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廣西:兩年時間減貧2萬多人 田林幹群合力搬“窮山”

“為了貧困群眾,我虧欠父母太多:我帶貧困戶到玉林學習,母親突然離世,我趕到家見到的只是母親的遺像;2017年重陽節說好陪父親一起吃飯,可養殖戶羅海萍的鵝苗批量死亡,我深夜12點多回到家,父親還在等我……”廣西田林縣水產畜牧獸醫局技術員楊麗霞分享扶貧故事時幾度哽咽,臺下主會場、各鄉鎮分會場近千名聽眾無不為之動容——這是2018年7月19日,廣西田林縣脫貧攻堅情景報告會上的動人一幕。

兩年時間,田林縣減貧人口20892人,2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一批脫貧攻堅先進人物脫穎而出:被群眾稱為“獸醫110”的技術員楊麗霞;發展養殖與群眾抱團脫貧的黃定傑;返鄉創業帶富鄉親的張再高;駐村成效顯著的幫扶幹部農秀麗;牢記使命辦實事的第一書記李振峰……

這些成績,離不開田林縣委、縣政府“推石頭上山”的毅力,離不開這批脫貧攻堅先進人物的默默奉獻和堅守。

“養殖碰困難就打‘獸醫110’”

“我調進縣城,但我的崗位在農村,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隨地為群眾答疑解惑和受約到現場服務,群眾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到我。我的電話被稱作‘獸醫110’。”楊麗霞的話語透露著她內心的自豪。

該縣樂裡鎮風洞村百市屯韋生紅是一位65歲的老人,建好雞舍卻不敢進雞苗,因為他擔心失敗。打通了楊麗霞的電話後,從添加設備、購雞苗、餵食防疫到出欄,楊麗霞從未缺席。第一批肉雞出欄,韋生紅純收入3.7萬元。利周瑤族鄉黃牛養殖戶楊長生的母牛難產,楊麗霞接了電話立即奔赴現場,母牛“母子平安”,楊長生一定要塞一個大紅包,楊麗霞謝絕了:“不用,這是我的工作。”

2017年6月因市場價格波動,那比鄉六音村廖鳳林等貧困戶養殖的肥豬賣不了好價錢,楊麗霞立即聯繫熟識的老闆,以每市斤比當地價高出0.5元的價格到村裡收購,共為貧困戶銷售肉豬1362頭,為貧困群眾增收13.62萬元。楊麗霞指導那比鄉六音村、潞城鄉平板村與廣西和宇生態養殖公司合作養殖雜交野豬,參與特色養殖的貧困戶年人均收入1.13萬元……例子不勝枚舉,一直的奔忙,楊麗霞的體重由原來的60公斤降到了46公斤。

為一門心思服務群眾,楊麗霞放棄提拔機會,她認為當了部門領導,直接服務群眾的時間就少了;廣西生宇生態養殖公司和田林縣祥天牧業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先後以年薪15萬元和年薪30萬元聘請楊麗霞當公司顧問,她也放棄了,因為拿了公司年薪,服務的對象就是公司而不是貧困群眾了。

與群眾抱團唱“脫貧歌”

“沒有技術搞養殖,有多少錢都不夠打水漂。”說起幾年前養雞的失敗,黃定傑還心有餘悸。黃定傑全家4口人,家住八渡瑤族鄉百六村。沒有技術,他養雞血本無歸,花光了全部積蓄還欠下了數萬元外債,生活陷入了困境。2015年精準識別,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他先後到南寧、欽州等地參觀學習,參加各層次的養雞技術培訓,加上獸醫技術員楊麗霞的指導,他的林下養雞成功了,2017年純收入8萬餘元,順利實現脫貧出列。

“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原本對鄉鄰就是一副熱心腸的黃定傑,牽頭成立了八渡瑤族鄉百六村“民興林下養雞合作社”,先邀請了14戶農戶一起養雞,並得到田林縣委、縣政府655 萬元的養殖核心示範區的資金資助,完善了各個養殖場的基礎設施。一年後合作社社員達72戶。黃定傑把自家林地拿出來作為養雞示範點用地,總結了一套簡便易學的林下養雞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群眾,帶動百六、八桃、平封等5個村共同發展,新建雞舍2.7萬平方米,存欄肉雞每批達到32萬羽,每年三批純利潤300餘萬元,養殖戶戶均增收4萬元。

返鄉創業帶“窮親”

