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多少医学生毕业后没有成为医生?为什么?

小何行走农村


现在医学类专业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医院治疗的时候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把脉问诊,而是被大多数医疗器械所代替从根本上解决了医学类专业需求大的问题,并且医学类专业要求高学历,高费用,高代价,高水平...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学制分为五年制,“5+3”年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硕博连读。仅仅学制时长让一大批学子丧失了研读信心,并且学习医学专业还需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起来枯燥困难,大都需要考研或出国深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昂的学费也是深思熟虑的重要因素,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就业环境医患矛盾的影响,人脉关系等等无法晋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所以一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


萌萌不萌啊


这个我最有资格来回答了。

我就是临床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天医院都没有去过,直接转了行。

我们大学同学一个班50多个人,除了个别在卫校当老师的,还有在医院行政机构的,90%的人都在各医院做医生,完全跟医疗行业不沾边的,只有我一人。

那会我们毕业很早,连医学生最容易分流的医药代表都没有。

更要提一下的是,那个时候小的市级医院还是很容易进的,县级医院都可以挑。

这就更得来说说,我为什么没干医。

首先,我很不好意思,但是绝对需要坦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我不想从早到晚穿白大褂!

这个理由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怕被骂!

但作为一个女人,这对我是很重要的。

我可不想拼命工作,努力挣钱,却每天只能穿一件白大褂,那我的人生多乏味,失去多少色彩和乐趣。

没办法,我就是这么俗气、虚荣,我都承认。

我宁肯放弃这么好的铁饭碗,也不想我这一辈子只有白色一个色彩。

第二个原因同样不靠谱。

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个退休的专家聊天,她非常NICE的鼓励我:小姑娘,好好干,三十年以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拿着退休金被返聘,越老越值钱啦!

她本意是要鼓励我的,但这番话无疑像兜头一盆凉水,浇的我透心凉,我仿佛已经看见了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了:

  • 兢兢业业从医,每天查房看病号下医嘱,日复一日,365天无休,一丝一毫不得放松。
  • 住院熬成主治,主治熬成副主任,副主任熬成主任,每一次都是5-10年。
  • 没有回扣,进不去大医院,就只能拿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工资。

我想想都绝望,我才不要过从一开始就看得见退休的生活!

绝对不从医的想法就是这一番话打定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实在不喜欢医院的氛围。

有几个人喜欢去医院呢,接触的都是生老病死。

病人一定是不开心的,医生如果想不受干扰,要么就让自己麻木,无动于衷。要么就能足够理性,分得清工作的界限,耐得住病人的影响,

这两种我都做不到,也不想去做。

所以,我选择了远离这个行业。

总结说来,我不从医最大的原因是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那种生活,再跟我说医生过很充实,也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未来不可知“的精彩。


当然,我为此选择付出代价,就是永远担心工作不稳定,收入也没法跟我的同学们比,但我也确实得到我想要的:过得精彩!

我的同学们集体羡慕我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的出来,当然他们都过得非常好。

而我,除了偶尔抱怨不如同学们挣钱多,对这个选择没有一次后悔过!

人生各不同,我有我精彩!


玲珑一刀


当我们高中毕业以第一成绩进入选择的医学专业的大学时,你的其他高中同学进入了其他大学学习。我们意气风发,得意洋洋。


我们带着优越感学习,进步,努力朝着优秀的医生迈进。


你的同学也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未来的艰苦道路,开始学习和兼职,尝试写文章赚钱。


然而我们大学毕业了,社会告诉我们,医学本科生没有好工作,赚不到钱,就又读了研!


而你的同学大学毕业了,学着自己创业,做视频,写文章,做自媒体,一步一步前进,尽管失败,但也不是毫无收获。


三年之后,我们医学生硕士毕业,到医院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被病人误会自己的意思而被骂,在科室会因为医嘱不规范,而被扣工资,年薪不会超过10万。这还只是刚刚起步。


三年之后,同学们靠着他的电脑和他的团队,做出了粉丝20万+的自媒体,靠着拉的广告,入驻各个知名平台,月薪虽然不高,年薪远超同一年龄的作为医生的我们!但是他们已经摸爬滚打,适应了社会,明白了许多人情世故,许多社交技巧。


不得不承认,在学识上,身为医生的我们高人一等,但是其他的同学在社交辞令,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已经远超我们。这无形中已经高处出了我们无数步!


