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喜欢的点个订阅支持一下!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赵匡胤的“烛影斧声“一直是千古迷案。都说太宗赵光义趁着赵匡胤生病的机会逼迫赵匡胤,两人吵起来。吵些什么,外边人不知道,躲在外边远远地看,只看见蜡烛影子摇摇晃晃,有人影来回动,听有斧头把儿着地的声音,这就是有名的“烛影斧声”。没多久,宋太宗宣布宋太祖死了,临终嘱托由宋太宗即位。这么看来,太宗的确是有弑君的嫌疑,那么真的如民间传言这样?弑君传位?(我先说一下,赵匡胤很可能真的传位与赵光义,为了大家有兴趣看下去)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宋太祖赵匡胤

先说一下赵光义当时的势力有多大:

赵匡胤称帝后,赵光义担任过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仅仅一个开封府尹官职,就等于说是太子一般的存在,掌握京城官员升迁和京城禁卫军。所以说当时赵光义已经掌握了京城实际权利。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陈桥事变后的赵匡胤

赵光义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可以左右皇帝:迁都以已是太祖最后的反抗

因为在当时开封,赵光义的势力使得太祖不得不忌惮,所以他想过迁都,从新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但是却有一大群大臣反对。

第一个是李符:

当他浩浩荡荡准备奔赴洛阳考察的时候,起居郎李符上书“陈八难”,也就是提出了不适合迁都的八条理由:“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第二个反对的人是都虞候李怀忠:

因为李符上陈了八条,都没有被赵匡胤采纳。所以虽然大家对迁都这个事儿有意见,但是都不敢再说。李怀忠是赵匡胤的老部下,他说的话,是等到赵匡胤空闲下来,两人一起喝茶的时候说的。他说:“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第三个反对,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晋王赵光义

由于迁都造成很多大臣的反对,于是变找晋王赵光义找来商量。他本来想让赵光义支持他,于是说了一通洛阳如何险峻,如何易守难攻,如何作为几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很厚等等这样一些话。没想到他说完以后,晋王赵光义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他说:“在德不在险。”

这一句话一下就让赵匡胤卡住了,他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得取消迁都的打算。不过毕竟心里不服气,等赵光义出去以后,他对身边的人说,晋王说的有道理,但是百年之后,咱们开封就危险了。

在赵光义身上。由于赵匡胤放任他的兄弟赵光义,并且给了他很大的权力,让赵光义在开封网罗了一大批死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强力的利益集团。包括之前反对迁都的李符、李怀忠,这些本来是赵匡胤身边的人(一个是起居郎,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一个是皇帝的老部下),都已经加入到了赵光义的利益集团之中。

赵匡胤之所以想到迁都,除了洛阳比较险峻,有皇都气象这些外,还有就是想跳出赵光义的天罗地网,甚至逐渐削弱赵光义的权力,把皇位传到他的儿子身上。但是,为时已晚,连太祖一起起家的兄弟高怀德、赵普也已经开始动摇皇帝和晋王的争斗。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金匮之盟”

史料记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根据这点,太后希望宋不要出现后周幼主继位的局面,所以极力要求太祖把皇位让给弟弟赵匡义。当时我想太祖肯定是不乐意的,包括弟弟赵光义也是极力反对,说必会辅助德芳。赵匡胤听后,忘记了自己皇帝身份,感恩流涕,觉得自己这个弟弟靠谱。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太宗谋杀?有没有可能真是宋太祖传位与他?

所以赵匡胤这个人,厚道老实,从陈桥兵变开始,到杯酒释兵权,他没有杀前朝皇室的人,没有杀功臣,他的心一直是温暖的,手段一直是温和的。他何尝看不出赵光义已经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何尝看不出定都开封有多么大的危害,但是他不愿意流血,不愿意杀人,所以最后没有成行。

但是在极权社会,如果一个人心是温暖的,手段是温和的,他是不适合坐在皇帝这个高位上的。他对兄弟赵光义那么好,可惜弟弟势力已经大到无法在挽回,只能顺利成章,把皇位让给弟弟,只希望弟弟对得起天下人,善待自己的儿子。可惜,正如我说的,极权社会,不会容忍一个威胁,在太宗登基不久,太祖儿子赵德芳因病去世。

喜欢的点个订阅,不喜欢的点击xx按键,只要有人看,就会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