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很多人优先选择去工资低的国企而不是民企呢?

一只漂亮的花狸


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后来辞职去了私企,也工作了若干年,可以说对国企和私企都非常了解。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国企比私企工资低,此言差矣!其实,私企工资高的也仅仅是中高级领导,工人的工资水平跟国企工人相差无几。在国企如果坐到中层领导职位,工资也是很高的。所以说,国企工资低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大学毕业都热衷于选择国企,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国企因为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和市场定位,很多方面的优势是私企没法比的。诸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饭碗牢。现在的国企一般都是大型骨干企业,甚至都是中字头企业,地方性国企已经很少见了。能进入这样的国企,工作稳定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饭碗。国企上班,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企业轻易不会辞退员工。而私企呢?跟国企比就是纸糊的饭碗,一不留神就捧不住了。

二,福利高。我在国企工作过,国企的福利还是很好的,过年有年货,节日有节奖,还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奖,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数目。特别是,国企为员工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而私企能做到吗?除了大型私企,那些小企业有几个为员工规规矩矩缴纳保险呢?

三,假期多。自从劳动法实施后,一般国企都是严格按照规定双休,即便节假日加班,也会支付加班费。而反观私企,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几个实行双休了?员工累死累活,老板给加班费吗?

四,成长快。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内部培训和委外培训都比较多,如果在管理部门,能学到很多前沿的管理知识。很多人掌握技能后,辞职去了私企当高管挣高薪。而在私企,有几个老板舍得在员工培养上花钱呢?

五,压力小。在国企,管理相对比较宽松,竞争压力要小的多。特别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绝没有私企那么紧张和压抑。得罪了领导,他也开除不了你,让你感觉活的像个人。而在私企,你敢得罪领导吗?除非饭碗你不想要了。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工资低?

呵呵我笑了,只看单一的工资薪水不看工资提供的全套福利和性价比,这种心态真的是太幼稚了。

就拿我同学表弟的公司来说,一家传统国企,他刚刚说毕业进去给的起薪十万,而他同批的同学进了民企都是15w~20w左右。乍一看是会觉得他的薪水低了不少。

但是抛开薪水看,他的国企单位在一线城市包住宿包三餐,过节各种大卡小卡,夏天有高温费,冬天有取暖费。

中秋食堂做月饼,十月份餐厅有大闸蟹。

每年还有各种免费进修帮助员工在职业能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不光他有福利,他的孩子和家人和能享受。生孩子也有津贴,将来长大了也有教育津贴,所以说,那些好的国企来说,给员工提供的这种福利看起来隐形,但是实打实的兑换成金钱也不少,而且更是惠及一家人的。

这些实打实的福利,不是钱吗?

你觉得不值个好几万吗?

还有工作时间,每天八个小时固定,很少加班,即使加班也有各种打车费加班工资补贴。

而民企呢?

他的同学们高薪进了民企的,薪水给你二十万,没有住宿没有三餐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之上,紧贴福利想都不要想了,中秋都不带发一个五块钱的粽子的,办公室喝水还要交一个月三十的饮水费。

相比同学表弟,一个月多工作好几天,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加班费福利。

还非常累!每天到家起码九点十点,指标高,竞争压力大,老板不高兴就说你走,这样的身心折磨一年才给你多五万块,你觉得值吗?

你现在还觉得国企工资真的低吗?


弹球小姐Lydia


没觉得,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还包分配,我还是很快离开了体制。宁愿靠自己的技术出去讨口饭吃。因为我父亲说,世界发展会越来越快,只有自己努力,掌握一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怕。

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我把英语当做专业课来学,毕业后在体制里呆了一个月不到就离开了,谁喜欢争就去争,喜欢抢就去抢好了。我去了外企做了一年翻译,利用业余时间学会写程序,做了两年数据库。三年过去后,我找了一家记账公司,当小工,月薪才600元,就是给会计在外边跑腿报税,交税,送报表,去客户那里拿发票,整理档案等杂活。三个月后,离开记账公司,去了一家科技公司做会计,一般纳税人。宁愿做两个月的会计,绝对不当两年的出纳去熬日子,等老会计带自己。

两年后,离开科技公司,去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从头学贸易进出口,退税,免税,外汇等。

