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濟南歷城港溝之邢村溯源,駐地有歷城最大寺院—靈鷲寺

濟南歷城港溝之邢村溯源,駐地有歷城最大寺院—靈鷲寺

邢村:

位於潘家莊東北2公里,濟王公路(今經十東路)北側,東依圍子山,南為西神武,西鄰大官莊。612戶,2233人(數據僅供參考)。設東邢村、西邢村村民委員會。農曆四、九日逢集。提起邢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邢村立交橋”,其實不然,邢村是個古老的村莊,傳唐代時期此地就有人居住生活,西邢村內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重修古建築靈鷲寺,為歷城最大的古寺院。2005年大官村、北官村、東邢村、西邢村四村拆遷安置於今唐官小區小區由東西北三個大門設施齊全,兩處公共廁所1個大型農貿市場(現在為一個超市)一條商業街,4個村委會。

濟南歷城港溝之邢村溯源,駐地有歷城最大寺院—靈鷲寺

村名溯源:

相傳在唐代,原為唐冶村民邢氏在此開荒種地。以後住戶增多建村,沿稱邢村。後隨著人口的增多,按照方位分為兩個行政村:東邢村和西邢村。

縣誌記載:

  • 清乾隆《歷城縣志·地域考》載:“正東鄉南保泉二:邢村莊”,
  • 民國《續修歷城縣志·地域考》載:“東廡鄉南保全二:邢村”。
濟南歷城港溝之邢村溯源,駐地有歷城最大寺院—靈鷲寺

濟南歷城港溝之邢村溯源,駐地有歷城最大寺院—靈鷲寺

靈鷲寺:

靈鷲禪林位於港溝街道西邢村,是著名的四大靈鷲寺之一,屬濟南以東第一佛門聖地。千年靈鷲寺,是一座相傳始建於唐朝、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的古老寺院,靈鷲閣為清代建築,是歷城區轄區內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的寺院,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列為歷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是省重點文物單位。

保存至今的靈鷲寺是一處四進院組合建築,山門上鑲嵌著靈鷲禪林石匾,由此進入,位於中軸線上的依次是天王殿、大雄殿、觀音殿、靈鷲閣。天王殿頂部小瓦已仿古重修,殿前豎著一塊殘碑,上面記載著康熙年間重修靈鷲寺的舊事。大雄殿為面闊三間、前出廈結構,簷下木柱底部由蓮花柱礎支撐,由於日久坍塌,現在前簷已換成紅瓦。觀音殿在坍塌後已於兩年前進行了重建。目前原始風貌保存最好的當數位於寺院最後面的靈鷲閣,這是一棟五開間二層小樓,五梁八柱結構,古香古色的花欞窗保存完好。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主任房道國介紹說,靈鷲寺現存建築中天王殿、大雄殿為明代建築,靈鷲閣為清代建築。

靈鷲寺的原始範圍比現在還要大得多,儘管文革中寺內佛像、碑刻遭受了滅頂之災,但附近村民們對這個寺院建築的保護意識近年來越來越強,寺內觀音殿就是藉助村民捐款和外資才得以重建的。

全文參考資料:清乾隆《歷城縣志》、民國《續修歷城縣志》、1982年《山東省濟南市地名志》徵求意見稿、《歷城縣志》正續合編、新浪博客、百度百科、網易博客等書籍和網站。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查詢、整理資料不易,嚴禁以盈利為目的的轉載,轉載需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文章和視頻請關注頭條號:龍族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