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楚汉时期 杀伐背后的刘邦

是否还记得当年彭城之战,项羽以三千铁骑打得近六十万的诸侯联盟溃不成军,数次险些让刘邦命丧于楚军的长矛之下,有传闻说在刘邦被困的紧要关头,是一阵大风迷了楚军将士的眼,方才让刘邦趁机逃脱。

让刘邦顺利出逃的这阵风已无迹可寻,但有一个人却因此被记录在案,他便是项羽手下的一名武将——丁公。

楚汉时期 杀伐背后的刘邦

那时刘邦已被丁公包围得无处可逃,眼看就要成为丁公邀功请赏的筹码,情急之下,刘邦扯着脖子大声呼喊:“这位壮士,都是好汉,我们何苦要为难彼此呢?”丁公一听,顿时心生英雄相惜之感,脑袋一热,便趁机放走了刘邦。

倘若当时丁公痛快地抹了刘邦的脖子,刘邦也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刘邦有现在的功绩,不就是源于当初丁公一时的仁慈么?如今四方安定,有恩于刘邦的丁公是不是也能论功行赏,讨点好处?

然而刘邦四处搜捕楚国的前臣旧部,像丁公这样的人就该找地方躲起来,永远不与刘邦碰面。而今丁公还想虎口夺食,难道就不怕?

他怕。但因有个和他相似的人在刘邦那儿已讨得了好处,他才有了这份胆量。这个人就是季布,也是丁公的外甥。

楚汉时期 杀伐背后的刘邦

季布这个人,我们之前没有提过,但如果您有一些了解的话,就应该知道季布一诺千金,民间素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季布还是项羽帐下的一员猛将,刘邦也曾很多次被季布追赶地灰头土脸。

我们之前说过在刘邦逃离彭城的路上,为了逃命多次将自己的一儿一女丢下马车,只是刘邦丢一次,夏侯婴捡一次,这才有了后来的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如此惊险的场景便是这楚将季布的杰作了。

相比于丁公因一时之仁放过刘邦,季布就显得尽职多了。刘邦每次遇见季布,几乎都被折腾地狼狈不堪。分封天下后,季布更是让刘邦寝食难安。因此,刘邦拿出千金来悬赏季布,如果发现了窝藏季布的人,则罪及三族。

其实,季布的情况与蒯通很相似,他们都得罪过刘邦,但都是因为彼此各为其主罢了,说到底并没有什么过错。况且像季布这样有能力的人,如果一旦被逼得走投无路,如同韩王信一样投靠了汉国的敌对势力,那就不妙了。因此,在夏侯婴的劝说之下,刘邦同意赦免季布,还让他在朝廷里做了官。

既然连当初提刀撵得刘邦到处逃窜的季布都能有所封赏,何况是有恩于刘邦的丁公呢?丁公如此盘算着……

有趣的是,当刘邦见到丁公后,甚至跳过了问话的环节,径直命卫士将其拖去斩首。丁公顿时慌了:“难道您忘了当时是我在彭城放您逃生的吗?”

楚汉时期 杀伐背后的刘邦

刘邦冷笑一声,道:“身为楚将,当时为何要放了我?就是因为你对项羽不忠,我才要杀你!”

话说到这里,刘邦诛杀不忠之臣看似理所应当,但问题在于,他什么时候开始顾及项羽的情分了?再者,从项羽处叛逃到他麾下的人大有人在,韩信、陈平等人本该首当其冲,为何仅丁公一人,因不忠的罪名而被刘邦处斩?

若说是要诛杀有功之臣,那么萧何、樊哙等人为何安然无恙?若要说是诛杀为难过自己的异己,刘邦确实也赦免了蒯通,栾布等人。那么,还是那个问题,从诸位异姓王到丁公,刘邦的诛杀令,究竟因何而下?

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是在天下未定之时,刘邦对待季布和丁公的态度会有不同吗?一定会不同。彼时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际,刘邦自然恨不得尽收天下能人异士,英雄不问出处;而今天下纷争暂时告一段落,正是需要人心归附之时,若要赏了丁公,这天下的“忠义”何在?

因此,丁公死后,刘邦命人在其脸上贴了张纸条示众:后世人勿要效仿他作不忠之人。

时局不同,态度不同,丁公被诛一事让我们看清了刘邦在杀伐决断上一以贯之的态度,无论是诛杀异姓王还是丁公,其缘由不过四个字:时局需要。分封诸侯王是被迫的,因此为了统一本该属于自己的疆域,刘邦迟早都要诛杀诸侯王,尤其是一心称王的英布和彭越,非死不可;战争停止,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建立纲常,所以刘邦要杀丁公儆天下人。

如若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对于刘邦的封赏辞而不受,或不称王只为侯,或许就能像长沙王一样得以善终吧。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刘邦的皇权专制而存在,为了稳固天下,即使非刘邦所愿,有些人也不得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