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火車軌距是多大?

億往昔流年SG


火車作為一種運量大、安全係數高的交通工具,歷來是大多數人出行的首選。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我國的火車軌矩設計為1.435米,這個標準從何而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今天的技術人員經過無數測算得來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數字只是工程學上的一種“路徑依賴”,而其根源則要追溯至古羅馬。

如果單從數字上看的話,1.435米確實有些奇怪,對於喜歡使用整數的人來說,要麼1米,要麼2米,1.435米是什麼情況?可要是沿著歷史長河進行追溯的話,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問題的源頭。首先你會發現現代火車的軌道標準是從工業時代的英國蒸汽機車那裡得來的。1804年英國人理查德·特里維希克利用瓦特蒸汽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火車,此時的軌道寬度就是1435毫米。

那麼蒸汽機車的軌距是從何而來?是理查德·特里維希克個人定下來的嗎?當然不是。讓我們把目光再往前推,蒸汽機車問世之前是馬車盛行的年代,彼時的車輪間距就是1435毫米。可英國馬車的輪距寬度又是誰定下的?答案是羅馬人。從公元前55年羅馬軍團入侵大不列顛之後,羅馬兩輪戰車就流入英國,此時的輪距為四英尺八英寸半。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四英尺八英寸半都是一個十分不方便的數字,而羅馬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尺寸呢?實際上,當時的木製戰車使用兩匹馬並列牽引,而兩匹馬的屁股寬度就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換算過來即1.435米。很難想象兩千年前的馬屁股決定了今天火車軌道的標準,但事實就是這麼出人意料。

但事情還沒有就此結束,這個標準往後延伸甚至影響到了美國航天飛機推進器的尺寸。英國發明出火車之後,憑藉其在首屈一指的工業實力把軌道標準複製到了全球每一個角落。20世紀取代英國榮登霸主之位的美國使用的也是1.435米的軌距。當航天飛機推進器造好之後需要通過火車運送至指定地點,而沿途的隧道只比軌道寬一點,於是推進器的尺寸便由此決定。

時至今日,全球大部分國家使用國際標準軌距,但使用其他尺寸鐵軌的仍然大有人在。其中比標準軌道寬的稱為“寬軌”,比它窄的稱為“窄軌”。獨聯體國家大多使用寬度為1520毫米的寬軌,日本、越南則分別使用寬度為1067毫米的窄軌和1000毫米的米軌。其實這些國家之所以拒絕標準軌道,並非有意顯得“與眾不同”,更多的是出於安全考慮。

因為軌道寬窄不一,鐵路即便連接也無法通車,這就使得很多擔心軍事入侵的國家和地區能夠把潛在的威脅拒之門外。比如上世紀軍閥閻錫山,就是有意在山西境內鋪設不同標準的窄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標準軌道是大勢所趨,而“馬屁股”帶給我們的路徑依賴也將一如既往地持續下去。


地圖帝



我國的標準軌距是1435mm,全國通用,這就是與外國不同的地方,所以中國一直都在推標準到世界。軌道又分為有砟軌道與無砟軌道。無砟軌道是技術含量高一點的,沒有碎石,採用整體鋪墊工藝,一般都是跑動車組和高鐵車組。有砟軌道就是傳統的鋪枕木和石子的軌道。這種軌道投資低,車跑不快,相對來說也不舒服。傳統有碴軌道具有鋪設簡便、綜合造價低廉的特點,但容易變形,維修頻繁。下圖就是有砟與無砟軌道。以後都是採用無砟軌道這個趨勢。



頓時感覺心花怒放


我國鐵路軌距有三種:1,標準軌距為1435 毫米。2,窄軌距為1067毫米,1000毫米。3,寬軌距為1676毫米,1524毫米。絕大多數採用標準軌距,即1435毫米。只有個別區域採用窄軌距或寬軌距,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至國境線為1524毫米寬軌。臺灣,海南島部分鐵路採用1067毫米窄軌。雲南部分線路採用1000毫米窄軌。


三清山居士


國際上把軌距為1435毫米定為標準軌距,軌距大於1435毫米的成為寬軌,如1520毫米。軌距小於1435毫米的成為窄軌距,如1000毫米。

我國採用的是標準軌距1435毫米,我國臺灣地區採用的是窄軌距1067毫米。

而我國的鄰國俄羅斯採用的是寬軌距1520毫米,越南採用的是窄軌距1200毫米。

現在世界上一共有30多種不同的軌距,如窄軌距有610毫米的、762毫米的、891毫米的等等,寬軌距有1524毫米的、1880毫米的、2141毫米的等等,世界各國鐵路採用的軌距不盡相同。


探索未解之謎


鐵路軌距是各國鐵路的軌距各不相同,窄的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寬的甚至達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現如今,儘管多數國家採用的是1435毫米寬的軌距,但仍有30多種不同的軌距。鐵路軌距的標準不一,必然會使鐵路運輸難以暢通。



蠢子憋1


有朋友問1500-1435得65是什麼,這就是鋼軌的寬度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