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上朝時間那麼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裡?上完朝又在哪裡工作?

金義博儀器


當然是住在家裡,工作在單位了。你是哪個單位的,問這樣的問題?哈哈哈!開個小玩笑,我們以清朝為例,來說說古代官員的居住與辦公。

京城居,大不易

清朝的官員是沒有官邸的,除了個別王公大臣,皇帝會賜給宅第,絕大部分官員的住房問題要靠自己解決。可是,要在北京弄套房子,雖然不像現在這麼難,但也還是很不容易的。

京師有諺: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清朝實行滿漢分居,滿人居內城,也就是東城西城,基本非富即貴。而漢族大臣,大多數都住在南城。乾隆年間大臣錢大昕有詩云:

客居燕臺兩寒暑

有似澤雉遊樊籠

虎坊菜市三易寓

去住蹤跡風轉篷

詩中所說的虎坊、菜市都在今天的南城(原宣武區)。

舉個大家更熟悉的例子,和珅與紀曉嵐。

和中堂的府第在西城區的什剎海,佔地6萬多平米,後來被充公做了王府;而紀才子的家則在南城宣武門外,普通宅院,寒酸很多。

實際上,京官的房子很多都在宣南,原因很簡單,內城住不起啊。此外,宣武門外離中央六部所在地(今天安門廣場附近)不遠,上班方便。《舊京瑣記》記載:舊日漢官,非大臣有賜第或值樞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門外。

現在宣武門外菜市口衚衕,清朝時住過30多位重要人物:“四大中興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著名詩人龔自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翰林編修蔡元培(後來的北大校長)……

沒想到你這麼忙?

除了個別在宮裡工作的(不是太監,而是重要崗位、皇帝心腹,比如軍機處在養心殿附近),大部分都在六部辦公,也就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六部所在的位置大概在天安門廣場一帶,並按照文東武西排列:東邊(今國家博物館一帶)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西邊(今人民大會堂一帶)是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職衙門。

清朝的正經官員還是比較忙的(當然吃閒飯的也很多),主要是人少事情多,而且很多大臣都是身兼數職。美國傳教士明恩博1872年來到中國,他記載了一個大臣的日程安排:凌晨2點出門,3-6點在皇宮值班,6-9點去軍機處上班,9-11點去兵部處理公務,12-14點去刑部辦公,14-18點在總理衙門忙活,而回到家都要晚上8點多了。

從日程表上看,真是日理萬機,不過,他忙活些啥,是為民生操勞,還是蠅營狗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飲水君


不同的朝代裡面,上朝時間不一樣,上朝的方式也不一樣。朝代眾多,拿唐朝舉例。

早朝時間一般在五點到七點,離皇宮近一點的可以晚點出門,遠一點的凌晨一兩點就要整裝待發了。不要看著他們起的早,他們睡得更早,因為古代沒有電,一般在七點就已經休息了。就算三點趕去上朝,都已經休息了八小時了。

上完朝一般會比較累,所以這個時候大都回家休息了,有個說法叫『回籠覺』,據說由此而來的。有資格上朝的人,都是大官,不用再去做值班之類的小事。一般有需要處理的事務,在家也可以處理,當然不排除敬業的上完朝就去上班。

每個朝代都有這個朝代的特點,但是一般都是前緊後松。在朝代的前期,所有人都是幹勁十足,恨不得一天24小時開會。所以一般這個時期,除了遇到重大的喪葬、節日之外,每天都要有早朝。到了後期,就比較鬆散了,有的是三六九早朝,有的乾脆幾十年不上朝,無怪乎國家走向滅亡。

不上朝的時候,官員們大多數都是住在自己的家裡。唐朝就已經實行了“宵禁”政策,太陽下山後,所有的集市,店鋪,居民全部都要閉戶,就連皇城大門也是關著的。一直到了第二天五更天的時候(凌晨三點左右),皇宮城門樓上會敲鼓釋放信號,這個時候才允許打開大門。

所以官員就算是起的再早,身為皇城一員,就要以身作則,恪守皇城規矩,不到點出不了自家大門。所以古代官員都是算好了時間起床,然後去趕早朝。

上朝時間是規定死的,只可以早到,不可以遲到。一旦遲到,輕則捱罵罰款,重則判刑入獄。早朝開始之前,文武百官必須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全部在大明宮前站好隊。一般太監會在旁邊打著燈籠,或是舉著火把。倘若運氣不好,遇到了陰雨天氣,沒有辦法只能硬熬著。唯有宰相等德高望重之人,才被允許到宮門外地方避避雨。

