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這個七夕,讀懂石頭,你也就讀懂了愛情

天氣昏沉,我翹著腳,喝著茶,望著茶桌上,擺放著的兩方汶洋石印章,一方裂紋如網,一方完好如初。

同樣的原石裁製而得的兩方印章,為何有此截然不同的結果?

突然,一陣微風吹亂桌角上《神鵰俠侶》一書,打開了我的思緒,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楊過與郭芙,都很驕傲。

一個自小生活飄零,性格傲慢,孤僻,不留情面,你瞧我不起,我自然不會把你放入眼裡;

另一個則是嬌生慣養,大小姐脾氣,魯莽,刁蠻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俠二代"。

楊過與郭芙,性格迥異,本應沒什麼交集,卻是彼此的初戀,儘管朦朧,卻是一段理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對於楊過,郭芙是他最初的愛戀。

原著中,在重逢郭芙時,楊過不止一次的心動過,

她服飾打扮也不如何華貴,只項頸中掛了一串明珠,發出淡淡光暈,映得她更如粉裝玉琢一般。楊過只向她瞧了一眼,不由得自慚形穢,便轉過了頭不看。

楊過見她這麼一笑,猶似一朵玫瑰花兒忽然開放,明媚嬌豔,心中不覺一動,臉上微微一紅,將頭轉了開去。

楊過見她臉色嬌紅,秀眉微蹙,確是個絕美的姑娘,比之陸無雙、完顏萍、耶律燕等還更美上三分,心中微微一動。

然而,在郭芙面前,楊過又是自卑的。的確,楊過與郭芙是兩個世界的人。

楊過自小窮困,沒有父母依靠,沒有權勢撐腰,自覺世人都看他不起,使他受盡屈辱。

對於楊過而言,郭芙擁有的是一座私人小島,而他卻只有一間無人問津的破窯洞。

楊過在郭芙面前的不可一世,更多的是內心的自卑。

原著中有這麼一段敘述:

郭芙瞥見他手掌漆黑,便道:“你手這麼髒,我不跟你玩。你摘的花兒也給你弄臭啦。”那少年冷然道:“誰愛跟你玩了?”大踏步便走。

在郭芙嫌棄楊過手很髒的時候,楊過對她一家都產生了厭憎之心,說道:“我跟著你,不回去啦。”

另一段則是郭芙無意中對他流露出的鄙夷之意:

楊過自幼與她不睦,此番重逢,見她仍是憎惡自己,自卑自傷之心更加強了,心道: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

事實上,長久的自卑造成楊過非常在意郭芙對他的看法。

在襄陽大戰中,楊過曾對郭芙說道:

“只要你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楊過對郭芙的感情更多的是年少時有過的愛戀,是朦朧的。

楊過所追求的、渴望的是一種包容,一種安全感——不管你是誰,只要你對我好,永不棄我,你就是我最重要的人。

這一點,在楊過斷臂之後,表現的尤為明顯。

他斷臂之後,想到此後自己是個廢人,更是愈發的思念姑姑。

普天下,也只有姑姑,不管自己變成什麼樣,也絕不會嫌棄自己。

所以,姑姑在楊過心裡,這一點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

回到郭芙,她對於楊過的愛,只是被自己的任性掩蓋了而已。

郭芙是刁蠻任性的公主,需要人捧,像大小武一般,圍著她轉;而楊過性格桀驁孤僻,需要的是被愛與呵護,像小龍女一樣,不離不棄。

原著中,有很長一段篇幅,都是描寫郭芙對於楊過愛恨交加的情感:

他衝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為誰耽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我現下當然不再愛他了,可是從前,為什麼我要這樣恨他呢?

我是討厭他麼?是恨他麼?武氏兄弟一直設法討我歡喜,可是他卻從來不理我。只要他稍微順著我一點兒,念著我一點兒,我便是為他死了,也是甘心。我為什麼這樣沒來由的恨他?只因為我暗暗想著他,念著他,但他竟沒半點將我在心上。

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這三份大禮,我為什麼要恨之入骨?他揭露霍都的陰謀毒計,使齊哥得任丐幫幫主,為什麼我反而暗暗生氣?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親妹子了!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待我。

對於郭芙,雖然她這一生什麼都不缺少了,但在內心深處,實有一種說不出的遺憾。她從來要什麼便有什麼,但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

熟悉汶洋石的石友都知道,汶洋石質地細膩純潔而稍堅,極受玩家喜愛,曾以"將軍洞芙蓉石"流通於市面一段時間,足見其魅力所在,可惜若保養不當,易產生細小裂紋。

郭芙之於神鵰,無異於汶洋之於壽山石。郭芙貌美,汶洋質佳,郭芙大小姐脾氣,需要

憐愛,同樣,汶洋石也需要保養,呵護。

而楊過之於神鵰,亦無異於汶洋之於壽山石。楊過英俊,汶洋質佳,楊過叛逆孤僻,需要包容,同樣,汶洋石也需要保養,呵護。

郭芙的命運就像眼前的兩方汶洋石,若是當年楊過多一分對郭芙的憐愛或呵護,結局會不會不同?

反之亦然。

但是,如果郭芙不刁蠻,她就不是郭芙;而楊過不桀驁,那他也就不是楊過了。

行筆至此,突然感覺,這個七夕,讀懂石頭,你也就讀懂了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