而之后硕士毕业生在医院里也只是住院医生,等着升主治医生,已经是10年后的事情了。这十年,我们的工资依旧微薄,买房子都很难。


而你的同学这十年,已经把他的团队打造出了品牌,各种平台纷纷向他们抛橄榄枝,年薪已经突破20 万,有了资本可以贷款买房,有了成本可以更好的生活。


而当你升了主治医生,你的同学有的已经是一个银行的总经理,有的是已经有了公司,有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自创品牌,月入百万等等。


学医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对自己对家人都有用处。


但是这并不能缓解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需求,社会需要你有钱买房,有钱买车,有钱结婚,有钱照顾家人。


这不是一个医生的工资可以解决的。


所以医学生才会放弃学医。


医生职业本身并不高尚,他们也是一群穷苦人家。


孤亭残阳意阑珊


就跟现在打王者不带射手一样,发育周期长,经济收益差,还一切就死。所以大家都选了别的职业……我本人就是名在编医生,家境还可以,跟朋友一起喝酒时候总是被调侃一个月挣的三千块自己都养活不住,一直在啃老,而且一上主夜副班就是36个小时,现在朋友约我都是先问我这周周几的夜班。工作强度大,还经常被酒傻子骂甚至被打。找对象的时候自己家里都说别找医护人员,两个人都忙都累不说,经济收入发展缓慢。而且同期的同学一小部分上研之外,真的是从医的人很少,包括班里面好几个学霸!!居然最后没有当医生!!


豆浆在隔壁


现在作为一个正在实习的医学生 我来说说,我学的不是临床,学的是护理。现在医生基本都要研究生 5+3 当同学玩半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你还没结婚。份子钱都是找家里要。低薪水 人们看的的都是高薪水的医生 但是不知道他已经岁数很大了!基本啥行业那么大也能拿!累,我记得我给兔子做第一次小手术的时候 累到出了一身汗(我们学校护理本科也有实验课)累的不行 真正工作中要夜班,抢救 等等

再就是医患关系,真心不明白为什么老黑医务工作者,我承认有坏的 但是也别以偏概全。而且患者家属总是以我又不懂 我又着急 来掩盖自己的鲁莽 反思一下 都是自己家孩子谁愿意挨打啊!

不全都是好,但好的大多数!

这是我的观点!不喜勿喷。


能开手扶拖拉机的老司机


打死不让自己的亲人学医,只要有纠纷,大众和媒体从不管事实真相,只站在他们认为弱者的那一边,在他们看来医院和医护心都是黑的,死有余辜!治的好是应该的,因为他们花钱了,治不好你就应该赔钱甚至陪葬,医院医护人员总是不够,我们需要一个人负责十几个甚至很多的病人,但总有病人希望自己只服务他一个,总说我等了多久你怎么还不给我怎样怎样的,我又不会影分身,我也希望只负责一个病人,可能吗?中国的医疗环境就是永远人手不够,达不到国际医患比例标准,想要一对一服务,真的别去公立医院!!!你付的钱也只是看病的钱,不是享受服务的钱,医生护士不是服务员,医患是平等的,不要总说你个服务行业受点委屈是应该的,什么时候医护成了服务行业了,也不要总觉得自己在医院花钱了,钱都被医护挣走了,真心你画的钱到不了我们手里多少,也没人逼你来医院花钱,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医生护士没有医疗道德,或者说话不注意,让病人受委屈了,让他们多花钱了,有时候我看的了,也觉得很生气,更别说本身住院心情就不好的病人和家属,但哪一行业也有坏人,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有纠纷可以投诉也可以找监察部门,总要相信还是好的医生护士占大多数的,我们都想大家康复回家的!我们也想收到的是表扬信、锦旗,而不是打骂的!说的有点多了,要是哪句话说的有让人不开心的,多担待,不好意思了!


阳光恬若寂3


(2018-10-13)小黑锅的第220条回答,记得点赞转发并关注【骨科小黑锅】


首先讲一下,这两天的热点新闻几乎都是围绕在北大三名医生被打的视频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

因为一高龄产妇二胎时想剖宫产,因为没有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医生不给剖,家属就把三个医生给打骨折了!

听了这种事情,第一感觉就觉得可笑,第二感觉觉得震惊,第三感觉开始反省,一个随随便便的小事就可以让病人跟家属对医生拳打脚踢,而且医院完全是不会保护你的,保安会在旁边看,能不动手就不动手,甚至会在事后为了息事宁人,要求医生向把你打骨折的人道歉!为了避免事情扩大,有一些医院甚至会想微博等平台付费将热搜改为其他热门话题........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是个正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医学生的话,你当年那股治病救人的心还存在吗?为了就别人病搭上自己的命,你觉得值得吗?


我想大家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次,医学院校目前有很多专业,临床医学只是其中一个专业,因此,正常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医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医生这个行业!

而当了医生的,只要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为什么这么难?

以上就是小黑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果有用的话记得点赞转发关注【骨科小黑锅】


骨科小黑锅


不知道大家可曾听说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他将人类的需求概括为金字塔型的五类:最底层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中层的社交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最高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理论阐述了大多数人需要满足最底层的需求——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才会考虑更上层的需求,比如说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当今医疗环境之差,干得多拿得少也就算了,医闹之暴力甚至无法保证医生安全问题。请问此时支撑医学生从医的动机在哪里?是傻气还是自我实现的梦想?亦或者是两者都有?

