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徽塔川,凭啥在秋天敢叫板喀纳斯?|自驾地理


徽州,一个神奇的地方!从经商的角度看,徽商与晋商形成南北呼应。从建筑的角度看,徽建的粉墙黛瓦及石雕、木雕等对邻近的省份影响颇深。从文化的角度看,宣纸、歙[shè]砚是历代文人案上必备品。图片@放松心情学摄影

徽州又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春花夏柳、秋叶冬雪,就算你没去过,也听过这里有座山,叫黄山,这里有个村,叫宏村,这里有种秋天,叫晒秋!图片@放松心情学摄影

而你却未必知晓,在11月霜降时节,黄山脚下,距宏村不到3公里的地方,有一种秋色叫塔川,早早就和九寨沟、喀纳斯、香山一起,称霸摄影界的“四大秋色榜”!图片@榕城老张

塔川平时虽也有“溪绕前屋”这样的乡间景致,但最美还要数霜降前后,为啥嘞? 图片@东方IC/图虫创意

因为塔川村口及周边种有植物界的颜值担当--乌桕[jiù],它的叶子只在秋日风霜中变色,由绿转黄、橙黄,再至红、深红。图片@大雄

红叶配上徽建的粉墙黛瓦,被吸引的又何止是画家、摄影师呢?图片@大雄

叶子红了,柿子也熟了。图片@大雄

柿子与马头墙。图片@翔子 1、村西边约200m路边,可拍塔川村落和横川村落,游人必打卡地,拍出来的作品也比较大众; 2、村庄后边就是第二个拍摄点,需爬一段石阶山路,到观景台,可见塔川全景,空气通透的话,还可以拍到奇墅湖和宏村;

3、第二个拍摄点往前150m左右就是第三个拍摄点,视野宽阔,可拍塔川、横川; 4、从第三个拍摄点拐一个弯,路右边有高出公路的山丘,从前边上去是一片茶园,走几步就是第四个拍摄点,知道的人不多,可拍塔川、横川全景; 5、从第四个拍摄点再往前,宏村隧道口,就是第五个拍摄点--协里风光拍摄点,远处就是奇墅湖。 塔川景区示意图。制作@《自驾地理》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一句话概括了徽州古村落格局。青山环绕为徽州人提供了天然屏障,可也扼住了他们出去发展的空间,仅有的“半分田”还是弱酸性土壤。

虽说适合种油菜,可这油量上去了,粮食产量上不去也不行啊。

因此以物换物就显得愈发重要,为了把茶叶、盐、文房四宝等物品运出去,徽州人在崇山峻岭中劈出了一条条通往八方的贸易走廊,也就是徽商古道。 徽商古道示意图。制作@《自驾地理》

徽州人的母亲河--新安江,也在货物运输中出了不少力,哪怕地处深山,徽商也可凭一方舟楫,从没及腰深的溪流出发,经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抵达富庶的江浙,行商之路,让徽商积累了财富。 制作@《自驾地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尽管徽商在外打出了名号,却并未改变徽州人生下来就要面对的贫瘠和闭塞,所以这里的孩子早早就成了婚,背上行囊远走他乡。 杭徽古道走出的少年人不计其数,包括红顶商人--胡雪岩

像胡雪岩这样的成功商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没闯出名堂的人,可能要几十年后才得归故土。但作为中原士族的后人,徽州人的传承精神特别耀眼,尤其是南宋新安理学在徽州兴盛之后,徽州有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社会风气,“一村之中,不染他姓”的宗族秩序。 宏村--汪氏家族聚居地。图片@??

婺源石城--程村,程氏家族聚居地。图片@孙怀珍

婺源菊径村--何氏家族聚居地

家的仁义礼智信,亦成为徽商的行事准则,衣锦还乡的徽州人一定会做这几件事:修桥、铺路、立宗祠、兴学堂。 宏村南湖书院。图片@沈小娴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宏村外景

在徽州人执牛耳的数百年间,他们将所获的大量财富投注于家乡,当时最有名的风水先生,最好的工匠和文人墨客,都在为古徽州的村落建设出谋划力,使徽建一举登上顶峰,惊艳世人。

尽管历史的跌宕让徽商的地位没落,甚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传承近800年的徽州,随着黄山市的成立直接一夜解体。但徽建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却一直展露在画家的笔下,摄影师的镜头里,如何保护好一派文化的传承,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图片@xiecx5782

塔川手绘地图,制图@《自驾地理》 路线里程:约460公里 行程节点:黄山-宏村-婺源-黄山 旅程用时:行车时间3天,推荐4-5天 难度指数:★★★☆☆ 风光指数:★★★★☆ 最佳出行时间:4-1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