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古代詩人除了吟詩作詞,在散文創作中也頗有自己的風格,且其中的經典之作不亞於某些詩詞,如唐代《》中的經典句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毫不遜色同時期的一些詩句。下面整理了10篇古代散文的一些經典句子,供你閱讀。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文徵明 歸去來兮辭

《岳陽樓記》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醉翁亭記》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桃花源記》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會想到這句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王文傑 師說斗方

《勸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這10篇古代散文,每一篇都令人受益終身,再忙也要讀一讀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