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舰载火炮比陆地的火炮厉害吗?

用户3708573182


这个问题分为几方面:

先说常见的舰炮与陆炮对比

对于陆炮,不管是牵引式还是自行式,口径多为203毫米以下,各国主力的远程支援火炮口径多为155毫米以下。受限于其平台大小,一般以人力装填或半自动装填为主,没有冷却装置,射速相对较慢,以半自动装填的M109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为例,爆发射速为每分钟八发,持续射速也就每分钟3-4发甚至更低;即便是采用自动装弹机的主战坦克,如勒克莱尔,其120毫米坦克炮的射速也就是每分钟12-15发。

而对于舰炮,由于其平台较大,一方面可以采用大口径火炮,例如火炮时代一水356毫米以上口径的战列舰主炮,大和的460毫米主炮炮弹重达1.4吨,远非陆炮那些小管子可比。

另一方面,现代舰炮虽然口径与陆炮相仿,但是由于平台限制较小,可以采用自动装弹机、水冷及长倍径炮管等,其射速和威力远非陆炮可比,例如欧美军舰上常见的奥托76毫米舰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20发,我海军130毫米主炮射速也高达每分钟40发,且可以长时间保持。从第二和第三张图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同样是130毫米口径火炮,陆炮和舰炮的体积差异有多大。

当然,也有极端情况

这世界上总不缺少极端情况,舰炮有大口径,陆炮发起疯来也不差。二战时期的列车炮就是个典型,例如著名的古斯塔夫大炮/多拉大炮,口径达到800毫米,全炮重1300吨,弹重4-7吨,射程38-47千米。


当然,口径大归大,实际效果就呵呵了。

还有天才布尔博士的”巴巴多斯大炮“,其将两根战列舰用的16英寸炮管头尾对接并镗大口径,最终造出口径424毫米、长36米的巨炮,以2100米/秒的初速、15000g的过载将190千克的炮弹打到180千米的太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采用火箭增程弹,甚至可以将214公斤的增程弹打到2570千米以外。而其后续主持设计的火炮中,还包括口径1000毫米的”巴格达大炮“,可惜,随着其被刺杀,也就永远消亡了。


深蓝防务



火炮是一种战争中非常常见的武器,因其具有威力大,杀伤范围广,造价相对低廉等特点,并且对步兵的心理威慑也很大,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各种冲突和战争中。现在世界各国军队的火炮除了部署在陆地上的之外,还有部署于军舰上的舰炮,这两种火炮中都不缺乏大口径大威力的型号,那么陆基火炮和舰炮谁更强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开对比一下:


1.在火炮的射速上,陆基火炮就弱于舰炮一筹。现在世界主流的支援型大口径火炮正常射速都在3~4发左右,极限射速也仅有每分钟8发封顶,坦克炮则可以达到15~20发;舰炮由于部署于军舰,空间对于其的限制不是很大,所以都会装备自动装填装置,正常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40发。其次是射程,如果发射普通弹药,舰炮可以轻松达到30千米,而陆基火炮则要借助火箭增程弹药,如果舰炮也是用这种弹药,那么射程突破百公里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在射程上,舰炮也优于陆基火炮。


2.在火炮的威力上,当今世界主流舰炮都在130mm左右,而陆基大口径火炮则在155~170mm之间,口径上的差距,决定了舰炮发射普通炮弹时威力弱于陆基火炮,但是舰炮可选择弹种比陆基火炮要多,穿甲类,爆破类,覆盖杀伤类弹种都有,而且舰炮在射速上也比陆基火炮快的多,所以,一门舰炮的火力是可以抵挡一个的陆基火炮的。总体来说,陆基火炮还是弱于舰炮的,当然,像“古斯塔夫”巨炮那样的另类除外。


3.现在的驱逐舰吨位都在10000吨上下,舰船在设计之初就得对火炮的口径和重量有所限制,不能够太重,否则会影响整个军舰的稳性。例如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装备了两门130毫米双联装舰炮,对整个船的稳性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舰炮有一套先进高效的自动装弹系统和数量庞大的弹药库存,位于火炮下面,对船的稳性不会造成影响。这是陆地上的火炮所没法比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舰炮比陆基火炮还是要强一些的,尤其是在射程和威力上,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军舰势必会用威力更大的激光炮代替现有的舰炮。


米曹说事


我是老霍,一个水平不高的军迷。

舰炮和陆地火炮究竟谁更厉害呢?

经常听到,一门舰炮,相当于一个炮兵营,一艘战列舰,相当于一个炮兵师的说法。事实如何呢?