再两年后,离开进出口公司,去了一家施工企业,跟着援建队伍去了北非,在沙漠里和兄弟们一起奋战,竖起高楼。

2014年下旬,两个挚友在年初年尾相继猝死,我重新没有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43岁这年,我把自己的家产给了都给了家里人,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去了南方呆了一阵子,再回北京,找了一些兼职,仅仅够维持日常。

以为未来的日子就这样安静地一天天度过,2016年的秋天,一个十几年前受过我很小恩惠的一个陌生的朋友找到我,让我出来帮他看摊子。我没答应,但他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一做。

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加入了朋友的公司,朋友是做房地产的,转型做了生命科学,拿的都是国家实验室科研课题转化出的项目。他初中文化程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但愣是把项目挑了起来。经过一年的风雨,一分钱工资我没拿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看好了这个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各地一家家成立分公司,出门不舍得买高铁,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做长途汽车,平时连车都不舍得打,挤地铁,公交,到处见客户,谈业务。

坐了半辈子财务, 不会谈业务,闹出很多笑话和尴尬的事。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的项目开始遍布全国各个地区,我的母亲和哥哥都有糖尿病,都因为这些项目受益,得到很好的治疗,家人受益,让我走上创业之路,

这一年,我46岁。作为一个女人,我曾在体制中停留过,但是体制中的种种让我觉得窒息,所以,在别人还拼命往体制里拥挤的时候,我早早离开,在社会上讨生活。

现在的同龄人,大部分都已经生活安稳,过着相夫教子的日子,没有大富大贵,算是衣食无忧。但我却走上另外一条路,也许未来是没有答案的,但是我相信靠努力肯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不妄谈梦想,但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吃的药过敏,可能伤害了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的时候,在网络上搜索答案的时候,就会发现,有这么一个机构,代表国家和政府,研发的课题已经让老百姓用药安全得到了百分百的保证,这就是我们公司现在推广的项目:基因检测,安全用药,一滴血保证用药安全,市场上所有西药大概18.2万种全部在微信数据库中,随时查询。中成药和进口药已经基本测试完成,端口很快就会打开。未来的很短时间,保健品,食品都将陆续经过中国最大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的的检验检疫,全部纳入这个云数据库,让我们的生活在用药,饮食方面得到权威保证。

糖尿病蛋白质检测突破了以往治疗糖尿病降糖的传统,作为世界级别的项目,我家人受益,让我感谢这个机构,也感谢我的老板,让我的家人尽管没有痊愈,至少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挑战传统医学的权威,尽管不停遭到打击和挫折,甚至排斥,我门依然坚持了一年。

不要猜测到底国企好,私企好,哪里都一样,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这个社会是否公平,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告诉我,能做个好人的时候一定做个好人,我在这个年龄创业,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博名,因为治病救人是行善积德。我家常年有两个病人需要治疗,我经常束手无策,我的两位挚友都是癌症离世,我只想做点事情,把我能了解的知识传播下去。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有个更好的把握。

写的有点多,和是否去国企有些搭不上。但我只是告诫年轻人,国企再好,养的是身子,养不了你的精神,待的越久,越没有方向感,越发变的没良心。

好好读书,掌握一门手艺,无论哪里,都是你的天下。


中检幸福科学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宏观面和微观面两个维度来分析。从全国社平工资的宏观层面看,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平均年工资45000元,非私营是74000元,国企工资普遍比民企高。从微观层面,国企工资有天花板,民企工资没有天花板。在高薪领域,民企完全领跑国企。所以,这个提问不正确。很多人仍然中意国企,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思维定式。

很多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企安全稳定有福利,社会地位高,性价比高。比如,国企有作风建设,骚扰女性事件很少,对女孩子有吸引力。上司对下属不敢大吼大叫,因为有群众测评。不会被辞退和开除,安全稳定。企业不倒,员工有饭吃,即使企业倒了,也会合并重组,一般不让员工下岗。企业干部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有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占用方便。时薪高,随意请假,上班不打卡,折合时薪大约是民企的2-3倍,幸福感和获得感超强。

二是不可逆性。

国企可以跳槽到民企,提职加薪。民企不可以跳槽到国企。先去国企,拥有了先机优势,混好了就呆在国企,混不好就去民企,至少有机会。还有一种是在国企混成大本事,就跳槽到民企当总监,拿百万年薪。这样的例子很多。国企的一个中层,年薪20万就是天花板,经过国企大场面锻炼,跳槽到民企就是百万年薪。反过来,国企的大门是关闭的。这种先机优势,是不可逆的。

