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里?上完朝又在哪里工作?

金义博仪器


当然是住在家里,工作在单位了。你是哪个单位的,问这样的问题?哈哈哈!开个小玩笑,我们以清朝为例,来说说古代官员的居住与办公。

京城居,大不易

清朝的官员是没有官邸的,除了个别王公大臣,皇帝会赐给宅第,绝大部分官员的住房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可是,要在北京弄套房子,虽然不像现在这么难,但也还是很不容易的。

京师有谚:东富西贵、南贫北贱。清朝实行满汉分居,满人居内城,也就是东城西城,基本非富即贵。而汉族大臣,大多数都住在南城。乾隆年间大臣钱大昕有诗云:

客居燕台两寒暑

有似泽雉游樊笼

虎坊菜市三易寓

去住踪迹风转篷

诗中所说的虎坊、菜市都在今天的南城(原宣武区)。

举个大家更熟悉的例子,和珅与纪晓岚。

和中堂的府第在西城区的什刹海,占地6万多平米,后来被充公做了王府;而纪才子的家则在南城宣武门外,普通宅院,寒酸很多。

实际上,京官的房子很多都在宣南,原因很简单,内城住不起啊。此外,宣武门外离中央六部所在地(今天安门广场附近)不远,上班方便。《旧京琐记》记载:旧日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

现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胡同,清朝时住过30多位重要人物:“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著名诗人龚自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翰林编修蔡元培(后来的北大校长)……

没想到你这么忙?

除了个别在宫里工作的(不是太监,而是重要岗位、皇帝心腹,比如军机处在养心殿附近),大部分都在六部办公,也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所在的位置大概在天安门广场一带,并按照文东武西排列:东边(今国家博物馆一带)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西边(今人民大会堂一带)是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

清朝的正经官员还是比较忙的(当然吃闲饭的也很多),主要是人少事情多,而且很多大臣都是身兼数职。美国传教士明恩博1872年来到中国,他记载了一个大臣的日程安排:凌晨2点出门,3-6点在皇宫值班,6-9点去军机处上班,9-11点去兵部处理公务,12-14点去刑部办公,14-18点在总理衙门忙活,而回到家都要晚上8点多了。

从日程表上看,真是日理万机,不过,他忙活些啥,是为民生操劳,还是蝇营狗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饮水君


不同的朝代里面,上朝时间不一样,上朝的方式也不一样。朝代众多,拿唐朝举例。

早朝时间一般在五点到七点,离皇宫近一点的可以晚点出门,远一点的凌晨一两点就要整装待发了。不要看着他们起的早,他们睡得更早,因为古代没有电,一般在七点就已经休息了。就算三点赶去上朝,都已经休息了八小时了。

上完朝一般会比较累,所以这个时候大都回家休息了,有个说法叫『回笼觉』,据说由此而来的。有资格上朝的人,都是大官,不用再去做值班之类的小事。一般有需要处理的事务,在家也可以处理,当然不排除敬业的上完朝就去上班。

每个朝代都有这个朝代的特点,但是一般都是前紧后松。在朝代的前期,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恨不得一天24小时开会。所以一般这个时期,除了遇到重大的丧葬、节日之外,每天都要有早朝。到了后期,就比较松散了,有的是三六九早朝,有的干脆几十年不上朝,无怪乎国家走向灭亡。

不上朝的时候,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唐朝就已经实行了“宵禁”政策,太阳下山后,所有的集市,店铺,居民全部都要闭户,就连皇城大门也是关着的。一直到了第二天五更天的时候(凌晨三点左右),皇宫城门楼上会敲鼓释放信号,这个时候才允许打开大门。

所以官员就算是起的再早,身为皇城一员,就要以身作则,恪守皇城规矩,不到点出不了自家大门。所以古代官员都是算好了时间起床,然后去赶早朝。

上朝时间是规定死的,只可以早到,不可以迟到。一旦迟到,轻则挨骂罚款,重则判刑入狱。早朝开始之前,文武百官必须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全部在大明宫前站好队。一般太监会在旁边打着灯笼,或是举着火把。倘若运气不好,遇到了阴雨天气,没有办法只能硬熬着。唯有宰相等德高望重之人,才被允许到宫门外地方避避雨。

