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侠小说中总出现的奇毒“曼陀罗花”、“蒙汗药”究竟是什么?

夜雨朦空


什么是曼陀罗?它跟蒙汗药有啥关系?拙著《武侠化学》有详细考证。

在这本书第五章,有一节《曼陀罗花在曼陀山庄吗》详解曼陀罗花的有机成分,另一节《蒙汗药的化学成分》详解蒙汗药的化学原理。

不过这两节加起来有一万多字,读起来很耗时间,现在我把内容压缩一下,配上图片,供大伙参考。

阳台上的小盆景就是曼陀罗花。其实曼陀罗是个大家族,有的开白花,有的开黄花,有的开红花,有的开蓝花。图上是最常见的白花曼陀罗。

曼陀罗花很像喇叭筒,圆口绽开六到九个尖儿,对光照比较敏感,阳光充足时开放,光线昏暗时闭合。

曼陀罗的果实叫曼陀罗子,表皮密密麻麻全是尖刺,有点儿像缩微的刺猬,也有点儿像放大的苍耳。

曼陀罗的根茎更加怪异,猛一看好像人参,仔细瞧又像一个裸体的人,越看越感觉阴森恐怖。更加令人恐惧的是,当你把一棵硕大的曼陀罗从泥土里连根拔出时,它还会发出一种类似尖叫或者呻吟的叫声。因为这一特征,中世纪的英国人相信曼陀罗根是魔鬼的化身,拥有黑魔法的女巫会利用它去做一些不可告人的坏事。

曼陀罗的花朵、果实、根茎,都有明显的致幻效果,这使它变得更加神秘与恐怖。梁羽生武侠小说里的魔鬼花、温瑞安武侠小说里的霸王花、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情花,其实都跟曼陀罗花有关,只不过更加夸大了它的毒性而已。

曼陀罗之所以有毒,主要是因为它的花果根茎之中富含东莨菪碱、山莨菪碱、阿托品这三种化合物。

东莨菪碱有轻微毒性,剂量合适时,可以抑制唾液分泌,抑制大脑皮层,改善微循环,减轻晕船晕车的痛苦,并有一定的催眠效果,在眼科手术中还能帮助瞳孔扩散。

山莨菪碱和阿托品的毒性比较明显,如果服用或者注射1毫克不到的极小剂量,跟东莨菪碱效果相似,甚至效果更好,可以杀菌消炎、稳定心率、治疗神经毒气和杀虫剂中毒。但是肯定没有哪个大夫胆大包天,敢给患者一次性注射超过10毫克的剂量,或者让患者一次性口服100毫克,那一定会让大部分人死于非命的。100毫克是多少?1克的十分之一而已,我们每天吃下的盐大约几万毫克,是这个高度危险剂量的几百倍。

再往下深究,诸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之类的化合物,之所以能对人体产生上述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人体神经信号的传递。

生物电好比镖师,莨菪碱好比盗匪,镖师正在背负神经信号赶路,盗匪突然现身:“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镖师受阻,生物电中断,神经信号受阻,靠神经信号指挥的人体系统自然崩溃。

古代盗匪杀人越货,并不想让被害者发疯,只想让被害者昏睡。他们也不懂什么叫生物碱,更不懂如何从曼陀罗中提取阿托品。可是他们从生活经验中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将曼陀罗制成药物,是可以让人迷醉和昏睡的。于是乎,蒙汗药问世了。

《水浒传》里的孙二娘开人肉包子店,蒙汗药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她和她老公的武功。《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在赶赴五台山途中,不知不觉间被大内侍卫麻翻,也是来自蒙汗药的“恩赐”。如果翻看明清话本与清代刑事案例汇编,盗贼们用蒙汗药害人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

蒙汗药真的是用曼陀罗制造的吗?还有没有其它成分呢?明朝医生梅元实写过一本《药性会元》,给出了蒙汗药的配方:羊踯躅花为主要成分,曼陀罗花为辅助成分,配上川乌、草乌,统统焙干,捣成细末,混合到一块儿,就是蒙汗药。

