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竟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忠肝义胆岳老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其实在这件事上司马懿并不能说是输给了诸葛亮,若真存在这样的事也只能说明司马懿运气不好,仅此而已!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而在死前他曾留下遗言,遗言是关于自己后事的,也就是题主说的一计,即“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

这个遗言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就是让后人不要对自己进行厚葬,不需要像弄的多豪华,而是以山为体,简简单单的把自己给葬了,即薄葬。薄葬在当时很流行,其实很多人都做过,并不单是司马懿一个,曹操、曹丕、诸葛亮等大佬都是薄葬,其中曹丕是薄葬的最有力倡导者,他曾在终制中明确提出自己一定要薄葬。


薄葬的好处多多,不仅省钱省力,而且还能防止陵墓被盗,毕竟薄葬的墓平淡无奇,加上财宝不多,盗墓贼难以发掘,也不愿意去发掘,防盗墓贼也是大佬们选择薄葬最为主要的原因。

司马懿的这个“遗计”其实就是完全学的曹丕的,他与曹丕的薄葬可以说是完全一样,就连葬的地方都一样,两人都是首阳山。

司马懿的墓葬在首阳山,由于是薄葬,即便人们都知道他葬在首阳山,也一直不能被发掘,因为不知道在首阳山具体哪个位置。


但司马懿似乎运气不太好,他的墓在千年后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似乎是被人给发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阳山的一个农民在锄地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墓,考古学家考证这是一座三国末期的贵胄之墓,但是墓主人尚不能确定,不过根据墓内出土物上有出现仲达、宣、司马,初步判断可能为司马懿之墓,仅是可能。


而相比司马懿,同样薄葬于定军山,也是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的诸葛亮如今真实的陵墓所在还未被发现。

因此很多人说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墓没被发掘,而司马懿墓已然被发掘。

我个人是很喜欢诸葛亮的,但在这件事让我认为并不能明司马懿是输给了诸葛亮,首先司马懿的墓如今还没有完全确定是不是农民发掘的那个,其次如果那墓真是司马懿的,司马懿也纯粹属于是运气不佳。


夏目历史君


司马懿和诸葛亮活着时斗,死了依然在斗,有人问了,死了还咋斗呢?

原来二人死前都留了一计,结果司马懿的计谋被一个老农无意中破解,而诸葛亮的遗计至今无人能破,所以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诸葛亮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死前各留了怎样的计策?为何司马懿的计策被一个老农破解了?

话说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杨老伯(化名)正在首阳山上开荒,一撅头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钱币,老伯知道首阳山上埋葬着许多名人,比如西晋的五位皇帝都葬在这里,陆陆续续也发掘了一些陵墓,但晋宣帝司马懿的陵墓一直没有发现,千百年来始终是个谜。




杨老伯心想,难不成我挖到了司马懿的墓了?随后他笑了,笑自己痴人说梦,司马懿的墓专家、盗墓贼都找不到,我一个老农哪有这福气啊!

杨老伯想的没错,千百年来司马懿的墓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盗贼对它情有独钟。

盗贼想:司马懿是西晋的开创者,他的陵墓里陪葬品一定很多,能找到就发财了……。

然而现实是,司马懿的陵墓和盗贼玩起了捉迷藏。

司马懿陵墓千年找不到,是司马懿临终留下的计谋起了作用。




司马懿早就料到自己死后会被盗贼惦记,临死前把大儿子、二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儿啊,我死后千万别起坟头,不要立碑,不要烧纸祭祀,埋了后不要让人看出和周围环境有何区别”。

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引自《晋宣帝.司马懿传》

司马师和司马昭很诧异,心想老爸为何要这样做呢?