退朝一般是叫做“放仗”,也就是撤除仪仗的意思。皇帝还要和宰相继续讨论朝政,一般是退到后面规格比较小,却很舒服的地方。

其他下朝的官员,都可以在朝堂廊下吃一顿皇家提供的早餐,一般被称作是“廊下食”。在这之后,没有特殊安排的人,都可以回家休息或者去上班,但是下午就休息了,只上半天班。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虽然下午与晚上不上班,但是有人一直在值守。

到了朝代的后期,朝廷官员虽然不用每天都要上朝,但是每天早起是必须的。因为即使不上朝,每天也要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去上班,处理政务。一些重要的衙门,全部都是设在皇城里面的。


史之策


说到上朝,其实和现在大同小异。

以清朝为例,皇帝每天上午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要走。那就是每天5点起床,洗漱,然后给祖宗上香,给皇宫里神佛一类的庙宇上香,这一系列活动得一个小时,搞完差不多就6点了吧。这时候皇帝就念念书,念上半个钟头,或则四五十分钟,再穿上朝服,准备上朝。所以每天上朝时间大概也就在7点钟左右。大臣们根据自己的住所离皇宫远近计算出发时间,近的迟走些,远的早走些,6点50就必须在宫门外集合,点完名就排队上朝吧。迟到的就按缺勤处理,不能参加朝会了,宫门外候着吧,或则直接干别的去吧,除非今个议政必须有你,或则皇帝今个特别想见到你,迟到了也准许放行进入。

一般上了朝,太监(司礼监太监)会喊句“有事请奏,无事退朝”,没有事情要议的情况下,大家伙就散了吧。有的话,就议,直到议出个结果为止。所以朝会有长有短,长的话到中午也不散朝,短的话也就几分钟。

散朝后,就按平平常常一个小时的朝会计算,散朝了就8点来钟了。皇帝要吃早饭了,有些个没有议完事情留下来的大臣会有幸和皇帝一同吃个皇家的早餐。至于其他大臣嘛,就该干嘛干嘛去吧。闲一点的单位就回家去了。忙一点的单位就去单位里看看有什么事要处理的,没事的话就没事了,可以回家了。下午就不用上班了

过去和现在一样,每个单位都是有宿舍的,有时候单位太忙了,没空回家就在单位里的宿舍住下了,所以有人上朝不一定从家,也有从单位出发的。

至于上朝的人呢,一般都是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有资格参加朝会,给单位里的人上传下达。至于其他人呢,还是在规定的时间上班吧。就跟现在的情况一样,部门里的头头每天可来可不来,底下的小职员8点必须来上班。


公子锦旭


其实有关这个问题,每一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以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和举世闻名的大唐为例说一说。

清朝:

在清朝,官员是没有官邸的,除了个别王公大臣,皇帝会赐给宅第,绝大部分官员的住房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可是,别忘了那可是北京首都,虽然不像现在这么难,但也还是很不容易的。

而且京师有谚:东富西贵、南贫北贱。清朝实行满汉分居,满人居内城,也就是东城西城,基本非富即贵。而汉族大臣,大多数都住在南城。

而因为上班的地点也就是现在的天安门那块,所以官员多找方便的地方住宿置业,像是宣武门外离中央六部所在地不远,就算是方便。

而办公呢,基本上上朝相当于现在的开会,开完会还得工作不是?所以离开朝堂,大多数清朝官员都在六部办公,六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的位置大概在天安门广场一带,并按照文东武西排列:东边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西边是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

也就是说,其实早上去上班,基本上一天都在那附近工作直到下班,才会回到不远的家,想起来与现在其实差别也不算太大。

唐朝:

与清朝一样,官员们同样是住在自己家里,别以为那时候不必清朝满汉分居就能容易些,毕竟同样是首都,居住多少也会紧张。

在唐代,国家向在京的朝廷官员提供免费的单身宿舍,若甘愿打光棍,则可居住其中。《唐语林》记“赵历祠部郎,同舍多以祠曹为目”,此“同舍”即含有同住一个宿舍的意思。

有宿舍看起来好上不少是不?可是人也不能总不成家,一旦有了老婆,就意味着得搬出单身宿舍了。像柳宗元这样出生在长安祖屋而自有老窝可居的,当然再方便不过,若在京师并无祖业,那就必须别作打算了。一种是买地建房或直接购套现成的公馆,如左丞相张说在永乐坊的豪宅,就是因风水先生怂恿而买下的“二手房”。但是如果经济条件困难,便只能在陋室将就了。

所以房子不好办可不是现在的事儿,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至于工作,唐朝倒是比清朝轻松一些。

基本上官员上完朝就回家了。能上朝的官员,级别不低,一般不用时常坐班。有要紧事可以在家处理政务。当然,勤劳的直接去上班也是有的。

另外额外再唐朝,其实还有一项福利政策,就是“廊下食”,这是什么?其实就是官员下朝后可以先在朝堂廊下吃一顿工作餐。吃完以后,没事不值班的人就可以回家歇着了。

当然不管是哪朝哪代,“上朝”并不是每天都上,一个月大致总有一些天数是不上朝的,这些日子里官员们也不是闲着,而是直接到自己部门去上班干活,当然可以在家办公的就可以偷懒睡个懒觉了。


井夫子


这个问题,古代朝廷官员上早朝一般都住自己家。自汉以来一直到宋,早朝基本都是三日一朝或五日一朝。各朝代的早朝时间虽有早晚,但相差也不大。到了明朝朱元璋坐了天下,几乎是日日早朝,哪些大臣们住的是远近不一。朱皇帝6点临朝,住的远的大臣们半夜3点钟就得爬起来,5点钟进宫,天天如此,对大臣们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当时就有人因为受不了天天半夜起床的罪,而上疏请求退休的。

有个叫钱宰的大臣,还专门为此赋诗一首,诗曰,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可见古人睡的早也不愿意半夜三更往起爬。朱皇帝的锦衣卫无处不在,就把这首诗抄给了朱皇帝。第二天上朝,朱皇帝就对钱宰讲,你那首诗合辙押韵,写的挺好,不过我没嫌你来的迟啊,你看把“嫌”字改成“忧”字怎么样?吓得钱宰是魂飞魄散,跪地求饶。朱元璋天天早朝,乐此不疲。可到了他的子孙后代里就出现了天天不上朝,甚至几十年不上朝的。

到了清朝,皇帝多勤于听政,一般时间在夏早7点,冬早8点。朝见的朝臣一般也是由皇帝决定,地点一般在乾清宫或养心殿。

大臣们一般退了早朝,皇帝令留下议事的议事,大多都打道回府。


夏有凉风61


只说唐朝的情况。

官员平时当然大多住自己家里。唐朝有“夜禁”,日落后各坊门、城门、宫门都是要关闭的,清早五更三点左右(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四点),以皇宫正门城楼上的鼓点为信号,各门才打开。官员自己起床再早,不到时间也出不了坊门(居住区门),所以大家都会掐准时间,约五更时分起来梳洗,穿好衣服准备出门上朝。

晚了也不行,上朝时间是规定死的,如果迟到,轻则挨骂罚款,重的会判刑。上朝日五更五点之前,百官必须到达大明宫南的望仙、建福门外,排班站好。那个时候天还没亮,大家都提着灯笼举着火把,在夜雾里站成一条火龙。如果有风霜雨雪,前期也没办法,中低级官员硬挺吧,只有宰相待遇高,允许到宫门外面的“太仆寺车坊”避风雨。后来皇帝也觉得官员这样太辛苦太不成体统,李肇 《唐国史补》记载,唐宪宗元和初年,朝廷在宫门外设置了“待漏院”,也就是让百官进去坐着等上朝的地方,算一大恩政。

上朝的礼仪非常复杂隆重,这里就不说了。

退朝在唐朝称为“放仗”,意思是“撤除仪仗”。仗下后,皇帝还要和宰相们一起议政的,从前殿大朝的地方退到后面规格略小也较为舒服私密的议事殿去工作。

除宰相以外,其它官员下朝后可以先在朝堂廊下吃一顿工作餐,叫“廊下食”。吃完以后,没事不值班的人就可以回家歇着了……是真的,正常情况下唐朝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只上半天班,当然每天下午和晚上,各衙门办公室都要有人轮流值班工作。

