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入宫的元春到底怎么死的?是被谁害死的?

明天坏女人


如果仅仅从《红楼梦》中的正文记载看,贾元春就是普通的病死,病因是“身体发福,起居劳乏,引发痰症”,病死时不过四十岁出头。这个理由未免太过牵强,古代医疗技术再落后,一个身体发福似乎也难以引起致命的病。



由于元春之死没有出现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而是出现在高额的后四十回中,所以关于元春之死,一直是多年来红迷的一个争论的焦点。

大家的共识是:元春之死绝不是病死那么简单。

这里就要提起另一个人了:王子腾。

王子腾是红楼梦里从未出场却经常被提起的一个人,他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哥哥,贾宝玉贾元春的亲舅舅。懂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子腾和贾元春是贾府的两颗大树,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贾元春一颗大树。实际上,王子腾这颗大树,比贾元春还粗。

而王子腾的死期和贾元春的死期非常相近,仅仅相差十几天。王子腾的死因,从书里讲,是从外地作官回京,在直隶的农村突然暴病身亡的。

那么王子腾究竟是什么人呢?

在红楼梦里第一次提到他的官职,是从探春口中得知的:九省都点检。点检这个官类似于军区司令,宋太祖赵匡胤在篡位前官职就是御前都点检(首都卫戍司令)。九省都点检这个官历史上并不存在,但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九个省的都点检,那一定是相当大的官。到了后四十回,王子腾更是变成了内阁大学士,至少等于国务院副总理级别,属于超级大官。


无论是贾家还是王家,对这点都十分清楚。所以王夫人可以以次子的媳妇的地位掌管贾府,所以王熙凤敢直接对贾琏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子扫扫,也够你们吃几辈子呢”,贾琏却不敢吭气。


由此可知,贾元春这个贵妃,当的是有些蹊跷的。

曹雪芹善于描写人的相貌,对于各种人物的相貌描写的入木三分。但对于贾元春这么一个重要人物,曹雪芹居然一字不提,这很反常。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贾元春长的并不太好看。

书里还写过凤姐和贾琏的一段对话,讲的是宫里的各种太监来贾府勒索银子,搞得贾琏两口子疲惫不堪。如果贾元春是个宠妃,宫里的太监们巴结都来不及,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来宠妃的家里勒索?

而元春本人显然也不快乐,她在省亲的时候泪如雨下,抱着母亲祖母不撒手,还口口声声的说去的是“不得见人的地方”。红楼梦里的背景基本是根据明朝来的,明朝规制,宠妃的家里经过皇帝批准,是经常可以进宫看望女儿的,而贾元春和家人却极少相见,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也可以从侧面得知:元春在宫里,并不得宠。

那么一个不太得宠的人,为何又能够被封为贵妃,加封凤藻宫尚书呢?



只有一个原因——皇帝和贾元春的婚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联姻。

古代皇帝,为了笼络手下的权臣名将,经常会和他们结成儿女亲家或者干脆让自己或臣子当了女婿。从官职看的出来,王子腾是一个很高级的军官(九个省的军区司令啊!),因为王子腾没有女儿,那么皇帝笼络他们家,自然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娶他得亲外甥女——贾元春。

这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王贾二人的死因:王子腾在某次政治斗争中失势,被皇帝弄死。因为他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身体上都远没有要死的样子,突然之间暴病身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皇帝赐死或暗杀。而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贾元春,在这个时候留在宫里自然也没用了。就像《甄嬛传》里,年羹尧一失势,华妃马上就煞了威风一样,在红楼梦中,同样如此。


小约翰


贾元春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政治斗争,这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那么贾元春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被谁害死的?元春的死法,和害死元春的人,都大有玄机和来历。

贾元春以女史的身份进宫,在宫里默默无闻地过了好几年,突然间,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的能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贾元春身后的家族势力不可小觑。

由元春的省亲原因可知,当今皇上的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和皇太后。当今皇上,就像提线木偶被太上皇和皇太后操纵。皇上当然想掌权,于是他便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四大家族本是老皇帝的人,但是在老皇帝的统治下,四大家族的力量渐渐削弱,当新皇帝通过北静王,投来橄榄枝时,四大家族,立刻投向了新皇帝。

皇帝投桃报李,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王子腾由九省统制升九省检点,又升九省总督,继而九省总督,最后更是荣升为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官居一品。贾政由工部主事升为工部员外郎,又被封为学政,后被擢升为工部郎中 。王子腾和贾政的官职一路高升。史家虽然没有升迁,但一个忠靖侯,一个保龄侯,后来又外放,都是实权人物。