司马懿看出了他们的疑惑,随后说:“魏王曹操死前布下了七十二疑冢,就是防止盗墓贼盗墓。”

“魏王可是盗墓高手,他曾盗掘汉梁王墓,据说得金百万,一下子解决了军队缺资金的燃眉之急”。司马懿说罢看了看两个儿子,见他俩垂首跪在床前。

司马懿没有底气,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曹操有鉴于此,为了防止别人打他墓中的宝贝主意,也为了自己身后安定,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四门出殡,八方分散开来埋了72个假坟计谋。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计。



两个儿子听的仔细,不由而同的说道:“计策虽好,但有个弊端,假如尽掘72疑冢,不是同样能找到曹操埋的地方吗?”

司马懿听后露出了一丝微笑,一阵喘息过后,司马懿说:“看来我儿没有曹操奸诈,你俩怎么会被曹操的障眼法骗过?”

司马懿临死前为两个儿子上了一堂谋略课。

司马懿断断续续说道:“曹操布置的72疑冢里根本没有他的真身,实际在出殡的同时,早就遗计儿子埋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恍然大悟。

“儿啊,蜀国丞相诸葛亮和我斗了一辈子,可是他短命,54岁就死在了五丈原,听说他临死前遗计刘禅,布下了疑阵,到目前没人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



司马懿愤然说道:“显然诸葛亮和我叫板,他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之能,肯定预测到将来咱司马家要得天下,为了防止咱们清算他的过去,和咱们玩起了躲猫猫。”

讲真司马懿果然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没逃出他的研判。

司马懿于嘉平三年(251年)病逝,享年73岁。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遵照遗嘱“不树不坟”埋葬了老爸,然后按照老爸留下的锦囊妙计,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的士兵,除了兄弟二人知道墓址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悠乎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杨老伯开荒的这一天,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杨老伯刨到的恰恰是司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钱币经专家鉴定,是魏国钱币,这时还不能断定是司马懿的墓,经过考古人员进一步的挖掘,发现墓中有宣帝、仲达等刻文。

这些出土文物无疑证明这就是司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马懿墓葬之谜被杨老伯无意破解。

消息很快传开,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了诸葛亮。因为到发现司马懿墓时,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个谜。(定军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诸葛亮的墓都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司马懿始终没斗过诸葛亮,他永远想不到诸葛亮的计策更高一筹。

原来在魏、蜀交战的前沿阵地五丈原,司马懿和诸葛亮死磕,由于诸葛丞相事必躬亲,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身心交瘁,最终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当时司马懿56岁。



司马懿得到消息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假如诸葛亮不死魏国兴许就灭了。

据说诸葛亮临死前为刘禅留下了一条锦囊妙计:“他让刘禅派四个壮汉抬着装着自己尸体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绳断处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敢有违丞相遗命,于是依计而行。

却说四个壮汉抬着棺材走了两天后,看绳子完好无损,四人为了偷懒就把诸葛亮的尸体下葬了。打算回去骗刘禅说绳子断了。

埋葬了诸葛亮,四个人打道回府领赏,等四个人说两天后绳子断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刘禅觉得不可能,绳子怎么会这么快就断了,经过审问,四个壮汉如实招供了,刘禅大怒杀了四人。



等刘禅平静后,一想坏了,忘记问四个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后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无人知道,到现在都找不到真身的埋葬地。

结语:诸葛亮的真身埋在哪里无从知道,四个壮汉把信息带到了阴间地府,司马懿没料到诸葛亮能想出如此妙计,司马懿最终没斗过诸葛亮。


秉烛读春秋


首先声明一点,逻辑文史姨接下来讲的,就是个野史故事,大家千万别当真,看完一乐就行了…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大家很愿意把司马懿当作反派来分析对待,自然有关他的野史故事也是黑料百出。就拿今天这个故事来看,所谓的最后一计,无非就是针对自己死了到底埋哪的。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有铺垫的,那就是司马懿在选择墓冢时纯粹是在模仿诸葛亮。

相传当诸葛亮临死前,特意“恳求”刘禅不要给自己搞什么国葬,就让四个士兵拎绳抬着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啥时候绳子断了就地下葬就行。所以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诸葛亮的尸首究竟埋在了哪。