“上朝”并不是每天都上,一个月大致有一半天数是不上朝的,这些日子里官员们也要早起,直接到自己衙门去上班干活。重要的衙门办公室大多在皇城里,就宫城南面那个,挺近的,唐长安皇城地图如下:


森林鹿


大家好,我是老王。

一般早朝是早上5-7点。

官员们肯定是住在自己家里,一般都要早点出门,3点出门算正常。早的可能一点出门。

上完朝就回家睡觉了。能上朝的官员,级别不低,一般不用时常坐班。有要紧事可以在家处理政务。当然,勤劳的直接去上班也是有的。


勇战王聊历史


好像古代上朝的时间一般是凌晨5点,也可能迟一些,毕竟古代没有电灯,如果是秋冬季节,早上5点钟还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到,皇帝老儿开什么会啊,当然,就算是5点开会,古代的官员可不像现在有小车,大多数文官也不怎么会骑马,坐人抬的轿子有多慢大伙都知道的,所以一般凌晨三点就要起来(听起来就够辛苦了,古代的公务员也不好做对吧),但是别忘了古代没电,晚上没什么娱乐,大多数朝代还有“宵禁”的规定(晚上所有人老实呆在家里不准出来溜达),所以一般人晚上七点就上床睡了,就算3点起来也睡了七八个小时,而且有资格参加早朝的都是不小的官,早朝完后,就不一定要到单位去上班,再回家睡个“回笼觉”也是可以的。

还好上朝这种事也不是天天有,毕竟皇帝老儿也是人,天天一大早起来开会,他也不想。一般隔上几天一次早朝,懒一点的皇帝不就知道了,甚至从来不上朝的皇帝也是有的。


艺名坊


《诗经~齐风~鸡鸣》记录了一个很温馨的场景: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早起的妻子催促赖床的丈夫:“鸡都已经叫了,上朝的人大概都到齐了;你看东方都已经亮了,上朝的人都在忙碌了。”这大概是最早的关于上朝的文字记载吧,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上朝的传统了,并且,上朝的时间很早。鸡鸣而起,大约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真正上朝议事的时间在卯时,也就是凌晨5--7点,所以有点卯的说法。

上朝的官员品级限定各朝代有所不同,一般是京城在职。比如明代,京官不论品级高低皆须上朝;而清代,京官四品以上才可上朝,四品以下须有皇帝传召才能入朝禀事。

上朝时间那么早,是不是上完朝后大家就各回各家,补个回笼觉呢?也不尽然!退朝之后,天子是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的,而各级官员在宫门外吃完皇帝御赐的早点之后,就要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了。若官员无故迟到,缺勤,各朝代都有严厉的惩戒制度的。就拿唐朝来说,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到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再到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也就是说,上班迟到了是要扣工资的。旷工的处罚就比较重了,唐律规定:旷工满35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如果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的官员则罪加一等。

这个还是仁慈的,明代张居正当政时期,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因考勤不合格而降级、外放、革职的也大有人在。

看来古代的公务员确实不好当。既然上朝这么累,是不是每天都要如此呢?也不是,“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君主。大部分朝代还是有休假规定的。拿汉代举例,《汉律》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就是说工作四天了,第五天休息一天。唐代是“旬休”,也就是工作九天,休一天。整体来说,唐宋时期,假期比较宽松,明清时期就开始收紧了。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受古装历史剧的影响,好多人以为上朝是这样的:百官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还以为天天开。其实呢,古代的上朝和今日的公司会议一样,是一次集体研究大事。部门领导汇报工作,平时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所以上朝的住在哪里呢,当然和现在的公司部门领导一样,住在自己家里。退朝后干什么,就和现在散会后一样,回办公室办公。 当然,现在的局长们除特殊情况外,要开会也是八点半才开会。而古代上朝的官员,他们上朝的辛苦,可以从这首诗看出: 秋风御路冠盖满,晓月画楼钟鼓迟。 卧听传呼丞相入,可怜正是上朝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