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同样是乱世枭雄,李渊7年一统天下,为何曹操平定北方却要22年?

guihang520


大家好,我瑞瑞说历史。我虽然不创造历史,但我可以搬运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三国的曹操倾其一生之力,都没有统一华夏,而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天下只花了七年时间。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李渊有个好儿子,很多人认为李唐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确实李世民在大唐建立过程中立下了绝世之功。但是曹操和李渊之间差的并不只是一个好儿子。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如李渊。

下面咱们逐一分析下

天时

这里说的天时不是天气原因,而是天下大势。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并起,曹操一生都是在战斗。刚开始联合十八路诸侯打董卓,董卓灭亡后又与吕布打,又和张鲁打,尔后有和袁绍打,以及北方的乌桓也被曹操打跑了。后来终于统一了北方,西凉的马超又过来报仇,。南下江南时又遇到孙刘联军,赤壁之战的失败彻底断绝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后来一直处于魏蜀吴三分天下,曹操到死都没有统一天下。

而李渊起兵时也是赶着隋末大乱时,但是李渊的敌人不像曹操那么可怕,隋末的大部分起义都是农民起义。李渊起兵很快攻占了长安,尔后一直发展力量,在后来李唐平定天下的时候,机会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敌人。瓦岗军的农民起义基本是一盘散沙,王世充直接逃出洛阳,窦建德更是被唐军俘虏了,后来的刘武周基本是就是在边关骚扰下。所从当时的天下大势以及面对的敌人来说,曹操的情况更为复杂,李渊就相对容易点。

地利

在董卓死后,曹操一直将许昌作为根据地,许昌在哪,正是当时的中原地区。当时东汉的政治经济重心还是在北方,所以各路诸侯都对中原地带十分重视,三国时的前半段打仗都是围绕着北方中原地区。而曹操的根据地就一直受到各路诸侯的挑战,最危险的一次吕布打得曹操只剩三个县。如果曹操像孙权或者刘璋有个易守难攻的根据地,一直持续发展力量,看准时机,一举杀进中原,也许历就要改写了。

而当时的李渊尽占地利之便,李渊当时从太原起兵,那里离长安和北方的突厥非常之近,李渊从突厥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战马,有了战马就有了骑兵,这直接让李渊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当时的属于关中,当时的起义军和隋炀帝都在江南纠缠,李渊在攻取长安后就默默地发展力量,带到隋炀帝被农民起义打败了,而起义军自身内部也充满了矛盾,所以李渊便各个击破,最终统一天下。

人和

他们两人内部的人才实力都很强,这里但说说他们个人。曹操虽然也是官宦之后,但是他爹是大太监曹操的养子,在当时造反都要讲究个出身的时代,这无疑是曹操的一大弱点。当时实力不强的袁术为什么敢称帝,因为人家袁氏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人家有资格称帝。袁绍也是袁氏之人,刘备更是汉室之后,就连孙权祖上也是世代为官。所以曹操在出身方面一直不如当时的各个诸侯,所以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李渊就不同了,人家是开国功臣之后。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在西魏,北周,隋唐四朝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当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的实际掌权者是高欢,西魏是宇文泰。宇文泰为了更好的把持政权,创立了府兵制,设八柱国,十二将军。这便是在西魏,北周,隋唐四朝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北周,隋唐的创始人都是这个集团人的后裔。给大家细说一下,这些人中有个叫李虎,杨忠,独孤信的。或许他们三你们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他们的后裔就比较厉害了,李虎孙子是李渊,杨忠的儿子是杨坚,而独孤信有事李渊和杨广的亲外公,简单地说就是李渊和杨广是亲姨表兄弟。所以李渊在攻占长安的同时,凭着自己的出身也得到了“关陇贵族军事集团”支持,这直接把隋朝推向了深渊。所以李渊凭着

自己的出身,很容易得到天下的信服。


这里提一句有意思话,如果把天下比做一个大公司,这个历经四朝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就是个董事会,而宇文泰,杨坚,李渊就是董事长,无论天下怎么乱,做皇帝的永远是他们的人。所以李唐代隋的历史就可以看做一场公司董事会的竞选。

所以曹操废了一辈子劲都不能统一中原,而李渊却能轻易地建立大唐,李渊天时地利与人和俱在,怎能不成大事。

瑞瑞说历史,分享历史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你 值得关注


瑞瑞说历史


这个算是不请自来吧,没有邀请我,但是我也想回答一下,算是抛砖引玉!

大家要知道,李渊是北周时代八柱国李虎的后人,也就是当年武川镇胡人到陕西地区后组成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其中,杨家也是八柱国之一!而在当时,关陇贵族集团是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建立隋朝的杨家,已经将江南地区的南方势力铲除,并且碾碎了南方地区的军事集团,也就是南方已经没有武力了,成建制的军事力量就是在北方,而且以关陇贵族集团最为强大。杨广因为在江南亲近汉人,已经把武川的关陇军事贵族彻底得罪了,而武川军事贵族就投靠了李家,这个也是李家能够迅速的占领长安和控制很多地方的重要原因,李家的军事实力也迅速的膨胀!

李家得到关陇军事贵族的全面支持以后,又和北方的突厥建立了联系,那么李家去进攻王世充以及关东豪杰的军事力量,实质上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王世充,因为他也获得了某些地方豪强的支持还比较难打一些,其余的基本上很快就被李家扫平了。

而曹操则不一样,他手中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像关陇军事贵族那样的威慑力和实力,他一开始也没有把冀州地区的乌丸骑兵抓到手里,而这支内迁胡人的骑兵是东汉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是光武帝复兴汉室的最重要基础,也是东汉朝廷得以长时间屹立的最坚实的基础,等到他击败了袁绍,将这支天下名骑抓到手中的时候,曹操已经老了。而江东的孙氏已经有了稳固的阵地,吴地的土豪也已经画地为王,再想进攻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只能讲天不佑曹氏!


