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东京的地铁有多挤?

白奕田


对于坐地铁这件事,工作日高峰期上班的时候总是很难挤得上去,挤上去了又动弹不得。到了假期又很多人出门出门出门,十分可怕,让我一度非常抗拒坐地铁。

日本的轨道交通系统闻名世界,对比国内可以说是有之过而无不及。试着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刻在日本地铁站里呆上几秒钟,行色匆匆的人流带来的发怵感扑面而来,好像要被人群吞噬。

日本的地铁非常具有自己的风格,对于日本自由行的游客来说,地铁或新干线是无法避开的一道风景。不说游客,就连日本人出行首选也是电车。

惊人的准时性

日本地铁特别是东京地铁傲视全球,不只铁路网纵横交错、列车班次密集,最令人称道的一点便是它们分秒不差的准时性。列车司机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培养出了惊人的时间感,不需要旁人提醒他应该开多快,自己就知道如何掌握速度,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下一站。

这种对时间的严谨夸张到即使是存在了20秒的误差,运营公司也要公开道歉。

去年11月,一条连接东京秋叶原和茨城县筑波市的筑波快线就因为提前20秒发车,日本首都圏新都市铁道株式会社在官网登出一份正式声明,声称“给乘客带来巨大不便”而道歉。尽管当时站台上已经没有乘客,也无人因误车提出投诉。

这条新闻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讨论,全球多家媒体也对其做出了报道。在外国网友一边惊叹日本电车的准点率,一边吐槽自己国家的交通时,日本人却觉得这事真的很严重。

△(美国网友)根本没有必要道歉惹!

△(日本网友)站台没有广播发车通知,就突然关门发车了!如果有人被门夹住,虽然不一定发生事故,但是大事故都是这些小细节连锁反应造成的!

△(日本网友)和列车实际运行不符,靠声音判断的盲人可能会因此发生危险!

这么一说,感觉还是蛮有道理的,不仅会影响到乘客的出行,也会有潜在的危险风险。也难怪前几日当盛冈开往东京的新干线第42号列车在仙台站因大批粉丝围堵站台而延误6分钟发车时,日本专家说这种过激的粉丝行为已经涉嫌犯罪。

恐怖的拥挤程度

即使见识过中国地铁高峰期的恐怖程度,也依然会被日本地铁的拥挤感到震惊。地铁的可能不在于车厢空间有多大,而是日本人的力!气!有!多!大!

日本地铁的乘务人员,又叫“地铁推手(押し屋)”,专门负责在列车开动前,将堵在门口的乘客硬生生的塞进车厢,直到看见车门安全关闭为止。

有些日本乘客也会“自力更生”,在进入车厢前调整好姿势,把手撑在车门扶手上,凭一己之力硬生生把本来都站在车门处的人挤到了车厢中间。

但是日本人对于这样子挤地铁已经是习以为常了,挤的人放开去挤,被挤的人也气定神闲。真的没点力气都不敢去坐地铁上班。

你看我像不像沙丁鱼?

在这么拥挤的空间里,难免就会出现一些对女性心怀不轨的色狼。在日本,这些人被称为“痴汉”。这也是日本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初衷,保护女性避免受到“痴汉”的骚扰。地铁站也遍布是“痴汉是犯罪”的标识语,还会有各种广播和屏幕播报,用来提醒乘客不要做出逾矩之事。

日本的保险公司还专门推出了“痴汉冤罪保险”。每个月交590日元(约350元)就可以享受保险的服务。投保者在遇到“痴汉指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会马上联系律师来处理。

随着各种保障女性权益的政策实施,很多日本人为避免误会成地铁痴汉,他们都会举起双手,拉着吊环,表示清白。

从不安检

日本地铁还有一个不同的现象,就是出入自由,不用安检。地铁已经这么拥挤了,算是日本地铁迟迟不引入安检的一个原因。如果在车站引入和机场同等级别的安检,一分钟大概只能检查两个人。

好吧,先不说得这么严谨。就算一秒钟就能安检一个乘客,以东京站为例,平均日客流量在10万人左右(高峰期人流量能达到约12,000人/时),人人都过安检,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安检也只能安检86400个人。这势必会造成拥堵和不满,严重影响人们的出现。

