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雷军发博称“我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和小爱同学聊的内容……”,这算侵犯用户隐私吗?你怎么看?

用户102578317386


谢谢你的问题。我认为雷军发微博,透露小爱同学(人工智能)与人的交互内容,确实有冒犯隐私的风险,但不属于冒犯隐私。

  1. 小米确实有冒犯隐私的风险。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很尴尬问题。第一,我们与小爱同学(智能语音助手)之间的对话,是很私密的、一对一关系,对话内容都是隐私。第二,对于智能语音助手的研发者,小米公司有渠道获得大量的隐私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的收集是用户默认许可的,除非你把APP上传功能关闭。第三,对于智能语音助手获取的隐私数据,公司有权保护与合法使用,人工智能也要遵守伦理法纲。第四,小米公司统计智能语音助手获取的数据,在未经用户公布于众,将结果公布于众,一旦把握不好度,就有隐私泄露的风险,这是发展人工智能很忌讳的。

  2. 雷军发微博不属于冒犯隐私。第一,澄清一个误区。有人说,医生看病历不算侵犯隐私,那么雷军发微博也不算。这是个误解,因为医生和病人、智能语音助手和用户是服务甲乙方,必须基于数据流通,任何一方擅自公布隐私数据才是冒犯隐私。第二,明确一个观点。雷军发微博为什么不属于冒犯隐私?因为小米公司对大数据分析,其统计结果是反映社会群体行为和现象,看不出个体是谁,实质就是无法信息主体标识化。比如问智能语音助手“雷军有多少钱?”,上万人问,谁知道是张三李四呢?只要不公布张三说的,张三的隐私权益也是受到保护的。很多市场调查不都是类似的吗?

  3. 商家应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在开展智能服务时,商家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国外的很多智能手机厂商会明确告诉用户,使用过程中会获得用户数据,但是国内智能服务企业在应用中一般是默认的开启这个功能。这个不仅是经营意识的问题,还反应出法律、社会意识,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克服的问题。比如,苹果公司很忌讳隐私泄露的问题,手机中的技术也受隐私协议限制,不是技不如人。
    欢迎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雷军发博称“我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和小爱同学聊的内容……”,这算侵犯用户隐私吗?你怎么看?一看到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的聊天内容,我就有点儿犯晕了,作为如此大公司老总和劳模的雷军老板,如果真有时间去看如此多的聊天内容?真是牛人也!

此话虽然从网络传来是雷军所说,但个人认为并不可真信是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的聊天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


3000万人的聊天内容那得有多少字?一个人聊一个字就有3000万字,相当于100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个人可以试试30万字的长篇小说要在多少时间可以看完。如果一个人聊10个字就是1000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雷老总也是雷劳模每天忙得要死,有如此闲暇的时间去看这样多的小说?更何况一个人才聊10个字吗?肯定不止吧。所以,个人认为雷老板的原意应该是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聊天的数据分析结果,最主要的就是看到哪些是聊得最多的话题,撩得最多的话题而已。

可能真是雷军这句不太严谨的话题,让人感到了脊背发凉。我们的聊天内容竟然就这样被小米深深地知道了?那谁还敢和小爱同学来些情意绵绵情真意切肉麻的话题?甚至因为爱上小爱同学为了表现钟情中意就把自己所有密码、账号通通保存在小爱同学那里?那不就像变心的枕边人一样偷偷把你有多少家产,银行账号、密码、存钱的地方等等秘密通通的流露给外面的野汉子,你的心情是什么?


如果真是这样,小米及雷军也真就成了众矢之的。这就与侵犯个人隐私打了擦边球,一不小心可能会损及到公司的声誉。《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从这里可以看到即使雷军看了聊天内容,作为营运者也不算侵犯个人隐私,可以对外声称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

从雷军的原意来看,应该是仔细看了聊天内容经过处理分析后得到的分析结果,只是作为大数据应用之类的,不存在侵犯隐私的嫌疑。只是雷军用这样吓人的字眼“仔细看了看”让小爱同学的用户感到了紧张或者挑动了隐私脆弱的神经,以后还是严谨一点儿好,不要为了宣传效果搞些“吓人的语言”,不然烧到的可能是自己。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更多分享请上部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雷军看的只是统计数据,每家公司都有大数据,和数据分析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小爱是雷军的数据获取端,虽然现在不能产生利润,但是随着前端设备和用户数据越多,经过多年沉淀后,建立的数据模型会越来越精准,将会产生不可估量作用,比如某个地区的人们喜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感冒之类等等,以后完全可以向第三方公司提供各类数据分析,设置可以指导企业生产,以及宣传推广力度等


一笔一划一世界


我觉得算吧,我个人认为这样大的数据统计应该是由计算机根据用户关注点统计完成的,然后再进行大数据统计得出结果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算侵犯用户隐私。


红酒大讲堂


苹果CEO库克在一次电视节目采访里曾说,原话忘了,大概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售卖用户信息而赚钱,但我们不会那么做,因为我们会用生命来捍卫用户的隐私权。话说的很漂亮,但同时也意味着,用户的隐私权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