暴雨,做贼心虚的他就开始惶恐了起来,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迷信的,无论是孙仲连还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知道掘人祖坟要遭天谴的说法,如果不是冯玉祥的命令,他们也断然不会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于是在看到电闪雷鸣后他们就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退去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遭遇了龙卷风。

奇妙的历史巧合让人们发现了乾陵的墓道

除了吸引了军队盗墓外,很多小的盗墓者也把眼光放在了乾陵中,只不过最后他们也都是无奈的空手而归,根本找不到乾陵的墓道。

其实历史往往都是非常奇特的,一件东西主动找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找不到,而不想找的时候这件东西却很有可能被无意间找到,乾陵的墓道就非常符合了这个历史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修路的原因,修路工人们无意间在乾陵附近找到了当年李治、武则天极力掩饰的墓地,正是因此,人们才揭开了乾陵之中笼罩着的神秘面纱,人们也才开始拥有了对其一探究竟的机会。

当时在消息传出后,郭沫若是所有人中最兴奋的,他当即着手向上级申请了挖掘乾陵的计划。

郭沫若和现代考古学家申请挖掘乾陵未被通过

郭沫若不仅是个考古学家,他还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文人,他在乎的并不是乾陵中的庞大金银财宝,他最在乎的是乾陵中可能存在的兰亭集序以及各种唐代已经失传的古籍,所以为了一探古代文化的秘境,他就开始积极了起来。

虽然郭沫若申请的很积极,但是他的计划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就是上头怕郭沫若这次再度毁了一座古墓。

在五几年前郭沫若曾主持了定陵的挖掘,在挖掘之前很多考古学家都反对了郭沫若的提议,因为他们知道以当时的考古水平是保存不了墓中很多珍贵文物的。

但是郭沫若不在乎,最终在他和吴晗的联手下,上头同意了这次挖掘行动,而当时因为无法克服氧化的原因,定陵中很多衣物、书本都开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前车之鉴不可重复,为了避免灾难降临到乾陵之中,拒绝是在所难免的。

而在步入了现代后,随着考古技术的提高,我国实际上是已经拥有了挖掘乾陵技术的,考古专家们也有很大的把握在挖掘乾陵的时候不伤害到丝毫的文物,于是挖掘乾陵的提议再度被提交了出来。而这份提议在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主张要挖的,有强烈表示不要挖的,他们各执一词、观点不一,而国家的态度也是偏向于谨慎的,因此这个提议就被推移了下来,乾陵也就安然无恙了。


所以说乾陵中是有着数之不尽珍宝的,而从实际的历史来说,乾陵并不是近百年没有人能进入,而是近千年来都没有人能进入,在60年代前人们想进入乾陵而找不到门道,最后只能黯然离开,而60年代后,人们找到了乾陵的门道但却因为保护迟迟无法进入,这个时候,乾陵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人们手中的。


孤客生


唐高宗的乾陵,位于梁山,是历史上少有的比较神秘的陵墓。它的绝妙之处在于,很多人都知道陵墓位置,也有很多时代此地不受保护,但是奈何你有多能耐,就是盗不走一件宝贝,因为连墓室入口都找不到。



比较著名的盗墓贼,五代时期的温韬,李世民的陵墓就是被他盗的,但是任凭他怎么挖,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更别说是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乾陵都很安稳的度过,虽然一直被贼惦记,但也没人能得逞。


而黄巢起义时,黄巢军想弄点军费,但是当他们占领了整座山,用40万农民军挖得沟壑纵横,一片狼藉的时候,也没发现入口在哪里,只能作罢。到了民国,也有军阀打过它的主意,但都无果而终。整座梁山,布满了扰乱盗墓贼判断力的入口假象,像迷宫一样。

那么乾陵有多少宝贝呢?作为两位盛唐时期皇帝的陵墓,唐高宗死得时候,就带进去相当于全国财政总收入三分之一的藏品,而武则天死的时候,又带进去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银珠宝。史书曾记载,李治死前有遗言,要把他喜欢的字画全部带走,因此,兰亭集序很有可能就藏在乾陵,乾陵相当于一个巨大而又不见天日的博物馆,据专家推测,里面的宝贝多达500吨。


