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你怎么看?

醉卧721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就是那么一回事:真正优秀的校长,会致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因为,只有文化,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每一个人。而一般的校长,跟随着社会的评价而动,社会关注成就,他们就全力以赴,狠抓成绩。还有一些校长,成天抓考勤,把老师管得死死的。

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个话题,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知道,管理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需要对症下药,也就是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式,并且,需要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

为了让大家能深入理解,我们举例来说明:

一个非常优秀的专家型校长,到了一所低端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和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你说,他会用什么方式,尽快让学校进入正轨?

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是,工作纪律,是基本保证,连这个基本的保证都没有了,文化有意义吗?

同理,不管你怎样致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你的办学成绩一直在最低端徘徊,我想,社会一定会给当头一棒!我见过一位著名的专家,教育理想与情怀那都是杠杠的——可是,办学成绩起不来,最后,还不是灰溜溜的?

其实,抓纪律、抓教学成绩,其实也都是文化——因为,广义上来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文化。换句话说,按照学校文化的初步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抓纪律不就是制度文化吗?抓成绩不就是提高学校的品牌吗?

所以,有些东西,不要完全割裂开来看!


三水三心


我个觉得善待一线老师的校长就是一流校长。有些校长非常关注学生而忽略老师,对学生和若春风而对老师冷若冰霜,这样的校长算不上好校长。

一所学校的氛围,与校长的水平,胆识和胸襟习习相关。我比较赞成一流校长抓文化,但何谓文化,要弄清楚。有些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装扮好校园,贴满标语口号,搞很多活动等等,这只是表面工作。对于老师而言,校园文化就是学校领导尊重老师,善待老师,相信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相处愉悦。

有些学校,老师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身体很累。这还不算,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关系紧张,更让心累,这更让老师觉得累。

当好校长不容易,这一点要承认。其实校长有理念有梦想是好的,但一定不要强行推行自己的理念,有些校长非得把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但为了这个"特色",可能是对老师无休止的折腾,老师会比较烦的。

校长要抓成绩,一流校长会把校园文化和成绩并重。那些只说校园文化而觉得成绩无所谓的校长,实际上也是误人子弟,你可以畅谈分数不重要,但对每个学生而言,分数的确很重要。


途虫的百味人生


我不知道这是从什么人嘴里说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的话,怕又是一些所谓的砖家叫兽说的吧!说这些话的人真的很无知,素质也好不哪去。一个学生光有成绩,没有素质和修养,不懂得遵守纪律,不懂得社会公德,将来走向社会也是一个自私自利对社会没有用的人。这样的例子很多,某孙姓博士生霸座,武汉某女博士掌箍服务员,厦大某女研究生精日言论以及今年刚刚考上长江学院的某大学生的言论,这些都是原来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习不错的学生吧!素质高哪去了?修养呢有了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不是单凭学历和成绩,要有综合素质综合修养,要懂得尊重人,懂得爱国,才会有前途有发展。所以好校长是抓得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成绩,还有综合素质综合修养,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尊重人,怎么爱国。


向前走又是一道风景线


现在其实我们这里的深刻体会就是校长不关心成绩,只关系自己能有多少政绩,和自己能得多少利益。特别是一些没有在一线做过教师的校长,在自己跑上校长职位之后,自己教育管理是不清晰,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己管理理念。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所有的发展都与校长的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不重视教学成绩,只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甚至有时候为了让老师们做一些检查的资料,占用学生的课都无所谓。所以这样的校长你说能有好的教学管理吗?


其次现在一些校长只关心自己的业绩,特别是在一些考核中,只会贪功,从不关心教师的问题。作为校长,没有教师,就没有校长的地位,没有教师的教学成绩,就没有校长的管理工作业绩,但是现在问题事情是让教师做了,但是功劳却归校长所有了。所以你说老师还愿意努力吗?


思维数学小课堂


分享一下自己的切身经历,观点很狭隘,但绝对是生活中的真理只不过不被社会认可,因孩子在政府部门工作,经常叫我不要乱说。

六十年代的人,老家是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含着冰都化不出水的老实人,自小看着父亲因田边地头,抗旱排涝鸡毛蒜皮的小事被人欺负,被村干部呼来喝去,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在学校我就和哥哥拼命的努力学习,教育还是公平的,我弟兄俩先后考上大学,后来我哥还在县里做了干部我吗干了几年教师后来下海做了生意。

把父母接到身边很少回去,以前欺负过我们的见了面也是笑嘻嘻,顺带恭维几句,我们子侄辈,我们要求更加严厉,三个孩子无一不是名校毕业,两个硕士,一个博士,两个考了公务员,一个省机关,一个市

机关,一个进了高校副教授。

像我们这种最底层的人,你不拼学习,你拿什么跟别人比,教育就是给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一条大路,你要不走,别人不会逼你


平常心139753014


关于"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说一下我的理解:

一、三流校长为什么抓纪律?

先说一下为什么把校长分为三流,三流即三种水平三种境界。教学相长,在三流学校,面对三流学生,老师只能做三流教师,校长只能三流校长。

什么是三流学校?对五线城市来说是距离县城较远,办学条件差,学生流失严重、教师老龄化,教学效益差,社会不满意的学校。就高校而言,是指三本类学校。

生源差、师资差、办学条件差,校长只能先抓纪律。纪律是办学的底线和基础,是三流学校提格升档的保障。党领导下的军队,如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能打造出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军队吗?学生守纪、老师遵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二流校长为什么抓成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质量立校是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学校的共识。没有质量,就不能保证生源,没有了生源,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乡村薄弱学校撤并到镇区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是各省教育厅规范办学条件、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抓教学质量是校长的共识,没有一流二流三流之分。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难以成为一流的学校。所谓"二流"校长抓质量,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生长点。



三、一流校长为什么抓文化?