三是跳板优势。

很多人之所以想去国企,并不是想在国企呆一辈子。他们利用国企的稳定性,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我经常遇到一些年轻人招聘到国企来,拿到户口、分到房子、生完孩子,翅膀硬了,就跳槽到民企拿高薪去了。这种人吃甘蔗只吃最甜的那一段。国企对年轻人管理宽松,我正好可以用来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啊。国企注重培训,我正好可以学习新知识啊。国企绩效考核不重,压力不大,时间宽松,我正好可以学习副业啊。等到我把这些事情都在国企处理完了,具备条件时,我再去民企获取大发展啊。其实,就是前期的培养让国企出,个人的收益到民企去兑现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选择民企,一是没办法,二是有抱负。选择国企,一是有门路,二是有想法。种种选择,都围绕个人利益来进行的,千万别把人想得太高,也不要把人想得太低,换了你也一样。


职场火锅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在其中有重大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国企的力量有多强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便可窥见:中国企业500 强前10 名全部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排行第一的华为,在中国企业500 强排名第17 位。2017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274 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占比为54. 8%。这274 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为71. 83%,资产占比为86. 19%,净利润占比为71. 76%,纳税占比为85. 87%。

——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7 中国企业500 强榜单

与之相对的是,美国的财富500 强企业中,耳熟能详的如沃尔玛、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全是私营企业。国企的好处在于有较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保障,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员工整体素质也相对较高,为人处世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国企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国企、民企有各自的特点与风格,其实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如年轻的时候多半想着成长、挑战与创新,等到中年则趋向于工作稳定与安全。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理念和追求,并不是仅仅看工资的。


希望上述答案对你有帮助!


芸窗e财会


=^_^=因为相对于国企来说的话工作环境相对的稳定、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加班工资补贴之类的收入都比较正规、无论是招收或者是解聘一个员工都会有正规的程序;福利待遇的也是相当稳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旱涝保收;相对于我们国人的思想观念来说肯定是稳定的环境最为重要。

=^_^=而私营民营企业可就不一样了的,因为加班加点肯定是常事,而相对于节假日之类的应该还没有国营企业正规(这个也算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哈),至于福利待遇之类的肯定也是由老板的喜好来决定、至于人员任用方面肯定存在着一些任人为亲之类的不平等现象,至于招收或者是解聘一个员工来说肯定也只是老板的一句话而也......工作的环境肯定是相当的不稳定那是很正常的现象。=^_^=表面上来看的话民营企业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国营企业的高得多,而相互的一个帐算下来的话也许是国企还要略胜一筹!就作为干建筑这个行业的我来说吧!都是同为项目经理,和我们这里相邻的一个国企的项目经理比起来好像我的工资已经是接近了他的两倍,然而事实缺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_^=具体的情况是这样子的——我的月收入也就是11000元一个月,他的收入就是6000元一个月,当然了我是干一个月才有一个月;相对于周未和节假日来说的话我是从来就没有耍成过,也就是说每个星期要上七天班,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的干且根本我就没有什加班工资,而他是每个星期只上五天班这是其一的差距;他有五险一金而我只有一个60%的社保这是其二差距;他有年终奖每年最低五万元最高十万元,而我的年终奖却是等于“零”这是其三的差距;他的回家往返路费可以全部报销,而我的回家来往路费却只能是自掏腰包......

=^_^=所以我还是告诉大家:有机会的童孩们如果有机会进入国企的话还是尽力的去国企吧,如果在国企只要你是稍微努力发奋的话,你们在国企里还真的是前途一片光明哦!


Wang王顾左右而言他


优先选择去国企,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啊,毕竟国企的金字招牌不是你一般民企能盖得住的,而且国企虽然算不上是金饭碗或者铁饭碗,但是至少国企的稳定性以及各种员工福利待遇更是很多民企无法企及的,所以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宁愿待在固定月薪几千的国企,而不愿意去民企的主要原因吧。当然假如你民企做的足够大了,大到在很多国企面前都可以威风的抖一抖了,那么这样的民企自你还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我也发现很多人对于国企有个误区,就是好像总是觉得国企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很多国企在当地的工资水平都是中等偏上的,除非是那种即将破产清算或者倒闭的,而且一般效益好一点的国企尤其是中字头央企的薪酬水平,应该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但是羡慕归羡慕,很多国企一般很少进行社会招聘,很多人员都是直接从大学校园招聘进去的,所以一般人想要进去都很难,只要能进去的当然会抓住一切机会想办法去国企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进去了,即便工作不高,但是至少饿不死。而去了民企,即便工资很高,但是加班加点没有假期不说,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也不说,即便是高工资也有可能明天就失业,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的话,你基本的生存满足了,但是安全感没有啊,没有了安全感,你还有什么心思获取归属感还有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和心思呢?


