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嘉宾介绍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汪韶军 教授

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嘉宾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汪韶军 教授

编者按: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9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武汉举办。届时将有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实修人士以及各大媒体记者齐聚江城,就“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论坛办公室将陆续介绍预出席第三届论坛的嘉宾,望热爱东方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朋友积极关注。

嘉宾介绍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汪韶军 教授

汪韶军 教授

一、个人履历

汪韶军,男,浙江淳安人,197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国际美学协会(IAA)、中国哲学史学会、朱子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庄哲学、魏晋玄学、禅宗、美学、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

承担的本科课程主要有“美学原理”“西方文化概论”“《老子》选读”“《庄子》导读”等,开设过的研究生课程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宋明理学”“艺术哲学”“文艺学前沿”“中西文论比较研究”。

二、主要学术成果(均独立完成)

(一)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道家自然和谐思想研究”(13FZX002),已完成。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可能的《老子》——文本对勘与思想探原(道篇)”(16FZX004),接近完成。

(二)学术著作

1.《老庄自然和谐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

嘉宾介绍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汪韶军 教授

汪韶军教授部分著作

(三)学术论文

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试解》,台湾《鹅湖》2010年第5期。

2.《外内不相及与内外相冥》,《云梦学刊》2010年第2期。

3.《论老子无弃的胸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

4.《“人见其人,物见其物”——试析〈庄子〉“见”的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5.《无情有无佛性?——论佛性论在南禅思想中的地位变化》,《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2期。

6.《论〈老子〉之“玄德”》,《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7.《海瑞的儒学见解与践履》,《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8.《〈老子〉“见小曰明”释论》,《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9.《对〈画语录〉与〈画谱〉的比较研究》,《琼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0.《〈老子〉“宠辱若惊”新诠》,《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11.《丰子恺护生情怀探微》,《关东学刊》2017年第2期。

12.《郭象“安任之道”探赜》,《北方论丛》2017年第4期。

13.《“和”文化研究的新拓展——评钱耕森先生“大道和生学”》,《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4.《〈老子〉“三绝三弃”辨正》,《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15.《老庄政治哲学研究中的几个关键词及其反思》,《云梦学刊》2017年第6期。

16.《作为价值多元论的庄子齐物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17.《从舍浊求净到浊净双遣——论禅宗禅法思想之演进》,《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18.《“智慧出,有大伪”是衍文吗?》,《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19.《老庄哲学需要什么样的“道”?》,《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20.《刍议审美与感恩意识的培养——以中国哲学与文化为例》,《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1.《先秦诸子伦理政治主张的递降》,《江汉论坛》2018年第3期。

嘉宾介绍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汪韶军 教授

汪韶军 教授

三、学术观点摘录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生命,不只是肉体生命,更是精神生命;不只是一己之生命,更是万有之生命。但古今对儒道释(中国哲学的主体)的误解、曲解很多,有些是停留于片言只语或字面意含所下的断论,有些是把自己的过度发挥、随意比附当成学说本身,有些是没有厘清思想的源头因而把源头已有的思想当作后人的独特贡献。有鉴于此,本人通过蒐集调用丰富的原始材料,力争让材料与材料相互诠释,以限定文本的解释学空间;然后依据思想的内在逻辑与文本依据,试图把诸家的思想主旨阐释清楚。

古人尊天、法天的主旨是以德性来配天,即依照所谓的天德行事,以天来塑造人的在世方式。如今,“天人合一”已成为非常时髦的用语,但几乎都被歪曲成了绿色和平的口号,其实,它的原初意义绝非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是从德性的角度强调人去合天(人道去合天道),即法天、配天。如果人的德性达到了天的高度,就是天人合一了。

更多嘉宾:

关联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