历史密探


武则天与其丈夫合葬在一起,称为乾陵。乾陵在今陕西咸阳乾县梁山,自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起建,历经23年至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建成。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打算光顾乾陵的一共有三位。第一位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兵40万日夜奋战数月而不见陵墓,最后发现居然挖错了方向,正确方向又不得而知,得把山劈开才行,工程浩大只得作罢。第二位是五代十国的耀州刺史温韬,此人虽然仕途出生,却精通旁门左道,干得一手摸金校尉下墓盗斗的好活,唐帝陵几乎他都光顾过,唯独三次对乾陵下手皆因各种异像如狂风暴雨等而罢手,屡试不爽。第三位是国名党将领孙连仲率军一个师,弄了半天也没摸到挖开乾陵的门道。

然后到了建国之后,我们说到1955年,时任国家历史研究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上请国家发掘明万历皇帝的定陵。

定陵挖开,郭老迎来了考古人生巅峰,可谓志得意满。但是,陵里见光的瞬间,大量如字画、绸缎等细软文物马上氧化昙花一现化为灰烬。即使是留下来的硬物也颜色暗淡。此次挖掘虽然发现了新史料如万历皇帝确有腿疾,但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物因为文物保护与挖掘技术落后而毁坏。


经此一事,周总理痛定思痛,下批10年不得动帝陵。郭老就这么熬呀熬,熬到了1965年,于是他又撸起袖子打算大干一场挖掘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的时候,周总理高瞻远瞩直接把他的计划给枪毙了。于是郭老只能作罢。后来,陕西的乾陵出现了,而且已经发现了墓道,他又联合陕西考古局说挖掘乾陵手拿把攥,据说他有绝对把握《兰亭序》在里面。但是,这次周总理直接把他臭骂一顿,索性下令“至有绝对技术万无一失之前,永不得主动挖掘帝陵!”直接把一些痴心妄想给枪毙了。这是近百年没人挖掘乾陵的主要原因。

而至于说乾陵里面陪葬的东西到底有多少,国家地质遥感探测,至少有各种金银珠宝等超过500吨。其实不难想象,李治与武则天时期都是大唐盛世,他们死后都分别将国家财政三分之一挪出来陪葬,两位加起来,相当于整个武则天时期的财政都在里面啊!


另外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死前诏令将他最喜爱的《兰亭序》枕在头下,但后来温韬出土的东西里面并没有《兰亭序》,也就是说,他被李治私自留下来并陪葬的可能性极大,几乎可以肯定。

(兰亭序)

另外,武则天曾命人给她画过一张写真画,栩栩如生,所料不错,应该陪葬了,通过画像我们也可以一睹一代女皇的尊容,另外很多上官婉儿的字与诗也收在其中。这些都是可以确定的。别的也只能靠历史分析猜测了。


不书


乾陵,在中国所有帝王陵墓中都算得上最传奇的一个存在:

第一,乾陵里面藏的不是一个皇帝,是两个皇帝,而且是一堆夫妻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

第二,乾陵外面的树立的61位无头西域宾王像,让人匪夷所思;同样,乾陵前的无字碑也让不得其解。

第三,乾陵历史上遭遇过几次大规模的盗墓行动,但每次都是让盗墓贼无功而返,据说还引发了天地异变。

第四,据说王羲之的绝世之作《兰亭集序》就在乾陵里面。


但凡历代帝王,在给自己选择陵墓的时候,无一不是精挑细选,选择一个风水宝地。不过,究竟是不是真的风水宝地就很难说了,毕竟盗墓者也是专门盯着这些“风水宝地”。十个皇帝有九个皇帝在死后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真可谓是热闹非凡。

不过,对于乾陵来说,则是比较冷清了,1000多年过去了,唐高宗夫妇也没有迎来一个客人,这就是乾陵最为神奇的地方了!