帝国历史


汉、唐7年定天下,曹操34四年也只是混了“半壁江山”。

其实说白了还是一句话“时势、英雄”,同样的时代,做同样的事情遇到的阻力肯定是不一样。

东汉末年,群英竟起,无数能人志士想在乱世中博取功名,辅佐明君创建一番大业。当时汉朝虽然已经没落,但并没有灭亡,实权依旧把持在董卓等权臣手中,而董卓死后,其势力自然而言的被吕布接手,说到底在三国前期曹操始终没有做大。

后来,雄起的曹操凭借手中的智囊、猛将一举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并且曹操还挟持了汉献帝,自任为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下“师出有名”的曹操东征西战,到处惹是生非,势力快速膨胀,先后通过白狼山之战、官渡之战等战役一举统一北方。

虽然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被逼急的刘备退居南方,不仅得到了诸葛亮这个智囊,而且还和东吴达成战略同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一强对两弱的尴尬局面),以及后来的赤壁之战,一举将曹操打落神坛。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雄”。

曹操能统一北方,不仅仅是因为他手下庞大的军队,更重要的是他手中的强勇悍将,但却唯独缺少谋略人士,毕竟按照曹操多疑的性格,谋士这类聪明人是很难长命的。因此曹操既是有强大的军队也经常被抓住弱点狠揍。

而反观汉、唐王朝,一个是秦朝末年,天下动乱,此时秦朝已经被项羽颠覆,刘邦逐渐壮大之后项羽成了其最主要,且唯一的对手,打败项羽天下就定了,不用像曹操一样前怕狼、后怕虎。而李渊的也同样,不过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李唐王朝完全是靠儿子们建立的,跟他本人关系不大。


史肆说


实际上,李唐并不是七年统一,而是十二年统一,因为当时还有个后隋政权。不能怪提问者,而是最近有些文章混淆视听。很多人,具有惯性的吹唐思维,大概表现形式是,汉隋宋的优点和贡献及荣誉,即使和唐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宣传出来都是——汉唐的、隋唐的,唐宋的,唐的优点和贡献及荣誉,即使和汉隋宋有直接关系,宣传也会让她变成——唐朝的,好像和汉隋宋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比如丝绸之路,开拓并兴盛于汉朝,唐朝因为天宝危机和怛罗斯之败及安史之乱,造成西域被吐蕃占领,中亚河中地区被阿拉伯占领,以至于丝绸之路中断,但宣传却说唐朝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不仅如此唐吹还有个惯性思想就是唐朝的缺点和耻辱及衰落,即使和汉隋宋没有关系,也会被宣传成——汉唐的,隋唐的,唐宋的,汉隋宋的缺点和耻辱及衰落,即使和唐朝有直接关系,也会被刻意解读成——汉朝的,隋朝的,宋朝的,举个例子,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但是有人会告诉你海上丝绸鼎盛时期是唐宋时期,实际上唐朝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上升时期,并不是鼎盛时期。另外,唐朝中后期,除了短暂的回光返照,基本上是万国来欺,先后漠北丢失、西域被占、云南独立、东北失控,首都屡次被破、天子屡次出逃,实乃丧权辱国,唐朝是终止华夏千年上升趋势,开启华夏千年下滑势头的罪魁祸首,但宣传却让我们认为宋朝才是如此,实际上唐朝末年留下的领土,比宋朝初年的只大一点,还不如隋朝留下的领土大,因此唐朝后期不仅全部丢失了自己的扩张领土,更是把隋朝留下的底子也丢了很多。下列地图中,不仅有隋朝疆域图,也有北宋疆域图,还有反应唐朝疆域各时期变化的图,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唐朝中后期大规模丢失领土的史实,大家一目了然。






吾乃李一一健的爷爷


要理解唐的建立,得先了解一下北魏、西魏、北周、隋的演变和发展。



究其历史渊源,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总结来说就是:都是武川军阀和关陇勋贵组成的关陇政权统一天下。

基础是在宇文泰在西魏时期奠定的,宇文泰采取胡人汉化政策,立足关中,对外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关陇集团统一天下的基础。



西魏到北周,北周到隋,隋到唐,政权都是关陇集团,至于王朝的变更,不过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次权力更替罢了。说的直白一些,宇文周、杨隋、李唐都是亲戚关系,都是关陇集团的代表!所以在政权更替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而曹操时期却不可同日而语!从阶级来看是庶族地主阶级与士族地主阶级的斗争,从意识形态来看是曹操代表的法家和袁绍代表的儒家之争。



同时曹、刘、孙三大军阀的混战打乱了士族夺取政权走上政治舞台的历史进程。所以矛盾特别多,斗争异常激烈。

得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表明其以违背曹操的政治路线向士族做了妥协,士族取得政权后,天下归于一统便指日可待。


历史留影机


我试着分析一下。

起点不同:李渊当时的官职是太原留守,起义之初用了三万部队,都是国家正式战斗序列的军人。

曹操则是靠黄巾之乱时投降过来的青州兵,非正式军人,武力值够,但纪律会差,想想悍匪和正规部队的差距。

敌人不同

李渊的敌人有两类,起义领袖和隋朝残余势力。他首先对付的是隋朝残部,很快成功,通过禅让占据大义,起义领袖哪里是他的对手。

曹操的敌人就多了,而且全部都和他一样,是半官方的豪强,要不是他有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加上雄才大略,能不能平定北方都在两可之间,不要说时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