而小说和野史中的司马懿本就是奸诈多疑之人,他深知自己不遗余力的伐蜀已然成为幸存蜀人的眼中钉,并且曹操都有七十二疑冢,他不能比他差吧。因此他在去世之前叮嘱司马师和司马昭,把自己偷偷埋了,事后再杀死所有知道他真墓的参与者,这样一来他就能在地下安然的长眠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也不知道司马懿的真墓在哪。

再后来就是肥皂剧剧情,说有一老汉在种地时不小心把人司马懿的墓给挖出来了,然后一分析就知道了司马懿当年的想法。因为诸葛亮的墓没被发现而司马懿的墓被偶然找到了,所以就说司马懿百年之后还是输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扯?

其实整个故事就是为了黑司马懿而存在的,至少我们知道,曹操从来没弄什么疑冢,司马懿也是安然的长眠于高陵。

所以大家当故事听听就得了…



逻辑文史游


2010年的一个夏天,河南偃师县南蔡庄有个老农在首阳山上劳作,结果用锄头刨出了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一名手拿战斧的武士。经专家研究、挖掘、考证此处正是司马懿墓。

而诸葛亮的墓葬至今仍未找到,司马懿千算万算却没有躲过老农的锄头。以此来看诸葛亮之计更高明。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主要谋士,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司马懿长期执掌曹魏大权,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一生将隐忍发挥到极致计谋无数。他活的年纪挺长,熬死曹操祖孙三代和诸葛亮。他一辈子都在算计,有人称他是老狐狸。五丈原和诸葛亮斗智斗勇,胜出。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在祁山,司马懿带兵40万在渭水,两方摆开阵势,一决死战。诸葛亮利用上方谷特别地形定计。 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宽敞,能容千人。于是,诸葛亮令人把火 药、干柴等易燃物藏于谷中,准备火烧司马懿,他在山上安排埋伏数千名精兵。



诸葛亮让魏延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果然 司马懿上当入谷,谷口被堵。诸葛亮命人将火投入谷内,引燃一切易燃物,一时间火光冲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眼看就要化身火海,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浇灭了烈火。


天助司马懿父子,他们突破重围死里逃生。诸葛亮此计失败,从此在五丈原一病不起,54岁终于五丈原,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熬死诸葛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被葬于河阴首阳山。他临死时还有个“临终之计”,此计的目的就是保障自己的坟墓不被人挖掘。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这样的安排:



“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不起坟头,不在葬身处种树,不立墓碑,不要陪葬器物,不做任何标记。另外也不和遗孀合葬。另外司马懿还安置后人下属:“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不许扫墓祭拜。司马懿下葬的当天多副棺材同时出城,葬毕让抬棺之人服下毒药,司马懿的墓葬处成为千年秘密。期间也有好多人寻找司马懿的墓穴,清朝年间有个洛阳的知县叫龚松林是司马懿的崇拜者,为司马懿墓痴狂,潜心研究司马懿的墓葬。经过多方面搜集材料他认定洛阳老城北的青菜冢是司马懿的墓葬,并且经常去祭拜,崇拜司马懿的人包括文人、学者、市民百姓也纷纷效仿。青菜冢一时名声大噪,引起摸金校尉们的注意,1948被盗挖。1965年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确认这是北魏清河王的墓葬,那么多人才知拜错了墓主。谁也没想到司马懿的密葬处竟被一老农发现。


