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纏足這一畸形文化?

清幽寧靜


纏足,又稱裹小腳,是我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風俗習慣,並持續延續了幾千年,直到辛亥革命後才廢除。纏足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得而知,但是到了北宋熙寧年間就很盛行了。

纏足到底是怎樣一個過程呢?就是古代的女性到了五六歲就開始纏足,纏足是將腳趾彎向腳心,用布條裹起來,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纏足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是古代帝王的意志,也就是他的個人喜好。

第二,與古代獨特的審美有關,古代人以小腳為美,不纏足便認為是不合“禮”。

第三,古代男子認為把玩小腳是一種雅緻,於是小腳之風盛行。


如何理解纏足這種行為呢?這是一種陋習,應該慶幸它的廢除,這是一種給身心都帶來傷害的習俗。

有人認為,當今女性所穿的高跟鞋也是現代社會的纏足,其實高跟鞋對腳部的傷害是很大的,但是高跟鞋以其獨特的魅力廣受青睞!
(高跟鞋)


存希齋書法


您若問這三寸小腳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沒人知道,可就是這三寸不大的一雙腳,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女性一千多年。有人說是打李後主那陣子興起的,也有人說打武則天那陣子興起的,至於什麼時候興起的沒人知道,直到宣統爺退了位,皇帝都沒了,可這小腳卻依舊存在了好多年。

歷史之中,那些大小朝代,興了亡,亡了興,興了又亡,亡了又興,興興亡亡,亡亡興興,這對小腳愣是沒亡了。蒙古人做了皇帝,這雙小腳依舊在。滿洲人入了關,三令五申,男的不許留髮,女子不許裹腳。滿洲人惡不惡?惡!兇不兇?興!可這麼惡這麼兇的滿洲人愣是逼著男子漢們把頭髮剃掉,愣是沒見大姑娘小媳婦兒把裹腳布掉得。到末了,旗人女子也裹了腳,開始背子阿瑪偷偷裹,後來明目張膽裹,你不讓裹也行,先把女兒給丟河裡淹死得了。得,滿洲人服軟了,這漢人裹腳真叫一絕啊,我們要了他們的頭髮,他們要了我們的腳。

要說這裹腳遭不遭罪,那必須遭罪,而且遭老罪了。不是有那麼一句老話嗎“要想人前顯貴,你必須人後受罪。”這一雙小腳,就是姑娘家顯貴的資本。模樣俏不俏,那不是關鍵,看人先看腳,腳小才是關鍵。模樣長的好,可一雙大腳,這家姑娘算是找不上好婆家了。可若是腳裹的好,模樣差點兒,這家姑娘興許後半生衣食無憂,達官貴人,書香門第,看中的就是一雙腳。

您還別不信這個邪,越是那有錢的,越是那有學問的,越是那官兒大的,他就越稀罕這一雙小腳。打南宋一朝起,這蘇杭二州就興起了“賽蓮會”,起初是那些青樓姐兒,端在閣樓之上,露出一雙三寸小腳。任由那些登徒子們觀瞧賞玩。別看一雙小腳,講究可大了去了,需“尖、瘦、彎、小、軟、正、香”,這乃是七字訣。

但這七字訣還不夠,還必須“尖非錐,瘦不貧,彎似月,小且靈,軟如煙,正則穩,香即醉。”哪一個若是占上幾個,那次女子必是“蓮中之魁首”,若是全佔了,這女子那就成天仙了,送個名號“蓮中仙”。單靠一雙腳,便可平步青雲,馬上會被人花大價錢買入家中,憑藉一雙腳,好吃好喝一輩子,這叫“步步生蓮花”。

大清朝到了乾隆年間,這股子“賽蓮”之風不知道怎麼就刮到了大同府。自此後,每年四月八,保準有場賽蓮會。家家戶戶的小腳女子坐在屋中,只把小腳露在外,任人觀瞧。南至蘇杭、北至京津,那些有錢人擠破頭往大同府跑,為的就是看小腳。滿街的的小腳,隨你看,而且不要錢。這些男子哪一個沒有“蓮癖”,有的看入了魔障,看到小腳走不動路,無論花多少錢,非要買下這小腳的主人。買回家,接著賽。這其中不乏文豪大儒,賽到興致處,頻頻作詩寫詞,脫下小鞋做酒盅,斟滿美酒一飲而盡,大呼美哉。

一雙三寸蓮它就有這麼大魅力,這雙小鞋中,藏著魔障,讓你猜不透,為何就這麼令人痴迷。但想要擁有這三寸金蓮,那可是受了老罪了。纏足女子,需把除大腳趾之外的四個腳趾全部掰至腳心,一次折,二次斷,三次放瓦片,踩著瓦片任腳爛,爛肉剔淨終成蓮。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就是打這來的。你若不想受罪,那也行,沒有裹腳的女子也大有人在。但沒裹的遠沒有裹得多,人家都裹腳你不裹,你就是怪物,誰家有個大腳丫頭,這家老人可算髮愁了。大腳任人不願要,小腳婆家往前靠。沒有小腳,你想嫁個好人家,做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