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保險公司是通過什麼賺錢的呢?

近幾年,隨著國民保險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保險,保險行業也做的風生水起,那麼,會有一部分人不太瞭解,保險公司是通過什麼賺錢的呢?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保險公司是通過什麼賺錢的呢?


 一、保險公司怎麼賺錢?

保險公司怎麼賺錢?這裡簡單拆分一下商業保險公司的“利源”:利差、死差和費差。

利差,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可以簡單理解是:由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與需要支付給保單持有人的現金價值利息之間的差額決定。現金價值,簡單理解就是:我們交給保險公司的保費,扣除了應扣除的各種手續費、提供保障所需的保障成本後,最後剩下的部分,相當於是一筆預存款,被命名為“現金價值”並存在保險公司內。這筆錢因為是預存款,所以有利息的,利息是由保險公司所支付。為了支付這筆利息,保險公司必須去投資賺更高的利息,否則就會出現利差損。

死差,會相對容易理解,保險公司每年都根據向受保人所提供的風險保障內容,收取不同額度的風險保費,具體根據受保人實際年齡、以及所買的產品、保額來確定。這些收上來的風險保費,如果超過了當年實際賠出去的錢,那麼就會產生死差益。

費差,也很容易理解,運作一家保險公司需要付出的錢很多,例如銷售的直接佣金、保險代理人團隊的各種訓練津貼、管理津貼、培訓費等,保險公司的場租、水電、工資、社保、績效獎金,以及很重要的IT技術團隊的花費、廣告費、市場推動費等,琳羅滿目。每年這些實際運營和銷售成本的發生,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過程中所預先設置好的預定費用(預定費率用

× 年交保費)之間的差額,就是我們常說的費差。

保險公司是通過什麼賺錢的呢?

這些年,保險公司基本上就是靠這三差,賺走了我們的錢。不過,每家保險公司的賺錢能力也是參差不齊,不談宏觀大環境的話,保險公司的賺錢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投資能力,大家千萬別簡單認為大公司就會強,小公司也有很好的資管團隊,大公司中有巨爛無比的。

2. 銷售能力,這一點目前沒有太多爭議,擁有龐大線下代理人隊伍的傳統壽險公司的銷售能力優勢非常明顯。

3. 定價能力,精算君認為定價能力與上面說的銷售能力是正向掛鉤的,而且是強綁定。為什麼同類型產品大公司就可以定價更貴,除了正常風險因素和費用成本的考慮外,更多的就是利潤因素的體現。

保險公司是通過什麼賺錢的呢?

二、定價能力與賺錢

為什麼單獨把“定價”拿出來說?因為它跟廣大投保人有直接關係,保險產品賣多少錢,消費者有直觀感受。那麼,定價是怎麼做出來的?跟保險公司賺走多少錢又有什麼關係?下面精算君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傳統長期險通常用三元素方法來定價,發生率(死亡發生率、疾病發生率、殘疾發生率等)、利率、費用率,加上定價公式,就能確定一款產品的價格。對於不同類型的產品,三個假設對價格的影響因素不同。把這些東西統統丟進EXCEL表後,產品的價格就能計算出來。然後,再將產品定義到精算軟件Prophet(非常昂貴的軟件)中,測算出基於各種經驗假設下的現金流(各收入項

– 各支出項),再貼現,得到利潤測試結果(NBEV Margin),保險公司就能判斷這款產品是否能推向市場。

如果一定要去回答保險公司每賣出一塊錢保費,就能賺走我們多少錢,就去看NBEV吧,這個值代表著保險公司每賣成的一塊錢保費,在未來可能創造的全部利潤的貼現值。這個指標,在保險公司財報中有詳細披露。

而定價是怎麼影響利潤?其實就是通過上面的利潤測試過程以及對Margin的考核。保險公司的經驗假設輕易不能更改,因為內外部審計都盯著,但是產品要上市必須要滿足公司的利潤要求,怎麼辦?調整定價。通常而言,定價時使用的假設越保守,定價越貴,但利潤測試結果也會更好。例如死亡率,有些保險公司在再保險公司提供的承保定價基礎上加上了非常高的溢價,保費和Margin都有明顯的提高作用。這部分溢價除了有因為擔憂死亡率惡化所需要的風險溢價外,還有一部分是基於利潤的考慮。

當然,不是每一家保險公司都能做貴价、高Margin的產品,為什麼?小編上面已經說了,目前保險依舊是賣出去的,誰家銷售能力、渠道掌控能力強,再怎麼貴的產品也能賣得出去,否則這些產品也只能停留在模型中。

當然,現在保險公司也逐步迴歸理性,產品也在走加量但不怎麼漲價的路線,相當於在主動調整利潤結果,返利給消費者,這也是市場競爭愈發激勵所促成的。

通過以上對保險公司如何賺錢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保險公司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