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1864年7月31日,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的第13天,也是李秀成被俘后撰写《自述》的第二天。他被湘军关在一个1米8见方的木笼中,忍着酷暑,忍着手臂的伤痛,坐在地上,用一杆秃笔疾书着太平天国的历史。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那时和帅困我镇江,内外不通音信,内又无粮,外又无救。翼王远逃,那时朝中无人出色,独我与陈玉成二人有兵多众,故人而举荐,调我下救镇江。当时由皖省赶上六安,全军调下……”李秀成写到此处,突然间头顶一个炸雷,顷刻便是磅礴的雨声。

此时,曾国藩跨行客串法医,刚刚主持完成了一项验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尸体的主人已经死去整整两个月了。能让湘军大帅冒着酷暑近距离查看,估计大家已经猜到,这块臭肉曾经装载过天王洪秀全的灵魂。

当曾国藩站在尸体前方,郑重宣布:“这厮正是伪天王!”时,大风雨骤然而至,约半时许。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诡异的天气变化令湘军将士顿起惊悚之心,然而,坚信“神鬼怕恶人,恶人变鬼也没我恶”的曾国藩表现的很是镇定。不但镇定,他还联兴大发。曾国藩有个爱好,那就是写挽联。有时挽联瘾发作,曾国藩甚至会为活着的朋友写“生挽”。所以,验尸工作一结束,曾国藩立马丢下死鬼,径自跑到书房,在闪电的窥视和鬼哭般的风雨声中为老对手写了一幅永远不可能发表的挽联。

不过,这一切李秀成无从知晓,他接着落笔:“救出镇郡之兵,失去镇江之城矣。”

看过小编上一篇文章的,应该能够想象,如果此时吴如孝有幸与李秀成挤在一个笼子里,看到这一行文字,一定会在唇边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呵呵,我不是你救的!”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13天前,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陷落,幼天王登楼眺望,却见湘军大队从轰塌的城墙缺口处蜂拥杀入,吴如孝急忙带领人马前去阻击。这是幼天王对吴如孝的最后一瞥,也是吴如孝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后一幅剪影。

之后,吴如孝成为了失踪人口。他的下场无外乎两个,一是死在乱军之中;二是隐姓埋名蛰居了下来。小编还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因为如吴如孝这样的“悍贼”,倘若死在敌军手里,无论如何也该记录在案。所以说,吴如孝很有可能逃脱了清政府的追捕,带着老婆和女儿隐居了下来。

吴如孝是广州十三行会计出身,有一定的文化,守卫镇江期间,他还学会了一项谋生的新技能,那就是种地。太平天国之战后的中国,人口减少,百废待兴,以吴如孝的本领,他应该可以带领全家发家致富,然后安享晚年。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不过,吴如孝的结局或许不错,但在太平天国名将的排行榜上,他的地位不高,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三流。

吴如孝亏就亏在独当一面守镇江的时候,敌人偏偏不是湘军。因为湘军才是最终攻克天京的胜利者,所以谁和湘军交战多想要成名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拿天京之变前的韦昌辉和石达开来说:韦昌辉是清军奏报中的常客,他经常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石达开则是公认的“翼贼胆最怯”,清军的奏报从来没有记载过他在两军交锋的前线露过脸。然而,因为石达开的主要对手是湘军,而韦昌辉的主要对手是江南大营,所以大家都认为石达开才是勇敢无畏的名将,而韦昌辉……咦,谁知道韦昌辉干了神马?

吴如孝也是如此,尽管他主持镇江防务时攻守都可圈可点,但谁让他pk的对手不是湘军呢?吴如孝在镇江的战绩被后人华丽丽的无视了。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不过,离开镇江之后,吴如孝混成三流,完全要怪他自己的选择。因为吴如孝再也不想独当一面,他要追随太平天国最强的人,为他打工。

那么,谁是当时太平天国最强的人呢?

当然是陈玉成。

接下来,吴如孝抱住陈玉成的大腿,以半独立的身份加盟了陈玉成集团。我们看到,三河大捷前,陈玉成攻克清政府的安徽省会庐州,是让吴如孝镇守的。三河大捷陈玉成打死李续宾,吴如孝也出力不少。至于关乎太平天国国运和陈玉成荣辱沉浮的安庆保卫战,吴如孝更是一切唯陈玉成马首是瞻。

安庆保卫战失败后,陈玉成实力大减,太平天国一哥换成了李秀成。于是,信奉追随强者的吴如孝马上换了大哥,开始给李秀成当起了小弟。

就这样,当吴如孝的敌人终于变成湘军后,历史的聚光灯大多打在了领导陈玉成和李秀成的身上,吴如孝作为配角再一次被华丽丽的无视。

其实,吴如孝只是做出了人们面对乱世时的普遍选择而已,那就是不逼到山穷水尽,就找一个强者来依附。然而,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吴如孝随之也交出了自己成为一流名将的可能性。最终,他以太平天国三流将领盖棺定论。

