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深讀丨總住院醫師:24小時待命的“救護車”

深讀丨總住院醫師:24小時待命的“救護車”

深读丨总住院医师:24小时待命的“救护车”

8月17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總住院醫師彭穩中在看病歷。 本版照片均為 汪泉佺 攝

深读丨总住院医师:24小时待命的“救护车”

製圖/李珈名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左丹 通訊員 鄒紅珍 佘麗莎

醫生,是守護生命的天使。在大型教學型醫院,有這樣一群醫生,身上挎著一個24小時待機的公用電話,無論白天黑夜,無論急診、會診,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就像醫院24小時待命的“救護車”, 哪裡需要就奔向哪裡。

近日,記者來到實行總住院醫師制度已有100餘年歷史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走近5位總住院醫師,聆聽他們的故事。

時長:365天×24小時

陳璐是湘雅醫院普外胃腸外科七病室的總住院醫師。今年32歲的她,自2016年12月開始擔任總住院醫師到2018年8月卸任,忙碌了近20個月。

“休完產假就開始擔任總住院醫師了。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吃住都要在醫院,看不到孩子。但我很快適應了。因為實在太忙了,我們病房54張床基本是滿員,胃腸道急診量在全院排名第三,每次急診我都必須第一個到場,及時向上級醫生彙報,迅速準確判斷病情,馬上與患者家屬溝通。因為胃腸道急診病情變化快,每次都是爭分搶秒,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危及生命。”陳璐說。

“湘雅醫院自成立起,就按照美國培養醫師的模式設立了總住院醫師制度。這是每一位湘雅醫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少則一年,多則兩到三年。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必須守在醫院,負責病房的大小事務。從接病人到急診、會診都是由總住院醫師負責。病房的所有急事、難事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總住院醫師,由他們先處理後向上級醫師彙報。這是鍛鍊年輕醫生獨立診治病人的關鍵時期。在美國,經過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就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了。”湘雅醫院醫務部主任錢招昕介紹。

“陳璐是我們病房唯一的女醫生。但她一點都不嬌氣。做總住院醫師這段時間,常常是凌晨5點鐘才下手術檯,上午8點鐘又要交班。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早上,她被人抬著出了病房。原來是晚上突發腎結石,還堅守崗位,最後痛得走不了,才去看醫生。即使這樣,她也沒離過崗。一邊自己打著吊針,一邊給病人看病。”胃腸外科七病室護士長歐陽燕蘭告訴記者。

胡成歡,湘雅醫院中心ICU(重症醫學科)總住院醫師。1985年出生的他,是湖南臨武人。2016年9月開始擔任總住院醫師,2017年升為主治醫師。“我們科室跟醫院其他科室不一樣,總住院醫師有兩位,時長是兩年。”胡成歡告訴記者。

“我們是醫院的‘特種兵’。患者均是危重病人。每天凌晨1點鐘到3點鐘,夜深人靜時,是ICU患者最容易出狀況的時候。作為總住院醫師,我每天這個時段都如履薄冰,一床床巡視,不敢有絲毫懈怠。每天凌晨4點鐘後才睡,7點鐘又要交班。這是ICU總住院醫師的工作常態。”胡成歡說。

自擔任總住院醫師以來,為了不影響工作,胡成歡給家裡人規定了打電話的時間,即中午12點鐘左右。“因為實在太忙了,每天電話響不停,很多事情要處理。所以,給家裡人規定了打電話的時間。”胡成歡說。

胡成歡是家中的獨子,擔任總住院醫師的兩年中,留下了很多遺憾。“妻子生孩子,因工作忙,進手術室、辦住院手續都是同學代辦的。奶奶重病住進了縣醫院ICU病房,父母沒告訴我。母親因勞累過度突發冠心病,親戚打電話告訴我。我卻無法馬上趕回去,只能電話指導當地醫護人員救治母親。母親手術後兩個月,我才擠了一天時間趕到臨武看望他們,當天就匆匆趕回了長沙。3個多小時的回家路,兩年中,我就回去了這一次。外公、外婆過世,家人也沒告訴我……”胡成歡遺憾地說。

狀態:出現緊急狀況,15分鐘必須到場

急診科是醫院的火線、前線,是醫院最繁忙、最辛苦的地方。今年34歲的伍平,2014年博士畢業後進入了湘雅醫院急診科工作,去年7月開始擔任急診科總住院醫師,主管診區、搶救一區、搶救二區和分診臺。

急診患者資料不全,診斷不明,病情危重。急診科醫生必須在短時間裡為患者做檢查,儘快明確病因進行搶救。這些非常考驗醫生的應變能力。

今年春天的一個深夜,急診科來了一個突發腦溢血的男性患者。伍平接診後,患者還未到搶救區就已心跳驟停,怎麼辦?搶救的黃金4分鐘,1分鐘都耽誤不起。伍平當機立斷,就地搶救,將患者放在搶救區門口,組織心肺復甦搶救。在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患者心跳漸漸恢復了,隨後被推進了搶救二區。