总之,国企有国企的不好之处,但是它的不足一般民企也会有,但是国企的好民企却无法相比较。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九品职麻官


【提醒】民企有风险,跳槽须谨慎

案例

本案例源于新浪微博@北京楼少,内容有调整。

某局级国有设计院中层X总(70年生,48岁),负责新能源项目设计团队,团队成员20多人。X总心高气傲,总觉得国企挣钱太少,与自己付出不成正比。

2017年年初,带着团队里的10多个骨干员工,以及项目资源,跳槽去天津一家民企任业务副总,年薪150万。

2017年年底,X总手头的几个项目干完了,也没拉到其他项目资源,民企先是给其降薪,X总脾气大,于是找老板理论,结果被强制休假了,2018年年初直接把他辞退了,但那些骨干员工都留下了。

从年初到现在,X总一直处在待业中,国企回不去了,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心情郁闷,心火难除,前几天听到一个很悲伤的消息: 罹患“癌症”。一个原本平静殷实的家庭,就这样发生了“重大变故”。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谈谈民企

一个业务副总,年薪150万,几乎是他带的团队年薪之和了。如果他能拉到项目,那养着肯定没问题的,但是现在是他已经拉不到项目了,而作为一个业务副总,拉不到项目,那就是闲人废人,民企是不养闲人的,更何况是如此高薪的闲人。


就算之后有项目来了,那10几个人的骨干团队还在,而且跟公司已经有了一年的磨合期,所以把项目做下来问题也不大。这样一来,无论是有无项目,只要不是通过副总的人脉拉来的,那么他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对于民企而言,行业上行期,喜欢简单粗暴地高薪挖人。

而行业一旦下行,最先裁的也会是这批高薪的人才,底层做事的反而没事儿,因为他们的成本低,影响相对小一些,实在扛不住的话才会开始裁他们。

所以X总被裁,是必然的归宿。


如果实在要跳槽,首选国企央企背景。

就拿能源行业为例,可以考虑五大四小的发电集团,或者是国网南网等垄断企业。选择民企请谨慎!


谈谈从国企跳槽的年龄

以小编陋见,35岁是个正常的分水岭,极限年龄是40岁。

35岁之前还可以出去闯一闯,看看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但是40岁以后真的不适合从国企跳出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在国企积累了不少,退休之后也可以领到丰厚的养老金(包括社保和职业年金),老年生活水平不会太低,而一旦跳槽到民企,里面的大部分都基本上是做贡献了。


40岁以后,在国企里面划水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

上述案例的主角在47岁的高龄选择进民企,感觉考虑不周全啊!再熬13年就可以躺着领钱了,爽歪歪啊!

图片源于网络(见水印),侵删


谈谈生病

谈这个话题,挺沉重的,这个跟在哪个企业关系都不太大了。


先说说以前遇到的案例,某前同事,71年的,去年肝肾衰竭去世;另一73年的女同事,直肠癌,也走了,都还不到50岁;前两个月,一个设计院副总,刚满50,也是血管爆裂去世……


所以遇到生病这事儿就没办法了,但是国企还是相对人性化一些,一般会给员工买20-30万的重疾险,所以也可以减轻一点负担的,医保报销的比例也还可以。但是案例中的X总目前的情况,估计就有些棘手了,给整个家庭经济也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总之啦,身体是太重要了!