羊踯躅花是杜鹃花科的有毒植物,俗称“黄花杜鹃”,又叫“闹羊花”,毒性没有曼陀罗猛烈,不过要是过量服用,也能让人痉挛、惊厥、四肢麻痹、头脑晕眩、精神上出现幻觉。将羊踯躅花与曼陀花晒干,磨粉,配以川乌以及草乌的粉末,再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传说中的蒙汗药就制成了。

蒙汗药为啥叫“蒙汗”药?有人说是因为谐音,蒙汗等于“瞑眩”,吃了头晕目眩;有人说是因为讹误,蒙汗原是“蒙汉”,能让好汉蒙圈;有人更加突发奇想,说这款药是蒙古统治者蒙哥大汗发明的。读过金庸武侠的朋友都知道,蒙哥在亲率大军侵略襄阳的时候就被神雕大侠杨过用石头砸死了,而蒙汗药的发明则远在蒙哥死亡之前。再者说,蒙古大汗攻城略地,杀人屠城,靠的是马刀、弓箭和丧失人性,完全没有发明蒙汗药的必要嘛!

相对靠谱的解释是,蒙汗药得名于它起效以后的人体表征:曼陀罗及其它成分中的毒性生物碱阻断了神经信号,汗腺被封闭,体温升高,浑身躁红,该排汗的时候排不出来,仿佛全身的汗毛孔都被蒙住了,故此得到“蒙汗”这个称呼。

中药配制讲究配伍,现代医药更加重视精确可控的化学配方,如果不考虑各项成分的纯度与比例,只将羊踯躅花、曼陀罗花、川乌、草乌的干粉胡乱混合,配出的蒙汗药恐怕不怎么靠谱。

是的,羊踯躅、曼陀罗、川乌、草乌,都含毒性生物碱,但是如果不能精确得出它们各自的化学成分,或者没有经过长期的实际验证,谁能知道怎么配比才算得上真正有效呢?也许你想让敌人昏睡过去,结果配出的蒙汗药配方不合理、剂量不合适,反倒让敌人更加兴奋了,耍出一套不要命的泼风剑法,将你砍得抱头鼠窜。也许你只想让惊吓过度、扰乱军心的猪队友安静下来,结果一剂蒙汗药灌下去,队友居然七窍流血而亡,其他同袍只能把你当成内奸来处决了。


开周说宋


现代医学已经明确表明,肝肾的毒素损伤很多是不可逆的。因此,所谓蒙汗药麻翻人之后,醒来还能恢复如初,基本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一些武侠小说为了增强戏剧性效果,或者突出某个门派的特殊技能,发明出了蒙汗药等奇毒,在现实中虽有原型,然而功效却大大不同。玫瑰有刺,曼陀罗有毒。曼陀罗花是古代麻醉品最常见的成分来源,全株有毒,又以种子毒性最大,有镇静、麻醉等功效,就被认为是麻醉剂和蒙汗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我们来简单看看曼陀罗的药理作用,

曼陀罗花中包含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曼陀罗提取物)等生物碱,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症状多在24小时内消失或基本消失,严重者在24h后进入晕睡、痉挛、紫绀,最后晕迷死亡。

可以看出,曼陀罗花的功效是符合蒙汗药的设定的,可谓部分契合。当然,蒙汗药蒙住大汉是没问题的。古代的所谓蒙汗药,大多数来自于对植物汁液的提取,一些人发现了麻醉作用,故而用于害人或医用。

一旦人没有防备,服用之后,会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无法排出,昏昏欲睡,故而命名为蒙汗药。

但是,古代制药技术简陋,药品一般是半天然,炼制成药品多为粉末状,被人多下在酒里,与水结合,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

