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奇點是歡樂頌裡的人名,更是宇宙學中著名的概念

奇點,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是時空無限彎曲的那一個點。它有一個別稱:時空奇異點。當初歡樂頌開播,奇點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後來不知不覺看完了霍金的《時間簡史》,宇宙的浩瀚,無法用語言描述,為霍金追求終極真理的頑強靈魂深深折服。他的人格魅力,就如黑色宇宙中的藍巨星一樣散發著光芒。

其實早在祖先伏羲時代就開始了對宇宙的研究,直到1905年西方的愛因斯坦創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宇宙的秘密被一點一點的揭開。追溯到過去,估計在141億年左右,發生了一樁開天闢地的大事,一個體積極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奇點爆炸了,這個小小的奇點誕生了宇宙,於是也有很多人持有這樣的觀點,宇宙誕生於奇點。

奇點是歡樂頌裡的人名,更是宇宙學中著名的概念

星辰

可是奇點又是怎樣產生的呢?眾說紛紜,即便到了現在,也沒有百分之百確定的答案。咱們來說說關於奇點的故事。

科學家證明在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中,"奇點"是不可避免的。1970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提出"奇點定理",證明當把廣義相對論應用於宇宙學時,就必然會出現"奇點",不僅大尺度宇宙會出現"奇點",而且超大質量的恆星瀕死時的引力塌縮的最終結局也是"奇點"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廣義相對論中"奇點"的不可避免,可能是廣義相對論侷限性的一種表現。愛因斯坦說:"人們不可假定這些方程對於很高物質密度仍然有效,也不可下結論說'膨脹的起始'就必定意味著數學上的奇點。"有一種推測認為,宇宙演化的開端,也許就沒有"奇點"。

奇點是歡樂頌裡的人名,更是宇宙學中著名的概念

在物理學上,奇點是時空無限彎曲的那一個點。科學家認為奇點存在於黑洞中央,根據奇點的性質,奇點可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所存在的形式,也可以是超級恆星坍縮成黑洞的"奇點"。

"幾何意義上的奇點",是無限小且不實際存在的"點"。可以想象一維空間(如線),或二維空間(如面),或三維空間,當它無限小時,取極限小的最後的一"點",這一個不存在的點,即奇點。

"幾何學奇點 ",加上時間一維,就是四維"時空",即有了"物理學意義的奇點"。

把"幾何學奇點"、"物理學奇點"應用於宇宙大爆炸理論,即是我們宇宙"從無到有的那一點",這個既存在又不能描述的一點,即"宇宙大爆炸前的奇點"。

奇點是歡樂頌裡的人名,更是宇宙學中著名的概念

宇宙

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識的錯覺。時間是因為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讓人們產生了時間的概念。其實細想確實如此,真正的時間,並不是從14點到15點,它只是一個計時工具,時間就是變化的整個過程,比如此時此刻感受到的流逝。

奇點,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但探索的過程,往往更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