“2006年以前,我已有三輛客車在百色汽車客運站經營,有了穩定的收入。但每次回到老家,鄉親們都向我訴苦,想跟我搞客運。我知道線路飽和,帶他們搞客運行不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不能光考慮個人致富,就萌生了賣掉客車回鄉創業的想法。雖然家人不理解,但我堅持賣掉了三輛客車,帶著幾十萬元回鄉創業。”張再高告訴記者,2011年9月,全村黨員群眾推選他為同祥村黨支部書記兼村民委主任。

回鄉創業後,張再高發現群眾建房的材料都從外面運來,路程遠運費貴,就決定開辦水泥磚廠,一來能為群眾建房節約成本,二來能為一些特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

“沒有技術,生產出來的水泥磚質量不行賣不出去,虧了幾十萬元,半輩子賺來的錢全部賠光了。”錢賠光後,他四處求助親戚擔保,從銀行貸到15萬元後,到隆林縣學習技術,聘請專業技術員。水泥磚質量達標了,他一年下來收入近30萬元,招收了20多個貧困群眾在廠裡務工,每人每年增收1萬多元;磚廠租用5戶貧困戶的山地,每年每戶土地流轉收入3000元。凡是貧困群眾跟他買材料,他都先賒賬,等群眾手頭寬裕了再付錢,全鄉120多戶貧困群眾賒借的建築材料款共100多萬元。

他不怕別人搶生意,主動支持資金幫助群眾開辦水泥磚廠,免費提供信息和技術指導。同村的張截辦的水泥磚廠年收入20多萬元,並帶動本村8個貧困家庭走上了致富路。他自費帶領貧困戶到西林縣學習沙糖桔種植,有41戶群眾以土地入股一起種植,面積達258畝。他牽頭成立了同祥村沙糖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全鄉沙糖桔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000多畝。

張再高積極動員致富能人、知識青年入黨,壯大基層黨組織,至2017年,總戶數381戶的同祥村,黨員人數已達38名,每10戶群眾就有一名黨員。2017年底,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368人已有81戶361人脫貧摘帽,其餘2戶7人也將於2018年12月全部脫貧出列。

駐村兩年解決民生問題63件

“者化村給我的印象是:基礎設施落後、產業沒有規模。兩年時間,我吃住在村、工作在屯,走遍全村400多戶,熟記全村97戶貧困戶基本情況,瞭解掌握事項148項,解決民生問題63件。”農秀麗的駐村事蹟得到村民的廣泛讚譽。

農秀麗的揹包總是裝著創可貼、棉籤、酒精等常用藥品和餅乾、果凍、芝麻糊等小食品,方便她隨時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駐村以來,農秀麗錯過了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所有親子活動,2017年6月孩子感冒引發“腦炎”,孩子剛出院就立即回村沒有多陪一天。駐村兩年多,者化村完成砂石路建設2條,屯級道路硬化2條、維修2條、屯內道路硬化2個、屯內亮化5個屯,安裝太陽能路燈126盞、飲水建設項目2個、危房改造47個,維修了村部辦公樓;解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用地1個,村部辦公樓、籃球場、戲臺“三位一體”新建項目將於2018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爭取到1.5萬元經費修復引水設施,解決者餘屯103戶的人畜飲水問題。利用駐村工作經費1.5萬元為村部裝備會標顯示屏、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打字複印機、吊扇、窗簾、辦公用品等,者化村成為者苗鄉辦公裝備最齊全的村。

全村脫貧才回城

“2016年2月,我從自治區信用聯社到田林縣浪平鎮香維村擔任第一書記,直到2017年全村4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香維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我才回省城。”李振峰告訴記者。

任村第一書記兩年來,李振峰積極爭取資金完善香維村4項基礎設施:投入11萬元實施香維村巴朝屯屯內道路硬化613米,解決36戶160人出行難問題;投資8.2萬元修建上寨屯1200平米公共活動場所;為全村五個屯安裝50盞路燈;向田林縣扶貧辦、交通局申請資金300萬元建設香維河大橋,一改該村多年來的出行問題;兩次組織村幹、村民代表到樂業縣甘田鎮獼猴桃種植產業基地、凌雲縣下甲鄉平懷村豚狸特色養殖產業基地考察學習,引進每畝純利潤8000元以上的田螺養殖產業,建成了200畝冬菜種植基地,兩次組織農民工開展房屋裝修等技能培訓,增強了農民工務工本領,促進了轉移就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