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杀死齐王司马冏之后,长沙王司马乂顺势成为了帝国的新一任执政官。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长沙王司马乂都不具备控制西晋帝国的力量。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帝国的新一任执政官,是因为成都王司马颖(治所在河北邺城)与河间王司马颙(治所在西北长安)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治所。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大家对这段文字是不是格外熟悉?没错,在我写齐王司马冏的时候就是这个调调。

现在轮到长沙王司马乂成为帝国的新一任执政官,其实还是这个调调。只不过齐王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的名字换了一下而已,双方的上位过程非常相似。

其实,双方不但上位过程非常相似,上位以后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相似。

长沙王司马乂非常清楚自己实力不济,所以他也像齐王司马冏那样,极力与成都王司马颖搞好关系,希望兄弟齐心协力共同重振朝纲。

只不过长沙王司马乂的做法,比齐王司马冏更极端一些:中央政府(洛阳)无论发生什么大事小情,司马乂都会报告给司马颖,让司马颖来决定该怎么做。

及冏败,颖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王司马颖虽然不是明面上的执政官,说他是“幕后执政官”也不为过。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此时的晋惠帝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傀儡,因为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还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兄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兄弟三人的利益方向是一致的。

晋惠帝司马衷是帝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长沙王司马乂是中央政府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成都王司马颖是帝国最强势的地方诸侯王之一。只要这三兄弟能够同心协力搞发展,西晋帝国未来可期。

但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之间,一直有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晋惠帝司马衷无后,成都王司马颖想成为皇位继承人,而长沙王司马乂一直都没有支持他。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其实我早就分析过:成都王司马颖想成为皇位继承人,本就非常困难。

这绝不是齐王司马冏或长沙王司马乂故意阻挠,而是司马冏或司马乂迫于形式无法帮忙,因为士族并不希望皇族出现一位强势继承人。

齐王司马冏也好,长沙王司马乂也罢,他们都只是名义上的执政官,却没有实力掌控整个中央政府。如果他们敢不顾士族的感受,强行支持成都王司马颖,其结果必然及其悲惨。

而河间王司马颙之所以敢支持成都王司马颖当皇位继承人,一是因为他唯恐天下不乱;二是因为他远在西北长安,中央政府(洛阳)的人无法干预。

这个道理,成都王司马颖不会不懂。正因为他懂,所以他才会想办法推翻齐王司马冏,换长沙王司马乂为执政官。就算司马乂本人不要求,我估计司马颖也会极力推荐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兄弟。

成都王司马颖需要一位足够听话的执政官,他认为自己的兄弟——长沙王司马乂完全符合这一点。可是他忘了,司马乂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位诸侯王。以他在洛阳城内火并齐王司马冏的威势来看,长沙王司马乂在洛阳城内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样一个人物或许会对强敌示弱,却绝不会无底线地退让。

再分析得深入一些:齐王司马冏是中央政府(洛阳)的执政官,最后却倒在了长沙王司马乂的刀下,可见司马乂的主要势力也在洛阳城内。

如果长沙王司马乂敢于不顾群臣们的反应,这对他自身就是极大的损伤。

事已至此,中央政府(洛阳)几乎是摆明车马地告诉成都王司马颖:想成为皇位继承人?别做梦了。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此时,成都王司马颖的重要谋士卢志劝他:如果你想成为皇位继承人,就应该去洛阳收拾那些朝臣。现在整天遥控你哥哥长沙王司马乂,这和乱臣贼子有啥区别呢?

逆寇纵肆,猾扰荆、楚,今公扫清群难,南土以宁,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

卢志可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东汉末年的大牛人——卢植的曾孙。司马颖非常欣赏他,奉为自己的谋主。

讨伐赵王司马伦的事件中,卢志屡屡给出正确建议,司马颖也一路顺风顺水,成为讨伐赵王司马伦事件中出力最大的功臣。

可此时此刻,成都王司马颖却有些听不进卢志的话了。他也知道卢志的说法有道理,但司马颖既舍不得诱人的皇位,又补愿意丢下经营多年的河北老巢,所以他一直在犹豫。

就在成都王司马颖犹豫不决的时候,不省心的河间王司马颙又来撺掇他了。

颙闻含死,即起兵以讨商为名,使张方为都督,领精卒七万向洛。——《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河间王司马颙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只要你还想做皇位继承人,我就支持你!只要你敢带兵杀进洛阳城,我就跟随你!

见过坑人的,没见过这么坑人的!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成都王司马颖很受鼓舞,立刻打算带兵杀进洛阳城。

参军邵续劝他:想争霸天下,兄弟是最大的助力,就像手足一样。你现在的举动就是砍掉自己的手足,怎么能这样做事呢?

续闻兄弟如左右手,今明公当天下之敌,而欲去一手乎。续窃惑之——《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但此时的成都王司马颖已经走火入魔,根本听不进劝谏,还是决定带兵杀进洛阳城。

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之间,还是不可避免地上演了手足相残的惨剧。

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的手足相残,是一个影响恶劣的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司马炎当初精心设计,由母族、妻族、兄弟和子嗣互相牵制的政治格局彻底倒塌。

在此之前,无论是杨骏、贾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还是长沙王司马乂执政,他们都有机会将西晋帝国重新捏合成一个整体。但是在权力欲望的面前,他们都迷失了。迷失的代价就是西晋帝国日益衰弱,近百万人死于内乱之中。

在这场手足相残的惨剧中,成都王司马颖笑到了最后。但正如参军邵续所言:砍掉了手足,靠什么来争霸天下呢?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在我看来:长沙王司马乂是当时最优秀的皇族成员。他成为帝国新任执政官之后,一直尊崇自己的哥哥(晋惠帝司马衷),也尊重自己的弟弟(成都王司马颖)。可以说,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维持三兄弟之间的团结。

洛阳城经过一代又一代执政官的摧残,实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就算如此,长沙王司马乂也能利用洛阳城的现有配置,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进攻。只可惜,他最终失败了。不是败在外部攻势,而是败在内部火并。

洛阳城的另一位实权派是东海王司马越,他出卖了长沙王司马乂。长沙王司马乂被东海王司马越暗中收捕,押送至金镛城。司马颙的部将张方率兵赶到金镛城,放火烧死了司马乂。

东海王司马越出卖长沙王司马乂,显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洛阳士族们的意志。因为长沙王司马乂与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之间的争斗,会把整个洛阳城拖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虽然长沙王司马乂一再打退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的进攻,但想彻底打败这两个大敌,却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

在这种背景下,洛阳的士族们自然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和平谈判的诚意就是解除主战派的执政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东海王司马越成功取代了长沙王司马乂,成为临时的执政官。至此,洛阳与西北、河北两大强势诸侯王达成了和解。

三方达成和解之后,成都王司马颖成为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帝国的政治中心开始由洛阳转向成都王司马颖的治所——邺城。

表面上看,成都王司马颖走到了人臣的顶点;而实际上,这说明成都王司马颖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而出卖了长沙王司马乂的东海王司马越,则成为了洛阳城的新任执政官。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西晋末年的那段历史,就是这样的血腥而枯燥。

之所以说血腥,是因为每一次的动荡,都有大量的人为之牺牲流血。

之所以说枯燥,是因为每一次的更迭,都是三个权力中心在不断地进行角逐。

司马炎精密布局轰然倒塌:五位执政官血肉撞击,近百万人死于内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