司马懿的“临终计”其实来自于曹操和诸葛亮。据史书记载,曹操设立摸金校尉等军衔,专业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对前朝墓穴大盗特盗。以至于考古界无奈感叹“汉墓十室九空”,“汉墓考古靠运气”。曹操当然不想让自己死后落个被盗的下场,临终安排薄葬,用障眼法安排72个墓穴,真身密葬。根据史书的记载,曹操一共有72个墓穴,被称为“72个疑冢”。直到2009年12月27日,经考古队才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就是曹操。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后,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一番安排,据《三国志》记载: “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据说当年诸葛亮遗言让刘禅叫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行走,一直到绳子磨断为止,断绳之处就是埋葬之处。但是当时四个大汉抬了很久绳子都没断,累的受不了就商议不再往前抬了,干脆直接掩埋。回去后领赏时遭到刘禅怀疑,刘禅断定那么粗的绳子不会很快磨断,于是就审讯四人,他们招供后被赐死。诸葛亮的葬身处成了千年之谜,直到今天未解。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千年后还是甘拜下风。


小姐姐讲史


这一问题,前有多位题主已经详细的回答了如何被老农破解,以及司马懿死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的,诸葛亮又是被四个大汉抬走安葬的。这些网上也都可以查到,对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想从另一个方面来回答,为什么司马懿在死后还会输给诸葛亮?两个字:后人。


司马懿死的时候,是把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炎叫到身边,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司马昭是谁,晋国的开国皇帝,统一三国的主。想当皇帝的心那是路人皆知。

可这个儿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敬畏的是自己的老爸,因为没有如此足智多谋的老爸,就没有今天野心勃勃的儿子。

所以对于老爸死后不立碑文,不起坟头,不种树木的要求,司马昭都答应了下来。但是我还是不能让我老爸兜里没有几毛钱的走,得让他舒舒服服的。


您不就是不喜欢做面子工程吗?行啊,我让您的外表看来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咱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墓里面的家具一样不能少,什么记载我父亲的丰功伟绩,什么金银珠宝,什么一切能表达我父亲的身份的东西,什么能体现我孝子身份的东西,我全部给置办全了。

这种做法,太合适不过了,这才是孝子。既满足了父亲不想让人找到墓穴的初衷,又做足了孝子的面子,两全其美。

但是,你不应该把能表达司马懿身份的东西放进去,这就造成了若干年后,一个老农勤勤恳恳的开荒,一挖挖出个铜钱,还是以司马懿的年号打造的。又一挖,挖出个碑文,明目张胆的写着“仲达”,得,这下傻子都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仲达死前的计谋也就顺势而破了。


而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人家是刘禅的相父,刘禅对他是宛如天神,言听计从,从不敢有一丝忤逆。(说白了就是缺心眼)

而且,诸葛亮一生无子,膝下唯一的儿子还是从哥哥诸葛瑾那里过继来的。一生就是蜀国开国那会分到的桑田和土地,全给了儿子,自此也就和儿子聚少离多了,基本上算是不见面的。

这样也对得起缺少父爱的儿子了。


诸葛亮临死前,曾经上书告知刘禅,希望在定军山上安置一个衣冠冢,供后人祭拜。而自己的真身不想就这么困住,还想着多去南方看看孟获呢。

所以就申请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绳断处即下葬地。刘禅哪敢违背,相父是神,神说的话听不懂也要照办,不得多也不得少。

好嘛,果然是四个大汉抬着一口只装有一个人的棺材,什么东西都没带,浩浩荡荡的就往南走了,还在中途偷个懒,随意给埋葬了。


得,这下,就算又有一个老农开荒,一刨子下去,刨到个棺材,还以为就是个野坟呢,还得骂一句真晦气。

这样,曾经玩弄三国的诸葛孔明也就如同普通人一样,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句歌词唱的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世败也刘禅,去世成也刘禅。司马懿在世成也司马昭,去世败也司马昭。

后人才是胜败的因素。


古今中外多少事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生前就智勇双全,想出出过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到了临终之前两人还不忘留下一计以保自己死后安宁。不过,司马懿的计策在千年后竟被一位老农无意中破解了,于是很多人都笑司马懿死后又输给了诸葛亮一次,不过也有人表示司马懿并没有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吧。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辅佐魏国四代皇帝,是魏国的肱骨之臣,不过后期他的权势壮大之后便成了实质掌控朝政的权臣。司马懿一生隐忍狡诈,他野心勃勃却在前期耐心蛰伏,最后熬死了三位主君和劲敌诸葛亮,成了三国时期的大赢家之一。而诸葛亮则是蜀国的顶梁柱,智谋权数皆为三国顶尖。这两人生前曾有多次交手,可以说各有胜负,高下难分,于是世人极喜欢拿他们来作对比。

那两人临终前到底是留下了什么计策呢?

