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日出

6:00 虽然天阴阴的,能看到日出的可能性很小,但峨眉日出那么有名,况且用了两天时间上到金顶,不去搂一眼都对不住自己。于是睡眼惺忪的挣扎着走出酒店。意料之中,没见到太阳公公的影子。

6:22 太阳应该已经升起来了吧?云层真是厚啊,把初生的太阳遮得严严实实的!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又等了半个小时,还是老样子,算了,放弃了,吃早点去了。


金顶祥光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冠“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精华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

 日出:在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踞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渐渐地,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彩云下,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一刹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躯。

收拾妥当,再出来时已经9点多了,天还是阴阴的,整个金顶灰蒙蒙的。

没看到日出,看看云海吧。

云海也没见着。

9:40 跟早晨相比,不过是天亮了,有点颜色了,稍微有些层次了。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美的是峰峦叠嶂,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就是一幅水墨画摆在面前。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自然风景就这些了,该人文了。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恢复重建的华藏寺总投资3000元。为四层两重殿,包括金殿、大雄宝殿,总建筑面积为1614平方米,其中:金殿274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殿,大雄宝殿1340平方米。金殿采用金瓦,大雄宝殿采用铜瓦,梁栓、门窗、斗拱等均为铜铸,称为铜殿。传统寺院的主殿为大雄宝殿,而在金顶上,高达48米的十方普贤更能吸引人的视觉,所以十方普贤的正面像对着大雄宝殿,这是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道场的特征。华藏寺内文物荟萃,金殿与铜殿交相辉映,凸显出金顶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地位。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想拍个金殿正面全景无人照应该是不可能的,时时刻刻都有游人留念。既然如此,还是留张自家人的到此一游吧。

华藏寺有三殿。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华藏寺”金匾。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背后是韦驮铜像。殿内还有三足铜鼎和明万历年间铜碑等文物。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内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第三殿是普贤殿,即金殿、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行愿无尽”、“普贤愿 峨眉山金顶海”、“华藏庄严”等,为赵朴初、本换、明肠等题写。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四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通高4.5米。殿内还有铜鼎等物。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金殿铜殿放在一起,差异立现,要不黄金那么值钱呢,真是亮!不过从建筑造型上,我还是更喜欢铜制的大雄宝殿。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金顶金佛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到金顶不拜金佛是一生的遗憾。峨眉山金顶金佛是一座四面十方普贤金像,也是普贤菩萨的第一个四面十方艺术造型,内涵十分丰富,是佛教教礼、教仪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很遗憾,我们正赶上了金佛贴金,全部都给罩起来了,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话说这金佛真是高大,把华藏寺显得好小!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中个金佛设计完美,工艺流畅,堪称铜铸巨佛的旷世之作,颇具几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两岸艺术家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结晶。

虽没机会拜拜金佛,但我们为金佛捐了两块金箔,想来更有意义。


10:15 再到旁边看一眼云海,有点感觉了。天边微现蓝天,或许就真能放晴呢。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如果没有云海可拍摄,没有金佛可拜的话,在金顶的游览时间一个小时足够了,实在没什么可转的了。万佛顶也是施工断路,远远看看吧。

万佛朝宗

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取名“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庄重威严。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 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佛教也有称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万佛阁撞钟,是站在峨眉山极巅之上,面对四面十方普贤,用钟声叩响极乐世界的大门,传递美好的心愿。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1:30 退房离开酒店。准备乘缆车下山,右侧的二层建筑便是索道乘坐点。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下,才发现,竟然漫山繁花!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云海

终于得见云海了!低头俯视,如同一片汪洋,群山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云朵成了洁白的浪花。以前总不能理解云与海会有什么关联,如今亲眼所见,才感叹“云海”两字用的太贴切了。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高差悬殊2500米,云层多在海拔1000-2000米高度之间,因而在洗象池以上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到了金顶,云在脚下,下了仙峰寺,云在头上,在华严顶,人在云中。冬半年,由于气流平稳,热对流不强,云海较平稳,云面平整,出露云面的群峰成了孤岛。夏半年,气流垂直上升运动较强,形成的云海波涛起伏,象朵朵盛开的白花。片片浮云象大海波涛,席卷整个大地,波澜壮阔,规模浩大。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原计划下山要乘缆车的,时间充裕,所以看云海看了一个小时!从接引殿缆车下来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抬头看到蓝蓝的的天,很酸。整整两天在山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完全没看到蓝天,一切都在浓雾中,特别遗憾没看到蓝天下清晰的峨眉山,特别想体验天气晴好时徒步峨眉的感觉。但是时间真的很紧,晚上8点的飞机。两人左算又算,最坏的可能就是赶不上飞机,在成都逗留一日,也是可以承受的后果。就这么定了,徒步下山!