也许是蒋玉函事件成为导火索,以忠顺王为代表的老皇帝一派,开始反击以北静王为代表的新皇帝一派。

于是在宫内,吴贵妃开始对付贾元春。在宫外,忠顺王和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开始对付四大家族。

老皇帝向新皇帝施压,新皇帝反抗不成,只好妥协。于是贾元春被赐死,所以元春是突然死亡,元春极有可能的被弓弦勒死的。元春的图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香橼,即元春,元春挂在弓上,岂不是被弓弦勒死?

害死元春的有吴贵妃,太上皇和皇上。

祸不单行,元春死了不足一个月,王子腾在回京途中暴病身亡。四大家族的两个标杆人物,相继死亡,四大家族的辉煌也到头了。


润杨的红楼笔记


元春既是死于贾府也是死于自己手上。

秦可卿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藏匿于贾府,贾府收留废太子之女,内心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贾府虽然看似荣光无上,实则出身于包衣奴才,上头还有各种王公贵族。所以并不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在朝廷中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所以一方面把女儿元春送入宫中一方面又悄悄收留废太子之女,这是在做两手准备,上双保险。

宫中生活之凶险,从元妃省亲时所说“见不得人的地方”就可窥见一二。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可参见《甄嬛传》《金枝欲孽》等剧。在险象环生的宫中,元春是孤军奋战,贾府不但没有给予她助力反倒成为她的负担,而元春很清楚,贾府如今已没有可用之人,于是她把宝押在了皇帝身上。

贾府知道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的人屈指可数,而贾元春就是其中之一,她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皇上,所以她被封为元妃,但是她忘了她也是贾府一员,就算皇帝不忌惮她,但是身处宫斗漩涡中的其它妃嫔肯定不会放过她。

在这样险象环生的地方,贾府的各位主子又一贯的作死,给了别人整治自己的口实,所以说元春既是死于贾府也是死于自己手上


清晓大八卦


若论到贾元春的死因,应该不是死于非命,懂事的贾妃,是被自己敏感的忧患意识给折磨心力憔悴,郁郁而终。她的苦,比林黛玉心里更苦。

在她进宫之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不管在财力上还是权势上,都十分令人仰望。宁、荣两家的房子占了天子脚下某条繁华街道的大半条街,连丫鬟的吃穿用度都很是不俗,更别提主子是怎么过的了。在政治上,林如海一封家书,贾政随手就给贾雨村谋了个知府的官。可见,贾府有多牛逼!

在当时,贾府还没有沦落到靠一个弱女子保基业,厚着脸皮找皇帝要好处的份上。那为什么要把不想进宫伺候皇帝的贾元春送进去呢?很简单,贾元春进宫承载了诸多政治意味,她在皇宫的待遇,可以当做贾府荣辱兴衰的晴雨表,能直接反映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大家都明白,贾元春是否得宠,少部分看她的颜值和媚功,更大的原因是看她娘家的综合实力了。所以,贾元春的花样年华被贾府浓缩成了一颗被摆布的棋子了。

这些小计俩,瞒不过知书识大理的贾元春,她也很争气,没把负面情绪和苦瓜脸带进皇宫,靠着自己的才华,成功吸引了皇帝老儿的眼珠子,入选了凤藻宫尚书,帮皇帝阅奏章,并加封贵妃,成了皇帝的身边人。做到这里,说不定都出乎贾府的意外了。在安排她省亲的事情上,贾府可说是挥金如土,一方面是争个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对她的肯定和补偿。


但贾妃得到皇帝的重视后,也有了政治企图,她想释放自己更大的能量,把贾家发扬光大。在大观园里,看到“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龄官后,马上估了价,示意要好好培养,以后我要用。另一方面,她希望宝玉可以迅速成为贾府的领路人,继续光宗耀祖下去,在大喜过忘的日子里,非要考考他。结果宝玉是抓耳挠腮,靠着宝钗、黛玉的帮忙,才完成了作业。

