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一个偏市场营销为主的公司,偏偏要主打技术牌。非但没有建立起护城河,反倒把自己带进了沟里。

文|网商君

一开始气吞山河地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宣传成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火狐浏览器的红芯,其实对标者不过是360安全浏览器。

今天(8月17日),被围剿的红芯浏览器终于道歉了。两天前还在融资2.5亿消息中宣布“国产自主,打破美国垄断”的红芯,被多方层层剥皮:红芯公司核心产品红芯浏览器“就是将谷歌浏览器内核套了个壳。”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红芯致歉信

在致歉信中,红芯的口气软了下来:“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它是将谷歌浏览器内核基础上增加了些功能,内核层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创新。”

一个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红芯的主要业务,也不是向企业售卖更加好用的浏览器,而是更好的满足客户行为监控的需求。”

红芯,这个被行业内基金晨兴资本、IDG资本都看好的企业,并不是没有一点创新,也不是没有客户。而且,它披露的客户名单还挺有气势:中远海运、国家电网、比亚迪、中粮可口可乐、深圳能源、金融街等。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曾经的红芯官网

老老实实把客户名单念出来就行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老实点呢?现在的红芯,道歉也没有意义。从它把企业的名字由“云适配”改成“红芯”之后,在宣传上一步步走入歧途:创始人简历造假、回避产品套用谷歌浏览器,它由一个投资人看好的公司,逐渐步入科技山寨的吹牛皮阵营。

红芯给自己挖坑,摔成汉芯

许多网友把红芯比做当年臭名昭著的“汉芯”。当年的汉芯,是把摩托罗拉的芯片买过来,磨掉商标,骗取了上亿元的国家资金。情节十分恶劣。

红芯的创始人陈本峰事后向媒体诉冤:“ 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

按照陈本峰这个表述,红芯浏览器根本不是什么自主创新,而是站在巨人谷歌的肩膀上。至于什么打破美国垄断,这是欺负人家谷歌开源给你免费用吗?

这个坑不怨网友和媒体,是红芯自己挖的。在虚假宣传这一点上,红芯一点也不比汉芯逊色。

几天前,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说:“在世界范围内,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还有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全都是国外所有。而中国也有自主可控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红芯微博简介

这么宣传,当然会让人认为红芯是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

从2018年4月,原来叫云适配的产品宣布品牌全面升级更名为红芯后,估计路子就开始野了,也预示着宣传口径要打民族情绪这张牌。

红芯,“国产自主研发”,“打破美国垄断”,这一系列关键词多么让国人热血沸腾,但现在的网友没那么好忽悠了。其中还有火眼金睛的IT从业人士,一眼就看出违反常识的背后必有猫腻:“开发浏览器内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一个刚刚成立六年的公司怎么能做出来?”

果然,红芯不尊重专业常识的过度宣传给自己惹了祸。事后,它的创始人也被层层剥皮。曾自称为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的陈本峰被科大讯飞的回应打脸:陈本峰并非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就是在科大讯飞实验室的一个实习学生。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高婧,也被指出学历造假,并非哈佛大学毕业生而紧紧是一个交换生。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官网中修改后的高婧简介加上了“交流学生”四个字

红芯非但没有建立起技术的护城河,公众信任的堤坝也被冲垮。

变身之前的红芯是什么

在红芯的官网上,有一个视频是投资小米的晨兴资本创始人刘芹谈自己为什么选择投资红芯,而现在这一视频已经打不开了,点进去,是一个尴尬的黑屏。

红芯的前世今生并不神秘,它早期的业务和客户简单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红芯原来的品牌叫“云适配”,“云适配”这个名字只是特别朴素的业务描述,虽然不气吞山河,但一眼就能猜到大体是做什么的。

红芯在其宣传稿中也谈到:它主要做的事情是用一行 JS 代码使原本 PC端显示的网页,在不改变网址情况下,使之可以在不同尺寸的终端自适应显示。

简而言之,就是把pc端的内容直接转换到手机端或者ipad等不同移动端口,完成适配。如果没有这个转换,手机上的页面显示不完整,字号也不会适合手机端阅读,将成为一场阅读灾难。

这个业务突破的关键并不是技术,而是对市场的把握,在痛点上抓住了近五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大众化普及,pc端流量向移动端转移的红利。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但云适配有野心,高管们也毫不掩饰:“企业服务是头部超级集中的市场,大型企业的价值回报远高于中小企业。”

2015年6月,云适配完成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大名鼎鼎的晨兴资本和IDG资本。

从2016年起,云适配开始转型,瞄准大型企业,聚焦中国Top 20000强大型企业客户,业务重心也从企业网页的移动化,转变成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移动化。

野心之外,或许还有贪心?

“云适配”更名为“红芯”后的业务转变,相当于从搬家公司转型到了智能门锁制造商。而且这个智能门锁,还只装在大户人家门上。

在2018年4月,云适配宣布品牌升级,更名为红芯。“红芯”这个名字,和原来朴素、业务导向的名称“云适配”,完全是两个路数。

这让人想起,在近几年流行的宫廷剧中,剧中的小清新角色,受过重大刺激,性格发生改变时,妆容也要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散淡甜美,加上大红唇和黑眼线。

它的业务也产生重大转变,正式步入网络安全圈,要“打造一亿人的安全工作入口”。客户也由只是进行网络“搬家”的中小企业,变成对网络安全有巨大需求的政府、大型企业。而安全监管,是大型企业真实存在的痛点。

一位关注过红芯的投资人曾经这样分析:“红芯的主要作用是,内置了深信服的根证书,当公司员工用红芯上网的时候,行为都是可以被监控的。红芯真是典型的中国客户需求。所以,红芯有一大批有钱的客户。”

红芯骨子里的基因,和还没起花名前的云适配大概是一样的,技术上并未建立护城河,主打牌还是抓住了部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如果没有技术护城河,只是在发现市场上早了一步,企业很难走远,而且会遭遇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红芯在8月15日发布C轮2.5亿元融资消息时称,投资者来自“上市公司和政府客户”,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而查阅工商资料可以发现,红芯的运营主体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中,有持股6.95%的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的森马集团。

其中,安徽讯飞的大股东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上市公司科大讯飞董秘办对媒体表示,安徽讯飞并非“我们上市公司下属公司”。

森马集团则是上市公司森马控股的母公司。8月16日,森马控股股价大跌5.51%,比大盘惨得多。而到了8月17日,或许是大家发现红芯与森马控股并无直接关联,森马控股股价反而上涨1.73%。

野心不是问题,当找到了合适的市场和发力点,野心是进取心和生命力。但当野心大于能力,被欲望支配时,很可能会造成一场灾难。

“红芯”打了一场主张民族情怀的宣传牌,在野心之外,或许还有贪心。或者这样浮夸的宣传,等到下一轮市场发生变化时,再轻易地再从大客户转向个人用户,忽悠下一轮的投资人?

而这一切,已经随着众人对红芯虚假宣传的围剿,划上了一个句号。

一颗红芯的黑化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