一般来说,相同口径,或者差不多口径的陆地火炮,与舰炮相比,还是吃亏的,因为舰炮在射速方面比较快。

因为安装在军舰上,有几个问题,不如陆地那么苛刻。

第一个,陆地火炮,无论是自行火炮,还是卡车拖拽火炮,体积和重量要求更加严格,因为需要考虑运输和操作,尺寸太大,塞不进运输机和运输车辆,无法实现机动。重量太重,无法通过直升机吊运。拿国产122榴弹炮举例,发射前需要构筑发射阵地,士兵来回搬炮架,设计太重了,士兵根本抱不动。而舰炮这方面的考虑就会少很多,因为军舰对于重量不太敏感,毕竟全自动,不需要人过多操作。如此一来,更厚的炮管。更多的冷却系统就可以装上去。陆地火炮不是没办法把射速提上去,只是冷却是个大问题,射速太快,炮管受不了。

第二个,陆地火炮,口径不方便做的太大。口径越大,炮弹越重,因此陆地已经少有超过155口径的炮了,尤其需要人工填弹的火炮,炮弹太重,真搬不动。当然了,类似当年古斯塔夫巨炮的也有过,但是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效率低,成本高。但是舰炮采用自动填弹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武藏大和的460巨炮,是大舰巨炮时代的终极绝响!460主炮什么威力,记载不多,但是406毫米的主炮,记载比较多,那就是衣阿华级的三艘舰。一炮下去,留下的弹坑,直径12米,深五米!光是弹坑,面积就有200平米左右,况且炮弹爆炸产生的气浪和冲击波范围还要大的多,据估算,406毫米舰炮,一发炮弹杀伤半径,大概在800平米左右!衣阿华级有9门406毫米主炮,一轮齐射,7200平方米化为焦土!


老霍家那小勇


要说舰炮,那毫无疑问,二战时期的“大舰巨炮”观念和粗壮的炮管之霸气深入人心。那么下面问题来了,舰炮真的比地炮厉害?

其实呢,舰炮也可以是地炮发展而来,上图的火力支援舰上,就装备了5座双联25管122毫米火箭发射器,虽然总体技术跨越不大,但是这毕竟是“舰炮”。\t二战时期的舰炮,主炮往往都才有尽可能大的口径,所以人工装填就不能使用,需要自动装弹机。然而美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却几乎从装填,发射,退壳抛壳,再装填都是自动化。这就造成战列舰造价飙升。不过,可以视为第一代使用自动装弹机的火炮。

如今的舰炮虽然口径不大,往往在155毫米以下,属于自动舰炮。最为著名的是“奥托”76毫米全自动舰炮,北约及除北约之外的一些小国都装备有这种全自动舰炮。而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军”,装备的“成功级”护卫舰的舰体中后部就装备有一门。中国目前在056系列轻型护卫舰,054系列中型护卫舰都装备了H/PJ26型舰炮,该炮属于俄罗斯生产的AK176M型舰炮的改进版。拥有对空首发命中的能力,最大射速达到了120发/分。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直接用淡水降温,否则如此高的射速往往会让炮膛产生极高的温度。


浩汉防务论坛


目前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火炮的威力与自身重量成正比,由于陆地上运输和移动的问题火炮很难做到很大。主要因为要考虑机动性的问题所以陆地上的炮有一个基本特性就是——拖得动。

相反在军舰上,很容易将一门3连装火炮做到4000吨以上。所以在军舰上的大炮显得很大,因此火炮威力很厉害。

而巨舰大炮时代的时代是在二战中后期出现的,在此之前真的不好说。

德国闪击法国的时候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绕过了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法德边境地区修建的一系列防御要塞。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是由大大小小的二十八个要塞组成绵延数百公里的防御工事。说到大炮就会必然说到防御要塞。防御要塞主要主要负责区域性的点防御扼守要冲对敌人的行进进行阻挡。

很简单的一个事实要塞是固定的。因此在固定不动的要塞炮位上的火炮往往造的比同时代的舰炮还要巨大。

图为1901年美国海岸要塞普遍装备的M1890型305mm要塞炮。在同时期的各国舰队所使用的舰炮尺寸并没有达到305mm。

后期的海参崴要塞炮口径则达到了350mm,射程35公里。也远超当时舰炮的规格。

从二战初期要塞炮的结构上来说和舰炮基本相同。也是采用了炮塔和下部的输弹机结合的形式。

而且装甲设施更加完备、储弹量亦十分巨大。

只不过由于陆军空军的配合作战以及陆军机动性的不断提高,要塞在战争中由于无法移动因此很多战事中都采取绕过要塞的战术方式,所以从越战最后一次要塞战以后要塞就渐渐的淡出了战场陆续成为了一个个旅游景点。