不过,吴如孝虽然只能算做三流名将,但如果没有他,晚清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两位一流名将兼民族英雄。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首先,没有吴如孝,李秀成这个名将当起来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李秀成名将之路之所以走得坎坷,是因为身边有一座大山,那就是陈玉成。只要李秀成与陈玉成合作,主角的光环肯定会落在陈玉成的头上。即使陈玉成在历史上只是配角,也会当仁不让的抢戏。桐城大捷、三河大捷这种陈玉成唱主角的战役也就罢了,最令人无语的是二破江南大营。

二破江南大营之前,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营重重围困。

我们可以看一张图: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一道自城北上元门起,至西路三汊河、乐心寺江干止,绵延一百多里的壕沟穿起大大小小的营盘一百三十余座,象一口巨大的铁锅,结结实实扣在了天京头上。长江中则游弋着江南大营的水师,恰似一簇簇跳跃的火焰,它们与大锅一起,烹煮着一道满汉全席中的大菜——乱炖天京。

1859年3月,法国总领事敏体仁的告示悄悄贴在了天京城外。这是一则招聘广告。它告诉城中的长毛,天京马上就要被清军攻破,不想死就来我大法国当苦力,享受海外逃亡的特权吧!本领事将提供工匠、水手等多种工作,薪酬丰厚,报名从速!

到了1860年年初,朝野上下,包括外国人都认定,天京将在今年陷落,太平天国药丸。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当时,李秀成是天京周边的守将,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是愁的涕泪横流。然而,当时他手下只有几千人马,还不够坐拥四万雄师的江南大营当一碟小菜。李秀成《自述》中所写:“自困天京五次,皆苦我一人四筹解救”,说的就是李秀成的对策。因为自身的弱小,他只能四处拉人帮忙。

众所周知,李秀成的黄金搭档是陈玉成,按照惯例,李秀成应该去找陈玉成。然而,陈玉成正在与湘军大战于小池驿,无法过来。李秀成只得来到芜湖,打算拉皖南那帮穷朋友李世贤、杨辅清、刘官方、赖文鸿、古隆贤,攒鸡毛凑掸子,一起去天京解围。

结果,大家都认为天京已经病入膏肓,跑去解围那就是去送死。而且,你李秀成算老几?你连镇江都没能救成,吴如孝都不跟你混,凭什么来号令我们?

说实话,小编认为如果换做陈玉成,皖南的穷朋友肯定会跑来跪舔,但李秀成“求爷爷,告奶奶”了几天,除了堂弟李世贤捧场,所有人当他是个p。

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需要一场逆天的胜利树立威望,太平天国也需要一场逆天的胜利凝聚人心。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杭州,是清帝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被重重重兵保护的腹地,杨秀清生前都只能远远看着流口水,而从不敢染指。如果李秀成能打下杭州,那么他将塑造一个神话,也将成为一个神话。

众所周知,李秀成小农思想严重,是个不过年会死星人。所以,他先在芜湖过了个年,然后于天历正月初二,启动了这场疯狂的军事冒险。

很多人评价李秀成奇袭杭州,都会说这是“围魏救赵”的经典案例。

然而,不是围魏救赵,而是李代桃僵。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李,有二意:

其一,李是李秀成的李。因为是李秀成发动了这场奇袭,几千人就敢去攻打清军的重地、腹地,如果失败,他们的脑袋会象秋天的柿子,挂满杭州城头。

其二,李是杭州,桃是天京,因为杭州要代替天京承受陷落的悲惨命运。

结果,这场自杀式的行动居然大功告成,接下来,李秀成广撒英雄帖,在建平召开了大会。凭借奇袭杭州的威望,皖南的穷朋友没有一个缺席。大会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召开。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最后,回师天京解围的议案在热烈的掌声中全票通过。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就在李秀成提着脑袋为解京围忙活的时候,陈玉成也结束了小池驿之战。随后,他开始向东线,天京的方向进军。然而,江南大营是那么强大,陈玉成不敢直接去天京解围,便率领大军开赴滁州,和叛将李昭寿打了一架。

不久,建平大会胜利闭幕,李秀成与皖南诸侯杀向江南大营。陈玉成趁机结束与李昭寿的战斗,渡过长江加入了大部队。

按说,这种神补刀的行为该被鄙视啊!然而,不幸的却是李秀成,他再一次被陈玉成抢走了风头。普遍吃瓜群众不了解前因后果,在他们的认知里,是陈玉成与李秀成合作,二破了江南大营。而且,是陈先李后。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还有没有天理啊!”李秀成仰天长哭。

哭个p,还有更没天理的呢!

