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出去旅遊時哪些東西最不應該買?

子子孓兒


嗯,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首當其衝不要買的,就是那些質次價高的所謂“旅遊紀念品”和所謂“特產”吧。旅遊陷阱遍佈的今天,幾乎每個地方在“出產”著玉器、寶石等“特產”,也是萌萌噠...

這些在櫃檯燈光下顯得美豔奪目的珠寶飾品,不僅價格不菲,更關鍵的是成色和品相堪憂,甚至還很可能根本就是假貨。我們必須要承認,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對於珠寶玉器是全無鑑定能力的,或者客氣點說,鑑別水平相當有限。

無論您是自由行還是跟團遊,任憑店家吹得口吐白沫,請千萬記得捂緊自己的錢包。

當然,很多人會說,網購外地特產和人在旅遊時就地購買,心情和心境是不一樣的。對此我很認同,但並不贊成旅行時的衝動消費行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帶一些好吃、好玩、有特色的東西回來,留給自己或者送給朋友,是很多人出門旅遊時的定勢思維。“出門一趟不容易,不能空著手回來”這種想法大約產生於那些交通不便、物資匱乏的年月。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少買一些、點到為止即可。

畢竟我們的行為和思維都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在物質豐富、網絡和物流發達的今天,我們幾乎可以足不出戶買到任何一個地方的特色物品,真的還需要不遠萬里大包小包的往家扛嗎?

建議大家在旅遊的時候,即便興之所至,也要記得謹慎消費,適當的買一些價格合理的東西,即使過了旅遊時的興奮勁兒,對於價差和品質也可以接受和承受。


長腿叔叔


現在出門旅行的朋友越來越多。尤其是出國去到異國他鄉,總是想帶一些特殊的禮物回來送給親戚朋友,或者給自己留作紀念。有些人喜歡買明信片,寄給自己或者家人同事;還有些人喜歡買當地特色的食物和紀念品。

那麼問題來了,旅行的時候哪些東西最不應該買呢?我能想到有兩種物品,我個人是肯定不會買。

一個是被驢友和媒體頻繁曝光的地方商品。比如有不少朋友去雲南旅行,買了不少天價玉石和銀器。回來之後發現價格普遍高於市場價;或者有質量問題去相關部門檢測,才意識到自己被“坑”了。之後再去找回商家退款或者換貨。又得不到妥善的處理。

像類似事件聽得多了,自己也會長個心眼。如果有機會去當地,我就會盡可能避免買玉石和銀器。

去國外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種獵奇的想法。比如看到國內買不到的東西而在國外居然有,就很想下手買了帶回來。

但是有的東西非常特殊,比如象牙製品或者化石物品,可能屬於違禁物品,帶回來會被海關查收或者甚至坐牢。

因此,最保險的情況就是我們只買自己看得懂的商品,不要為了貪圖便宜或者好奇心買了不該買的東西,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我帶爸爸看世界


字畫玉石不能買。

記得去年十月份去哈爾濱旅遊,當時訂的酒店就在中央大街附近,晚上閒來沒事就約了幾個朋友去大街溜達,說實在的,中央大街夜遊客還是挺多的,走在路上兩旁商家賣著各式各樣的手工品,最出名的莫過於“套娃”,還有“馬迭爾冰棍”。這時一個好友提議說,我要買幾件東西回家給老婆當生日禮物,隨後我們一行人就進店去了,說真的,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外包裝很漂亮,這時候,銷售員說,你們今晚比較幸運,購買五十元東西,就可以抽獎三次,獎項最大1000元,可以抵扣買項鍊哦,這時候我選購了一個“套娃”,銷售員趕忙提給我三張票,一開始颳了兩張,均未中獎,沒想到最後一張颳了大獎1000元,我以前就碰到過這種套路,趕忙吆喝說誰要這張票,其中,一個哥們兒說你給我吧,我老婆要過生日,我給她買條項鍊,大家幫忙挑選看了半天也沒發現櫃檯裡低於1000元的項鍊,這位仁兄最後沒辦法挑了一個最便宜的1580元。大家異口同聲附和道,這款不錯,你老婆佩戴肯定好看。回家一個星期後,有次看見這哥們說,項鍊挺滿意吧,他說拉倒吧,鏈子已經斷了,跑去商場維修,櫃檯營業員老姐開玩笑說,我這沒有鍍金的鏈子。

總之,出門旅遊切勿購買字畫、玉石及紫檀木等,常言道“十檀九假”。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有沒有同樣被騙經歷?





