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寫在前面的話——

久居南方,常聽老饕們大談“吃經”。說什麼:如果到揚州不吃鹽水老鵝;玩鎮江不品嚐水晶餚肉;在無錫不啃一盤醬排骨……都是一件莫大的憾事。

對此我承認,眾老饕們的上述高見均有其獨到之處。

然而,我想要說的是:到江蘇不嘗一下頗具民俗風情的洪澤湖“小魚鍋貼”,那可真是白來江蘇一回。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素有“日出鬥金”美譽的洪澤湖,地處江蘇與安徽兩省之間,是全國聞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沿湖均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其中,尤以位於洪澤湖畔的朱壩鎮烹飪的活魚鍋貼,如一朵盛開的奇葩,引得八方食客紛至沓來。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朱壩鎮的活魚鍋貼,以洪澤湖的水產和地產雜糧為原料加工而成,具有鮮、嫩、脆、香的特點。它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那種小飯鋪門前擺一炭爐,當中置一口平底鐵鍋,猛火加油煎制鍋貼;也不是將煮熟的餃子下鍋煎炸,更不是將小魚和鍋貼混在一起煮。

而是當地漁民將捕來的湖裡小雜魚,現殺後和作料一起下鍋猛火急煮,在鍋沿邊貼上手掌大小的生面餅子。烹煮的過程中,魚湯浸在餅上,鮮美可口,遂取名“活魚鍋貼”。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去朱壩鎮吃“小魚鍋貼”,是在立春後一個細雨綿綿的中午。

下雨天,留客天嗎。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想象中的“小魚鍋貼”不會是菜,該是一道類似“牛肉鍋貼”式的小吃。所謂小魚也無非是湖中的尋常魚兒,鍋貼則是用麵皮包著魚在油中煎出來的東西。總之,應該是一款純漁民人家日常吃的飯菜而已。

然而,當店家把香噴噴的小魚鍋貼端上餐檯時,我才大跌眼鏡地弄明白。原來,這傳說中的小魚鍋貼,竟然是由魚與麵餅合兩為一的大鍋菜。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頭回入“此道”,我先是靜坐著,眼瞅朋友們如何操做。只見他們伸手取來已切成長條狀的鍋貼,熟練地將其伸進紅燒魚盆中,蘸著湯汁吃起來,一副沉醉的樣子。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於是,我也照樣來了一口。霎時,滿嘴瀰漫著鮮香,直驚訝人間竟有如此美食。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細嚼那面,能感到秋日新麥的醇香;慢品那魚湯,還帶著湖水清冽的鮮香;而那蔥辣姜蒜,則更是充滿鄉間田埂間那般純天然的風味。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原來呵,所謂小魚鍋貼,漁家稱“小魚鍋塌”。是洪澤湖漁民在長期的水上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名餚。

"小魚鍋塌"起源很早,久負盛名。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期在災荒年月逃難來到淮河邊。與逮魚、放牛、砍草和討飯的窮孩子們混聚一起,將各人所獲的東西湊在一起,在鍋裡煮小魚,鍋邊貼玉米麵餅,用這種快而省事的辦法做飯填肚子。

雖然做法簡單原始,但吃起來卻也脆香鮮嫩。逐漸成為湖上漁民或沿湖農民們的家常飯菜,稱之為"小魚鍋塌"。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膩了宮廷的宴席,叫人把漁婦請進宮裡,專為他做這種"小魚鍋塌"。從此,這種吃法在官裡稱"三鮮小魚餅"。在民間則叫"皇帝餅"或"朱家飯"。

朱元璋死後,宮內逐漸失傳,而民間則一直沿傳下來。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漁民們傳統做法是:將剛捕到的活的小魚,洗淨後去鱗剖腹,取出內臟,隨即用清澈的湖水燒煮。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魚是小魚,鍋是鐵鍋,急火燒之容易快熟。而這面則和得較稀,貼在鍋邊總要往下墜,於 便"塌"下來了。

煮熟後的麵餅,形狀是上簿下厚,——其狀與牛舌相似,故叫"鍋塌"。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也有人家將和好的麵糊,先在鍋裡煎成薄薄的餅,餅底放入水半寸,火燒水沸、湯汁四濺,故熟後餅底邊有一溜子沾有魚湯。

乍一揭去鍋蓋,麵餅沾著魚鮮,魚兒帶著餅香,鮮香美味撲面而來。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所有這些,只不過是湖上漁家的普通飯,不但省時省事,而且兼顧了"飯菜一鍋熟"。

