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开学了,早操时学校操场上广播播放着熟悉的旋律。

听着这熟悉而又令人亢奋的音乐,我们一边沉思,一边欢呼。

沉思,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

欢呼,也是因为今天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

这首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每一位中国人所熟悉,每当音乐响起,人们习惯站直了身子,随着节拍大声跟唱。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这首歌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诞生于1935年。

阴云密布、危难当头的革命低潮时期,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非常想创作出一首像法国《马赛曲》那样提振士气的进行曲。在民族危机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个作品在创作之初就蕴含着反抗和斗争的基因。

它是抗战时期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虽然我们不再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也不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但万众一心呼喊“起来”的场面,始终是关于反抗、关于团结的最好注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联合国:硝烟中孕育的期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联合国成立也快73周年了。

1945年8月21日,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签下名字,正式批准《联合国宪章》。那正好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的第6天。宪章的序言里第一行就写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会议的董必武

73年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联合国”这个词出现在重要的国际新闻里,出现在慈善活动中,甚至是出现在明星们呼吁民众关注弱势群体的广告中——只是,在很难有哪个星期看不到关于“联合国”消息的如今,多少人还记得,它是孕育于反法西斯硝烟中的国际组织?

谁还记得它最初的愿望?

1941年夏天,正是轴心国看上去强盛得势,而同盟国身陷四面楚歌之际,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约着在大西洋上的某处碰面,谈及未来。“在纳粹暴政被消灭之后”,后来公布的《大西洋宪章》写道,“他们希望能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生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丘吉尔、罗斯福及其代表团成员在战舰上

第二年元旦,秉承这一宗旨,中国的宋子文、苏联的马克西姆·李维诺夫与他们俩一块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当看似不可战胜的“轴心国”在战场上节节推进时,从“建立和平”的这个愿望出发,联合国的骨架与血肉也在一次次讨论中被不断完善。最终,在1945年6月,在旧金山,包括5大常任理事国在内的50个国家递交了《联合国宪章》的最后草案——这份草案由44国法学家委员会起草,宪章中的每一部分都得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各成员国代表的表决通过,为此旧金山会议持续了两个多月,大大小小的会开了400多个。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联合。

张自忠路:如今只道是平常

每一场历史洪流过后,总能留下一些印记,地名便是其中最让人可感可知的一种。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1936年11月14日,张自忠在天津检阅保安队

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襄阳和聊城等地,都有“张自忠路”或“自忠路”,它让人们想起抗日名将张自忠。也许在你老家,也有这么一条“张自忠路”。在抗战胜利73年后的今天,你在“张自忠路”上能做的事,稀松平常:与家人逛街,约好友吃饭,看一场电影……这个人名已融入地名,成为一个代号。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蒋介石、冯玉祥、孙科、于右任、孔祥熙等祭奠张自忠将军

但1940年5月,当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战死之时,举国悲恸。他的遗体送至宜昌,日本轰炸机在上空盘旋,仍有十万市民上街送殡。

多年后,宏大的历史已经远去,时间也已冲淡鲜血,融入了路牌的“英雄”沉默不语。但此时此刻,走在“张自忠路”上的这份平常快乐,是否正是英雄最大的心愿?

抗战博物馆:“沉睡”地活着

国内有多少个抗战博物馆?在百度地图上,能看到密集的红点点。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国内目前所有的抗战博物馆

抗战博物馆是物态化的历史,让后人触碰,感知战争与人性的温度。它同时也是战争的证词,言之凿凿。可真正“活得好”的抗战博物馆不多。很多抗日博物馆人气冷清,近乎于“沉睡”。江西德安万家岭大捷纪念馆,展厅空旷,碑刻雕塑大面积生锈,部分图片严重褪色;辽宁抚顺某旧址纪念馆的建筑群已被居民楼“掩盖”,违章搭建几乎延伸到了展馆的院子。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江西德安万家岭大捷纪念馆

难道,人们已经忘却了这段历史? 并非如此。一个中学生网友一语道破其中尴尬:都是四四方方的大房子,外面是英雄群像雕塑,里面是白墙黑字灰图片。文字图片多,身临其境少;教条背书多,情感讲述少;耻辱灾难多,民族抗争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建川博物馆

其实,在四川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依然有人被抗战老兵的手印震撼,久久不愿离去。在民间,一位雕塑家甚至愿意自己出资百万,跋山涉水为远征军老兵雕塑群像……

时代在变,纪念的方式也该转变。毕竟,抗战博物馆装载的是与人性有关的历史,它们需要更有温度的呈现。

抗日老电影:英雄的启蒙

抗日老电影中的战士,几乎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大屏幕上的英雄。小学时的我们,戴着红领巾,排着队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们为《地道战》中老乡们的机智叫好、为直面鬼子的《小兵张嘎》捏一把汗,直直盯着屏幕,甚至忘了吃手里的零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地道战

▼小兵张嘎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八路军打鬼子,作为最早区分“好人”“坏人”的标准,那些电影中的故事,糅在跳皮筋的歌谣、平时的游戏里,也成了战后几代人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老电影,第一次让我们见识到牺牲。大屏幕上,狼牙山五壮士飞身纵下山崖,每每恐惧伴着鬼子进村的音乐出现,都会有战士高喊:“不要管我,我掩护!”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河北易县狼牙山

屏幕前的我们,尽管早就知道结局是“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仍然不禁揪着心。而70年前战火中的他们,饿着肚子,拿着远不如敌人的武器,毫不犹豫地扑上敌阵,而这,并不是电影。

你、我、我们,都是在他们的掩护下走到今天的。荧幕上的英雄,把英姿定格在黑白胶片上。通过这些老电影,那些为了你我能过上平凡生活而不得不成为英雄的人们,永不落幕。

汽车靠右行驶:不远万里而来的人

这好像是再平淡不过的事情了:大街上,所有的机动车、行人都沿着道路右侧行驶。

然而,如果你把时光倒流回73年前乃至更早的时候,会发现中国的车辆都是靠左侧行驶的——这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巡警部制定《交通暂行规则》时就定下的老规矩。但在二战末期,平衡被大批来自大洋彼岸的小伙子打破了:前来援华的美国军人,开着他们的军车,带着海量的物资,跌跌撞撞地上了左行的中国路。在自己的国家,他们早已习惯了右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川藏线上的第一代军车,是二战时期著名的CA10B卡车

很难想象那是怎样的场面。1946年的《申报》回忆说,抗战前夕,“军用汽车云集”,常有行车秩序混乱发生,有时甚至“肇祸伤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此给行政院发了一封电文,建议全国一律靠右行走,这样可以“节省改装,减少肇事”。之所以“节省改装”,是因为那时中国大量进口美式汽车,改装一部车可能会增加五分之一的成本。

终于,自1946年起,中国大街上的汽车都开始靠右行驶,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重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街

虽然并没有什么人会想到,这大街上司空见惯的景象,来自73年前不远万里而来的美国年轻人。而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给战后的中国带来了改变。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抗日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是和平的年代,对于耻辱我们不会忘记,过于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章内容源自中国青年报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