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上饒市,古稱信州,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上饒下轄3個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兩次)、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等多項城市榮譽。

轄境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占上饒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

上饒名山勝蹟眾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遊勝地,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觀光遊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境內擁有豐富的山水秀麗景色宜人,更有豐富的紅色革命遺址和古色文化遺存。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歷史沿革

上饒轄境可考的歷史中,屬揚州,最早為周之番邑,屬楚東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吳伐楚取番,屬吳。周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屬越。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滅越,復屬楚。秦設郡縣制時主屬九江郡(玉山、鉛山縣部分屬會稽郡,婺源縣屬鄣郡),漢屬豫章郡(玉山、鉛山縣歸屬同秦,婺源改屬丹陽郡),三國吳至隋主屬鄱陽郡,梁承聖二年(553)改鄱陽郡為吳州,時區境主要屬吳州,次屬金華、新安、建安3郡,陳光大二年(568)罷吳州,復為鄱陽郡。

隋初改金華郡為婺州,並定陽縣入信安縣。開皇九年(589),改鄱陽郡為饒州,改新安郡為歙州。大業三年(607)復饒州為鄱陽郡,復婺州為金華郡,復歙州為新安郡。唐時改郡為州,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區境屬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始設信州,其時市境主屬饒、信二州,其次分屬歙、撫二州,均屬江南西道。五代,區境初屬楊吳,後屬南唐,都歸鎮南軍節度管轄。楊吳時,區境仍分屬饒、信、歙、撫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饒州為永平軍。

宋,開寶八年(975)廢永平軍仍為饒州。區境分屬饒、信、歙3州,均隸江南東路。元貞元年(1295)後,區境分屬信州路、饒州路、徽州路和鉛山州,均隸江浙行中書省。明初區境分屬廣信、饒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為興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為廣信府,仍隸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饒州路為鄱陽府。

洪武二年(1369),復改鄱陽府為饒州府。四年,以廣信府改隸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廣信、饒州兩府均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與明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府,各縣直屬於省。三年設道,區境主要屬江西省豫章、潯陽兩道,其次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38年6月,置贛東北行政區,駐地上饒縣廣平鎮,下轄上饒、貴溪、鄱陽、樂平4個專區。9月,贛東北行政區撤銷,所屬各專區劃歸江西省轄。建國後,1952年9月,並上饒、浮樑兩專區稱上饒專區,專署駐上饒市。1971年4月23日,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國函37號)批覆同意撤銷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以原廣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廣豐區的行政區域,廣豐區人民政府駐永豐街道府前街1號。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轄區變遷

周番邑南接豫章(今南昌市),東接姑蔑(今浙江省衢州市),北鄰鵲岸(今安徽省鵲頭鎮),東北界鳩茲(今安徽省蕪湖市東),西南毗艾(今永修縣),西北連潛(今安徽省霍山縣東北)。秦置餘汗縣,有茲、義、善、樂安、葛興、葛陽、晉興等壤。西漢時,番陽縣實轄今波陽縣、最德鎮市及其所屬浮樑縣地,萬年和都昌兩縣之各一部,以及安徽省至德(今安徽省東至縣境)和祁門(今屬安徽省)兩縣之各一部。餘汗縣實轄今餘干、樂平、餘江、上饒、弋陽、貴溪、橫峰等6縣,上饒、德興2市,以及萬年、東鄉、廣豐、玉山、鉛山5縣之各一部。東漢光和元年(178),餘汗縣分出樂安鄉置樂平縣。建安初,鄱陽縣分出北境置廣昌縣,餘汗分置上饒縣,復分上饒以為建平縣。建安十五年(210)鄱陽郡所轄9縣,其中除邾陽、歷陵為原豫章郡屬縣,乃鄱陽置郡後新增之疆域外,其餘廣昌、樂安、葛陽、上饒、建平等縣均為秦番陽、餘汗兩縣所分置者。

三國中,鄱陽郡疆域仍前不變。吳永安三年(260)後,建平縣自郡境劃出改 屬建安郡。均為原鄱陽郡原有疆域。惟武德五年(622)分鄱陽縣西境益置都昌縣;證聖間分弋陽東境益以常山、須江兩縣部分地置玉山縣,隸衢州;開元二十八年(740),樂平縣分懷金鄉益婺源縣;至德二年(757)分鄱陽北境置至德縣;永泰二年(766)分浮樑部分地益置祁門縣;元和七年(812),樂平縣分丹陽鄉歸屬婺源縣。乾元元年(758)所置之信州各縣大多原為饒州轄境,新增疆域,弋陽縣有自建州划來之鵝湖、旌孝、招善3鄉,自撫州劃入之仁義鄉;玉山縣自衢州來屬;永豐縣有自須江西北劃入之部分屬境。五代中,永平軍所轄新增德興縣,信州所轄新增鉛山縣,均為原饒、信二州屬境分置。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江西省劃分為1市2區9縣的3線城市,享有“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宋復永平軍為饒州,增設安仁縣,信州復置永豐縣,均在原二州境內增置。鉛山縣於開寶八年(975)曾自信州劃出,直隸京師,不久還隸信州。元,饒、信二路轄境除鉛山縣自信州劃出,益以上饒之乾元、永樂2鄉和弋陽之新政、善政2鄉升為州,直隸江浙行省外,其餘不變。明,饒州府增萬年縣,廣信府增興安縣,均為分境內轄區所置,惟鉛山州降為縣復入屬廣信府,為新增之疆域。餘干縣於正德七年(1512)分出習泰鄉之一部以益置東鄉縣,從區境劃出。清仍明舊。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府,所屬各縣先直屬於省,後分隸於道。21年,原饒州府治鄱陽縣為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轄境為鄱陽、餘干、萬年、德興、浮樑、樂平6縣;原廣信府治上饒縣為第六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轄境為上饒、玉山、廣豐、橫峰、鉛山、弋陽6縣。23年,婺源縣由安徽省劃歸江西管轄。24年,第五行政區改駐浮樑,轄境為浮樑、婺源、德興、樂平、鄱陽、都昌、彭澤、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12縣;第六行政區仍駐上饒,轄境除原有6縣外,新增貴溪、餘江、萬年、餘干4縣。此時疆域當以第六行政區轄境為主。36年,婺源縣自第五行政區劃出歸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

自民國38年6月至1971年4月23日區境定名為上饒地區時止,其中20多年間境內區劃建置與疆域盈縮變動頻繁。

1983年1月27日,鷹潭市及貴溪、餘江兩縣自區內劃出,

1983年10月16日,樂平縣以及波陽縣的鯰魚山公社、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所屬。至此,上饒地區所轄為上饒市及上饒、玉山、廣豐、鉛山、橫峰、弋陽、餘干、波陽、萬年、德興、婺源等12縣市。其境北毗本省九江、景德鎮2市和安徽省黃山市及池州地區,東鄰浙江省衢州市,南隔武夷山與福建省南平地區接壤,西南與本省鷹潭市和撫州地區為鄰,西濱鄱陽湖與本省省會南昌市隔湖相望。總面積為22971平方公里。後經測量,土地總面積為22791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