張小兜愛旅遊


很多人可能出去旅遊的時候,就會開啟買買的模式,所以在路途中也就一路花錢,到回家之後可能發現買的不值得,或者是被宰了,或者說買的東西根本就沒什麼用,所以今天我就用自己之前旅遊途中買東西血的教訓,整理了一下不要亂買的東西。

首先出去旅遊最不該亂買的東西就是面膜,特別是對於很多出境旅遊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大包小包,全部都是買著面膜,大概就是一兩年的用量,可是沒過多久,可能就會把面膜丟在一旁,所以如果要買的話,就理智的購物,選擇性的買一些只有當地可以買到的品牌,只要夠用就行了。



另外就是當地的一些特色服飾,說實話有一些地方的服裝確實是非常漂亮的,但是買回去你也基本上不會穿,因為上班的時候你也穿不出去,逛街的時候你也不可能穿,只不過偶爾穿著在家裡拍一拍照片還是可以的。而且有時候你可能買的服裝在自己家門口也能夠買得到,而且價格會便宜很多,當然,如果是一個喜歡收藏服裝的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第三個就是那種特色的零食,雖然有時候某一種食物確實非常好吃,看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就一口氣買了很多,但是實際上很多零食可能在自己家裡附近的商店之類的都可以買得到。所以在去之前建議問一下已經去過的朋友,或者是當地的朋友,他們給你推薦的一般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而在商場裡面可能就會碰到那種坑人的。

最後一個就是古董還有各種手鍊和珠子之類的,其實這個也不是說完全不能買,只不過是說可能上當受騙的幾率會比較大,因此如果要買的話,可以找一個內行人。


旅食家



我外出旅行的次數自然不少,除了給家人和朋友帶點禮物,還真的不是每次都買,特別是那些所謂的旅遊紀念品,我的想法是:

首先,一看就是假貨或者以次充好的珠寶,絕對不能買。我在幾年前去西藏玩,實在忍不住買了兩串手串,回來去一檢測,不是真的,只是檢測的人說,造假的時間長了也值我花的錢了,但心理還是覺得有點虧。其次,毫無旅遊目的地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國內很多旅遊景區的旅遊紀念品都是大同小異,珠寶手串,明信片等等,我都絕不再買。但是有地域特色的商品比如馬來的燕窩和白咖啡,土耳其的藍眼睛海泡石等等,還都是值得買的。但買這些東西一定要注意渠道,別貪便宜買了假貨。

上面說到的兩種是我絕對不會再買的。但下面這種就會酌情考慮了,比如日常家裡能用又便宜的東西。比如我們去菲律賓玩時買了不少T恤,原因是那裡的T恤又好又便宜,我們夏天時都需要穿。但對於其他的像家用電器啥的,我很少買,也許是因為我還沒去日本的緣故吧。但我始終認為,不太值得在國外買小家電,畢竟一個是使用習慣不一樣,另外即使價格便宜不少,帶在行李裡也費勁,而且託運時還有損壞的可能性。

還有就是明信片,我個人是不喜歡收集明信片的。我唯一一次往家郵寄明信片是去土耳其玩時,儘管收到國外自己郵寄回來的明信片有點激動,但隨著出國次數增加,這種感覺越來越淡,看到目的地的明信片也越來越不感興趣。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裡,已經沒有明信片的存在空間了。


紀實攝影黃華


日本

去日本別買電子產品,價格昂貴,售後無法保證,不是所有的在日本購買的日產電子產品都能在中國進行售後保修。

還有櫻花茶,日本櫻花很美,但是櫻花茶你應該喝不慣,日本櫻花茶都是鹽漬的,衝開後就像是一杯鹽泡水。

美國

美國產巧克力,專門針對美國消費者的巧克力,甜度很大,估計不太符合國內大部分人的口味,買來送人也不太合適。

英國

慎買紅茶,著名的英國紅茶,很多和中國茶發生關聯,例如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被用作葡萄牙公主的嫁妝帶入英國王室,廣東英德紅茶中英紅九號更是被伊麗莎白二世用來招待貴賓,被譽為英王室御用紅茶。當然英式紅茶中還有產自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的。買紅茶的,去斯里蘭卡買要好點。

泰國

冬陰功湯料,這是需添加很多新鮮的香草,但在中國內地是很難買到的,這些冬陰功湯料會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類似的還有新加坡的肉骨茶湯料,很多人買回來後並沒有使用。

還有就是寶石,除非你有專業鑑定能力,否則,得不償失。


趣旅海島遊


專門解答食住行遊購娛各類問題。

出去旅遊買點小東西,也算是旅遊的一種體驗,但是很多東西你買完就後悔了的:

1、房產。哎,你會說這麼稀奇,還有人買房的,開發商一般都鼓吹風景美啊什麼的,讓你掏錢投資,賺到錢的也有,但是許多都麻煩死你去。

2、古玩。許多景區都賣有古玩什麼的,做工那是相當精湛,品相好,做得比真的還好,其實都是做舊的,批發可能是論斤賣的。

3、玉器。看到這些玉器你以為是好料,價格也不貴啊,一口氣買了一堆啊,其實都是人工做的,什麼裂紋,花紋啊都行,你讓他放一隻蚊子,他也能給你放進去。

4、銀飾。銀飾是很多少數民族的裝飾品,他們穿起來那個美啊,看著他們穿自己都飄飄然,彷彿那個人就是自己,到大街上就去買銀飾,我就買過,一把辛酸淚,買回家放不久就發黑起銅綠一樣的東西。