除此之外,蒙汗药往往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借助酒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对于那些酒量大,身体强壮的,还得多加药量。实际上,一些典籍中也有部分蛛丝马迹,如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

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这种蒙汗药的制造方法,也有类似记录。如明人魏浚在《岭南琐记》及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如此描写:

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

可以说,叱咤江湖中那些再强的高手,吃了蒙汗药,难免软了身体,挣扎不起,最终失去战斗力。不少古典小说,武侠剧等艺术作品中,无条件的夸大了蒙汗药的功能。蒙汗药当然一个神奇的东西,但是绝对不是想象那般神奇。现代科技都造不出如此神奇的蒙汗药,何况古代,吃了的话迟早药丸。

现在在街头经常看到一些传单上写着买卖蒙汗药,看官们千万不要被蒙骗,蒙汗药都是有毒的。一旦吃了之后轻者中毒,重者毙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蒙汗药仅仅是传说,街头小巷的蒙汗药是用来蒙骗那些智商低,不读书的傻子的。您信了,就上当了。


秦右史


可以确信的是古代是有 \n蒙汗药的,但蒙汗药的构成是什么?现在还是不确定的。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蒙汗药是由草乌、曼陀罗这几种东西构成的。先来说说\n \n第一种东西,草乌含有乌头碱,对人身体能。但是草乌本身就含有剧毒,服用甚至有可能致死,所以这种说法不靠谱。所以,普遍是把曼陀罗看作蒙汗药的主要材质。

曼陀罗花

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毒。古医书记载,有致人昏睡的功效,主要用于麻醉南宋时,以曼陀罗花作为麻醉药用于针灸治疗已经很普遍。

押不庐

周革草《癸辛杂志》记载到:“回回国有药名押不庐者,土人采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至三日少以别药投之即活。”可以看出其药性很大。

草乌末

用草乌研磨而成的粉末。草乌中含有乌头碱,这种成分对人体的各种神经末梢及神经中枢起到麻痹的效果,某种程度下相当于毒药。

醉鱼草

其花和叶含有醉鱼草甙和醉鱼草黄酮甙。所含有的麻醉性较大。人一旦误食其花,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

总结以上,武侠中所说的蒙汗药最有可能的就是曼陀罗了,其它几种后劲太强,不慎极有可能致死。

武林外传-邢捕头和蒙汗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1689256df363206601ef7383cc235ee\

怪兽恐龙2020


(一)

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这句话出自那位活在小学课本里、喜欢砸缸的司马光老爷爷之口,书名叫《涑水纪闻》,网上能找到原书。仅以这一句而言,老爷子的记叙端的是杀气腾腾,不负幼时果决之名。题外话,北宋前期的文臣都是勇武昂扬之辈,如范仲淹、富弼、张方平等。



昨晚酒喝太多,迷迷糊糊睡醒,伸手一摸,钱包和贞操都在,于是放下心来,继续呼呼大睡……

这是一位活在段子里的巾帼英雄,所中之毒传说源自杜康,经现代社会改良后浓度更高,杀伤力更大,这种穿肠毒药叫做“酒”。



(二)

武侠小说中有两种药,一种诱惑人,一种迷惑人。一字之差,中招的后果也有霄壤之别,喝了前一种药,顶多失个身,而饮了后一种,多半会丢条命。

这两种药,笼统称之,前者叫“春药”,后者叫“毒药”。

春药往往以“阴阳和合散”或“十香迷魂散”名之,而毒药一听便是“三尸脑神丹”或“豹胎易筋丸”,一者是温情脉脉的邪恶,一种是霸道凌厉的毒辣。

有缘看到此处的诸君都是咱们武林一脉,因此我教大家一个乖,既然单听名字就能分辨所中何毒,如果阁下中了毒药,那便顶风尿十丈、只管勇猛精进,便如《怒火攻心》中的郭达·斯坦森一样,反正该死球朝天,不如发狠两极奔跑,尝试成为主角,改写命运。

倘若是春药,那还是推荐一句毒鸡汤请大家饮下:生活就像弓虽女干,若是反抗不了,那就好好享受吧!