当然,我不否认,的确有人在还没有满足温饱时,先追求自我实现,这些人也成了伟人。而现今医疗人才市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每个求职的医学生当成伟人。但是扪心自问,伟人又有多少呢?用伟人的要求来要求刚毕业的学生,是否太过分了呢?同样都是人,凭什么要求他们牺牲自己去升华其他人呢?

真正良性的医疗发展模式,应该是医生患者双赢的模式。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发展模式之所以能持续这么久,靠的是信息的闭塞以及人力资源的丰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总有完全透明的一天,我们的郭嘉也终将走向老龄化。我衷心希望,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有人能醒悟过来,否则等我们老了,注定会有一部分人无医可看。

好在我是医生,周围的圈子里也大都是医生,集周围人之力,应该还不至于老无所医。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困难就是总有人要先凉。但是请求别人在自己凉前先别去见上帝好像又有点过分。

所以大家要不手拉手去见上帝吧?反正我不走之前,你们谁都不准先走!


妇产科的陈大夫


不做医生的理由:

主观:看不到职业希望(没钱途没前途)

客观:从医环境太差。

对于本科生,他们的学历不足于让他们留在大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也不行,去边远地区又不愿去,高不成低不就(别责怪他们,人往高处走);即使找到基层医院工作,该死的规培和执医考试通过率又在限制他们的热情,搞不好三五年后才能考上执医才能有处方权(这是真的,我在基层下乡发现好多基层助理医师考好几年都没考上执医),没考上执医就意味着那几年要拿着最少的薪水(1000-2000/月)干最苦最累最没技术含量的活,认识一个25、6岁的大男孩,工作一年多,工资1000多,奨金300-600,从早做到晚,跟着查房开医嘱开检查单新收病人做治疗跟值班,还包括送病人检查送验单等各种跑腿的活,一个月休4天,今年没能参加考执医,转眼快27了,前途方向不明,恋爱不敢谈也没空谈,都说三十而立,同龄人都房子车子票子婆子孩子齐了,学医的还在苦鳖学爬,我看他的眼神充满迷茫。已经工作的尚且如此,在学没工作的又能有什么动力去做医生?对于硕究生,起点高了就更不愿去基层了,博士还有竞争力,硕士夹在中间很尴尬,去大医院还差点儿但还是有机会的,去小医院总觉得辜负了那么多年苦读的青春(5+3),最后大医院去不了小医院不愿去就剩下了,剩下咋办,继续读,读博士做博士后出国……还有些女孩,读硕不是为了学历为了工作,纯粹为了逃避临床甚至逃避工作!做医生辛苦,尤其是刚开始几年,且对女性特不友好。社会赋予女性太多角色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得是好妻子、好母亲……医院本来是性别混乱的地方,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地方,在这里你想谈婚论嫁生孩子,40岁以后再说!所以很多学医的女孩不愿从事临床,她们希望用高学历来换取一个轻松的非临床的工作,比如学校助教、实验室助理、学生的生活老师、医疗行业的行政后勤等等。女孩考研总比男孩厉害,结果导致想做医生的男孩们考不上研,低学历难找医生的工作,考上研的女孩又不愿做医生。还有女孩心理没长大,不想工作,一女孩本科毕业找不着工作,去读研,硕士毕业后,导师已在医院为她留好位置,不想去,回家啃老一年后再出来,导师又为她特意找关系拿来医院事业编的名额,快入职的时候又后悔了,转去考博了,转眼三年博士顺利毕业,又弄关系让她留在学校实验室,临了又退却了,现在去美国作访问学者去了,不知学生生涯还有多长。

至于从医环境,这个不说也知道,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各种医闹辱骂砍杀……"前世作恶,今生行医","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些说是调侃,也道尽从医人员的辛酸。又不是不做医生就会饿死,做什么不好非要做医生?!

有道是,生老病死。人这一生最离不开的就是医生,医生和患者本应站在同一战线共击病魔,现实社会却是医生这职业人憎鬼厌,我无意辩解什么,只希望未来的医疗环境能改善,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从医,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


子非鱼fishbaby


各种门槛,各种考试,各种学习,各种班次,各种加班,各种潜规则,各种紧急情况,各种离别,各种质控,各种死法。受单位管,受科室管,受患者管,受任何科室管(各种不要脸的质控,各种突然通知的会议,各种笔记,各种明察暗访,各种录音拍照),受各种质疑,受各种威胁,受各种电话(就餐时接,午休时接,深夜接,凌晨接,工作场所,工作时间还得偷着接。)各种不在现场(家里吃饭不在,老人生病不在,孩子放学不在,老婆不知道你在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