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赵匡胤的“头号继承人”到底是谁?为何最后被赵光义捷足先登?

聶先森


赵匡胤的继承人是个复杂问题,必须从大宋开国说起。

亲身经历了大将夺权而走上帝位的赵匡胤对武将夺权防范很严。为了解除拥兵自重的武将对皇权的危胁,赵匡胤也是煞费苦心,先是采取措施收了太将兵权。他的措施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是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记载的,正史未记。收夺大将兵权之后,将禁军的九个将领减为四个而且都用易于驱使才干平庸的人。将马军司、步军司分立,与殿前司并列,使“三司”互相制约;另外采用更戍法,禁军定期调防而将领不随行,使兵将分离。将军队中的精兵猛将集中到中央指挥的禁军中,削弱藩镇军事实力。

改革军制的同时,对节度使制度进行改革。用中央政府高级文官代理的办法解决节度使世袭制的问题。同时压缩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削减节度使的财权,使地方藩镇无力对抗中央。

加强对官僚系统的整顿。为稳定政局,开国之初赵匡胤留任了前朝宰相,当时宰相和皇帝议事是坐着的,是“坐而论道”。有一天,议事时赵匡胤说自己老眼昏花,让宰相把文件递到近处。宰相回来发现座位被撤去了,只好站着议事。从此,相权开始下降。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赵匡胤将宰相统一行使的行政,财政,军事大权分离,分别由中书、度支和枢密院掌握。

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巩固皇权,却忽略了另外一股势力——皇族。皇族中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是个狠角色,建隆二年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这个职务很重要,不仅管理首都,更是五代时准皇储的象征。赵光义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十三年,在赵匡胤眼皮子底下培植私人执力力。在这里有必要插一句,赵匡胤当年在柴荣手下也是这样干的,而且兄弟俩都成了。赵光义的所做所为当然瞒不过宰相赵普。于是赵普建议赵匡胤审慎对待立储问题,因为当时尚未立储赵匡胤的传位意图不明显,外臣不敢妄言,但赵普还是说了,这让赵匡胤对为相十年的赵普的不满集中发作开宝六年(973)年,赵普被罢相,一个月后,赵光义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

紧接着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雪,赵匡胤命赵光义入大内,兄弟二人对饮并屏退左右,宫人们只能在烛影中远远观看,只见赵光义时而离席时而摆手,似乎在避让,还听见赵匡胤以斧击地发出的声音还大声说“好做,好做。”不久赵光义辞出,赵匡胤就寝片刻就鼻息如雷。四更时赵匡胤去世,宋皇后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自做主张召来赵光义,而且在开封府门前见到了医宫乖点德玄。程说二更时有人叫门说晋王召见,打开门却不见人。如是者三次,程怕晋王真有病就来了。

王继恩进宫后告诉宋皇后晋王来了。宋皇后大惊失色,说“我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皇帝专称。

次日赵光义继位,并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太平兴国”。再看,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亲征辽国,在高梁河惨败,他本人中箭受伤,宋军不知他的下落,准备拥立随征的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幸亏赵光义及时赶回此事作罢。可见在中原王朝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大臣对赵光义夺权是不服的。

这件事之后,因替此前平北汉的将士请赏而被赵光义斥责的赵德昭竟闫刎而死,时年二十九岁。两年后赵德芳在睡梦中死去年仅二十三岁。为了斩草除根,赵光义又对皇弟赵廷美下手,罗织罪名,谪房州,两年后赵廷美死于贬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