贾府是怎么对待贾妃安排的任务呢?四个字,阳奉阴违。在对待龄官的问题上,不但孤立她,还不让她认真唱戏学本领了,那就是在费她。后来,贾妃传十二戏子入宫唱戏,龄官居然不能开口唱了,这对贾妃的打击有多大,估计会当场骂街,把贾府上下的猪队友都损了一遍。又怎样培养宝玉呢?他除了多写了几首歪诗,其他什么都没做,跟元春是一路人的薛宝钗实在看不下去了,几次苦劝,还是被当成了耳旁风。最后连贾政都把功名利禄看淡了,对宝玉是否在学四书五经也不关心了,这几乎断了贾元春最后的梦想。



后来,贾妃怎么样了呢?从对贾府做的事就看出来,她是否依然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了。红楼梦里交代,她没事的时候,就出些谜语给大家猜,也让大家写谜语给她猜着玩,还重点写了贾环出的搞笑谜底的场景。这对于要看皇帝奏章的贾妃而言,是不是不正常了,泱泱大国,每天的国事还少吗?她居然这样留意几个谜语,说明她已经被冷落了。

可叹,贾妃的娘家人并没有做几件正经事,尽给自己抹黑。更危险的是,他们也忘了把贾元春送进宫的初衷,真就把宝压在她身上了。出身大家闺秀的贾元春,绝对不是呆木头,离皇帝这么近,一定能直观得感受到皇帝对贾府的态度。看到贾府的地位在皇帝心里极速下坠,她心里能好过吗?她也不小,颜值也拼不过心入宫的小妹妹了,而终极武器——才华也可能被别人取代了。要保护好贾府的基业,她也无能为力了。

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得不到娘家人的疼爱,她放逐了自己,砍断了青春的尾巴,越来越胖的身体,让她失去了最后的资本。后来,她病了,家里人去看她,她只是关心贾宝玉的学业,一遍又一遍地问他学得怎么样了,其他的也无话可说,相对默然,唯有泪千行。

贾元春心眼不多,是个爱幻想的弱女子,不屑于献媚争宠,在厅堂坐得,在厨房也站得。为了贾府,她放弃了所有,但贾府没出能人,她独力难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府一点点的没落。除了伤心,默默地哭泣,用眼泪祭奠失去的美好,她连自己爱看书的爱好,一并抛弃了。


如果她在奈何桥上听到最心爱最抱希望的宝玉,居然出家当了和尚,还能掉下眼泪来吗?会不会痛得再死一遍?


青草无为


读《红楼梦》,对于后四十回我是拒绝的,元春的发福致死更是荒谬。

所以想要知道元春是如何死的,我们只能依靠前八十回寻找线索。很多朋友已经借助第五回曹公给的判词做了解答,这里再根据其他线索探讨探讨。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豪晏》、《乞巧》、《仙缘》、《离魂》。其中《豪晏》被脂砚斋批: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被脂砚斋批:《长生殿》中伏贾妃之死。



《一捧雪》讲述的是嘉靖年间,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的故事。

《长生殿》主要讲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后来安史之乱,唐明皇逃亡,至马傀坡,唐军哗变杀杨国忠。又逼迫杨贵妃,唐明皇无法,赐死杨贵妃。

所以根据脂砚斋给的批注,我们可以猜测,皇帝到最后应该还是喜爱元春的,但迫于压力,只能选择牺牲元春。那么是迫于什么压力?



我们再来看看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大意应该是元春二十多岁,开始懂得世事人情;

榴花开处照宫闱:这里很多人理解成石榴花开的季节,元春死亡。但本人觉得石榴花在古代多暗示多子,比喻怀孕,所以这里猜测元春死时是怀孕的状态,可以对照发福。;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理解为其他三个姐妹,怎么能与元春相比??

虎兕相逢大梦归:很多人认为虎视为虎年,兕视为牛年,所以推测元春应该是死于牛年和虎年相交的腊月。

但是,自古有伴君如伴虎之说,所以这里鄙人认为这里的“虎”指的是皇帝。“兕”则是一种猛兽,这只猛兽与皇帝相逢,就是元妃的死期。那么这只猛兽是谁呢?应该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一个很有意味的名字,暗示此人不忠)。



夏守忠在《红楼梦》里是个贪得无厌的主,三天两头找贾链要钱,美名其曰“借”。但从为有还期。有一回直接打发小太监来要钱,称夏公公看中郊外一处好宅,借个一千两,上回的一千二百两等下次一起还。王熙凤也只能强颜欢笑应付,拿出项圈当了二百两打发了,可算是怕得很。