退朝一般是叫做“放仗”,也就是撤除儀仗的意思。皇帝還要和宰相繼續討論朝政,一般是退到後面規格比較小,卻很舒服的地方。

其他下朝的官員,都可以在朝堂廊下吃一頓皇家提供的早餐,一般被稱作是“廊下食”。在這之後,沒有特殊安排的人,都可以回家休息或者去上班,但是下午就休息了,只上半天班。有一點要特別強調的,雖然下午與晚上不上班,但是有人一直在值守。

到了朝代的後期,朝廷官員雖然不用每天都要上朝,但是每天早起是必須的。因為即使不上朝,每天也要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去上班,處理政務。一些重要的衙門,全部都是設在皇城裡面的。


史之策


說到上朝,其實和現在大同小異。

以清朝為例,皇帝每天上午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要走。那就是每天5點起床,洗漱,然後給祖宗上香,給皇宮裡神佛一類的廟宇上香,這一系列活動得一個小時,搞完差不多就6點了吧。這時候皇帝就唸唸書,念上半個鐘頭,或則四五十分鐘,再穿上朝服,準備上朝。所以每天上朝時間大概也就在7點鐘左右。大臣們根據自己的住所離皇宮遠近計算出發時間,近的遲走些,遠的早走些,6點50就必須在宮門外集合,點完名就排隊上朝吧。遲到的就按缺勤處理,不能參加朝會了,宮門外候著吧,或則直接幹別的去吧,除非今個議政必須有你,或則皇帝今個特別想見到你,遲到了也准許放行進入。

一般上了朝,太監(司禮監太監)會喊句“有事請奏,無事退朝”,沒有事情要議的情況下,大傢伙就散了吧。有的話,就議,直到議出個結果為止。所以朝會有長有短,長的話到中午也不散朝,短的話也就幾分鐘。

散朝後,就按平平常常一個小時的朝會計算,散朝了就8點來鍾了。皇帝要吃早飯了,有些個沒有議完事情留下來的大臣會有幸和皇帝一同吃個皇家的早餐。至於其他大臣嘛,就該幹嘛幹嘛去吧。閒一點的單位就回家去了。忙一點的單位就去單位裡看看有什麼事要處理的,沒事的話就沒事了,可以回家了。下午就不用上班了

過去和現在一樣,每個單位都是有宿舍的,有時候單位太忙了,沒空回家就在單位裡的宿舍住下了,所以有人上朝不一定從家,也有從單位出發的。

至於上朝的人呢,一般都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有資格參加朝會,給單位裡的人上傳下達。至於其他人呢,還是在規定的時間上班吧。就跟現在的情況一樣,部門裡的頭頭每天可來可不來,底下的小職員8點必須來上班。


公子錦旭


其實有關這個問題,每一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和舉世聞名的大唐為例說一說。

清朝:

在清朝,官員是沒有官邸的,除了個別王公大臣,皇帝會賜給宅第,絕大部分官員的住房問題要靠自己解決。可是,別忘了那可是北京首都,雖然不像現在這麼難,但也還是很不容易的。

而且京師有諺: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清朝實行滿漢分居,滿人居內城,也就是東城西城,基本非富即貴。而漢族大臣,大多數都住在南城。

而因為上班的地點也就是現在的天安門那塊,所以官員多找方便的地方住宿置業,像是宣武門外離中央六部所在地不遠,就算是方便。

而辦公呢,基本上上朝相當於現在的開會,開完會還得工作不是?所以離開朝堂,大多數清朝官員都在六部辦公,六部就是吏、戶、禮、兵、刑、工。

六部的位置大概在天安門廣場一帶,並按照文東武西排列:東邊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西邊是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職衙門。

也就是說,其實早上去上班,基本上一天都在那附近工作直到下班,才會回到不遠的家,想起來與現在其實差別也不算太大。

唐朝:

與清朝一樣,官員們同樣是住在自己家裡,別以為那時候不必清朝滿漢分居就能容易些,畢竟同樣是首都,居住多少也會緊張。

在唐代,國家向在京的朝廷官員提供免費的單身宿舍,若甘願打光棍,則可居住其中。《唐語林》記“趙歷祠部郎,同舍多以祠曹為目”,此“同舍”即含有同住一個宿舍的意思。

有宿舍看起來好上不少是不?可是人也不能總不成家,一旦有了老婆,就意味著得搬出單身宿舍了。像柳宗元這樣出生在長安祖屋而自有老窩可居的,當然再方便不過,若在京師並無祖業,那就必須別作打算了。一種是買地建房或直接購套現成的公館,如左丞相張說在永樂坊的豪宅,就是因風水先生慫恿而買下的“二手房”。但是如果經濟條件困難,便只能在陋室將就了。

