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金庸先生虽已作古,但作为华人文学圈一座珠穆朗玛峰般高大的巨型IP,金庸剧永远不会缺席。春节刚过,新版的《倚天屠龙记》就声势浩大地登陆腾讯视频——网播首日,播放量即破亿。

当然,随着火热流量而来的,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批评。

从1960年代至今,《倚天屠龙记》已陆陆续续拍摄了15个版本。无论怎么拍,都不愁没人看。

如今许多观众一见“新版”二字,便要迫不及待遮住眼睛,捂住耳朵,摆出一副“我不看我不听”的架势,生怕受了刺激。这倒未免有些反应过度。要知道,新版翻拍剧不是给叔叔阿姨们看的——那是给年轻人看的。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小时候,我看张智霖与朱茵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我爸便很瞧不上眼,处处不如黄日华与翁美玲版的:说什么男主太木讷,女主又不够美,妆容抹得稀奇古怪,主题曲也不够动人云云。

这不稀奇。80年代,黄日华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播出时,万人空巷,人人都会哼得一两句《铁血丹心》。我理解老版《射雕》在我爸心里的地位,但这不妨碍我们看新版《射雕》看得津津有味——那不是拍给他们看的,是拍给我们看的。

这就是经典为何还能一代一代翻拍不停的原因: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会有人正在年轻。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我也曾翻出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欣赏过:碍于当年技术资金的局限,狭小的外景和蹩脚的特效暂且不说,里头许多奇奇怪怪的改编剧情也让人觉得头痛,黄蓉被改成了一个小鸡肚肠的熊孩子,原本气吞河山的武侠故事也变成了港味四溢的感情戏。

可见时光这层最好的滤镜,能将许多不甚出彩的东西涂脂抹粉,变成一副记忆中永远光鲜亮丽的初恋模样。

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苛责83版的《射雕英雄传》。哪怕今天看来,编剧将黄蓉改得粗俗善妒、蛮不讲理,但在一个男女公然牵手都会被骂流氓的年代,敢爱敢恨潇洒泼辣的黄蓉,肯定会变引领时代的偶像先锋。

每一个时代的影视剧,都凝结着一个时代的审美。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再看这些翻拍剧时,却忘了这个道理。我们早已不是它的受众了。它的受众,大多是那些待在校园里,还有寒暑假的年轻人们。

看着如今电视荧幕上的经典翻拍剧们,我们难免也跟父母辈一样,在眼上戴了一副时光的滤镜。看着这剧情这人物,怎么瞅怎么不对付。

譬如最近播出的新版《倚天屠龙记》,难免就会遭遇到情长的老观众们,这样那样的批评。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为什么已有15版的珠玉在前,还要不停地翻拍?

翻拍也就罢了。为什么这最新版的电视剧,和我记忆中的模样会如此不同?

是了。这就跟当年我爸妈们提出的问题一样:黄日华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已经够好了,怎么还要翻拍个不停呢?

放在当时确是已经够好了——但在新一代的观众们看来,它们还有所不足。

毕竟如今的观众们,看到那港风满满的浓眼影与大红唇,已经觉得有些陌生。

毕竟如今的观众们,看到面部轮廓都模糊不清的低清画质,已经觉得有些膈应。

毕竟如今的观众们,看到那些水泥砌的假山,布幔搭的草原外景,已经觉得有些穷酸。这些物理硬伤在他们看来,无论戴上几层的时光滤镜,都会觉得有些不适。

先入为主害人不浅——正如老版电视剧在年轻人们看来膈应一样,新版的改编,在啃着金庸剧长大的我们看来,多少也有些水土不服。

有一幕。新版《倚天屠龙记》完整呈现了杨逍与纪晓芙间的感情线。尤其是最后,当杨逍款款深情说出“做我的妻子”时候,观众们才能理解,为何郭晓芙宁愿被灭绝师太一掌劈死,也不肯做出伤害他的事,还要给女儿取名“杨不悔”——纵然自己的一生都被误了。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另有一幕,武当派掌门张三丰带着年幼的张无忌,去少林寻求医治玄冥神掌的妙方。祖孙二人路过一处集市,张三丰偶然见了摊铺上的罗汉玩偶,竟出了神,盯着看了很长时间,似乎想起了过往的什么。

是了。那便是在全书开头提过的,郭襄在张三丰年幼相遇时,赠与他的那个铁罗汉。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再有一幕。在第16集中,成年后的张无忌与周芷若相认,周芷若掏出一方手帕。在绣花的左下方,隐隐有一点血迹。

剧情往回推,那正是小无忌当年在绣手帕时,不小心扎到了手,留下的一点血迹。

这样的细节,在以往版本的《倚天屠龙记》里是不曾出现过的。过往我们看金庸剧,多半把注意放在了打怪升级般的剧情推进和气势磅礴的江湖恩怨上头,对于这般细腻的儿女情长,多半是一掠而过了。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难道是随便写写的么?

我不以为。从前的观众们,对于爱情,对于儿女情长,对于细枝末节的感受是懵懂的。正如在困难年景,吃饱喝足才是头等大事,别的都可以先放一旁搁一搁。至于风花雪月、生活品味之类的东西,那就是海市蜃楼,抓不住也不要紧。

但如今的年轻观众们不一样了。从小生活无忧,他们对于细节,对于虚无缥缈的感情来得更加敏感。这些打动人心的细节,对于皮糙肉厚的老一辈观众来说无关紧要,对他们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当代年轻人们无法接受假山与布幔搭成的摄影棚,他们期待真实与宏大的外景。

当代年轻人们也无法接受一个光芒万丈、毫无瑕疵的英雄,他们更愿意去体验一位大侠身上有血有肉的细节。

当代年轻人也不全然觉得柳叶眉、大红唇、金属色眼影的港风才是美的代名词。粗眉、咬唇妆、桃色腮红,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网红风气,在年轻孩子们看来,也是美和潮流的象征。

因此,我们在批评翻拍剧的时候,批评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与记忆中格格不入的剧情、妆容、服饰,还是一部影视剧其中蕴藏的内涵呢?

时代的审美或许在变化,但武侠剧路见不平、济世救民的内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才是武侠剧能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根本。

抛开那些纷纷扰扰的布景、妆容和镜头处理上的争议,新版《倚天屠龙记》的内核仍然是浓浓的传统武侠风。


翻拍不是给你们这些中年人看的



张无忌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大侠的坚韧不拔也好,为着天下苍生甘愿全身而退的胸怀也好,这些《倚天屠龙记》所要传递的内核从未改变。而这,才是金庸剧能代代相承,经久不衰的根本,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始终是中华儿女不言而明的精神脊柱。

况且,新版《倚天屠龙记》也乐于接受观众的批评。在后续的剧集中,广受诟病的打斗慢镜头处理问题,已经作出了很大的改进——饱受打压的小强,逆风而上成为一代大侠,岂非观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情节之一?

对经典的改编,我们既要怀着苛刻的挑剔,也要报以最大的宽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和期待,尊重原著的经典内核就是对文学的致敬。我们理应庆幸,当文本停在了成书的年代,翻拍却能永远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