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我們都想保護自己的兒女免受傷害,可是,究竟怎麼做才是算得上是真正地保護孩子,這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了。

為了讓自己的女兒不受欺負,一個爸爸毀了兩個家庭

曾經在浙江一所小學上演過這樣一場悲劇。但是,事情的起因卻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一名男生不小心轉身揮手,打在了一名女生的眼睛上。之後,男生給女生道歉了,本來這件事情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悲劇才剛剛開始。

女生的爸爸對這樣的處理並不滿意,他要求男生在班級公開道歉,一方面這樣可以教育一下男生,另一方面,自己的女兒在班級裡經常受欺負,他也希望可以借這個機會,讓所有人以後都不敢欺負自己的女兒。

但是,男生並沒有這麼做。爸爸十分氣憤,於是,他買好了刀,在學校衛生間殺死了這個男生。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女孩爸爸在法庭接受審判

一個小小的衝撞毀掉了兩個家庭。爸爸看到女兒經常受欺負,所以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孩子,讓她永遠都不再受欺負,健康快樂地成長,殊不知,到頭來給孩子帶來最大傷害的人就是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去保護孩子,但是保護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如果我們過度保護孩子,那麼孩子就無法獲得心智上的鍛鍊與成長,那麼他的各種能力也會因此下降,從而無法開啟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兩種類型的父母給孩子的保護,都有可能成為傷害

父母想保護孩子,這本無可厚非,可是,如何才算是保護呢?從父母的角度出發,給予孩子我們以為的愛,這就一定是保護嗎?當然不是。生活中,我們雖然不會像女生父親那樣做出這種極端事件,但是打著保護孩子的名義,實則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事情,我們可能也沒少做。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以愛知名的過度保護並不是真的保護

第一種類型,收割機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永遠走在孩子前面,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們都會先幫孩子處理掉,他們覺得自己這樣是在保護孩子,讓孩子不會吃虧受苦。在這種父母眼中,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孩子要做的事情,就應該由自己去做。

這種類型的父母,他們身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有強烈的補償心理。可能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經歷過很多痛苦,吃過很多苦,所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從孩子一出生,他們就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儘自己最大的可能保護孩子,他們覺得這就是愛,其實未必。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幫助孩子掃清所有的障礙是收割機型父母最願意做的事情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會在時間上和我們的人生有交叉,但是絕對不會完全重合,所以有些事情,父母能做一時,卻做不了一世。

更糟糕的是,如果父母一直幫助孩子去做,那麼就會影響孩子本身能力的增長,他的動手能力、社會責任感、抗挫折能力以及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等到父母無法再為孩子承擔的那一天,孩子自己也無力照顧好自己的人生了。

第二種類型,嚴苛型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相比較於嚴苛型父母,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孩子什麼事情,他們都不插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一旦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就會訓斥批評,希望孩子儘快改正。

有這種想法的父母並不是真的不作為,而是他們明白自己無法陪伴孩子,所以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成為起來,所以,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是,這種保護其實也是存在問題的。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對孩子過分嚴厲,讓孩子永遠獨自面對風雨,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小,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比較弱,這個時候父母可以不幫助他們去做,但是需要父母去引導,而不能完完全全地放手。

一旦父母徹底放手,那麼孩子就需要去面對所有的事情,他就會手足無措,壓力就會隨之增大,導致孩子自信心嚴重不足,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出現自卑等問題。

不得不說,這兩種類型的父母,初衷都是對孩子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孩子以後生活得幸福快樂,但是,遺憾的是,他們的行為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

如何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保護呢?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絕不僅僅是停留在讓孩子吃飽穿暖的層次上,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我們什麼事情都要替孩子去做,而是要懂得,我們要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規則、有教養,能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能力獨自面對生活。

首先,我們要學會放手。

想要做到對孩子真正的保護,不是不讓他去做,恰恰相反,是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只有真正去做,孩子才會對這些事情產生感受,不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會收穫經驗教訓,這樣他才有能力面對今後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學會放手就是我們給予孩子愛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全能自戀",說的就是嬰兒在生命初期,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自己的所有需求都應該得到滿足。

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就應該明白,世界不是隻有他一個人,他必須學會獨自面對,而且他也要學會理解別人,包容別人,但是,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父母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收穫成長。

其次,父母不要患上"關懷強迫症"

很多人自從當上了父母,就患上了"關懷強迫症",他們想為孩子提供一切,其中還包括那些不必要的幫助。比如,孩子去衛生間,父母得扶著,怕摔倒;孩子要吃飯,父母就得把碗筷都給擺好。

他們為孩子做了許多孩子本不需要的事情,給予了孩子本來不必要的關懷,這種行為無異於強迫孩子去依賴自己,時間久了,孩子該發展的能力都沒有發展出來,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最後只能啃老。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什麼都替孩子做,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法獨自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就認為,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英國著名兒科醫生、兒童精神學家唐納德•威尼康特也曾經說過:"要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媽咪。"

有些事情,可以讓孩子去做,就讓他去面對,不必要非得期待做到100分,甚至是120分,很多時候,做到60就可以,剩餘的40分留給孩子自己去完成,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培養出100分的孩子。

第三點,我們要有耐心,給孩子時間去成長

不少父母會去替孩子做事情,也不是因為捨不得孩子,而是因為他著急,看著孩子很久都做不好,還總是出錯,父母就會覺得這簡直是浪費時間,有等孩子做好的時間,自己都已經做完了。

所以,只要孩子一上手,他們就很不得自己衝上去,幫孩子都處理好了。可是,父母越是這麼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這樣孩子永遠都學不好。而且,這樣孩子就一直沒有辦法獨自生活,算來算去,父母其實並沒有省力氣,反倒給自己添了麻煩。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等待也是給父母機會,更是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好好成長

但是,我認識一個朋友,孩子小時候學吃飯,他就旁邊默默地等著,等到孩子剛開始上小學寫作業,他也從不著急。如果不是孩子主動求助,他也不會去過分干涉。

因為,在他看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增長的,父母過分著急,甚至替孩子去做,對孩子來說,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孩子好,那麼就等一等,孩子早晚有一天會跟上我們的腳步,甚至超過我們,在那之前,我們就耐心等待。

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耐心,讓孩子一點一點你去學習,而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評判孩子的行為,然後替孩子做出選擇。

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過度保護,這不僅不是愛,反而是對孩子的傷害

讓孩子慢慢成長,不要操之過急

溺愛不是真正的愛,過度保護也絕對不是真的保護,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那就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去感受,從而產生出力量,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困境與挫折,

紀伯倫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送給所有的父母。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