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四岁半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守纪律,不听从老师指导,多动,与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怎么办?

百合花39274


4岁半的孩子在幼儿园不遵守纪律,不听老师的指导,出现多动的情况与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首先4岁半的孩子如果正常的情况下是上中班的年龄,那么如果孩子是9月1日之后出生的话,有可能刚刚是小班的年龄。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按照道理来说,孩子应该是比较听幼儿园老师话的,因为他刚刚开始上幼儿园不长的时间,所以只要老师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孩子肯定就会很听话。

孩子现在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的情况,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里面去检查一下,如果孩子真的有多动症的情况话,那么家长就一定要让孩子配合医生的治疗。那么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没有多动症的情况下,家长就一定要找到孩子造成孩子多动的原因,然后及时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孩子在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确实是出现不会遵守纪律与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的情况,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非常散漫的,所以如果让孩子一下子到了一个规矩比较多的幼儿园里面,他就容易不适应。

那么对于比较老实听话的孩子来说,老师一教育他们肯定就听了,但是对于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老师说几遍他们有可能不会听,所以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好好引导孩子了,告诉孩子既然他上了幼儿园就一定要遵守幼儿园的规矩,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然他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大部分的孩子只要老师认真教育,那么孩子肯定会听老师的话的。并且孩子在没上幼儿园之前都是自己一个人在一起玩的,所以他到了幼儿园之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孩子有点格格不入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定要教会孩子怎么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交往,或者是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也会教孩子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其他小朋友熟悉起来之后,他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了,就不会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了。

第三,造成孩子不遵守纪律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没上幼儿园的时候过分宠溺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乖张的坏习惯,谁的话也不听。在幼儿园里面,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去和这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所以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情况了。



这种情况下即使幼儿园老师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他也不听,这样的孩子就属于脸皮比较厚的孩子了。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及时和孩子的家长交流沟通一下,因为造成孩子这样的主要根源在于家长,所以说老师就要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争取让孩子改正他任性的坏习惯,这样他和别人一样了之后,他就会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了,就不会产生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的情况了,那么孩子改正了他任性的坏习惯之后,慢慢的他也就会遵守幼儿园的纪律了。

第四,造成孩子好动不遵守纪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本身孩子在很认真的玩一个玩具,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一会给孩子喝水,一会让孩子吃东西,一会又提醒孩子上厕所,所以家长过于频繁的打断孩子的思路,造成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所以时间长了他就会出现不遵守纪律好动的情况了。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那么家长为什么不想一想造成孩子三分钟热度的原因是什么?肯定是家长造成的,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后来是什么样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其实都是受家长的影响和教育。

所以说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平时当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打断孩子,可以等孩子完整的把事情做完之后,再和孩子交流沟通。即使家长在中间发现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也不要上来就告诉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思路,可以等到最后孩子主动发现错误之后,家长在引导孩子找到他的错误,那么等下次他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之后就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所以说当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出现了这么多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找到造成孩子形成这些坏的行为习惯的原因,并且一一的解决它,等家长帮孩子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很好的待在幼儿园里面了。



其实说实话,每一个孩子他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如果家长想让一个孩子真正做到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一动也不动,这也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我相信那个时候家长又会特别着急了,又会觉得自家孩子太呆板了,所以我觉得孩子活泼一点还是比较好的,只要不是过分的好动,家长都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最美幼儿缘7


这个问题家长们要辨证地和综合地去分析和看待,不可过分紧张和焦虑。或许还是件好事,可能说明孩子心理对外界环境不会感到害羞,有勇气,孩子可能对外界信息更充满一种自信,积极和好奇。心理学认为,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成长很快,对外界信息接收得很积极,也很主动,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躁动,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性格养成,譬如孩子或许从小所接触和受到的家庭环境是个愉快,热闹,家人说话的嗓门大等等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又譬如爸爸或妈妈,或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的性格平时就是个特别外向,日常里特别爱说话,那么这种生活环境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

家长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表现又是另外一番情景,譬如不怎么好动,内敛些,安静些,说话声音不会特别激动,同时,会比较听家长的话,那你大可不必担心,那可能说明孩子更喜欢学校的环境,更喜欢与周边的同学玩耍,是种积极的信号。

当然,还要排除家族遗传疾病史原因。如果孩子不管在学校或家里,在其他环境都一直保持亢奋,激动,说话声音嗓门大,经常与人争论,行为表现得特别激动,譬如见到喜欢的东西就立即跑过去抓,去抢等等行为出现。晚上还出现惊醒的现象,那么就得到从健康角度分析问题了,得到专业医院检查健康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开展对症的引导教育。

那么,家长后期可能要注意孩子哪些行为的?

第一,看住孩子的交际底线,预防孩子在学校打架,避免出现与同学争抢物品和争论的行为,同孩子沟通是要注意情绪语气,家长不可激动,轻声细语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如果孩子在学校,一直没出现类似于与同学争抢东西,跟同学吵架的行为,家长就不必过份担心。 他只是在我们成年人的传统固化思维里属于不听话而已,或许在孩子心理他认为那是好玩,而且他才4.5岁。

第二,守住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底线,长时间观察一下,孩子在半夜会不会惊醒或睡醒,或白天经常情绪激动,譬如经常会出现说话嗓门特别大,要是家人或周边的人不给他想要的东西时就表现得特别急躁,生气,那么就得去找专业医院医生做检查了。

第三,关注并引导好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管控,如平时教会孩子练习做深呼吸,告诉孩子,要是心情不好了,可以找个没人的空间,譬如在学校运动场外,或家里没人可见到的房里做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服些。引导和培养好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家长需要考虑的,让孩子学会冷静观察外面的世界可能也是种好的自我教育内容不是吗?同时家长也要平时注意和留意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和调节。

最后,家长可以尝试慢慢的塑造一种安祥的,温馨的以及安静点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样是有利于调节孩子情绪和性格发展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解答你的问题有帮助,谢谢,我们一直在关注和传播“正知,正念,正见”的家长教育。喜欢可以关注我们。




家长教育社会观察


尊敬的家长:如果您在我身边,我会呛您几句,您守纪律吗……他是宝宝,他的所有都要我们去呵护,哪怕打个屁,也要想想看看,吃多了,消化不好,吃了啥,会不舒服吗,会疼吗,屁股有巴巴没,要不要看看……用大人的视域,思维要求宝宝,实说,这本身不是养育思维,应在宝的思维模式里呵护他的成长,正如此,所以才送幼儿园去习得规矩,如果守纪律,听话,不动,这是娃吗?宝爸妈和老师,应是按宝宝头围选大小,而不是尺寸就这样,大小都得戴。的确,这对宝宝周围人都是极大的挑战且长时间的心性,体力,精力和耐力地考验,也因此,才显因需而育的难得!不是过来人,谁能如此感慨。


退醒


(1)不守纪律

幼儿教师会进行教育,家长支持即可。

(2)不听从老师指导

孩子一般都怕老师。如果不听,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挖一下。

(3)多动

正常,需要训练控制。

(4)与别的小朋友格格不入

性格方面?


有句话叫什么样的将军带出来什么样的兵。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小影子。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需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潜移默化的慢慢来。幼儿园、小学1-3年纪成绩不是第一位,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才是第一位的。


我在上海当老师


去专业机构查查是不是感统失调,一般抛妇产的孩子容易感统失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