再者,从费用成本来看,引入安检后的各项费用只能靠车票回本,而对本就昂贵的日本交通来说,是很多人并不愿意承担的。根据专家的估计,假如东京站要引入安检,高峰期每位乘客都有增加500~1000日元的支出。

此外,日本人注重隐私,连拍照都要经过询问,电视上路人出镜也要经过打码。铁路公司也担心因防范个别人而全部安检的话,会造成对乘客的人格损害和隐私侵犯。当然这是在日本治安很好的环境下才允许做出的决策。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日本就不会出现列车恶性事件了。

15年東海道新干线希望号225号列车内发生了日本新干线开通以来首次发生的列车火灾事故,造成包括自焚的纵火嫌疑犯在内的2人死亡。

今年6月9日,同样是在东海道新干线希望号上,一名22岁无业男子持刀将车内一名男子刺死,另有两名20多岁女性受重伤。

不管在哪里,都真是最怕这种心情不好报复社会的无差别杀人犯了。至今,日本人在安检上还是出在一种正反方互相对峙的状态。

约定俗成的乘车规范

通常关于地铁的新闻,常见的不是“痴汉”问题就是乘客道德问题,最近国内就出现了“整个人睡了一整排的座位”“男子反感别人跷二郎腿对着自己而踹了对方”这样的新闻,还有平时能见到的各种地铁乱象,每次发生这种事都觉得很无语又很无奈。地铁这样的公共环境其实对乘客的要求较少,但大多数的日本人都靠自觉去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

△号召大家不要成为座位的霸权者的海报

比如,自觉排队上下车,先下后上,不推搡不插队;

不争抢座位,老弱病残专座即使没人也不占用;

双背肩书包要放下拎着或者放到座位上方的架子上;

雨伞要把绑带扎起来,最好塞包里或套上套子;

感冒一定要戴口罩;

坐着的人要尽量把腿收起来;

报纸要折叠起来看;

不能吃东西;

手机改振动,非紧急不接听;

尽量不交谈,即使说话也细声细气

......

怕麻烦的日本人,总是避免麻烦到别人,尤其在公共场合。这些习惯,身为游客去到日本也需要注意的。而有些行为,像自觉排队,放下书包,收腿,声音不外放等等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东京都交通局之前发布了一则短片,将地铁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各种乘地铁的现象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演绎出来,其中也不乏趣事跟温情,反映得很真实。

不管怎样,良好的地铁搭乘体验,无疑是要靠大家一起去维护的,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摘自一位日本网友的言论:

这个问题很简单。

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天在早晚高峰期从城市的另一端与学校之间往返。

首先,我要先坐火车↓↓↓

然后在地底下走15分钟……↓↓↓

之后再花20分钟走过一个月台,随后又开始坐火车↓↓↓

疯狂的游客会使得地铁站的状况变得更加糟糕。他们笑嚷着拍照片,堵住道路,弄得大家都痛苦不堪↓↓↓

之后,我开始换乘巴士↓↓↓

整个过程花费一个半小时以上,这还不包括可能要增加的一些额外的时间。比如说火车因清理青少年自杀现场而暂停(孩子,我知道你有太多想要毫无痛苦自杀的理由,但是请不要选择火车作为自杀的方式…真的…想想吧,他们将清理物称之为“新鲜的金枪鱼原料”)。

工薪人员在火车站里横冲直撞(我知道你们年轻时已经遭受够多了,但是世界不是你们的。不管你们工作得多努力,也拿不到奖励啊)同时,我们总是面临着被顺被偷窃的威胁,或者被指责是要顺别人的东西(可能还会因此入狱。因为警察有这个本事把嫌犯折磨得招供,这不是玩笑话,是确有其事)。这两样让人苦不堪言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

等我到学校的时候,我觉得一天就要结束了。但是,并没有。半天后,从学校到家我还要遭受一次。

如果这于你来说还不算糟心事,那你真的是菩萨了。


说实话,因为过去五年的不断改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高峰期的交通状况已经改善很多了。

包括安装宽体列车来乘载更多的乘客↓↓↓

增加门的数量↓↓↓

以及把折叠座椅引入车厢↓↓↓

如果你还不能了解这种情况,看看我在昨天晚上11点半拍的照片(2017年3月15日)↓↓↓

这是在最后一班火车前90分钟的午夜非高峰服务期间。记住,这可并不是白天的交通高峰期,也不是更加拥挤的快车服务的列车↓↓↓

想象一下,非高峰期交通情况都那么糟糕,那高峰期的火车该是怎样的拥挤!


