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乾隆十六年(1751) ,32岁得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 投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著有《刘文清诗集》。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 行书轴 冷金笺 纵129.4厘米,横6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刘墉的书法天下皆知,文事、政治皆为书名所掩。后世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临米芾诗帖》纸本行书 80.1×46.7cm 上海博物馆藏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众多个性,使其趋于退步。刘墉的书法则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刘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与稍后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山谷水仙诗》 纸本行书 114×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刘墉用笔用墨,《艺舟双楫》说:“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是他的笔法,以浓用挫、以燥用巧为其墨法。”他喜爱用短颖羊毫,蘸如漆之墨,作书于洒金笺上。他的书法笔势婉转,墨韵华丽,显得天真烂漫,温柔淳厚,格调高雅,体现出大臣的雍容华贵风度,在清代各家中脱颖而出。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论书句轴》纸本行书 93×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正如《清稗类钞》所说: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被推为一代书家之首,盖以其吸取历代各大家书法之精髓而自成一家,所说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世人看书法,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书法的精妙之处,正在于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象,其高深之处是人们无法领悟的。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临王献之草书扇面》洒金笺草书 16×5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墉有极多的传世作品,其《行书节录文徵明跋黄庭坚书经伏波神诗词》轴,丰姿强骨,点画凝重,妩媚蕴于生拙之中,转折时略现飞白,这应该是他晚年的代表之作。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临颜真卿送蔡明远叙行草轴》 76×45.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四条屏》纸本行书 126×28cm×4 上海朵云轩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临陆游与明远书帖扇》草书 上海博物馆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致字问十三弟札》 广西桂林图书馆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节录白居易“钱唐湖石记”立轴》行书 山东省博物馆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录苏轼南堂诗轴》纸本行书 86×33.5cm 云南省博物馆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句里舌端七言联》蜡笺行书 93.5×21.2cm×2 安徽省博物馆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沉香山子赋》 纸本行书 上海朵云轩藏

“浓墨宰相”刘墉乃嘉庆的老师,乾隆的宠臣,书法不随俗

刘墉《行书东坡游记》 镜心 1797年作 水墨团花笺本 91×178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