作为两个帝王合葬的陵墓,里面的陪葬品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不论是唐高宗李治统治的时期,还是女皇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大唐(武周)正处于盛世,有点的是钱。

因此有人估算,李治葬入乾陵时,陪葬品相当于当时国家收入的1/3,到武则天下葬时,又陪葬了当时国家收入的1/3。有人以重量推测陵中的文物, 说至少要有500吨。

还有人传言,王羲之的绝世之作《兰亭集序》便在乾陵里。因为按照一般说法,《兰亭集序》应该在李世民的昭陵,但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在盗了昭陵后,并未发现《兰亭集序》。因此就有人怀疑《兰亭集序》在乾陵里面。


面对这样的丰厚的陪葬,自然是引来盗墓者的觊觎。

第一个打乾陵注意的是黄巢。唐末,黄巢率大军杀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烧杀抢虐,无所不用,唐代的帝王陵自然也是黄巢的目标之一,而乾陵则是首选目标。

据传,黄巢率领40万农民起义军在梁山上挖了几天,连乾陵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只留下了一条长40米的“黄巢沟”,最后不得不匆忙退走。

黄巢没有挖的乾陵地宫,其实不难理解。乾陵是依山而建,整座巨大的梁山就是乾陵的保护屏障。在无法得知地宫入口准确方位的情况下,只有把整座梁山铲平或者碰运气。很遗憾,黄巢运气不太好,没搞对方位。


接下的乾陵的这次盗墓有非常有传奇色彩了。

黄巢走后,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又来了(看过《不良人》的同学应该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温韬对于盗墓应该还是很有一套心得,李世民的昭陵就被温韬顺利攻破了。

不过,当温韬把注意力集中乾陵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本来还是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之间就变得雷电交加,飞沙走石。温韬一见,不得了啊,赶紧跑吧。

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此后,乾陵又经历了多波拜访者,但毫无例外都吃了闭门羹。时间来到了民国时期,冯玉祥看到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定东陵,赚了个盆满钵满,坐不住了。

于是在冯玉祥的默许下,冯玉祥的手下大将孙连仲率部驻扎在乾陵,搞了一场“军事演习”,炸药什么的都不知道用了多少,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宫,只好作罢。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孙连仲炸乾陵的时候,瞬间雷雨交加,差点把孙连仲吓死。

新中国建立后,几个农民在种地的时候无意间发了乾陵地宫的入口。这下子有人开始兴奋了,决定要组织队伍挖开乾陵,去寻找那绝世珍宝《兰亭集序》。

不过,国家还是比较明智的,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贸然挖掘乾陵会造成无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断然拒绝了这次行动。

就这样,乾陵至今还是完好无损的在那里,里面的文物也静静的躺着。如果可以,真希望这些文物可以永远的躺在乾陵里面!


小镇月明


  一,修建之地。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76公里,建于公元684年,前后历经23年。因梁山是石灰岩质的山,三峰耸立,北峰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又称为“奶头山”。从东向西望,像一位女性,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

  二,风水迷信。唐时的堪舆家(地理先生)认为,梁山利女主。所以武则天便建议唐高宗把陵园建此处,并仿长安城的格局,分为皇城、宫城和外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

  至于到底里面有什么?盛传配葬了唐代最顶尖的宝贝,不说金银珠宝了,艺术品最是令世人关心,民间传闻中就有国宝书法《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所以难免贼惦记,第一个盗墓贼是唐末黄巢。这位匪哥率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烧杀抢掠一番,逼有关人士告诉了他乾陵的入口,在梁山的西侧。黄巢立即调出40万士兵,把半座梁山铲平了,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没有找到入口。后来,唐军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兵败而逃,乾陵实际是坐北朝南,有人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引导他挖反方向。

第二拔土匪,是五代的温韬,此人专业挖唐皇陵,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他也兴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和手下都没有再敢第四次继续挖下去。

军阀冯玉祥是民国乱世的盗墓大王,他指示孙连仲,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和宋哲元,以军事演习名义,带一个师含工兵营,在梁山安下营寨,用演习作幌子,驱离群众,终于用tnt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发现入口,正准备进入时,由于坟内空气有毒,7个陕西籍匪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没有防毒面具,谁也不敢向前,干脆说有鬼,一起大喊就跑了,孙也诧异,下令停止土工作业,把墓道回填,但还是留下了证据。

现在我们国家回归法治,当然绝不容许土匪们去偷坟堀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