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輿論審判風行,網紅Saya成全了誰的正義之刃?

輿論審判風行,網紅Saya成全了誰的正義之刃?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0月14日晚,“網紅毆打孕婦”事件當事人Saya發佈道歉微博並否認毆打孕婦楊婷,將一個月前的事件推入羅生門,引起輿論譁然。次日,楊婷回應稱Saya“前面潑髒水,後面自圓自話,道歉態度讓人心寒。”並列出行政處罰決定書、病歷、談話記錄、孕檢報告對比圖等證據。圍觀群眾沒有等來事件的反轉,不少人開始質疑Saya在為自己洗白。

在筆者看來,Saya有明顯過失無可非議,但就此要求她接受一切指控實為不理智之舉。一個月前Saya遭受全網譴責,有媒體稱這是一次“空前正義”的網絡暴力。網絡維權的發展讓惡行曝光更加普遍,人們卻出現塑造“絕對惡人”以供批駁洩憤的傾向。世界並非黑白兩立,我們應該警惕在這起個案中出現的普遍輿情現象,即憑藉有限的事實,根據標籤化認知,受情感左右而非理性判斷,認定事件始末並以此進行輿論審判。

在這起事件中,從案發到今日,一共出現三份“事實“陳述。最早是9月9日楊婷發佈的控訴,而後是Saya的道歉,最後是楊婷提供的警方調查結果。在案發現場監控視頻等客觀材料有限時,衝突雙方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還原事件經過。因此楊婷在控訴中略去了丈夫與Saya踢打和推搡的經過,稱Saya對其進行單方面毆打施暴。後真相時代裡,由於獲取真相的成本太高,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比起客觀事實更有影響力,於是人們憑藉楊婷的一面之詞,根據孕婦為弱勢群體,網紅為高收入低素質群體的標籤化評斷,將事件簡化成暴戾而富有攻擊性的年輕女性對柔弱且無還擊力的孕婦的暴力行為,忽略了事件中首先作出暴力行為的丈夫和勸阻女兒衝動行事的母親。

在調查事實公佈前,殘缺但衝擊道德底線的真相碎片總能引爆輿論的怒氣。怒氣激發人們樸素的正義感,構造出一個非黑即白的對立世界,讓一方承擔全部過失,將個案泛化並循環論證:網紅是高收入低素質人群,高人氣網紅Saya做出了低素質行為,所以網紅群體的素質堪憂,應該予以抵制。

在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董婧傅首爾”事件中,輿論同樣出現了相似的走向。在董婧單方面發表“傅首爾打人”的控訴狀後,由於傅首爾的菜市場潑婦人設和董婧形成了明顯的強弱對比,人們紛紛選擇對傅首爾及其家人進行各種手段的網絡暴力,將董婧的“道歉”也理解為被逼無奈。然而事情在二十天後迎來反轉,傅首爾發文還原打罵事件始末,輿論又大呼上當,調轉槍頭反擊董婧。

在一個強權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社會,人們往往會形成“在爭端中弱勢者必然理虧”的心理暗示,從而化身正義之師對強勢者橫加鞭撻。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發達的互聯網解放了人們在公共領域的表達權利,也讓傳統的強弱對立逐漸瓦解。雞蛋碰石頭的結果或許顯而易見,但究竟誰是雞蛋,誰才是石頭,卻值得人們在執起正義之刃前先思考清楚。誠然,網紅Saya並沒有將事實扭轉,她仍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飽受輿論譴責,但那些質疑Saya應該受到更嚴重的刑事處罰的網民,在輿論審判前或許也可結合她的描述和警方調查結果,還原一個更加貼近真實的事件的來龍去脈。

鼓勵輿論減少標籤化論斷、追尋多角度多方面的事實、思考強弱關係的相對性,並不是反對權利被侵害者的勇敢發聲,亦不是給予犯下惡行的人逃脫責任的法外之地。而是警示暫時身為旁觀者的人們,不要當變成惡龍的殺龍者,反被正義之刃所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