李秀成与陈玉成合作,打了胜仗,功劳是陈玉成的,但如果打了败仗,背锅的可就是李秀成了。

天京,本应在1860年陷落,是李秀成逆天改运,为这个政权延续了4年的生命。然而,大家集体忽略了惊天大逆转,把关注点落在了之后的安庆保卫战上。

人们普遍认为,是安庆保卫战的失败才导致了太平天国最终的覆灭,而安庆保卫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李秀成见死不救。

“我没有,我派了军队去安庆,还在安庆保卫战中负责了江西战场!”然而,李秀成微弱的辩解被所有人当作老鼠的“吱吱”声置之不理。唉,小编还是用几幅漫画结束见死不救这个话题吧!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只要与陈玉成合作,李秀成似乎注定了要用自己龙袍下的“小”来衬托陈玉成的高大上。盘点李秀成的战绩,也就天京保卫战陈玉成无法抢戏。因为,那个时候陈玉成已经死了。

天京保卫战,是李秀成名将生涯最后,最壮丽的一幕,也是最符合晚清社会主旋律的一幕。

那么,晚清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

当然是忠君。

所谓忠君,那不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而是即使国君是暴君、是变态,臣子照样不离不弃,以国士报之。换句话说,就是女德班的国家化。

李秀成本应“将兵数十万在外,任我风流”,却毅然奔赴孤城,一边主持大局,一边受洪秀全的夹板气。这在晚清,绝对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曾国荃是负责围攻天京的湘军统帅,然而,由于他长久拿不下李秀成守卫的天京,以至于朝廷都想派李鸿章去天京来个临阵换将。

最令人惊诧的是,天京城破之际,城中不过三万人,太平军仅万余人,真正能守城者不过三四千。天京保卫战,李秀成交出这样一份答卷,他终于可以真正厕身于一流名将之列,不用被陈玉成山一样伟岸的身影吊打碾压了。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然而,小编要说,没有吴如孝,李秀成守天京不会如此成功。而洪秀全说不定还没来得及病死,天京就已经陷落,他也就被湘军活捉了。

放眼整个太平天国,pk守城的能力而非名气,吴如孝认第二,没有人敢抢第一。

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有两个人在守城方面的确比吴如孝名气更大,他们分别是守九江的林启荣和守安庆的叶芸来。不过,这两人在守城能力方面是比不过吴如孝的。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时间:

1854年12月,林启荣来到九江,开始了守城岁月。九江陷落是在1858年5月19日。他守了3年5个月。

1860年5月,曾国荃入安庆集贤关外,叶芸来的守城开始启动。1861年9月5日,安庆陷落。他守了1年4个月。

我们再来看一看镇江。太平军于1853年3月31日占领镇江,1857年12月27日撤出镇江,共计4年9个月。起初,吴如孝作为罗大纲的助手。1854年3月,罗大纲调离镇江。从此,吴如孝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守城,共计3年9个月。

从时间上,吴如孝完全胜过了林叶二人。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比较过,林启荣和叶芸来守到最后,城外的据点都已经被敌军拿下,九江和安庆,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孤城。吴如孝守到最后,镇江对岸的瓜洲与西面的金山可都掌握在太平军手中。

这有点像跑圈,林启荣和叶芸来一个跑一千五,一个跑八百,跑到终点,都累到气绝身亡。而吴如孝跑两千,到了终点,感觉自己萌萌哒,还能再跑两圈。尽管吴如孝没把自己累死,也是他屈居三流将领的原因,但从能力上比较,吴如孝的守城技术还是要优于同侪的。

最后,林启荣是东王杨秀清的嫡系,叶芸来是英王陈玉成的嫡系。前期的东王和后期的英王,都最大限度的拥有“两广老贼”和“两湖老贼”。吴如孝部下的忠诚度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如果没有他,食草男洪秀全还没来得死去就会被湘军生擒

盘点李秀成天京保卫战之前的守城史,他多半是找人帮忙,然后以攻为守,真正去“守”则没有几次。而在守城领域,吴如孝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和经验,是超一流的专业人才。李秀成最后主持天京保卫战,吴专家应该,也一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已经知道,聚光灯全打在了领导的身上,吴如孝被华丽丽的无视。

这次,轮到李秀成抢别人的戏了。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没有最后的天京保卫战,李秀成也不失为一代名将。所以没有三流将领吴如孝,就不会有一流名将李秀成的说法有些牵强。然而,小编下面要说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吴如孝,他别说成为晚清一流名将和民族英雄了,连小命都会不保。不过,篇幅有限,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小编将在《没有这个三流将领,就不会有晚晴两大一流名将兼民族英雄――下》中详细告诉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