顺便提一下,据我以前中学老师所说,面对火车高峰期的反应级别有七。

  • 第一阶段,乐于所见。边等下一列车,边傻笑着拍拍照。

  • 第二阶段,当你不得不坐火车时,你开始对所看到情境感到恐慌。
  • 第三阶段,当你挤在门缝里试着成为最后一个挤进列车的人时,你感到绝望和筋疲力竭。
  • 第四阶段,你对你能在这趟旅途中幸存越来越有信心。你开始推攘其他的乘客,深呼吸后,挤入人墙。
  • 第五阶段,你开始越来越冷血,并合计着怎么样才能不靠自己站立。
  • 第六阶段,你对别人的挤攘已经开始感到舒适了。
  • 第七阶段,你已经开始迷恋这种挤压的感觉了。在宽敞的环境下你反而觉得不自在、害怕,最好整天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储物柜里。

咖喱腊肉


日本问题要让日本专家桥本来回答。

说到日本观光,有很多著名的旅游观光场所,但是很多人没有想到,东京早上的高峰期,就像地狱般景象,也成为世界各国到东京旅游观光前来体验观光的场所。能不能坐到车?在望不见头尾的长长人群中的不安感,就算坐到车,在车里前胸铁后背的不快感,换乘时的博尔特速度,上车以后抢位置的争分夺秒,日本东京地铁就是一种生存游戏。


日本东京的地铁到底有多挤?很多人并不明白?而且东京地铁线路非常多,那条线是最挤的线路?这也需要调查取证。笔者特地去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如何定义挤?在日本报纸杂志中可以经常看见100%的“挤”,150%的“挤”,180%的“挤”200%的“挤”,250%的“挤”。笔者一一道来:

100%的“挤”:就是刚刚满员。所有乘客都坐在位置上,车厢内的把手都被乘客拉着,门附近的把手也被乘客拉住。

150%的“挤”:报纸还可以展开阅读

180%的“挤”:报纸折叠起来,有些勉强,但也可以阅读

200%的“挤”:身体与身体有很大的压迫感,但手中的杂志还可以读

250%的“挤”:电车有晃动,就算身体倾斜,也是一动也不动,手已经不能动

笔者的感觉,真的超过180%的“挤”,有时手连把手也抓不住了。笔者的感觉东京最挤的地铁是东西线中的木场到门前町之间区域,拥挤率达到200%。这趟地铁笔者也曾经坐过,超过200%的拥挤,但手还可以单手玩手机,看手机上文章的人不少。但是到了下一个站,没有人下,一下子挤进来一群人,也不知道拥挤率师多少,就是身体感到空前的压迫感,笔者身旁的中年男子紧皱双眉。当车辆又停一站时,继续有乘客上车,身体也是随车辆摇摆,被周围紧紧压着。手只能放在头部之上,往下已经不可能。本来认为真的动不了,但车厢深处有人说要下车,还是在拥挤人群中闪出一条缝,让那人下车,缝隙马上消失。

笔者想说的,地铁站的工作人员真的认真,如南砂町车站,早上有几个展台,几扇门就有一个工作人员,当车站到了,他们就会喊:有没有人下车,如果有他们会帮助那人下车,这样上下车边的迅速。同时还可以听到:“脚不要被门夹住”“往里走”“我要推包了”尽量让多一个乘车能够上车。在拥挤的车厢里,已经没有人读书,大家都是闭目养神,因为大家手都不能动。 据说,现在日本地铁已经比历史上最拥挤的时代要改善了很多。过去甚至在早上上班时间有260%的拥挤率。但是拥挤毕竟不是一件好事,让人感到很无奈,很不舒服。日本白领把早上的上班高峰成为“痛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