現在,只要漁家的近親好友到船上來,往往在早晚飯時常用此法待客——就 圖一個方便和美味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多年來,活魚鍋貼只是漁家的普通飯菜,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只能在民間流傳,主要散落在洪澤湖邊。

雖然很受南北來往客商的喜愛,但因分散經營,使美食的發展受到制約。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近年來,當地政府投資興建佔地2.16萬平方米的洪澤朱壩活魚鍋貼城,將散落於路邊的鍋貼店集中起來,將鍋貼城建成集百多家餐飲、商貿、汽車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食客們進入餐館後,先揣上來的,是幾樣涼熱相間的小菜兒——有鹽水花生。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清炒“上海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十三香紅燒龍蝦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爆火炒黑魚片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還有各式餃子和麵餅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近年來,小鎮上的店家們也不斷總結經驗,開發新品。先後開發出了諸如:南瓜、玉米、蕎麥、韭菜、蘿蔔等20餘種系列鍋貼。通過食客們的口口相傳。小鎮終日生意紅火,真格是車輛穿梭,吃貨如雲。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吃著美味鍋貼,聽著店主帶有詩意的介紹,眼前不禁出現了一幅漁家生活畫面——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微風輕佛,荷花搖曳。寬闊的湖面上,有魚兒不時躍起,激起朵朵浪花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落日西墜,將湖面染成一片金黃。

辛苦了一天的男人,收拾好小船兒,拖著沉重的漁網,帶著一身腥風魚味兒,回到女人的身邊,頗有成就感地丟下捕獲的魚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女人則用靈巧的雙手洗淨了小雜魚,用葫蘆瓢舀了湖水,為男人和孩子燒一鍋熱辣的魚湯。和出最柔軟的麵餅兒,貼在煮魚的鐵鍋邊沿兒......

不一會兒,鐵鍋裡便飄出鮮魚的香味兒。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一瞬兒功夫間,沸騰的小鍋貼魚兒,便香噴噴地揣上了餐桌。瞧吧,滿桌豐盛而不鋪張,清一色的水產鮮貨,且全是大盤子大碗。

頓時,滿船兒濃郁的香味在湖面上瀰漫,引來了孩子們的歡叫……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如今,在洪澤湖畔的朱壩小魚鍋貼城裡,只需食客進店落座,點餐畢。店主便會立馬給你現場表演宰殺活魚、貼餅、盛菜等全套活計。就是為著突出兩個字兒——鮮活!

如果食客之中有烹飪高手,提出想要一試身手,那也可以自己動手,味道任意調配。而店家,則樂得袖手旁觀,省掉了自已下灶房的煙醺火燎之苦。

於是,在眾人的吶喊助威之中,烹飪高手的熱情空前高漲,鍋鏟“錚鏘”,奏響了伙房交響曲。

片刻功夫,美味菜餚便端上餐桌。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小魚"——魚小,魚鮮。

"鍋塌"——餅脆、味香。

"魚湯"——鮮美、爽口。

用"鍋塌"蘸上魚湯食之,頓感魚香肉嫩,湯鮮餅脆,足令品嚐者口津橫流、舉箸稱讚。

初秋時節,幾杯老酒下肚,頓時渾身暢快了許多。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席間,店家還會給每位客人端上一碗香軟的“青菜疙瘩湯”。

定睛細瞧:但見小瓷碗裡的疙瘩湯,很隨意地飄浮著兩片雞毛青菜葉兒,葉片緩緩舒展,閒雲野鶴般悠然閒適,傳遞著一種與世無爭的淡泊。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於是,便低下頭吃這柔韌而有彈性的麵疙瘩,用心體味著面前這一盞細膩而又矜持沉穩的溫柔。

頓時,平和的水汽氤氳了食客們的臉容,而那人世間的紛繁困擾,也隨了這水汽漸散漸無……

春遊洪澤湖,品嚐一款最原味的漁家飯——“小魚鍋貼”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微醉之中,想起哪位老祖宗曾經說過的話兒。這話的大意是:食物加工時要講究刀工花樣,精刻細做;進餐時要強調食物的觀賞效果。想到此處,便不禁百般感慨起來——

西方人吃飯講究分餐,儘可端盤持叉,四處遊走於朋輩之間,圖得是那一份隨心所欲。

而國人進餐,則習慣於圍桌而坐。人們在一個盤裡夾菜、一個盆裡舀湯;講究的是團聚和親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熱烈。這絕對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中華飲食文化。

如今,城裡人就餐動輒便去“自助”,追求所謂的“陽春白雪”;而小魚鍋貼,倒是可以令吃貨們領略一番“下里巴人”的飲食,感受一番情感迴歸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