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理论小讲堂」新时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

「理论小讲堂」新时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

「理论小讲堂」新时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

理论小讲堂

第2期

「理论小讲堂」新时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

实事求是

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着眼于重大问题的思考。

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掌握事物发展规律。

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

理论创新没有止境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同志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是新时代党的根本宗旨的鲜明体现。新时代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就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贫困地区能不能实现小康。党中央发起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集体智慧。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还要尊重他们创造的经验和发挥的作用。

走群众路线。要继续广泛而深入地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2

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回答

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

不忘马克思主义初心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忘初心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懂。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用。

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面对新时代的特点和实践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都是不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而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改革和建设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不断提醒全党要防止和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不能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也不能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战略思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同志号召全党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气魄和气势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同志一贯强调中国的世界担当,坚持理论“走出去”,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

一方面,他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另一方面,又要求要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文化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中国魅力。

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

中国梦路上的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政党,从未停止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以非凡政治勇气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中国梦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最新结合,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路径的理论创新,是阶段性和长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梦把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自己与促进人类文明崇高事业统一起来,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梦必将使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彰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