所以鄙人猜测,夏守忠依靠元妃在贾家敲了无数次竹杠,也暗地里发现贾家不少秘密,比如贾赦强霸石呆子古扇(对应一捧雪)害得人家破人亡;比如王熙凤多次弄权,借助王子腾之势摆布张华案件一事;最后背叛元妃,与贾家的政敌串通,告发贾家,王家。皇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做出让步。(这里正好对应杨贵妃之死国舅杨国忠有不了推卸的责任)



而作为贾家靠山的元春也被打入冷宫,怀有身孕又对未来绝望,又不能马上告诉父母自己的处境,只能在托梦爹娘“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所以,元春的死是由党派之争所致,而虎兕相逢才是致命的导火线。


微影悼红


贾元春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虽然对她着墨不多,能见到她的也只有省亲一回,其余大多来自别人的转述,然而元春的命运却和贾府的兴衰休戚相关。

她因“才选凤藻宫”,帮助皇帝振纲纪,声名远播,后来却卷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不幸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关于她的死因,历来颇多争议。

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和著述浩如烟海,红学家们在许多问题上也没有达成一致,然而都认为《红楼梦》中的图册判词和后面的《红楼梦曲》一样,预示着人物命运的发展,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于人物的态度和命运安排。鲁迅也曾说:“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只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红楼梦》第五回中写元春的判词道:“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大梦归”指的是元春之死,“虎兔相逢”则指死因,元春之死,程高本后四十回写道:“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巳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卯年属兔,寅月属虎,虎兔相逢,元春是死于“卯年寅月”。

关于元春的死因,后四十回中说她因“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以至于“痰气壅塞”,药石无效,最终得病而死。

关于贾元春的结局,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虽然没有具体写明,但结合前八十回中的她的判词,《恨无常》曲及相关情节,可以知道元春的死,远不是暴病而亡这样简单和平淡。《恨无常》曲中写:“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说明她的死是突然的,“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又说明她死后托梦给贾政时,对贾府的形势十分关切和焦虑,所以托梦劝贾政要急流勇退,及早抽身。

第二十二回中贾元春自制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看了,“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也暗伏了盛极必衰,元春短命的寓意。

另外,《红楼梦》中在写贾元春和贾府时,反复以杨贵妃、杨国忠和杨府来比喻。如第三十回中贾宝玉以薛宝钗怕热比杨贵妃,宝钗生气之下,反唇相讥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又如贾元春归宁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二出是《乞巧》,旁脂批有云:“《长生殿》中富元妃之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长生殿》是清洪升的作品,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七月七日夜在长生殿密誓订盟的事,然而杨贵妃最后却身死马嵬坡前,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曹雪芹以此喻,表明元春也和杨贵妃一样,卷入王室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以致被传谕赐死,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感谢读完文章,本文作者为历史作家煮酒君。喜欢请点个赞👍


煮酒君


元春是被皇帝赐死的,确切的说是皇上在大臣的压力下不得已赐死了元春。

元春省亲时点了一出戏《乞巧》,脂批说是:《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说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走到马嵬坡,大军不前,不仅杀害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而且强烈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忍痛赐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的死法,就应该是元春的死法。皇帝受到臣子的压力,这些臣子有可能是因为蒋玉菡事件和贾府结下梁子的忠顺王,也有可能是和贾府一同盖省亲别墅的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以及一批贾府的政治对头一起逼宫,皇上不得不牺牲元春,赐死了元春。

元春后期在宫里处境艰难,因而再也没有回家省亲,也没有写谜语让大家猜的雅兴。宫里的太监们,多次来贾府勒索钱财。

但是元春绝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赐死,所以没有给家里示警。元春被害的时候,不甘心就这样死了,于是托梦给父母:“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皇帝赐妃嫔死,有几种方法:白绫、毒酒和匕首。那么元春死于哪一种呢?

元春曲词里有暗示: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元春眼睁睁被太监用白绫吊起来,身体荡悠悠的悬在房梁上,芳魂慢慢消耗。望家乡已经山高路远,无法把危险消息传递给爹娘,只好梦里相告。

元春死后,王子腾也死了,贾府被抄家了,薛家早就败了,史家也不会有好结果,四大家族土崩瓦解。四王八公阵营损失过半。


润杨阆苑



贾元春的死,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有点复杂。

我们看到《红楼梦》后四十回描述元春死心是身体发福,偶感风寒,引发痰症而死。但实事应该并不是这样。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元春的判词是一张弓上挂着香椽,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香椽有止咳化痰,疏肝理气的作用,弓通宫,表明贾元春的身份。最大的问题出在“虎兕”上,各个版本不同,也有做“虎兔”的。虎兕就是老虎和犀牛,《论语 季氏》说明代指凶恶的人。