在哪儿可能都不免要脾气好点,委曲求全,但还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太往心里去,把事情看淡一些,否则因为郁闷身体出了问题,可真太不幸了!-Jenny娟娟


原创:巴蜀明月 个人订阅号【攻城狮茶楼】:讲述攻城狮自己的故事,内容涵盖职场、转型、招聘、注考及情感。这里是属于攻城狮自己的心灵家园,你来说,我来写……

攻城狮茶楼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进国企,央企或事业单位之类,工资不高,但活少福利待遇好的言论。很多生活追求稳定的人,削破脑袋也想往这些地方走,可惜没机会进去。

从税收的角度,聊聊为啥工资不高的他们,但他们会比月薪上万的IT加班程序员,生活的更滋润。虽然应聘国企事业单位时,开的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单位特别擅长税收筹划,可以最大利益化自己的员工。
他们用的杀手锏就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福利费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让工资福利化。


工资福利化筹划减税,具体是指个人工资所得收入,雇主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现金收入转化为雇主提供的福利,同样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却可以减少个人税负。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某个国企单位,工资只给你4500元,但给提供住房,生活费,购物卡,交通补助等累计3000元左右,等同于工资7500元。
提供以下常见的工资福利化筹划方式:
1.提供住所。个人受雇时,可以与雇主协商,让公司提供住所,公司总负担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以节税。
2.提供福利项目。很多国企事业单位会提供免费膳食,提供车辆给员工使用,为员工成立教育金等,尽量将所以项目落在免征税的福利范围。
而虽然没日没夜加班的程序员,能够月薪上万,但公司没有提供税收筹划的福利,工资越高,税负压力也越大,除开生活,住房开销等,也没剩多少了。

所以,寻找工作单位时,不要只看工资开的高不高,还可以从公司福利,文化,平台发展等多维度考量。

红豆财商能量圈


我不想说的太那个,但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终于暴露出来了。读书是为了做官,到了国企就是实现仕途的地方。

谁都想要稳定的工作,所以就进了国企,但是在中国,在98年的那场改革以后,这种“稳定”就只限于是对管理人员的稳定,没有一线操作人员什么事了。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过得很不错,下岗工人自主创业,那也是有很多人,不过他们得有闯劲儿才行。还有,这种稳定其实仅限于本科生,而且是拿到学位证和英语四级证。说句题外话,四级证和学位证,社会考试按理说不应该当成学校的要求标准相挂钩,但是我今年毕业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是这么的坑,越是没落的学校越喜欢搞这样的花样,我以为课程学分绩点够了就可以了,没想到不是这样的。所以我现在对汽院开始有了坏的印象。

言归正传,国企的工资是不高,但是由于这种“稳定”只限于有学历和学位以及四级的本科毕业生。所以给了那么好的福利也只是领导干部才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形成了个人独资垄断企业,只有这些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本科生才有这样的机会。虽然说现在的工作不好找、不稳定,但是问题在于国企的门槛苛刻,说句良心话,这就和当时的公务员热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考公务员考上了也没那么舒服了,有了很多自律性的要求,有的偏远地区的公务员学历放宽到了高中。事业单位哪怕就是大学老师,虽然有博士学历要求,也有达到硕士就可以了的。这最起码还是区别对待不同的岗位。所以现在也就是冲着国企进去的。

国企是稳定,稳定也得进的去。这样的用人制度,如果没有那些学历、学位来装饰自己的门面,恐怕连机会都没有。现在经济这个样子,有很多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很恶劣,所以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他们没有想过,民企都找不到工作,国企更不用说,民企看学历不可能像国企那么极端。不必要的学历要求根本不需要这样,只要是去找工作想要做事的都没问题,至于能做多久是你自己的事情。国企是不会把机会给学历低的人的。所以从标题来看,也就是高校毕业生才有可能会有这种想法。

看了以上所述,你还觉得现在的国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吗?还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国企改革初期就开始用两千年的应试教育搞一些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如果你去当工人,学历高了反倒还被指不划算了。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用人制度如果不改,一旦开始做强做大,大量失业估计多半是想跑也跑不了的。国企做强做大意味着民营企业的生存更加恶劣,因为市场就这么多,谁都想用较小的资金办成较大的事情。当然,不包括造假。但是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国企到时候订单锐减,民企生存状况恶劣,很多人都要被裁员。只是不知道国企还会不会像98年那样只牺牲工人的利益,管理不好一个企业是自己无能,不要把责任完全说成学历低。本来就需要更少的人力成本发挥更大的效用,但是不需要用人的时候,那不是失业还能是什么?无论学历高低都用不了。垄断民营资本的时候才会打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幌子。其实国企不可能为一些没有学历的人解决就业问题。

这就是整个社会的封建残余,体现在高校学生毕业以后的做官思想。谁都想进国企,因为工作稳定,然而这种稳定也只对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人和管理人员有用,其他人,弄不好连机会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