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史書所載乾元鑄造情況,主要出自《舊唐書》。

舊唐書*食貨志

乾元元年七月,詔曰:“錢貨之興,其來久矣,代有沿革,時為重輕。周興九府,實啟流泉之利;漢造五銖,亦弘改鑄之法。必令小大兼適,母子相權。事有益於公私,理宜循於通變。但以干戈未息,帑藏猶虛,卜式獻助軍之誠,弘羊興富國之算,靜言立法,諒在便人。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請改錢,以一當十,別為新鑄,不廢舊錢,冀實三官之資,用收十倍之利,所謂於人不擾,從古有經。宜職於諸監別鑄一當十錢,文曰“乾元重寶”。其開元通寶者依舊行用。所請採鑄捉搦處置,即條件聞奏。”

二年三月,琦入為相,又請更鑄重輪乾元錢,一當五十,二十斤成貫。

詔可之。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於是新錢與乾元、開元通寶錢三品並行。

尋而谷價騰貴,米鬥至七千,餓死者相枕於道。乃抬舊開元錢以一當十,減乾元錢以一當三十。緣人厭錢價不定,人間抬加價錢為虛錢。

長安城中,競為盜鑄,寺觀鍾及銅象,多壞為錢。奸人豪族犯禁者不絕。京兆尹鄭叔清擒捕之,少不容縱,數月間搒 死者八百餘人。人益無聊矣。

上元元年六月,詔曰:“因時立制,頃議新錢,且是從權,知非經久。如聞官爐之外,私鑄頗多,吞併小錢,逾濫成弊。抵罪雖眾,禁奸未絕。況物價益起,人心不安。事藉變通,期於折衷。其重稜五十價錢,宜減作三十文行用。其開元舊時錢,宜一當十文行用。其乾元十當錢,宜依前行用。仍令京中及畿縣內依此處分,諸州待進止。”

七月敕:“重稜五十價錢,先令畿內減至三十價行,其天下諸州,並宜准此。”寶應元年四月,改行乾元錢,一以當二,乾元重稜小錢,亦以一當二;重稜大錢,一以當三。尋又改行乾元大小錢,並以一當一。其私鑄重稜大錢,不在行用之限。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新唐書*食貨志

天下爐九十九:絳州三十,揚、潤、宣、鄂、蔚皆十,益、鄧、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每爐歲鑄錢三千三百緡,役丁匠三十,費銅二萬一千二百斤、鑞三千七百斤、錫五百斤。每千錢費錢七百五十。天下歲鑄三十二萬七千緡。

肅宗乾元元年,經費不給,鑄錢使第五琦鑄“乾元重寶”錢,徑一寸,每緡重十斤,與開元通寶參用,以一當十,亦號“乾元十當錢”。先是諸爐鑄錢窳薄,熔破錢及佛像,謂之“盤陀”,皆鑄為私錢,犯者杖死。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第五琦為相,覆命絳州諸爐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二分,其文亦曰:“乾元重寶”,背之外郭為重輪,每緡重二十斤,與開元通寶錢並行,以一當五十。是時民間行三錢,大而重稜者亦號“重稜錢”。法既屢易,物價騰踴,米鬥錢至七千,餓死者滿道。

初,有“虛錢”,京師人人私鑄,並小錢,壞鍾、像,犯禁者愈眾。鄭叔清為京兆尹,數月榜死者八百餘人。肅宗以新錢不便,命百官集議,不能改。上元元年,減重輪錢以一當三十,開元舊錢與乾元十當錢,皆以一當十,碾磑鬻受,得為實錢,虛錢交易皆用十當錢,由是錢有虛實之名。

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一元寶”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既而惡“得一”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

代宗即位,乾元重寶錢以一當二,重輪錢以一當三,凡三日而大小錢皆以一當一。自第五琦更鑄,犯法者日數百,州縣不能禁止,至是人甚便之。其後民間乾元、重稜二錢鑄為器,不復出矣。

註釋1: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文物,推斷唐代一寸約合現在2.95釐米左右

註釋2:“新唐書”食貨志記載:開元通寶十個錢為兩,取西安漁化寨新出土的開元通寶比較好的十個稱一下.總重42.5克,唐一斤為十六兩,42.5克乘16等於680克.

註釋3:緡=一千文=貫

結論:1)乾元重寶十當錢直徑29.5mm,重量6.8g

2)乾元重輪當五十錢直徑35.4mm,重量13.6g

由史書中得到乾元重寶十當錢與重輪當五十錢的直徑、重量。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乾元元年7月(758年)鑄造乾元十當錢,當十個開元通寶,同時繼續鑄造開元通寶。

乾元二年3月(759年)鑄造乾元十當錢、開元通寶、乾元重輪當五十(直徑34左右那種厚大的),當五十個開元通寶。

上元元年6月(760年)第一次兌換率調整,乾元十當錢不變、抬開元通寶當十文,減乾元重輪當五十(直徑34左右那種厚大的)為當三十。

實際上乾元十當錢變為當一個開元,重輪當五十錢變為當三個開元,根據重量知道這種貶值是面值比實際低的。

推測此時開始鑄造官方減重重輪當五十(直徑31mm那種)。由於抬開元通寶為當十文,所以出現實錢和虛錢。虛錢就是開元通寶如官方所說為當十文,一般用於賦稅,也就是上繳政府,實錢就是民間還當一文,主要用於商貿!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6月只在京畿實行,7月在全國實行6月的政策。

上元二年(761年)肅宗死,代宗立,李輔國把持朝政!

寶應元年4月(762年)第二次兌換率調整,乾元十當錢改為當兩個開元,乾元重輪折五十(直徑34左右那種厚大的)當三個開元,官鑄重輪小錢當兩個開元。

推測1、出現官鑄重輪小錢,說明重輪當五十有次減重。

2、官鑄重輪小錢與乾元十當錢都是當倆開元,說明這倆種錢形制、重量相似。在實物中發現直徑31mm的重輪錢,驗證上面的猜想。

寶應元年5月(762年)實行第三次兌換率調整,乾元大小錢都當一個開元,私鑄重輪不再範圍。通過貶其面值低於本身價值來迫使乾元大錢退出流通領域。

寶應元年10月(762年)收復洛陽。

寶應二年春季(763年)安史之亂結束

期間發生的大事有:1、新皇帝登基2、收復洛陽3、安史之亂結束

推測1)折十向小平過渡開始於上元元年

2)如果乾元雲鳥是紀念大事,應該就是這三件之一

再看第三次兌換率調整是寶應元年5月,2、3件大事一個是10月,一個是第二年,此時已經不具備鑄造重輪當五十、減重重輪、折十、小平四種規制錢的條件。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雲鳥是為了紀念新皇帝登基,另開元三雲據說是紀念武則天登基,或許有聯繫。

上元二年正好是四種規制乾元都鑄造流通的時候,而小平乾元雲一般都是與本手形制相同,不似後來的其他飾文形制。寶應元年5月之後,乾元大錢罷停,開始全面鑄造和流通乾元小平、開元小平

,其二者形制如一,市面流通也歸於統一。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意見和補充

淺析乾元重寶鑄造脈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