所以房子不好辦可不是現在的事兒,歷朝歷代都是如此,至於工作,唐朝倒是比清朝輕鬆一些。

基本上官員上完朝就回家了。能上朝的官員,級別不低,一般不用時常坐班。有要緊事可以在家處理政務。當然,勤勞的直接去上班也是有的。

另外額外再唐朝,其實還有一項福利政策,就是“廊下食”,這是什麼?其實就是官員下朝後可以先在朝堂廊下吃一頓工作餐。吃完以後,沒事不值班的人就可以回家歇著了。

當然不管是哪朝哪代,“上朝”並不是每天都上,一個月大致總有一些天數是不上朝的,這些日子裡官員們也不是閒著,而是直接到自己部門去上班幹活,當然可以在家辦公的就可以偷懶睡個懶覺了。


井夫子


這個問題,古代朝廷官員上早朝一般都住自己家。自漢以來一直到宋,早朝基本都是三日一朝或五日一朝。各朝代的早朝時間雖有早晚,但相差也不大。到了明朝朱元璋坐了天下,幾乎是日日早朝,哪些大臣們住的是遠近不一。朱皇帝6點臨朝,住的遠的大臣們半夜3點鐘就得爬起來,5點鐘進宮,天天如此,對大臣們簡直就是一種折磨。當時就有人因為受不了天天半夜起床的罪,而上疏請求退休的。

有個叫錢宰的大臣,還專門為此賦詩一首,詩曰,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可見古人睡的早也不願意半夜三更往起爬。朱皇帝的錦衣衛無處不在,就把這首詩抄給了朱皇帝。第二天上朝,朱皇帝就對錢宰講,你那首詩合轍押韻,寫的挺好,不過我沒嫌你來的遲啊,你看把“嫌”字改成“憂”字怎麼樣?嚇得錢宰是魂飛魄散,跪地求饒。朱元璋天天早朝,樂此不疲。可到了他的子孫後代裡就出現了天天不上朝,甚至幾十年不上朝的。

到了清朝,皇帝多勤於聽政,一般時間在夏早7點,冬早8點。朝見的朝臣一般也是由皇帝決定,地點一般在乾清宮或養心殿。

大臣們一般退了早朝,皇帝令留下議事的議事,大多都打道回府。


夏有涼風61


只說唐朝的情況。

官員平時當然大多住自己家裡。唐朝有“夜禁”,日落後各坊門、城門、宮門都是要關閉的,清早五更三點左右(相當於現在的凌晨三四點),以皇宮正門城樓上的鼓點為信號,各門才打開。官員自己起床再早,不到時間也出不了坊門(居住區門),所以大家都會掐準時間,約五更時分起來梳洗,穿好衣服準備出門上朝。

晚了也不行,上朝時間是規定死的,如果遲到,輕則捱罵罰款,重的會判刑。上朝日五更五點之前,百官必須到達大明宮南的望仙、建福門外,排班站好。那個時候天還沒亮,大家都提著燈籠舉著火把,在夜霧裡站成一條火龍。如果有風霜雨雪,前期也沒辦法,中低級官員硬挺吧,只有宰相待遇高,允許到宮門外面的“太僕寺車坊”避風雨。後來皇帝也覺得官員這樣太辛苦太不成體統,李肇 《唐國史補》記載,唐憲宗元和初年,朝廷在宮門外設置了“待漏院”,也就是讓百官進去坐著等上朝的地方,算一大恩政。

上朝的禮儀非常複雜隆重,這裡就不說了。

退朝在唐朝稱為“放仗”,意思是“撤除儀仗”。仗下後,皇帝還要和宰相們一起議政的,從前殿大朝的地方退到後面規格略小也較為舒服私密的議事殿去工作。

除宰相以外,其它官員下朝後可以先在朝堂廊下吃一頓工作餐,叫“廊下食”。吃完以後,沒事不值班的人就可以回家歇著了……是真的,正常情況下唐朝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只上半天班,當然每天下午和晚上,各衙門辦公室都要有人輪流值班工作。

