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桂东乡村教师胡建祥:留下,是为了更多孩子走出山村

桂东乡村教师胡建祥:留下,是为了更多孩子走出山村

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下东苗圃希望小学教师胡建祥

□郑翔 黄程武 黄建锋

今年54岁的胡建祥是桂东县沤江镇增口下东苗圃希望小学(以下简称“下东小学”)的一名老师,从21岁走上三尺讲台到现在,他的34年时光全部奉献给了下东村的孩子们。他说,“我留下,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能走出大山。”

胡建祥的教书生涯始于1985年。那年的3月,下东小学一名教师前往桂东县城进修,留下一个班级无人照料,学校领导找到高中毕业的胡建祥来“照看”,谁知道这一“照看”就是三十多年。

“1985年,下东小学还是一个由四座土坯瓦房围成的四合院,教室、办公室和宿舍都在土坯瓦房内,墙壁破旧不堪,学生用小木棍就能轻易戳穿,地面也凹凸不平,屋顶还经常漏雨。”胡建祥仍记得他刚到下东小学教书时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太苦了,我一定要改善学校环境。”在胡建祥心里,改善学校环境成了他最大的愿望。1997年对于胡建祥来说,是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年。那年的8月,他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也是在那一年,他得知香港苗圃行动要来学校捐助建设教学楼。得到这个消息时,胡建祥高兴了好几天,比自己当上有编制的正式老师还高兴。

选址、设计、造预算……很快学校开始忙碌了起来,经过预算新建教学楼需26万余元,香港苗圃行动出资13万元,剩下款项则由乡镇、教育部门、村民集资和学校老房旧料折价构成。开工前,其他资金均已到位,唯独村民集资部分还缺口2万余元。眼看马上开工的教学楼将要暂停,胡建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拿出家里省吃俭用存下来的4000元。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又自发组织了一次捐款,凑齐了所有款项,最终教学楼得以顺利开建。

有了教学楼,但操场、食堂、教师宿舍还没有着落。胡建祥便一趟趟往县城跑,向各个机关单位争取资金和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泥泞操场终于变成了崭新的篮球场,还添置了乒乓球台、单杠等体育设施,新建了学生食堂、综合楼。2017年,学校又重新装修了教学楼,修建了学校围墙。看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彻底发生了改变,胡建祥激动地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坐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上课,现在终于实现了。”

为了方便工作,胡建祥特意将家安在了学校,陪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女儿胡兰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迷恋上了三尺讲台,2013年大学毕业就报名参加了全省特岗教师考试,毅然回到桂东乡村任教。

下东小学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平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为了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胡建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待学生。孩子生病了,他会叮嘱他们按时打针吃药;衣服烂了,就让妻子备好针线缝补;课余时间,他还经常与留守孩子一起打乒乓球、下棋、做游戏、看电影……

学生小超,奶奶患有癌症,妈妈检查出肾功能衰竭症,高额的生活支出和医疗支出,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胡建祥了解后,马上捐助1000元,并帮忙代写了一份报告,通过政府救助、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等各种渠道募集资金近4万余元。

8月18日下大雨,胡潇、胡洒兄妹家的房子不幸坍塌。胡建祥听说后,第二天就赶去家访。了解详细情况后,他将胡家兄妹的事情汇报给了当地政府,并帮胡家兄妹写了情况报告,帮助他们争取帮扶资金。

近年来,由于易地扶贫搬迁,不少村民搬进了城镇,下东小学的学生从原来最多时的26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47人,老师也陆续离开,但胡建祥坚持了下来。“曾经有几次机会调到县城任教,我都拒绝了。我是山里长大的,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一个好老师对山里孩子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胡建祥这样解释他留下来的理由。

34年的坚守,胡建祥送走了1000多名大山里的孩子,他们中许多人考上大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他自己把最好的年华给了山里的孩子们,还有6年也要离开心爱的讲台,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了,“还有几年,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校、为孩子们多做点事。”胡建祥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