以文化人、文化兴校,才能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解决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畸形教育观、育人观; 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减少马加爵之流"危险品”的产生。

一流校长抓文化,是建立在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的。



纪律、质量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都是校长工作的重点。如果存在这样的三类(种)学校,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校长工作有所侧重,是理性的做法!

不论是几流学校几流校长,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在面对学校不同情况、工作有所侧重的同时,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全面进步提升。否则,只抓某一方面,便真被他人分成三流了!


落羽随风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

一流校长抓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个方面。

①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一个懂得教育的校长,眼光不是盯在成绩上,但是成绩也非常好。因为他懂得营造校园文化。打造文化校园,形成爱学习的氛围,师生共同努力上进,成绩自然差不了。

我曾经到过江苏徐州一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非常好。校园内有名文墙,像《兰亭集序》这样的有名文章镌刻其上,学生抬眼就能看到。好的对联、名句,随处可见。徐州的历史以及名人也能在校园内看到。学校教学楼墙角随处可见书籍,学生课间拿起来就看。

这所学校的升学率较高。每年考入南京大学以上的就有六七十人。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氛围,成绩自然会好。


②注重校园人文关怀。

好的校长是富有温情的,他懂得教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他管理教师和学生不是靠冰冷的制度,而是人文关怀。

比如他会关心教师,在教师节等节日给教师送温暖。当教师家里有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时,他会帮助解决。

比如,我以前的校长,老师家属没有工作时,他帮助联系给以解决。老师的孩子进不了公立幼儿园或学校时,他帮办妥。新教师没有房子,他帮租房。

这样的校长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看似不抓成绩,其实成绩就摆在那里了。

二流校长抓成绩。

二流校长不懂得校园文化建设,只知道抓成绩。越是这样,成绩也未必好。没有校园文化的积淀做基础,学生就达不到高层次。老师的积极性也不能调动起来,成绩怎么能会好呢?


三流校长抓纪律。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单位进门刷卡,那么正是这个单位走下坡路的时候了。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只会抓纪律,就是一个没有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的校长。这样的校长,谁又能够愿意为他工作呢?

我的上上任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每天只知道坐到门卫室,看着老师上班是否迟到。最后老师对他意见很大,上报局里把他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结束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会管理的校长抓人心,不会管理的校长抓纪律。


苏教版老高三


这一定是国内某些最不切实际的一帮所谓的教育砖家叫兽在说梦话,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文化,试问严明的纪律,学校的各方面的制度哪一样不是文化,要说考试成绩那更是文化中的文化。怎能把文化形而上学成如此荒谬绝伦的地步呢。可见,整日打着文化大旗的不学无术之流其实最不懂文化的本质他们眼里是打着文化的幌子,到处愚昧宣传,到处招摇撞骗,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误导人民的思想,从中乘混乱之计,获取唯一自私的金钱利益。可见,文化在这些衣冠处处之徒心里其实根本没有半点存在,只是极其狭隘化了的表面形式,做做样子而已。其实真正一流学校教育,根本不在于文不文化,而在于真抓实干,加强纪律性,加强各个方面的严肃性,严谨性,约束性,具体可操作性,实事求是,走在拥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的高效务实务严的教育特色之光明大道上,勤奋积极,主动踏实的稳步前进。


daren27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这种说法确实有,不过,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情况不同,会有很大差异。

对于中学校长而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学校还是校长,升学率才是“生命线”。即便是一名一流的校长,也无法去主抓“文化”,不大可能去主抓校园文化建设,而是会在大力提高升学率方面下功夫,抓的往往是生源,是成绩,是怎么保证高考上线率乃至学生被名校录取的人数或者比例的制度。而外界对于校长能力的评判,往往也是基于该校升学在中考、高考,特别是高考中的表现如何。

像赫赫有名的衡水中学,对于校长的评判,也是以该校每年在高考中的高分率,有多少学生进了北大清华,甚至是否出产了高考状元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所以2018年高考后,该校校长会自豪地宣布,该校当年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超过200人,并因此又一次被聚焦在镁光灯下。

这样的校长,有多少人会认为他不是一流校长?谁会关注他是否大力抓了“文化”?

对于大学校长而言,则有明显不同。可以说,“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更适合于大学校长。

对于一名一流大学校长而言,确实是需要主抓“文化”,打造校园文化,让校园逐步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看看那些名校历史上有作为的校长们,比如北大的蔡元培校长,清华的梅贻琦校长,浙大的竺可桢校长,武大的王世杰校长等等,一大批先贤们,都是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学校的长远发展,着力于校园文化及学术的建设,而不是急功近利于短期可以看得到的“成绩”,更不会是“等而下之”地去抓“纪律”。

学校的纪律当然也需要抓,不过,这不应该是校长需要主抓的事情。一个总是把精力放在抓“纪律”的校长,不会是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思想的管理者。

校长,是一个大学的掌舵者,一名优秀的校长的主要职责是不断努力夯实学校的基础,加厚学校的底蕴,增强学校的人文与学术气息,让老师和学生都在文化和学术的氛围中自由地呼吸,最终,学校蒸蒸日上,加以时日,逐步成为真正的“象牙塔”。


博雅燕园


这三个问题不能独立,是统一体。好的成绩和文化是有好的纪律做保证的,没有纪律性,哪里来的成绩?学生在放羊,一盘散沙学习还能好吗?

一个称职的校长,必须全面抓!一个会干工作的校长,他有一个得力的教导主任就可以了,一个好的教导主任有几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他就放心了!

我们有个外行的校长,他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杠杠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