元春的死,具体怎样,我们交给红学家来研究。我们看书就明白道理就好了。

元春省亲回来和祖母贾母,母亲王夫人三人抱头痛哭。“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明了贾元春的无尽委屈。从本愿上,她是拒绝进宫的。只想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

元春形容宫里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可知那里的凶险。我在论及贾家之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说因为和皇家牵扯了关系,就是指元春进宫。不然凭借贾家还有两代世袭的恩荣,还可以再坚持的。

我们都看《甄嬛传》,知道后宫女人们日常勾心斗角的可怕和凶残。后宫当为虎狼之地,可不正是“虎兕”之所?读《红楼梦》想简单点,可以更开心。

元春的《红楼梦曲》叫〈恨无常〉,一个恨字说明元春是准备不足,被人陷害了。被人陷害,自己又没有准备,突然失去皇帝的恩宠。恨人恨己,急火攻心,引发疾病,未为不可。香椽的疏肝理气功效正好可以适用。


至于谁陷害了元春,并不重要。后宫里,每一个嫔妃都巴不得贾元春死去。我们从元春的丫头名叫抱琴可知,贾元春善于抚琴。皇帝的娱乐时间可能就被元春包揽了,怎么不招人记恨?

曲子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也表明元春是在没有心里准备的情况下遇到突发的状况或者疾病去世的。“眼睁睁把万事抛”是说元春的不甘心,可也没有办法。只能托梦告诉爹娘自己的遭遇。这应该是《红楼梦》又一次描写了秦可卿一般的临终托梦。托梦的关键就是告诉父母,我已经死了,无法再给家里庇佑了,亲人们,你们要提前为自己打算好退路,避免万劫不复。


这是字面意思。但也说的非常清楚。贾家正式在贾元春突然去世之后轰然倒下。结束了才三世的百年荣华。

元春病死无疑,至于害死她的人。我觉得就是宫廷争宠,被人群起而攻之。失宠后急火攻心而死。

如果没有元春,皇帝也不会迁怒贾家,元春一倒下,贾家政治对手们一定借着皇帝不喜得机会攻击贾家,而本就脆弱,四处漏风的贾家,轻易间就会自己皇帝的震怒下,灰飞烟灭。

只是曲子中“望家乡路远山高”无法解释,或许元春可能在随侍君王“春围”之际出事也未可知。

没有根本,只是个人理解。有更明的请在评论区交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然而《红楼梦》文本对政治话题是相当回避的,以至于观众和读者在牵扯到政治官场的故事情节中往往产生很多误会,或者过度联想、或者陷入完全无感的状态。


比如宝玉挨打,许多观众和读者的理解完全停留在荣国府内婆婆妈妈的关系当中。很多人认为宝玉挨打主要是因为弟弟贾环的诬告,而贾环的诬告源于赵姨娘的教㖫。

想一想,王夫人是怎样摆平大丫头金钏儿投井身亡这件事情的,五十两银子和表小姐宝钗提供的两件新衣服用来装殓。金钏儿一个跟了王夫人十年的荣国府“家生子”,一个年轻鲜活美丽少女的生命不过也就只值了五十两银子,价值还不足够荣国府的任何一位奶奶小姐主子们过一次生日吃酒听戏的一小半使费。

想一想,贾政老爷可能会因为这样一件荣国府巳经用五十两银子摆平的事件,就要把自己唯一的嫡子贾宝玉瞒着贾母王夫人“着实打死”吗?怎么可能呢?
当然是因为贾宝玉的这个基友呀!与贾府素无交道的政治实权派忠顺王爷家养的男宠戏子琪官。
现在再回头来说元春加封贤德妃。

都知道皇帝的女人很多,封妃关系到这位妃子身后的家族政治势力。根据《红楼梦》第五回中元春的判词和对应的红楼梦曲来看,可以肯定的说元妃的加封和去世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关。

尤其是“元妃省亲”所点的四折戏,其中“乞巧”是清初剧作家所创作的昆曲《长生殿》中的一折。《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相信这个皇帝与贵妃的故事是在暗预着“贤德妃元春”本人的命运结局。