但要注意的是要塞炮尤其是海岸要塞炮基本上都强于普通舰炮。


军武数据库


当然啦!例如小口径30mm速射炮,陆上每分钟数百发,海上1130炮每分钟11000发。中口径76mm炮,陆上每分钟十几发,海上每分钟可发射120发。其它口径火炮大致如此。

海上战舰火炮比陆地火炮性能强得多,当然造价也要高的多。主要原因是船舰不可能容得下许多火炮来取得高性能,只能靠提升射速来提升打击火力。


lRlS爷爷


现代舰炮都是强制水冷速射炮。自装填。雷达辅助自动瞄准。或者手动电传手柄瞄准。而且射界大于180°俯仰角,在80°左右。可以防空,对岸,反舰,打小型快艇。迅速行程弹幕和火力覆盖区。

岸炮不行。首先即便是自行火炮,他也就五六发的量,打完就要清理炮管,冷却炮管,转移阵地。其次他是手动装弹。


风车骑士45541173eg


一般来说舰炮的口径普遍比陆地火炮口径大。威力当然就大,就厉害。

陆地火炮受道路限制,不能做的很大,一般几十吨就到头了。某些炮台的基础比较牢固,火炮口径会大一些。但是200毫米基本就到头了。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舰炮

军舰排水量都几千吨,可以承受很大的后坐力,舰炮口径都在100毫米以上,以前的巡洋舰、战列舰都有300毫米。二战时的战列舰超过400毫米。一座炮塔都几千吨,根本不是陆地火炮可以比的。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舰载火炮比陆地火炮厉害多了,现代军舰上的火炮貌似口径不大,一般就在100毫米上下,但准备时间短,持续时间长,射速惊人,几乎能做到几发炮弹落在同一个弹中点,功夫了得。

舰炮可以用于射击水面、空中和岸上目标的火炮。既可用于射击海上和岸上目标,还可用于拦 截飞机、导弹等来袭的空中目标。舰炮按口径,分为大口径舰炮(152 -406毫米)、中口径舰炮(76-130毫米)和小口径舰炮(20-57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飞机 和导弹迅速发展,大口径舰炮的作用有所降低,但中、小口径舰炮仍 继续发展,小口径舰炮成为拦截来袭导弹和低空飞机的有效末端防御 武器。

现代舰炮多数为中、小口径全封闭全自动舰炮。中口径舰炮最 大射程12-28千米,单管发射率为45-90发/分,有的达120发/分;小 口径舰炮最大射程为3-14千米,多管发射率可达3000-4000发/分。舰 炮普遍与火控系统连接使用,采用脱壳穿甲弹、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 末段制导炮弹和火箭增程弹。

陆地上的火炮做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而舰炮因为有冷却系统,所以可以持续高速射击,有的还有专用火控雷达自动捕捉目标,自动射击,自主化程度很高,打活动目标是他的拿手好戏,当然其造价不菲,陆地火炮差他一个数量级。


浩荡扬子江


一般情况下舰炮比陆炮厉害很多。主要原因是舰炮的口径一般都比陆炮大,射程也比较远,并且舰炮发射的大多数是具有穿甲和破甲能力的炮弹。因此,一对一对射的话舰炮基本上赢定了陆炮。如果能打成平手的话估计要口径基本相同的2门或2门以上的陆炮才能抵住一门舰炮。由于舰炮有舰体作为移动平台,所以以前的舰炮可以做得口径尽量大(最大的可以达到400毫米以上),射程也尽可能远,所以威力会做得很大。而陆炮由于要考虑火炮的机动性,所以口径不可能做得很大,否则太笨重不好移动,因此陆炮一般不会超过155毫米。总而言之,以前的舰炮和陆炮的对比,舰炮的威力主要体现在口径上 ,而不是数量上,陆炮的威力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口径上(当然少数固定的岸防炮和不一般的火箭炮可以例外)。陆炮打赢舰炮的例子就比如渡江作战时解放军陆岸炮群打瘫长江上的英国巡洋舰炮等。现在由于发展了导弹等更先进的远程轰炸武器,所以一般的大口径舰炮和陆炮都退居二线了。现代舰炮的口径更是大大缩小了,一般都是155毫米以下,但是都做成了射程远威力大的速射炮来尼补口径的不足。而陆炮基本上仍保持较大的口径,但很多也做成了自行火炮方式来提高机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