两人中先去世的是诸葛亮。诸葛亮知道自己一生中得罪过无数人,死后必会引来别人的报复。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墓穴被别人发现,他死后让人将自己简单下葬:只穿常服,不予随葬,墓穴足以容棺即可。

千年来,后人只知诸葛亮葬在定军山,却从没有发现过丝毫诸葛亮墓穴具体所在处的消息。而司马懿和诸葛亮有着一样的担忧,他也害怕死后造人掘墓,再加上他可能也有想要和诸葛亮再争高下的心理,他便安排自己下葬当天让人同时抬多个棺材出城,事后再杀了那些知情人,同时自己再处以薄葬,防止盗墓贼扰他清净。

下面再来谈谈司马懿墓穴被发现的具体情况吧。

时间来到2010年的某一天,一杨姓老农在首阳山上开荒之时发现了几枚钱币,因为此山上曾发现过多个西晋皇帝的墓穴,于是他便立刻找到了相关部门。后来经过专家鉴定,这几枚钱币属于三国时期。

经过持续挖掘调查,在该土地下,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三国时期所建的墓穴,并在墓穴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司马懿的刻文,于是就有许多人坚信此处就是司马懿的墓穴所在。但是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墓穴所在依旧是个未解之谜,从而便有了司马懿又输给了诸葛亮这一说法。

不过还有人认为,司马懿的下葬之迷并没有被真的破解,且不说这墓穴可能有假,就算是真,那也只是因为巧合,墓穴之处才会被公之于众的。若是没有那位开垦老农,就算再过一千年司马懿的墓穴也未必会被发现。所以就计策而言,司马懿并没有输给诸葛亮。

其实像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对自己安葬之处下功夫的还有曹操,他那玄妙的七十二迷冢也是非常有名的,不过在几年前他的真实墓穴还是被找到了,可见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计谋之高超。

虽然至今我们还未见诸葛亮安葬之处的蛛丝马迹,但是相信总有一天,诸葛亮的墓穴之谜也会像司马懿、曹操等人的墓穴之谜一样被解开。


旧时楼台月


司马懿谋朝篡位,死后被挖了坟墓。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得后人们敬佩,依然在庙堂上受万民朝拜。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更重要是他们在死后做出的决定。司马懿死后是要自己简单的下葬,不要告诉别人自己埋哪里,只是吩咐了这些而已,但是却没想到千年之后,被一个老农民随便的挖了几下,就挖出他的坟墓了。而诸葛亮的坟墓不仅是没有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会有人去挖坟的。诸葛亮在死的时候,让别人去抬棺,走到哪里就下葬到哪里,结果最后那些人回来的时候都忘记在哪里了。


其实诸葛亮就早就已经是算计好了。他致死也是比司马懿技高一筹,死的时候都能够吓走司马懿。到了下葬的时候,自然是不会让别人找到自己的坟墓,或者说诸葛亮是已经修仙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而司马懿是一个凡夫俗子,因为他恶劣的名声,所以很多人都惦记他的坟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原因。

诸葛亮的真实坟墓还没有被找到,而司马懿的坟墓已经被人挖了。

现在司马懿的坟墓已经被人找出来了,而且是一个老农民。这个是司马懿临死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把自己的坟墓隐藏的那么好,却被一个农民随便的挖了几块土就给挖了出来,最后得到了大家的注意,司马懿的坟墓也就被挖开了。


