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没受过基础教育的裁缝,却让全世界养成重要卫生习惯

没受过基础教育的裁缝,却让全世界养成重要卫生习惯

现代文明中,“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是基本卫生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

可这一常识放在300多年前,却是一项空白,不要说普通大众,就是顶尖的科学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对此也一无所知,学会第一次知道微生物,还要从一封信说起。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来信。当科学家们打开信时,一看标题就乐了:《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这算什么题目?冗长又没技术含量,肯定是哪个蹩脚的幻想家的“大作”。可读着读着,笑容在科学家的脸上凝固了,他们知道,世界将会因此改变。信中提到的微生物,其发现者是一个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的人。

列文虎克是荷兰人,1632年出生在代尔夫特。

小时候,父亲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困顿的生活让他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

只能跟母亲学习简单的知识。刚满16岁,列文虎克为了谋生去一家布店当学徒。

5年后,他终于开起一间自己的裁缝铺。

没受过基础教育的裁缝,却让全世界养成重要卫生习惯

可裁缝铺的生意冷冷清清,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生活的重担压在列文虎克身上,让他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一直到快40岁时,列文虎克才终于摆脱掉裁缝铺,谋得一个代尔夫特市政厅看门的工作——工作清闲,收入不错。

在一次和人闲聊的时候,列文虎克听说眼镜店里可以磨制放大镜,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非常神奇。

这激发了列文虎克无限的好奇心,驱使他也想买个放大镜来瞧瞧。可当他来到眼镜店时,才发现放大镜贵得吓人。然而,昂贵的售价并没有吓跑列文虎克的好奇心。

他在眼镜店时,看到师傅磨制镜片好像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既然买不起不妨自己也来磨个镜片试试。看门的工作有充裕的时间,列文虎克便默默地磨制起镜片来。没有什么技术,遇到困难只能自己摸索。就这样,经过辛苦的劳动,列文虎克终于磨出第一块透镜。

反复琢磨后,列文虎克为透镜装上一个架子,

并在透镜下面安上一块钻了小孔的铜板,这成了一架简易的显微镜。有了这架显微镜,列文虎克无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国度: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桔皮;蜜蜂腿上的细毛像缝衣针......

没受过基础教育的裁缝,却让全世界养成重要卫生习惯

他的好奇心越来越大,这架显微镜已经无法满足。列文虎克又开始磨制更大、更好的透镜,家里的一个房间被他当成工作室,一有时间就埋头磨镜。

列文虎克享受在不断发现的乐趣中,他的透镜越磨越多越来越精巧,他观察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

显微镜下,一种被他称为“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之意)的微小生物频频出现,他为此作了大量记录。

在一个朋友的劝说和鼓励下,列文虎克把这些记录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学会非常震撼,特别聘请两位专家找来显微镜,来证实列文虎克的报告,结果证明,列文虎克的科学实验完全属实。他的信件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轰动了整个学术界。

声名鹊起的列文虎克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皇家学会的成员,受到英国女王的亲自接见。但荣誉和成功没有冲昏列文虎克的头脑,他的好奇心不满足于此。

没受过基础教育的裁缝,却让全世界养成重要卫生习惯

他开始观察人和其它动物血液中的红血球,绘制它们的形态;观察雨水,发现雨水的微生物运动时,头部会伸出两个小角;甚至列文虎克还观察到人的牙垢中存在比微生物更小的生物——人们在近两百年后才认识到这就是致病的“细菌”。

1723年,列文虎克把他磨制的最好的26架显微镜和几百个放大镜无偿送给英国皇家学会,不久后在家中逝世。他不知道,他的显微镜至今还有人在使用,而他发现的各种“狄尔肯”,给人们认知世界、治愈疾病贡献了多么大的力量!

列文虎克没有大学学历,没有留学经历,甚至连基本的学校教育都没有接受过,可是他巨大的好奇心,让他抛开所有的不可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磨制出远超同时代水平的透镜,从而成为著名的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当列文虎克成名后,有记者采访时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一颗好奇心。”同时,还伸出了因长期磨镜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双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