“出現危重患者,總住院醫師必須15分鐘到現場。雖然就在醫院,我每天的步行數都是1萬多步。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進電梯,就趕快爬樓梯。一年來,鞋子都磨爛了好幾雙。急診科除危重患者外,還經常要接診一些‘三無’病人,即無錢、無身份證明、無家屬陪伴。”伍平說。

去年秋天的一個深夜,送來了一個全身多處外傷、神志不清的男青年。據瞭解,這位男青年是獨自一人摔倒在長沙銀盆嶺大橋橋下,被路人發現後報警的。伍平接診後,一邊組織搶救,一邊向醫院總值班彙報,建議啟動醫療救助項目。經過搶救,男青年漸漸甦醒,但他不記得家人電話,只記得家庭住址。此時已是深夜12點鐘。伍平按照男青年提供的地址,找到他的家庭地址所屬的望城坡派出所,希望能查詢男青年家人電話,不巧的是,該派出所負責這一塊的警員出警了。伍平撥通平時聯繫較多的湘雅路派出所的電話,得知了男青年家人的電話。半小時後,男青年的父母趕到了醫院。

感悟:創造奇蹟,很有成就感

1985年出生的易盼盼,是湘雅醫學院首屆8年制學生,醫學博士。現任湘雅醫院感染病科的總住院醫師。

感染病科一般收治兩種患者,一種是肝病患者,一種是不明原因發熱患者。

婁底的14歲女孩小亮,不明原因持續發燒。在湘雅醫院感染病科住了2個月,一直查不出病因,情緒低落。易盼盼經常安慰女孩。“盼盼阿姨非常關心我,有的時候我的一點點小發應,她從護士那裡聽到,就會放下手上的活,來查看我的病情。出院後,她多次打電話給我,建議我加強身體鍛鍊,增強免疫力。如今,我每天堅持跑步,持續了幾個月的高燒竟然退了。我很感謝她。”小亮開心地告訴記者。

“小亮的燒能退是件很幸運的事,應該是不明病毒感染。當上總住院醫師後,我花了很多時間用在與患者溝通上。科室很多肝病患者來自農村,沒有肝病常識,生病了硬扛著,很嚴重了才到醫院來。這時,肝臟只能做移植手術了,而患者又沒有錢,看得令人心痛。每次會診遇到肝病患者,我都會與患者見上一面,叮囑他們一些注意事項,如一定要記得複查、堅持吃抗病毒藥等等。防範有時比治療更重要。”易盼盼說。

易盼盼2015年曾擔任過5個月的總住院醫師,因出國學習中斷了2年。回國後,去年6月開始接著任總住院醫師。

採訪中,談到她的父母時,易盼盼露出了深深的愧意。今年3月,她的父親因患甲狀腺癌在湘雅醫院動手術。就在同一家醫院,她卻因值班沒法去陪父親。

1989年出生的彭穩中,是湘雅醫院呼吸內科29病室總住院醫師、華科同濟醫學院醫學博士,是記者採訪的5位總住院醫師中年齡最小的一位。2017年8月開始做總住院醫師。彭穩中說:“這一年的鍛鍊,對我來說是質的飛躍。當上總住院醫師,第一次組織搶救患者時,我有些慌亂,感覺責任很重。還好,我馬上鎮定下來,搶救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患者轉危為安。以後,我能從容獨立處理各種危重急患者了。前不久,將一個插管插了40多天的重症肺炎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創造了一個奇蹟。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手記

煉獄般成長,天使般守護

左丹

主治醫生,是很多人眼中的光鮮職業。而這種光鮮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5位總住院醫師,都是醫學博士。他們經過8至10年的專業學習、3年的住院醫師培訓,還要經過至少1年的總住院醫師鍛鍊。考核合格後,才能成為獨立醫治患者的主治醫生。總住院醫師階段,至少一年時間,每天在醫院24小時待命,更是煉獄般成長。在很多大學生、博士生畢業後開始工作並享受生活時,他們還像獨行僧般在苦修。

選擇學醫,就是選擇了一條辛苦奉獻之路。除了熱愛,還要堅持。陳璐說,她喜歡看到患者經她手術治療後康復出院的樣子。這種喜歡,使她選擇了非常辛苦、且手術較多的胃腸外科,成為科裡唯一的女醫生。易盼盼覺得通過各種蛛絲馬跡的探尋,為不明原因發熱患者找到病因,解除痛苦,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然而,成為一名合格醫生,除了熱愛還不夠,更需要過硬的本領。本領從何而來?從白天黑夜的守護而來,從無數次與死神搏鬥中來。

他們煉獄般成長,像天使般守護著人們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