司马懿临死的时候可是仔细的吩咐过儿子,首先就是不要让儿子篡位,一定要好好的对待国君,让魏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这个可是重复了很多遍,当时他的儿子都已经深刻的记住了,司马懿也是非常满意的死去。

但是这个最重要的一点,他儿子根本没有做到,他司马昭不光是杀掉了当时的皇帝,而且让自己的儿子也坐上了皇帝。司马懿就变成了一个乱臣贼子,谋朝篡位,该遗臭万年,死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当时司马懿还要讲了,要自己埋葬的时候,一定要隐秘一点,不要有什么树之类的,陪葬品也非常的少,尽量的简朴一点。可能这句话也没能够让他儿子听下去,否则的话也不会这么容易被找到。要是真的想要隐藏的深一点的话,会有很多方法的,但是司马昭肯定是没有对他父亲的话太过于在意。


像诸葛亮的坟墓都没有找到,就是因为他埋藏的非常的好。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就算是刘禅也不知道。这个可是诸葛亮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的,不希望自己死后有人打扰自己。

诸葛亮比司马懿聪明的多,所以才不会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我们现在看三国演义,很多时候就把司马懿当做诸葛亮的对手,就连周瑜都没有打败过诸葛亮。这两个人是旗鼓相当,在北伐期间两个人是挣的你死我活,各有胜负,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什么结果。生前没有人是能够彻底的碾压另一方,但是死后诸葛亮却是战胜了司马懿。


从这一方面也能够证明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他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不会让人找到自己的坟墓,司马懿精心准备了这么久,结果还是被人找到了坟墓。曾经还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我们曾经到过诸葛亮的一个坟墓里面,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里面还立一个牌子,说几百年后刘伯温会到这里,当时刘伯温就吓傻了,因为诸葛亮名过其实,结果这么厉害,当场就跪了下来。

而司马懿的坟墓却被一个农民一锄子就给挖出来了,这两个进行对比一下,诸葛亮自然是更胜一筹。

诸葛亮或许就已经成仙了,在人世间里没有坟墓。

诸葛亮或许没有死去,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死后成仙了,所以才找不到他的坟墓。在北伐中死去,只是因为他的使命已经结束了,不管他再怎么努力,这一切都是天注定的,诸葛亮选择放弃了。就比如上方谷的大雨,明明就可以一举杀死司马懿,可是上天却不要司马懿死,最后诸葛亮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使诸葛亮再怎么聪明,他也不能够和上天做对。可是就算是这样,诸葛亮依然是我们心目中那个伟大的诸葛亮,他的生前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们自然是为他追封为神。就算真正知道他的墓也一定不会去盗的,从小读过三国演义,稍微有良知的人,不仅是不会盗诸葛亮的墓,反而是会尽量的保护。

司马懿就算了吧,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千古的大坏蛋。所以司马懿输了也是正常的,诸葛亮一定会取得胜利。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但是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就已经赢了。

你们认为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





答:正式作答之前,先说一个离奇的故事。

话说,东汉灵帝时代,益州有一个名叫司马貌的愤青,恨世愤俗,经常写诗文骂世道。

诗文写好了,就焚化祭天。

司马貌的文采很好,玉帝看到他的诗里写“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就决定罚他代替阎罗王上半日班,看他能力如何。

判官故意刁难,呈上一宗反复缠绕了三百五十多年的疑难大案交由他判。

该案是以忠臣自居的韩信、彭越、英布状告刘邦夫妇冤杀自己的冤杀案。

司马貌细审前来后去事,非常同情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遭遇,痛恨刘邦夫妇的薄情寡义,当场拍板说:“你们三人的确是死得可怜!寡人做主,就把汉家天下三分与你三人,各掌一国,报你生前汗马功劳!”

