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01

这个夏末秋初,国产电视剧掀起了轩然大波。由《延禧攻略》率先发力,引得全民追剧,每每更新几个主演都要轮番上热搜。

皇上是“大猪蹄子”,富察皇后是“白月光”,喜塔腊·尔晴是“稀巴烂”,网友祈祷黑化的纯妃娴妃抓紧时间领盒饭下线,众多剧迷更是在傅璎CP跟卫龙CP之间来回摇摆,吃糖吃的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一直压着迟迟未播,要求上星拒绝网播,人物设定与《延禧攻略》高度重合的《如懿传》坐不住了。

卫视上星播出一推再推,这部2016年8月开机拍摄的剧,足足等了两年,还未跟观众见面。

于是,2018年8月20日,《如懿传》与《延禧攻略》正面交锋,首日更新8集。

可惜,正面刚的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微博热搜,十条有四条是《如懿传》。大部分的网友,都是戏虐性的吐槽,集中攻击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如懿传》服道化较差,缺乏质感。相比精益求精,连团扇都用缂丝,绒花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禧攻略》,稍逊一筹。

② 主演周迅少女感不足。青璎入宫时年仅15岁,周迅不只年龄有差,略显粗厚的嗓音更是槽点。

③ 故事情节略显拖沓,犯了普通电视剧的通病,既节奏慢,废话多。

④ 播放器广告投放出现bug,全程关不掉,导致遮盖字幕,直接影响观影体验。

从这些槽点不难看出,观众对当今影视剧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当同一题材,或者同时代故事一并播出,很容易让观众与之类比。

这个时候,哪个好,哪个坏,哪个用心,哪个敷衍,也就显而易见了。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02

其实,《如懿传》的失利,本身是带有原罪的。抛开演员,服道化,后期制作不谈。

《如懿传》从开机以来,风波就没少过。主要罪状共有三条:涉嫌抄袭、曲解历史、高价片酬。

抄袭风波

《如懿传》原著作家流潋紫,涉嫌抄袭作家匪我思存。不仅剧情与其出版作品高度雷同,更是把作者记错的词,字,都一字不落的抄过来。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如懿传》不仅抄了匪我思存,还大量“引用”百度百科内容,以及《宫女访谈录》、《红楼梦》、《正说清史十二后妃》、《柔福帝姬》等书的段落。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东拼西凑跟信手拈来。

更不用提,宣传期间《如懿传》海报涉嫌抄袭《簪中录》,人物剪影抄袭《延禧攻略》等“小事”了。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曲解历史、三观不正

《如懿传》原著一出,立即就陷入口诛笔伐。

恶意曲解善良的富察皇后,将她刻画成面善心狠的毒妇。

黑化令妃,将她歪解成朝三暮四攀龙附凤的恶人。

更是将乾隆扭曲成心思敏感,毒辣刻薄的小人。

文中妃嫔用棉絮谋害皇子,用猫刑将人活活抓死,用染了狂犬病的狗咬死小公主。

种种桥段将宫廷斗争刻意放大,试图用嫔妃斗争成为阴谋杀人文化的保护伞,过渡宣扬宫廷人性黑暗,丧失基本的三观。

高价片酬

高价片酬的锅,其实不知道该不该《如懿传》来背。

只是广电总局当时出台“限薪令”,正是因为网传《如懿传》主演霍建华跟周迅拿走了1.5亿的片酬,将明星高片酬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是非对错暂且不论,也许《如懿传》备受冤枉,主演没有拿走这么多片酬,可明星收入颇高也是事实,即便高片酬是基于市场客观定律,也难保不会让平民百姓眼红妒忌。

口碑已失,覆水难收。只能说《如懿传》生不逢时,这一仗,是妥妥的输了。

03

从最近热播电视剧的风向来看,观众似乎已经成长了不少。

口碑占据主要地位,流量不再独占天下。

实话说,自从高中时接触美剧《越狱》,这些年来,确实很少看国产剧。

《权力的游戏》、《行尸走肉》、《邪恶力量》、《绝命毒师》、《神探夏洛克》、《黑镜》等等等等,我对这些知名的英美剧都算得上是如数家珍。

每每出现新剧,也会跟着看上一看,比如去年大火的《十三个原因》、《黑钱胜地》、《怪奇物语》。

看英美剧,很直白的一个感觉就是,节奏快,内容丰富,没有特定的条条框框。

正因如此,才新奇。

英美剧不会将所有类型的剧,都变成围绕男女主角的爱情戏。不会通篇回忆不断,仿佛观众得了健忘症。更不会有没来由的傻白甜,跟盛世白莲花。

灵魂,每部剧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以前经常从知乎看到关于烂剧的讨论,出镜率最高的是这样一张图,出自美剧《This is us》。

如懿传:用一场闹剧,来致敬敌人

——节目太烂,不是编剧的错,也不是电视台播出的错。

——是你们的错!你们为什么要看这种烂玩意儿,正是因为你们要求太低,所以我们才安于现状。

——把我捧上天的你们也真不要脸。

——赚这种钱的我真不要脸。

——所有人都不要脸。

所以,我很欣慰我现在能看国产片看得很爽,也很欣慰有很多人跑去抵制烂片,不遗余力的想让烂片没有翻身之日。

一直以来,我们的容忍度真的太低了,被劣质剧操纵的时间也太久了。

如今,终于苏醒了。

同志们,永远别忘了,我们是观众。是最不能被遭受、忍受、接受敷衍的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