武侠小说中的蒙汗药身份其实很尴尬,说它是毒药吧,不能中者立毙,说它是春药吧,好像没有哪个采花贼愿意用。它的定位似乎是介于二者之间,不上不下的一种药,“蒙汗”的本意是“抑止汗水,却毋宁写着是“蒙汉”,因为折戟的往往都是行走江湖的糙汉子。



如《水浒传》中杨志一生的恨事:失陷生辰纲。伴随着晁盖吴用魔法般的吟唱:“倒也,倒也”,杨志一行人头重脚轻,扑地便倒,眼睁睁看着别人推走了自己的金银担、推走了自己的官路前程。

再如武二郎一过十字坡,武松吃下一碗酒不大功夫,便又响起孙二娘魔法般的吟唱:“倒也,倒也”。谁知武松早把酒泼了,瞬时拿住母夜叉,便要打杀,幸得菜园子张青归来,几人互道久仰,一见如故。然而在此之前,据张青自述,两口子实已用蒙汗药害了无数客商性命。

金庸先生在《射雕》第一回写杨铁心、郭啸天与丘处机的初见,长春子怀疑二人是朝廷鹰犬,酒里兑了蒙汗药害他。



(三)

那么问题来了,蒙汗药到底是什么?

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炼出来的合成药,因为那时候道士炼丹自服尚且不暇,何况还有很大一部分道士不会炼,这个炼药的主要群体还没有这么厉害的化学造诣。

其次也不是砒霜或巴豆。通过看电视剧我们知道,砒霜服了是会死人的,如武大郎;而吃了巴豆,后果是拉稀。

其实还有一种来源——

那就是天然生成,比如植物汁水。

题目中所提到的两种:曼陀罗花、蒙汗药。实际是一种东西。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或许还有草乌或川乌。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莨菪碱和少量阿托品。东莨菪碱被滥用为毒品时,被称为“魔鬼呼吸”,具有极高的致幻作用。

而草乌或川乌中含有乌头碱,也是有毒成份,可以迷失并损害神经。

这令人想起《鬼吹灯》中的尸香魔芋,还有《疯狂动物城》里的“午夜嚎叫”。

然篇幅所限,便不展开了。



(四)

古时候中了蒙汗药,只需饮一碗甘草汁便可解毒。

王朔有一本叫《美人赠我蒙汗药》的书。

现在的酒可以说是蒙汗药的进化,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如段子里那位女孩般幸运,钱包丢了只是小事。我知道有个活生生的事例是有位前同事醉倒冬夜街头,然后冻死了。而台湾有位号称淫少的李宗(瑞),捡尸的骄人战绩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

所以,比春药和毒药更可怕的,永远是人性失去了枷锁的疯狂。

以上。


王事情


蒙汗药呢,经常在各种影视剧和小说当中出现,主要是流氓土匪或者是绿林好汉,在打家劫舍的时候所用到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时就用到了蒙汗药,其实啊,告诉你这种蒙汗药和三国演义里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用的麻药。其实啊,是同一样的东西,就是曼陀罗。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也叫山茄花,是从印度传入入咱们中国的一种有剧毒的草本植物,它有清淡幽雅的花香,人们闻多了之后呢,会产生轻微的幻觉,曼陀罗的花和果实都含有生物碱,有很强的镇静效果,而曼陀罗的根有麻醉和迷幻的效果,可用于制作麻醉剂,我国的医者很早就把曼陀罗花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秋季曼陀罗花应该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及昏昏如醉,割疮治火及不觉痛苦。

而事实上古代的人之所以把用曼陀罗花制成的麻醉剂称为蒙汗药,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服用曼陀罗花之后,会因为汗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捂汗、皮肤干燥、潮红的症状,所以蒙汗药其实它的意思就是把汗给蒙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