13:25 进山前,随手一拍,多么蓝的天,多么鲜艳的杜鹃花,这才真正算是徒步峨眉了!然后,再次投入了无边无际的台阶中。不过这次是下山,比上山要轻松多了!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4:30 到达洗象池。上山因为要常歇,歇息的时候拍照或以拍照为由歇息。下山不累,要赶时间,还要看着脚下的台阶,完全没法分神赏景拍照了,所以阳光灿烂下的峨眉貌似没什么记忆了。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5:25 到达华严顶。下山走的后山,也就这种没走过的建筑会留个影,也是斜的,尽顾着赶路了。

华严顶古为玉皇亭(道教称谓),清雍正7年(公元1729年)通融、慧先二僧相继扩建为寺,取名华严顶。华严顶在九岭岗上,海拔1914米。一峰耸翠,直摩云表,峰顶就是华严顶。华严四周云遮雾盖,下临天梯,仰瞻金顶之奇,俯览玉笋之秀。附近有九龙井、桂花洞,相传在创建该寺时,因地无水源,老僧梦神指示,就地挖凿,水即涌出。此地风景险奇,可俯视诸寺诸峰,声至遇仙寺、九老洞。华严顶下原有莲花寺,“文革”中垮塌。登上华严顶,可观金顶、九老洞、万年寺等山景,晴天还可以看到峨眉城区。所以这里有“小金顶”之称。“华严观云”是峨嵋山著名景色之一。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5:40 到达初殿

初殿之名颇传神奇,相传初为蒲公私宅,海拔高度1740米。据史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有神奇隐士蒲公,采药上山,在此处见鹿迹现如莲花,寻踪至峰顶,忽现祥光,蒲公不解,去问西域来的宝掌和尚。宝掌云:“是普贤显象之兆。”蒲公被普贤菩萨应化后便改宅为寺,乃全山最早寺院之一,故曰“初殿”。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年间,规模甚小,原为四合院,后因破烂倒塌,现仅存大雄宝殿,房梁有题记。

初殿建筑布局坐南朝北,木结构穿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和铝铁皮混用,素面台基,踏道数级,坐一级平台,殿前为山门和厢房遗址,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6:25 到达息心所

寺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时为小庵一座。相传古为息心居士静习之处,后开建为寺,故名息心所,海拔高度1460米。明末寺宇荒废。清乾隆初年(1736)德辉和尚重建,现存大殿为清光绪初年遗物。解放后叠经维修,恢复了四合院,寺后百米林中辟为读书习经之地。寺周附近有大小鹅岭、石碑岗、仙女桥等遗迹。石碑岗原立一碑,刊刻明代傅光宅撰《峨山修改盘路记》,为考察峨眉山游山道的重要史料,但现已无存。“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寺前视野开阔,是习静、禅定的理想之地。寺周高阁危悬,白云出岫,路颓雾接,如人身临其境,自会浮想联翩。

息心所建筑布局坐西南朝东北,主殿为木结构重檐穿逗式,歇山和悬山式屋顶均有,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多级,坐二级平台。原寺仅存主殿,近几年来进行了恢复维修,增建了后殿和附属厢房,恢复了四合院落。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离万年寺还有一大段距离。飞机20:20起飞。即使我们17:00点能赶到万年寺,还要排队坐缆车,然后再找车去高铁站,至少要两小时。高铁到成都还要一小时,怎样都赶不上飞机了。必须要想办法走捷径了!


在下一个补给点,我们买了两罐红牛,然后说明了情况,看能不能找辆车直接到高铁站。算我们运气,司机很快就到了。他带着我们穿小道走到村里。

16:50 就是这条小路,人家说要走8分钟,然后看看我说,你得15分钟。我可是拼尽全力加快速度了!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6:58 还在路上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15:03 坐上车了!用最后的力气拍了张自拍,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虚了。奇怪,人疲惫到极致为什么鼻子会红?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小车先走了段村里土路,然后上景区车道,下山,直奔高铁站。

17:40 高铁站了。40分钟的休息,再站起来时,发现腿更软了。两根拐杖实实在在起着支撑作用!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到了高铁站就踏实了。具体几点的高铁记不清了,应该是18:30左右。只记得下了高铁乘滚梯奔候机厅时是19:40。

好在是背包行,没什么行李问题。双流机场的服务真的很人性化,这边办登机牌时看到是急客,马山通知了快速通道,所以我们在安检几乎没停留,直接奔赴登机口,机舱在我们登机后合拢。

20:05 一路狂奔下,终于准时坐上了回京的飞机,旅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是想想一个个不可能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变成了可能,还是很欣慰的。

不知道是成都机场要求宽松还是看我们太赶时间,特事特办,反正这俩登山棍是带上飞机了。陪我们走了几万步,功不可没,感谢机场工作人员!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最后,附上全程路线路。

峨眉山三天两夜全程徒步纪实之七:金顶——北京

徒步峨眉,真的值得一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终身难忘的故事!

全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