“上朝”並不是每天都上,一個月大致有一半天數是不上朝的,這些日子裡官員們也要早起,直接到自己衙門去上班幹活。重要的衙門辦公室大多在皇城裡,就宮城南面那個,挺近的,唐長安皇城地圖如下:


森林鹿


大家好,我是老王。

一般早朝是早上5-7點。

官員們肯定是住在自己家裡,一般都要早點出門,3點出門算正常。早的可能一點出門。

上完朝就回家睡覺了。能上朝的官員,級別不低,一般不用時常坐班。有要緊事可以在家處理政務。當然,勤勞的直接去上班也是有的。


勇戰王聊歷史


好像古代上朝的時間一般是凌晨5點,也可能遲一些,畢竟古代沒有電燈,如果是秋冬季節,早上5點鐘還黑漆漆一片,什麼也看不到,皇帝老兒開什麼會啊,當然,就算是5點開會,古代的官員可不像現在有小車,大多數文官也不怎麼會騎馬,坐人抬的轎子有多慢大夥都知道的,所以一般凌晨三點就要起來(聽起來就夠辛苦了,古代的公務員也不好做對吧),但是別忘了古代沒電,晚上沒什麼娛樂,大多數朝代還有“宵禁”的規定(晚上所有人老實呆在家裡不準出來溜達),所以一般人晚上七點就上床睡了,就算3點起來也睡了七八個小時,而且有資格參加早朝的都是不小的官,早朝完後,就不一定要到單位去上班,再回家睡個“回籠覺”也是可以的。

還好上朝這種事也不是天天有,畢竟皇帝老兒也是人,天天一大早起來開會,他也不想。一般隔上幾天一次早朝,懶一點的皇帝不就知道了,甚至從來不上朝的皇帝也是有的。


藝名坊


《詩經~齊風~雞鳴》記錄了一個很溫馨的場景: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早起的妻子催促賴床的丈夫:“雞都已經叫了,上朝的人大概都到齊了;你看東方都已經亮了,上朝的人都在忙碌了。”這大概是最早的關於上朝的文字記載吧,由此可知,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上朝的傳統了,並且,上朝的時間很早。雞鳴而起,大約凌晨三四點鐘的樣子,真正上朝議事的時間在卯時,也就是凌晨5--7點,所以有點卯的說法。

上朝的官員品級限定各朝代有所不同,一般是京城在職。比如明代,京官不論品級高低皆須上朝;而清代,京官四品以上才可上朝,四品以下須有皇帝傳召才能入朝稟事。

上朝時間那麼早,是不是上完朝後大家就各回各家,補個回籠覺呢?也不盡然!退朝之後,天子是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的,而各級官員在宮門外吃完皇帝御賜的早點之後,就要回到自己辦公的地方,處理自己的日常工作了。若官員無故遲到,缺勤,各朝代都有嚴厲的懲戒制度的。就拿唐朝來說,唐玄宗時,“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唐會要》卷二四)。到肅宗時,“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再到文宗時,“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也就是說,上班遲到了是要扣工資的。曠工的處罰就比較重了,唐律規定:曠工滿35天判處有期徒刑1年。如果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的官員則罪加一等。

這個還是仁慈的,明代張居正當政時期,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規定缺勤1天處笞20小板,每再滿3天加一等,滿20天處杖打100大板。因考勤不合格而降級、外放、革職的也大有人在。

看來古代的公務員確實不好當。既然上朝這麼累,是不是每天都要如此呢?也不是,“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君主。大部分朝代還是有休假規定的。拿漢代舉例,《漢律》明確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就是說工作四天了,第五天休息一天。唐代是“旬休”,也就是工作九天,休一天。整體來說,唐宋時期,假期比較寬鬆,明清時期就開始收緊了。


夢魂慣得無拘檢


受古裝歷史劇的影響,好多人以為上朝是這樣的:百官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還以為天天開。其實呢,古代的上朝和今日的公司會議一樣,是一次集體研究大事。部門領導彙報工作,平時都有自己的辦公室,處理日常事務。 所以上朝的住在哪裡呢,當然和現在的公司部門領導一樣,住在自己家裡。退朝後幹什麼,就和現在散會後一樣,回辦公室辦公。 當然,現在的局長們除特殊情況外,要開會也是八點半才開會。而古代上朝的官員,他們上朝的辛苦,可以從這首詩看出: 秋風御路冠蓋滿,曉月畫樓鐘鼓遲。 臥聽傳呼丞相入,可憐正是上朝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