司马貌对韩信说:“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冤而死。寡人发你在樵乡曹蒿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一半汉家山河。你那时威权盖世,任你谋报前世之仇。当然了,你终生不得称帝,以证明你没有背叛室汉的心思;你的儿子受禅代汉,追尊你为武帝,偿还你前生的十大功劳。”

然后对英布说:“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又唤上彭越,说:“发你出生在涿郡楼桑村刘弘家,姓刘,名备,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做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氏灭汉,你续汉家国祚,可以表明你的忠心。”

彭越跺脚说:“三分天下,正是大乱之时,西蜀一隅之地,怎么可能和吴、魏分庭抗礼?”

司马貌安慰他道:“先别急,我早帮你物色好扶助你的文臣武将了,韩信的谋士蒯通足智多谋,可发往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为卧龙。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再发霸王项羽到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仍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

安排好韩、彭、英三人,司马貌扭头对刘邦说:“罚你来生继续做皇帝,好吗?”

刘邦面露喜色,说:“好,我前生做皇帝还没做过瘾呢,您这么判,太好了。”

司马貌看着刘邦的流氓相,气不打一处来,咬牙切齿地说:“你来生就做汉献帝,一生都要给曹操玩,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这叫做:前世君负其臣,来生臣欺其君以相报。”安排完刘邦,该安排吕后了。

司马貌对吕后说:“你呢,就投胎到伏家,将来做汉献帝的伏皇后,一起接受曹操的折磨凌辱,最后被红罗长绢勒死在宫中,偿还长乐宫的仇恨。”

司马貌的判定结果有条有理,玉帝称赞说:“三百多年的陈案积案,你一下子就断明了,真是天下之奇才啊。看来,你的确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怀才不遇,来生宜坐王侯之位。这样吧,你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马之家,名懿,表字仲达。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曹操虽说是韩信报冤,但他欺君弑后的恶行,不可为训。怕就怕后人不知前因后果,有样学样,坏了世道。就让司马懿像曹操欺凌献帝一样欺凌曹氏子孙,以警后人。”

司马貌大喜,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那么,按照这个故事的设定,东汉末年的乱世大厮杀,原来是西汉初年的大冤案埋下的祸根,万物皆有因果,世事全有前缘。

南阳诸葛亮,前生不过是韩信手下区区一谋士蒯通,如何能跟玉帝钦定的“王侯”人选司马貌斗?

所以,就有了秋风五丈原、司马懿耗死诸葛亮的结局。

那么,所谓司马懿和诸葛亮“死前都留了一计,结果司马懿的计谋被一个老农无意中破解,而诸葛亮的遗计至今无人能破”,到底是从何说起呢?

说的无非是诸葛亮的墓地尚无人知晓,而司马懿的墓地已被发掘。

诸葛亮留下的“计”是:让四个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绳一断,马上就地掩埋。

由于墓地是随机定的,所以至今成谜。

司马懿留下的“计”是:简葬了事,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按说,司马懿的墓地也很隐秘,但这之前,他的后代——西晋的五位皇帝也都和他葬在一起了,司马懿根本没法低调。

那么,2010年夏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的一位杨姓老农在首阳山上开荒时,无意中挖出了司马懿的陵墓。

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用隐秘的方法下葬,但司马懿的墓地被发掘,而诸葛亮的墓地仍无人知晓,可不就是“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不过,说老农“破解”司马懿的计谋,有些欠妥,啥“破解”?不就撞了狗屎运,无意中掘出一座墓吗?

所以,提问者提这个问题确实很无聊,为了让这个无聊的问题带上点趣味,我多讲了一段荒诞不经的小故事。

谢谢阅读。


覃仕勇说史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也颇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二人都是三国时代非常有才能的名士,他们各为其主,在那三年多的时间里频繁交手,但司马懿总会被诸葛亮所压制所算计,因而多次败于诸葛亮之手,甚至在上方谷还曾险些送了命(当然了这只是小说演绎而已),更可笑的是诸葛亮死后还出现了“死孔明吓退活仲达”一幕。所以在世人看来,司马懿总是输给诸葛亮,其人也不过尔尔。