5、民族服飾。特色啊,真品啊,買一套,回家穿,其實回家你根本穿不上,你穿一套民族服飾去買菜試試,你不上明天當地新聞頭條都難,格格不入的,沒有那個環境。




城市隱脈


旅行途中,買買買是一件多歡樂的事情,我外出旅行,尤其是總喜歡帶幾樣當地特色的紀念品回家擺在櫃子上,也會買寫當地特產或小東西帶個親朋好友,讓旅行的快樂帶給朋友。我買過印尼的手鼓,非常有異域特色,在老撾的街頭買過一個有宗教色彩的鈴鐺,200塊錢,輕輕搖動會發出細而銳的聲音,到塞班的時候買得更多的是化妝品。

但也有些東西是不建議買的,主要分為幾種。


任何景區都有的,不能買

布鞋,幾乎每一個景區都有,特別是少數名族旅遊區、古鎮,似乎一個布鞋店已經成了他們的標配,而且樣式、花色幾乎都一樣,有的甚至是在義烏進貨,價格卻大不同,有的地方20一雙,有的地方卻賣到80一雙,簡直太坑。

名族布包,也是遍佈大大小小的景區,商家都沒有什麼創意,首先布包不好看,沒有設計感,根本背不出來,甚至可以說粗俗。當然除了西藏那些純手工做的例外。

水太深的,不能買

唐卡,很多信佛教的人到西藏都希望買到一張老唐卡,可是唐卡的學問太深了,現在在聖城做生意的人,哪怕是信佛教的藏族人也有可能會拿著一張做舊唐卡來騙你說是老唐卡。

老蜜蠟、玉石、佛珠,如果不懂行,不要輕易買,這東西動則上千,一不小心就會買到一塊塑料。

千篇一律的T恤衫,不要買

這些年到處都興起一種白T恤,胸口或者背後是大大的"我愛某某地”“I LOVE USA”等等,就連去塞班的時候,看到一件很漂亮的T恤,很想買,翻過來一看,也寫著“我愛塞班”,這能有幾個人買啊,就算買也是一次性穿吧。


曉嵐邊畫邊遊


隨著旅遊經濟的繁榮發展,購物已經成了旅遊的標配。那麼在旅遊過程中,哪些東西最不應該買呢?首先當屬旅遊地的玉器、金銀器、陶器。集中在旅遊景點附近的玉器店,老闆對遊客心理的揣摩是最精準的,大多數人都抱著一錘子買賣的心態,遊客流動量大,並且遊客對在景區購買的產品都有買到假貨、偽劣產品的心理準備。類似陶器、玉器這類東西即便不被店家坑騙也很容易在旅途中損壞,謹慎購買非常必要。

其次,生活家居用品不要買,毛巾、馬桶墊這些東西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此類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買到。旅遊地促銷員的吹捧很容易讓你衝動購買,最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很佔空間,攜帶不方便,將會給你的旅途增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第三,紀念品和特產,如果不是特殊工藝製造或自己並不感興趣的話,我建議題主沒必要為了買紀念品而買。如今,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紀念品早已失去了當初吸引我們的賣點,很可能我們不遠千里揹回來的紀念品樓下超市或者郊區景點就有賣的,那我們為此耗費的金錢和精力就十分不值得。如果真的特別喜歡旅遊目的地的工藝品,一定要精心挑選,重質不重量,不必買一大堆,沒準回家後根本沒有盛放的空間,只能放在儲藏室不見天日。

旅遊購物最重要的是理性購物,切忌血拼,買回來一堆沒有用而且不值錢的東西,到時候追悔莫及。購買原則就是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正品保證的東西。


落榜進士V


出去旅遊時,我覺得什麼東西都不買比較好。


為什麼人們總愛把“旅遊”與“購物”緊密相連。

旅遊,就按照旅遊的規責來;

購物,咱就專門購物購好物。

這是二個“概念”。


旅遊購物店,當地人是不會去的,都是給外地來旅遊的人準備的,價格往往會比較貴,坑你宰你沒商量,你買完就走了,如果到家發現有問題,售後服務你找不到地方,你也不會再跑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外再去找商家,就算你去找商家,商家不理會你,你就會找工商局,你就慢慢地在那裡耗著吧,看看多長時間能給你解決。

現在的網絡購物多麼發達,想買的東西大部分網購上都有,想買什麼就在網上買,發現質量有問題,就在網上直接投訴,多方便。


身邊有位朋友,一次出國旅遊購買了一顆寶石,售價18萬元,最後以12.8萬買走,後來,他諮詢也往那裡帶團的別的旅行社老闆(他的朋友),他旅行社朋友也不好意思正面回答,只說,旅遊購物,“玩的開心,買的愉快”就好。他那顆寶石最多也就值2.5萬。


我出門旅遊沒有購物的習慣,不管導遊怎麼說這家店鋪怎麼便宜、物品怎麼好,我永遠都不買,因為我出門旅遊只為了“放鬆心情、看看風景”,購物,別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