相信元春本人是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政治斗争失利的背景下,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元妃先是失宠、而后去世。同时元妃的去世也让贾府彻底失去了保护伞,于是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过去政治斗争中所积累的种种矛盾彻底暴发。


贾宝玉当年以“情圣”自居,惹事生非挑逗勾搭政治势力对立面忠顺王爷的家养男宠戏子琪官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在官场政治中为贾府与政府对立面的矛盾添砖加瓦了。

而贾政当时之所以做出要将贾宝玉“着实打死”的切实行动来,无疑是在向忠顺王爷所代表的政治势力表示一种妥协的姿态,以缓解双方紧张的矛盾压力。

曹翁巧妙的运用贾环向父亲贾政老爷“诬告”哥哥贾宝玉“强奸未遂”火上浇油,实在是为这一层政治矛盾放的“烟雾弹”,为宝玉挨打增加内部矛盾的合理性。

至于文本以外的内容,个人不主张继续做过多的“揭秘”,推测过度就会再创“元学”了。


阿丹151014015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贾宝玉的姐姐,贾府最尊贵的姑娘。因其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充任女史。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最终被恩准在元宵节回娘家省亲。



文中修得金碧辉煌、美仑美奂的大观园,就是为了迎接元妃娘娘回府省亲而修建的。书中用了整回篇幅描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的盛况。可是在这热闹繁华的背后,掩藏的是这位美貌姑娘,在帝皇家无人身自由和独自支撑整个家族的辛酸苦楚。


《红楼梦》中人物,早逝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有元春死因不明不白,只有《红楼梦》第95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文中所写“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作者曹雪芹喜欢用隐喻的手法表现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窥到其前因后果。

小编认为,元春死于宫廷斗争,死时怀有身孕,是被太监所害。原因有二:


一、判词寓意


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写道: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判词意译为:元春在红尘俗世是非场中生活了二十来年;平生最显贵的一件喜事就是晋封贤德妃,蒙天恩元宵省亲;此等富贵荣华只享受了三年,刚刚身怀六甲就在一场宫廷斗争之中,大梦归去,含恨而逝。


注释:1.榴花:即石榴花,又称楼子花,开时鲜艳夺目、艳红似火,惹人侧目,比喻元春封妃时热闹非凡。榴花又指石榴多子,也代表多子,指元春怀有身孕。


石榴花农历五月才开花,开花最晚,对应了元春封妃对盛世中贾府是锦上添花,而封妃对末世的贾府就是雪上加霜,原因在于贾府已没有雄厚的经济相抗衡。



2.虎兕都是猛兽,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边的太监,太监只要没有得到贾家的好处:钱(与第二句相互应),就会向皇帝说对元春不利的话,皇帝只要听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场梦。


纵观历朝历代,后宫嫔妃怀上龙种,而被其它嫔妃所嫉恨毒害的事情经常发生,可见贾元春应该是在一次宫廷斗争之中死去。


二、曲中明确


红楼梦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曲中明确地写出了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告诉亲人要以自己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脱身,避开即将来临的灾祸。



偌大的贾府就靠贾元春这个弱女子支撑着,她既要侍奉皇帝又要提防其他嫔妃,还要打点太监奴婢,一不留神就会误了性命,她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为贾府带来了转机。


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在干些什么呢?


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却无心作官,又无耻好色,虽上了年纪,儿孙满堂,却还要左一个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寻欢作乐。


而且贾赦作为贾府的长房嫡孙,他完全有义务肩负起“齐家”的责任。可是,贾赦不仅置家业于不顾,还不时与兄弟贾政一府争权夺利,倾轧排挤。殊不知,兄弟骨肉相残只会使整个家族滑向消亡的深渊。


贾珍,一个在众人面前假正经,背后却淫秽不堪的老色鬼,他虽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但也无心为官。


他生活穷奢极欲,虽有一妻二妾,但仍扒灰儿媳秦可卿,又与妻妹尤二姐乱搞暧昧关系。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贾珍在父亲热孝之中,因难耐寂寞,竟带领儿子和一群子侄以习射为名,聚赌嫖娼。


贾琏,一个荒淫好色的花花公子,虽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也不喜欢读书谋求官位,和老婆王熙凤管理着贾府事务。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 鬼混。趁着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



奇皅的是同样好色的父亲贾赦竟然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


可见贾府的男人们并没有把握好贾元春用血泪换来的机会,趁机同心协力将家族发扬光大,而是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荒淫无度,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真是悲哀!


可惜了,贾元春的一片良苦用心!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