据记载,司马懿临终前曾留有遗嘱,丧礼从简,葬入首阳山,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坟墓地表不留任何痕迹。

大概司马懿出于怕自己的坟墓被盗或者被仇家报复等原因,他不想让自己的坟墓为世人所知晓,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遗嘱。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士族大家都比较倾向于陵墓“不封不树不坟”,像曹操,曹丕等都是如此,可能那个时代盗墓横行,为了不被后人打扰他们才会想出这种墓葬方式吧。

司马懿死后,他的后人也完全遵照其遗嘱,将他的棺椁葬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而且当时出殡时一共有七口棺材同时出发,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别人不知道哪口棺材才是真的,也许七口棺材都不是真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抬棺之人都被强制服下毒药最后死去了,所以司马懿的墓地真的一直没有被人找到,他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在地下长眠了一千七百多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墓碑,墓碑上依稀刻有古文,虽然这位农民不识字,但他隐约觉得这块墓碑年代应该很久远了,于是将这件事汇报到了村里,后经专家学者研究认定,这块墓碑就是司马懿的墓碑,最终司马懿的埋葬之地被确定了下来。

没想到司马懿生前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不被打扰想的那么周全竟然还是被后人所识破,更讽刺的是还是被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所破。再对比自己曾经的对手诸葛亮,诸葛亮当年临终前也留下遗嘱,死后让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椁,出南门一路向南走,绳子断裂的地方就是他最终被埋葬的地方,而至今诸葛亮具体埋葬地点还是没人知道。


所以也难怪有人会嘲笑司马懿死前斗不过诸葛亮,死后依然斗不过他,可能司马懿唯一能胜过诸葛亮的地方就是活得更久一些吧……


咸鱼闲聊


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何计?其实这根本就算不得计策,不仅仅是司马懿这么做了,三国时期的许多权贵都是这么做的。

  司马懿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要在自己去世以后对自己实行薄葬,何为薄葬?薄葬就是戒奢从简,不往墓葬之中防止贵重物品,不声势浩大地将自己埋葬,甚至是葬礼,都要悄咪咪地进行。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清朝的皇帝皇后墓葬,基本上都已经被孙殿英挖了一个便,不是因为他们的运气差,而是因为他们的墓葬实在是太显眼了。

  清朝的墓葬大多都是在清东陵或是清西陵,而且大多数墓葬之中都埋葬了众多财报,如此一来,自然是会引起盗贼们的窥觑之心。

  大清亡了,大清权贵的墓葬也被扫平了,而司马懿子孙开创的晋朝亡了,司马懿的墓葬却没有人动。

  司马懿有一遗言:“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名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简入藏,并且墓葬位于首阳山,具体在首阳山的哪里,自然是没有人知道了。

  因为司马懿入藏的时候,并没有大肆宣扬,所以知道司马懿墓葬确切位置的人本就不多,随着时代的更迭,知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了。

  而题中所述的司马懿不如诸葛亮,这一点笔者却是不敢苟同的。

  题主的问题或许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一民老农在首阳山种地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司马懿的墓葬,此墓葬是否是司马懿的暂且不论,就算真的是司马懿的,也不能说司马懿就不如诸葛亮。

  如今诸葛亮的墓葬位于定军山,但定军山却只不过是一个衣冠冢,没有诸葛亮的遗骸,但司马懿的真实墓葬却是已经被发现了,凭借着一点,就说司马懿不如诸葛亮却是略有不足的。

  当然了,这样的回答并非意于司马懿真的就比诸葛亮要强,司马懿是否比得过诸葛亮,还是个未知数,但从本题来看,却是看不出胜负的。

  如今被发现的司马懿墓葬,就算是真的司马懿墓葬被发现了,也只能说司马懿的运气不太好,毕竟老农也并非能掐会算,算到了司马懿墓葬的位置,而是种地的时候碰巧挖到的,碰巧挖到的司马懿墓葬,自然只能说司马懿是运气比较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