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古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考中的官宦子弟的

古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考中的官宦子弟的

唐玄宗天宝二年的科举考试,是由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主持的。他们接受大臣请托,“取舍偷滥”,使许多不学无术的大臣子弟,得以幸进。有个叫张奭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大字不识几个,却被“特升甲科。”此事经人揭发,引起玄宗重视,乃亲临花萼耧,对新科进士加以复试。结果证明,靠真才实学考中的,“十无一二”。那位花花公子张奭,更是“手持试卷,竟写不下一字”,交了白卷。玄宗大怒,下诏说:“有大臣平日不能训子,竟靠请托,使子弟幸进,惹得天下士人讥笑。”就把主考官和请托大臣,都进行了惩处。

古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考中的官宦子弟的

科举考试榜单

自此以后,唐朝许多皇帝都对新科进土中的大臣子弟,加以复试。穆宗长庆元年,新科进士中有大臣子弟十四人,穆宗就亲自出题复试,结果,四人及格,十人落第。主考官钱徽和请托大臣李宗闵等人,也都受到了严厉处分。

古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考中的官宦子弟的

明清时期考场

为了防止达官贵人的子弟请托幸进,到了宋朝开宝年间,朝廷下令“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礼部具自复试。”不仅使这种复试制度化,而且把范围扩大到官吏的推荐,不仅限于大臣子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