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本刊记者 庄灵辉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近来消费级基因检测日益受到资本青睐,但行业内鱼龙混杂不说,所谓的基因检测技术也是饱受争议。而实践证明,单纯地降低价格并不能赢得行业发展的好口碑,要想尽快推行商业化恐怕还需做更多的技术普及和研发工作。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1月17日,北京水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水母基因”)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打造了一款名为“生命图志”的“祖源+健康”个人基因组产品,该产品是双方合作的“中国姓氏基因图谱绘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3项祖源基因检测、286项个人健康基因检测和一年生命教练指导服务,据称为国内首创,售价为799元。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价格,各种创业公司又结合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基因检测的便利性,如今用户只需在家收集部分唾液邮寄到基因检测公司就可以等着报告结果,报告结果可以在手机中查看。价格的降低与使用的便利为基因检测的商业化带来了不小助益,引来各方资本的投入。2014年~2016年两年期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融资规模就从5亿元增长至69亿元,翻了十余番。2017年1~10月又有27家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公司宣布完成32轮融资,其中披露具体融资金额的有25笔,明确融资金额的共融资50.86亿元,单笔融资金额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就有15笔。2018年开始,23魔方、WeGene等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3魔方的B+轮融资达1亿元,由经纬中国领投,方汉王科技、德商奇点和雅惠精准医疗基金跟投。虽然资本日渐看好基因检测市场,基因检测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为其商业化加分,但由于缺乏技术普及,加上市场环境混乱,不少公司借助用户对高新技术的好奇和信息差进行坑蒙拐骗,导致基因检测公司的口碑不佳,也就更遑论盈利了。当然,单凭市场的混乱难以否认存在的商机。但如果技术普及和市场监管难以到位,在下一轮高新技术风口来临之前,基因检测若没有开创自身稳健的市场,恐怕也迟早会被推倒在沙滩上。

包测百病莫奢望

基因检测技术本来在健康体检方面有些积极的功效,在预防某些特殊的遗传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准确性。基因检测本身的主要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健康,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做完备,或者能够弥补现有各项体检技术的不足,或许也能够赢得一片市场。但问题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大部分消费级基因检测都是单基因检测,单基因决定的疾病还非常少,除了特殊的遗传疾病外几乎很少见,而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主要还是一些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亚健康类疾病,比如糖尿病、血液疾病和各类癌症等,因此基因检测技术短期内很难进入健康医疗的核心领域。

问题不止是消费级基因检测技术本身的限制,更多的还是消费者的认知障碍。普通民众一般不知道单基因检测和多基因检测的概念区别,更不会关心学术层面上这类检测技术对哪些疾病真有效果,对哪些疾病还处在研究阶段。如果贸然消费却没取得所期望的效果,再加上市场中浑水摸鱼进行坑蒙拐骗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自然会给基因检测技术带来糟糕的口碑。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由于这些问题,消费级基因检测很难在医疗体检领域获得自身的市场。即便是价格几百元的基因检测服务,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效果跟血常规化验等传统体检方式相比还是没有丝毫价格优势,何况基因检测技术的可信度跟传统体检方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价格也日益降低,如果技术的普及工作到位,消费者对其技术有了明确的认知,很多消费者或许愿意花上几百块钱检测一下自己的基因,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和维持健康状态。但行业内众多玩家迟迟不在这方面发力,背后或许是因为其在医疗领域难以有实际的效果,毕竟近年来随着监管的严格,正规的基因检测服务商都会说明不提供任何临床参考价值。

各种包装与娱乐

如果说基因检测的健康体检听上去还算正经,祖源追溯还有点意思的话,行业内的部分玩家却显得有点不务正业了。近年来类似单身基因、天赋检测、基因配对、基因测早恋、网瘾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基因检测项目不时窜出,生生把一项高新技术娱乐化了。当然为了商业化,高新技术自降身段变得娱乐化也无可厚非,但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即便消费者抱着花钱图个乐呵的心态,事后也总会有点被骗的失落。人民日报在去年年底就曾发文批评,天赋基因检测涉嫌坑蒙拐骗,应该禁止把研究阶段的技术引入市场。

业内人士都说基因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至少在检测方面不会有什么技术难题,问题是出在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上。由于缺乏临床证据和经验,单靠技术研究很难定下一套靠谱的解读标准,这也是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原因之一。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又缺乏实践检验,很多企业会拿报告做文章,要么耸人听闻骗取钱财,要么胡言乱语忽悠消费者再次消费,其中大部分娱乐性质的基因检测项目就属于后者。

不过,消费者也不可能一直被忽悠,就算这些基因检测公司能够把自己的技术炒成一门玄学,相信基因检测“包治百病”的人还是少数,相信其能够“知过去未来”的恐怕就更稀奇了。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另外一些听上去相对靠谱的娱乐化的商业模式,落地也有困难,比如最近炒得很热的祖源追溯项目,花几百块钱去测一下自己的祖源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但由于目前中国的基因样本数据库不够大,并且各个学校与企业的样本互不开源,准确测知祖源的条件显然还不具备。其实,已经有不少很多消费者都对祖源检测结果表示过失望,比如大部分消费者都的检测报告里都有一句“XX%(经常是99%)属于北方汉族”,这样的结果对汉族而言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在技术和市场环境完善之前,短期内消费级基因检测恐怕还是会处在自娱自乐的阶段。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期待技术成熟时

科技产业进入市场都难免会面临技术研发跟进、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实践数据等种种难题,即便其中有部分企业在踏实做事,也很难改变市场的混乱状态,消费级基因检测也不能例外。比如目前的检测结果解读方面,一份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文件将近100G,除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外,相配套的解读算法、专用芯片等研发都在初级阶段,而大部分基因检测公司本就不熟悉大数据处理技术,这些都需要自身扎实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和加强内部与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才能解决。

实际上,目前多数基因检测企业都在加紧开展这些合作,比如水母基因2018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跟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合作,探寻新的增长点。其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打造的“祖源+健康”类基因检测项目就属于跨领域之间的合作,是一个所谓“人文和科技的结合”。水母基因的CMO姜晓峰还表示,“在2018年,我们希望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推出类似这样的产品出来”。

当然跨界合作是一方面,基因检测自身领域内的数据融合与统一也是十分紧迫的事。比如,统一各个学校与企业的数据样本,合作开发国内基因数据,建立全国性的基因数据库,类似“99%属于北方汉族”这样鸡肋的测试结果就会减少很多。

23魔方的CEO周坤曾经断言:“未来五年内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有5000万人口接受检测。”姜晓峰也表示,希望释放基因检测的价值,给普通人带来美好生活。当然,如果真的能够把基因检测技术做成熟,为普通人带来福利,或许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愿意为其买单的。

备注: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097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你知道还有比基因测病更“玄”的事儿吗?

欢迎关注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官方微博获取最新资讯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